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投資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1221、蓄勢待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221、蓄勢待發

王建一人身兼三職,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副總裁、復興中國研究院副院長、復興雲計算有限公司CEO。

前兩個幾乎是虛職,掛名而已,王建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對復興雲的研發和技術攻關當中。

夏景行笑眯眯的看著王建,眼神裡飽含期許,問道:“王博士,咱們的雲計算從年初立項的時候算起,到現在年尾,也差不多快一年時間了。

聽說你和團隊在這將近一年時間裡,整天都泡在實驗室,沒日沒夜的搞研發。

要多注意身體啊,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不要把自己累壞了。

人手和研發資金還缺不缺?缺的話,你就直接跟CFO鄧元鋆和CHO劉文娟提出來,讓他們倆給你補上。”

王建本以為夏景行是來興師問罪的,都做好挨批評的準備了。

但他萬萬沒想到夏景行上來就是一頓噓寒問暖,還非常貼心的提出加強團隊人手和研發資金。

這直接把王建整不會了,原本準備好的一肚子說辭都全部被他摒棄了。

王建心中有些感動,接著便感到一陣的慚愧,覺得自己有負夏總的厚望。。

“夏總……雲計算專案研發進展緩慢,我個人要承擔主要責任!”

王建沒有逃避,而是勇敢地站了出來,並把責任攬到自己頭上。

一聽此話,沈向陽知道壞事了,頓時有些著急的看了夏景行一眼,見後者臉色果然黑了下來,沈向陽的心也沉到了谷底。

沈向陽與王建在微軟共事多年,知道王建這人不怎麼會說話,換句話說, 就是處事不夠圓滑。

他擔心王建會觸怒夏景行,畢竟雲計算是集團投入研發資金最多的幾個專案之一。

單論研發投入的話, 雲計算專案僅次於復興手機和半導體等少數幾項業務。

現在王建輕飄飄的丟出一句“研發進展緩慢, 我承擔責任”, 怎麼可能令老闆滿意。

周圍其他高管看王建的目光也有些怪異,覺得這老兄有點頭鐵, 真把夏總當一般的小年輕糊弄了。

據他們所知,今年年初復興工業完成的那筆規模高達120多億人民幣的雙幣種融資,其中的大頭, 也就是10億美元,一分未剩,全部撥付給了研究院和雲與智慧事業群。

其中光落在雲計算頭上的研發資金,就佔去了足足一半, 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專案則瓜分另外5億美元。

而另外50億人民幣融資,亦莊總部的一期工程分走了12.5億,海定的復興大廈建造工程分走了10億,剩餘的20多億則撥付給了家電和能源事業群。

論研發上面的投入,雲計算專案可能比消費電子、半導體稍微少那麼一些, 但是論獲得集團撥款的話,雲計算及整個雲與智慧事業群卻是最多的那一個。

做一番比較。

配合政府提供的貸款, 建造復興大廈和總部一期工程,一共也才消耗了二十來億現金。

而云計算專案投入了5億美元,摺合35億人民幣。

一邊是實打實的大廈、地皮等固定資產,一邊是一串串還不能派上用場的程式碼。

高管們心思各異, 都有點擔心夏總是不是被王建這位不會碼程式碼的心理學博士給忽悠瘸了。

夏景行敏銳的覺察到了高管們投向王建的那一道道懷疑目光, 心中暗自覺得好笑。

前世, 在王建沒有率領阿狸雲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前,阿狸的高管也都跟復興工業的高管一樣,各種懷疑王建, 認為他是一個大忽悠、大水貨, 每年忽悠老闆傑克馬投入10億人民幣,卻什麼成績都沒做出來。

有這錢,添置點IBM小型機、甲骨文資料庫,它不香嗎?

最後當王建做出亞洲第一雲計算, 回應了所有質疑後, 立馬無數的榮譽加身,還成功當選了院士。

不過事後當記者採訪王建,提及那段艱難的雲計算研發歲月時, 王建幾度淚如雨下。

當時全公司都嘲笑和質疑他,只有傑克馬願意相信他,並給予了他巨大的物質支援和精神鼓舞,不然他真的可能堅持不下來。

傑克馬不懂技術,在創業過程中也做錯過很多決策,但他做得最正確的一項決定就是堅定不移的相信王建和大力投資雲計算。

阿狸在雲計算取得的輝煌成功,擺脫了外界認為“阿狸不懂技術”的固有烙印,也使得阿狸雲代表中國科技站到了世界科技最前沿。

夏景行自然不會去質疑王建,而且他會比傑克馬更加堅定的投資雲計算,讓復興雲比阿狸雲更成功,走得更遠。

傑克馬一年投資10億人民幣,那他一年投資5億美元,後續還會變成10億美元、20億美元……翻倍的投入。

他並不擔心壓錯技術和賽道,只是有點擔心投入太多錢,會不會讓王建和團隊感覺生活太安逸了,從而喪失了那股子進取之心。

夏景行面色不停變幻,決定瞭解清楚一點為好,不要因為砸錢太爽快而養廢了團隊。

“王博士,雲計算放眼全世界,都是新興技術,目前連先行一步的亞馬遜、谷歌的產品都有些不成熟。

我們不必太過著急,要保持充足的耐心,從底層的作業系統做起,要真正的做到技術自主,安全可控。”

王建連連點頭,夏景行的話說到他心坎裡去了。

復興雲野心很大,並不想在外國科技巨頭開放的技術架構上面搭建房子。

這也造成了一個新問題,工程量大,且複雜。

夏景行突然話鋒一轉,“不過,我們還是要有一些緊迫感了。

亞馬遜於2006年3月推出了首個雲計算服務產品Amazon S3,Web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可以使用它儲存數字資產,包括圖片、影片、音樂和文件等等,算是一個軟體即服務平臺(SaaS),雲儲存軟體,叫雲盤也行。

今年亞馬遜推出了更進一步的雲計算產品EC2,又稱彈性計算雲。

彈性這個詞很講究,它意味著使用者可以彈性地執行自己的Amazon機器映像檔,在這個虛擬機器上執行任何自己想要的軟體或應用程序,並且租用的計算資源可隨時按自己的意願進行增加、縮減,按需付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雲計算三級劃分中,這屬於最底層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能推出laaS產品,也意味著亞馬遜在雲計算這條道路上走得很遠了,令業界望塵莫及。

而最早提出雲計算概念的谷歌稍微來晚一步,他們於今年四月份推出了雲計算服務Google App Engine,這是一種簡化建立、執行和構建伸縮性Web應用的工具,屬於業界首款平臺即服務(PaaS)產品。

再介紹得更加具體一點,它允許開發者本地使用Google基礎設施構建Web應用,待其完工之後,再將應用部署到Google的基礎設施之上。

一個多月前,微軟在洛杉磯召開了專業開發者大會PDC 2008,微軟公司的首席軟件架構師Ray Ozzie在大會上公佈了公共雲計算平臺latform。

目前這還只是一個概念產品,距離正式推出,應該還有一段時間,不過既然微軟敢拿出來,估計也快拿出成熟產品了。

Workday、Salesforce則分別在大力深耕人力SaaS和通用SaaS軟體。

透過這些資訊,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大洋彼岸的對手們已經蓄勢待發了,即將在雲計算戰場開打。

如果我們只死死盯著國內這一畝三分地,等到復興雲慢吞吞出海的時候,廣袤的國際市場已沒有我們的立足之地。”

夏景行環視了眾高管一圈,這番話不僅是講給王建聽的,也是說給其他高管聽的。

儘管此時復興手機已經在國際市場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但有些人的格局始終沒有開啟,老是盯著國內市場。

國內市場在某些領域,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

假如做到國內第一了,很有可能就是世界第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很多企業就因此滿足於現狀,在復雜多變的海外市場稍稍遇阻就撤回來了。

人都習慣呆在舒適區,企業是人掌控的,同樣喜歡舒適區。

中國雖然是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但人口只佔全世界的五分之一。

以科技巨頭為例,吃下除中國以外全球五分之四市場的美國巨頭,營收和利潤體量都要遠遠超過只佔領中國市場、只佔全球五分之一市場的中國巨頭。

巨大的營收和利潤,又使得美國巨頭在同樣研發投入比的情況下,研發資金是中國巨頭的好幾倍。

長此以往,技術差距徹底拉開,給中國巨頭的出海增添了更多的阻礙。

現在亞馬遜、谷歌、微軟紛紛上馬雲計算,甚至前兩者已經先跑好幾步了,讓夏景行感覺很有壓力。

再不奮起直追,復興雲可能走上阿狸的老路,中國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