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穿越從泰坦尼克號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300 鐵路入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00 鐵路入蜀

李宗仁率部攻入四川,駐兵重慶,四五十萬武裝精良的大軍和蒸蒸日上的致公黨政權支援著他。

重兵壓境之下,川中大軍閥明智地選擇服從武漢政權領導,至少在形式上是這樣。

四川一下,西南地區逐步恢復和平,民眾的注意力轉移到如火如荼的川漢鐵路。

“四川問題主要是交通問題,其實,國內大部分問題也是交通問題。

俗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青天。這不,李宗仁催促我派遣建設兵團入川了,他建議儘早啟動鐵路計劃。”

司徒公館裡,宋子文拿著電報笑著對司徒南道。看樣子,他心情不錯,和不久前剛看到川漢鐵路預算時糾結的臉色大不一樣。

川漢鐵路沿線經過成都、重慶、萬州、宜昌、武漢,全程000公里,地質複雜,工程浩大。

特別是宜昌至萬州段鐵路,短短三百公裡,卻有七八成路段山高壁陡、河谷深切、熔岩廣佈,堪稱集地質病害之大成,幾乎世界上最糟糕的地質狀況都集中在一起了,沒有七八千萬美元休想完成這段短短的宜(昌)萬(州)鐵路!

美華財團和司徒南為武漢政府的工業計劃準備十億美元的預算,用於修建鐵路和鐵路相關的鋼鐵工業。

這筆資金總量是驚人的,在中國歷史上還從沒有如此龐大的建設資金。

然而,宋子文不想把寶貴的資金砸到蜀道那些崇山峻嶺裡冒險,入川的鐵路不止一條。南(寧)昆(明)鐵路快要竣工了。接著就是修建貴州鐵路。

鐵路從貴州進入四川也可以。成本相對較低,經濟效益更快見效,畢竟現在的廣西不是歷史上那個貧窮落後的廣西。

相反,經過四五年大發展,廣西交通發達,有一定工業基礎,對外貿易日益繁榮,經濟發達程度快要趕超富庶的江浙地區。

一旦成昆鐵路竣工。四川盆地豐富資源經鐵路南下,直接進入南海再適合不過了。

“其實,除了成昆鐵路,從北邊的陝西進入四川,也值得考慮。”宋子文隨口,語氣像是自言自語,眼光卻看向司徒南。

“你就知足吧!川漢鐵路最難啃的宜昌萬州段資金我個人已經承擔了,剩下的東段武漢——宜昌、和西段成都——重慶難度要得多了。

美華銀行和羅伯斯公司都願意投資,武漢、上海的投資者,還有激動的四川人都捨得花錢投資武漢——宜昌段和成都——重慶段。

算起來。政府只負擔其中的部分資金就能收穫一條西南經濟大動脈,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的收穫都賺足了。至少可以加快對外移民,把貧窮的西南人口輸送到南洋,緩解國內矛盾。”

司徒南白了宋子文一眼,心底湧起一絲憤怒。

川漢鐵路從晚清開始直到1世紀整整百年才貫通,造成這一結果原因種種,有人為因素,有客觀限制,最大原因就是宜(昌)——萬(州)這一段鐵路工程難度比青藏鐵路更艱難!

作為一位瘋狂的鐵路控,司徒南不打算讓“悲劇”重演,所以他毅然以個人財力把川漢鐵路最難受的一段鐵路工程承擔下來,這就給宋子文和武漢政府極大的信心,啟動川漢鐵路計劃。

川漢鐵路採用分段施工建設的方法,宜(昌)萬(州)首先開工,成(都)重(慶)段稍後,為此,政府準備在重慶成都等地投資一批鋼鐵、水泥、化工工廠。

“可惜詹天佑死得早,不然工程交給他主持,會更激動人心。”宋子文突然嘆道,話語中透出對那位鐵路工程師的遺憾、敬佩。

“是有可惜。不過詹天佑的設計我覺得有些問題需要改進,這麼多年過去了,工程技術進步很大,正好我手裡有最好的資源。呵呵。”

司徒南自信地笑了笑,他相信越是艱難的工程越能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這才是最寶貴的資產,想想二戰後日本經過戰爭培養起來的數百萬技術人才吧!如果沒有他們……

多投資一個億美元修一段昂貴的鐵路,從經濟上不合算,不過肉始終爛在鍋裡,最大收益的還不是漢陽鐵廠和武漢工業集團?

除了提供鋼鐵產品,武漢工業集團還擴建了機械工程,生產攪拌機、推土機、起重機、壓路機等工程機械,可預見的是中國機械製造業將因鐵路工程而騰飛。

“嗯,你得對。交通部已經組織專家組對宜昌萬州等地重新考察,再做出詳盡的規劃。”

宋子文頭,宜昌——萬州段工程最快要一兩年後才動工,不過,宋子文還是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從司徒南手裡提前拿到這筆資金。

幸好威廉財團的資產因為繁榮的美國經濟爆炸式增長,這給司徒南在國內“任性”燒錢提供保證。

幹過油田勘探的司徒南不是只會紙上談兵的人,養尊處優之餘還保持實地考察的嚴謹作風,於是便親身入川考察。

這個時代,有了飛機,上青天不算難,這段時間,司徒南溯流而上,大概考察了四川,情況不算好,不算壞。

相比於湖北,四川工業要落後得多,不過農作物物產豐富,糧食充裕,現在在武漢政府治下,從前的苛捐雜稅被取消了大半,民眾的負擔大大減輕,成都茶館裡的富貴閒人的悠閒生活狀態比南洋的土著貴族還要悠閒。

南洋物產豐富,原來的土著不怎麼勤奮也能填飽肚子,所以他們天性樂觀。

唯一有些例外的就是南華,那裡的爪哇土著正被唯利是圖的華人資本家、莊園主剝削呢?於是懶散的性子不得不變得勤奮起來。

司徒南坐在成都一家茶樓裡,臨街而坐。看著街道上擁擠而不著急的人流。耳邊不時傳來周圍茶客評論致公黨新政府的種種措施。或者曾經在川中叱吒風雲的劉湘、劉文采等軍閥。

一個三四十歲的男子坐在司徒南對面,嘴裡微微抿了口茶,神情嚴肅認真又顯得自信,他有個奇怪的名字,叫星期五。

作為美華基金會理事兼美華銀行的四川分部經理,這位星期五先生對目前四川境內的鐵路計劃有巨大的影響力,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同樣也很低調。

“他們很快就會忘掉原來的主人的!民眾都是健忘的。他們現在漸漸開始感覺到新政府的好,甚至有些感恩戴德,不過時間一長,一切都會變得理所當然了,不準也會忘記政府和我們為了打通對外交通的努力。”

星期五有些刻薄地評價道。他嘴角微微翹起,好像是對世俗的嘲諷,顯然這是個被生活狠狠嘲笑過的人。

“人總是逐利的,致公黨新政府、慷慨的美華銀行也不是那麼無私。我有一個朋友,他瘋狂賺錢,富可敵國。同時又慷慨地回報社會,他就是約翰?洛克菲勒。我們做的事情也是差不多。只是多了份民族使命。

當然,這也是我們受益匪淺,不需要誰來把我們記住,比如威廉基金會即將在這裡建設一家先進的大學。”

司徒南淡然道,可惜不久前西北旱災,威廉基金會的話事人、司徒南的老朋友崇明島先生跑去西北考察了,不然兩人可以在成都會晤。

“賺錢、撒錢。是這樣嗎?”星期五看了看面前的司徒南,他眼睛深邃,身上有種理性冷靜的氣質,同時也帶著一絲慈悲。

“星期五先生,你幹的不錯,無論公司還是基金會的事業,都在這裡有了很大的拓展,至少我們得到了四川的桐油、豬鬃,把我們的煤油、化肥、電器、紡織品都賣到四川。聽自貢的鹽業在廉價的鶯歌鹽競爭下節節敗退?”

司徒南欣賞地贊道,從視窗看出去,不遠處的美華銀行、美華洋行人頭湧動,職員、客人的身影在門口進進出出,生意正熱鬧呢!可見,星期五先生是個很有能力的人。

星期五沒有因為司徒南的讚揚而得意,四川沒什麼工業,本地的一些產業在美華公司大量輸入的廉價物美的工業產品而凋敝,因此星期五先生需要採取措施,把一些產業整合起來,這得花費他不少精力。

“海南有鶯歌等大鹽場,規模要大得多,具有成本優勢,政府又著手整合東南沿海的鹽場,川鹽的市場步步萎縮,瀕臨破產,實在不能讓我欣喜,反而有些頭疼。幸好,這四川盆地有豐富的天然氣做能源,因此鹽化工、精鹽、化肥等產業不失為好選擇。”

到這裡,星期五語速緩慢下來,有些期待地看了司徒南一眼。

“資金不夠?還是技術上的難題?”司徒南關心道。

“主要是技術,當然需要的資金至少在千萬以上。目前最缺的就是技術人員了,化工工業近乎空白,沒幾個懂得元素週期表的,因此我向總部申請投資一家天然氣公司,一家合成氨工廠,可惜一直沒有回應。

不過,專案一旦建成,對四川工業建設具有深刻意義。無論生產炸藥、還是化肥,都有很大市場。”

星期五道。

這的確是個不的專案,潛力很大。以國內的技術一時也難以辦到。

天然氣是合成氨的主要原料,同時也是能源來源,四川盆地最不缺的就是天然氣了,發展天然氣和相關化工產業最合適不過了,

嗯,正好這幾年,南華發展最快的就是石油天然氣工業了,美華公司在和美國巨人化學公司、德國巴斯夫公司的合作中,應該掌握相當部分技術,或許可以引進到四川,不過具體做到哪一步司徒南不確定。

想了想,司徒南回答道:“估計不是資金方面的原因,我們幸運地得到了外國的技術,在南華、廣西建設一些化工產業。

終究時間不到十年,在技術方面基礎薄弱。缺少挑大樑的技術人才。而我們的地盤一下子擴大那麼大。現在到處開工建設,一時估計不到四川也很正常。這樣吧,我幫你聯絡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讓他們提供技術設備。”

星期五聽到雪佛龍石油公司,精神一震,對大名鼎鼎的雪佛龍石油公司自然不會陌生,美華財團的支柱之一——美華石油公司技術就是來自雪佛龍石油,每年大量銷售到中國的煤油、蠟燭、汽油等產品。絕大多數來自雙方在南華的合資工廠。

而星期五每年用這些產品從四川換走多少桐油、糧食、生豬,心裡心知肚明,聽司徒南這樣一提,他心裡多了幾分信心。

“可惜,中國是貧油國,不然像南華那樣,因為豐富的石油資源,發展會更快些。”

星期五突然嘀咕了一句。

“貧油國?”司徒南聽了一愣,馬上釋然,心道:大慶、勝利、新疆沙漠的油氣田。中國石油資源並不少,也不算多。只是統統都不在武漢政府的地盤裡,一時鞭長莫及,所以國內的石油產品絕大部分靠進口。

不過目前世界上的產油國屈指可數,南華就是其中之一,米納斯油田被司徒南提前開發後,南華石油產量一路飆升,多少讓人有種驚豔的感覺。

這方面以日本人感覺最為強烈了,不過日本人對技術的渴求、對生存的危機感,對外開拓的瘋狂,並不是中國人可以比擬的。事實上,歷史上日本人因為石油實施南下戰略,並非沒有勘探大慶油田,只是運氣差了那麼一而已。

“人才才是最寶貴的資源!南華工業快速發展一個重要原因是有大量的德國技術人才。

雖然我不想否定南華那數百萬移民過去的華工農民工,但是實現突然某天德國工程師都回家了,南華工業將會受到重創,甚至奔潰。

因此,現在南華那邊,挖油田和蓋學校的速度一樣快。”

司徒南感慨道,心裡有暗暗慶幸,拜《凡爾賽條約》所賜,南華對德友好,克虜伯、巴斯夫、萊茵金屬等工業巨頭都跑到南華投資設廠,十幾萬德國人到南華謀生,他們帶來了南華最渴望的先進技術,大大加快了南華的工業化程序,司徒南認為這方面的重要性不亞於他以及威廉財團給南華帶去的資金。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

星期五微微一愣,瞬間想到自己在崇明島上,在威廉基金會、美華基金會建造的學校裡,教授過的那些孩子們,那些孤兒長大後在各行各業都將是美華財團以及這個國家的寶貴財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老闆得對極了。我想,我應該加強聯絡威廉大學,讓他們派遣優秀教師到四川來建設學校,培養各類技術人才。嗯,還需要部分德國教師,他們在職業教育方面一向表現優秀。”

星期五的聲音故意提高了一些,見司徒南沒有反對,心裡暗暗高興,準備打著司徒南的名頭,把威廉基金會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成都。

喝了幾杯茶,和星期五嘮叨嘮叨,一不心,午後的陽光不知不覺變得柔和起來了,太陽西斜了。

司徒南拍拍屁股,站起來,伸了個懶腰。“一杯茶,一疊花生米,幾兩酒,一整天談天地,如果不理會外面日新月異的世界的話,這樣的生活的確讓人羨慕。”

“呵呵。司徒先生是大忙人,可以常來成都,就當忙中偷閒吧!”

星期五笑道,心裡有些奢望:以司徒南的愛折騰的個性和慷慨,如果長時間在四川的話,從他手縫裡溜出來的一半資源,足以四川發展速度快上很多。

“呵呵。這裡的女人被辣椒辣得水嫩白裡透紅,比南華那邊看起來更賞心悅目,可惜我偏偏受不了川菜那股辣勁。”

司徒南開玩笑道,以他的身份,千里迢迢跑到四川,估計幾年內都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了。

星期五乾笑一聲,作為一個四川人,他熱愛這裡,努力建設這裡,或許,不久的將來,他會嘗試謀取一份官職,調動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四川建設。

從茶樓裡出來,司徒南和星期五坐上全城罕見的汽車,去參觀美華公司設在成都的屠宰場、罐頭廠、皮革廠。

屠宰場沒什麼好看的,唯一的亮是星期五先生模仿美國芝加哥屠宰場的流水線操作,這對司徒南沒什麼刺激,不過在成都,這一度引起轟動。

“四川是全國最大的生豬養殖地,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以幫補家用。豬屠宰後,肉送到不久前建好的冷凍庫裡儲藏,有些販賣到市場上,更多的用來生產罐頭,銷量很好,主要供應軍隊,上個月軍隊就採購了000噸肉罐頭。

鐵路開工後,豬肉生意就更好了。呵呵。每天都要往工地上送去幾十頭豬,為了吃肉,成都成立的流氓乞丐都譁啦啦地往工地上跑,甚至不要工錢,只要吃上飽飯天天吃肉。”

星期五惟妙惟肖地解道。

他不僅是中國最大的豬肉佬,也參與管理鐵路工程,知道的事情要比旁人多得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