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重生之科技香江最新章節列表 > 第76章 方舟晶片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6章 方舟晶片2

根據2018年度中國海關的資料顯示,中國積體電路進口金額為3100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19.8%。當時中國的半導體芯片國產化率不到20%,每年晶片的進口額超過原油(2018年中國原油進口金額為億美元,4.02億噸),由此可見晶片的重要性。

因為晶片之於電子設備的地位等同於發動機之於汽車,未來晶片會成為國家戰略組成的重要一部分,是國家重點戰略新興產業,積體電路產業鏈的技術突破,將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晶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沙子做出來到,經過複雜的加工後就變成了堪比黃金的物品。在晶片廠綜合辦公樓內,新世界的技術專家正在為石莫他們講解一粒沙子的脫變之路,大致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是打造“地基”矽晶圓。在沙子中加入碳,高溫作用下轉化成純度約99.9%的矽(矽熔鍊),經過融化從中拉出鉛筆狀的矽晶圓(矽錠),再使用鑽石刀將矽晶柱切成圓片,拋光後便成為矽晶圓,晶片的地基完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第二步是光刻。首先在矽片上塗光刻膠,再使用紫外線透過掩膜照射光刻膠,掩膜上印著預先設計好的電路圖案。光刻過程中曝光在紫外線下的光刻膠被溶解掉,清除後留下的圖案和掩膜上的一致。後用化學物質溶解掉暴露出來的晶圓部分,剩下的光刻膠保護著不應該蝕刻的部分。蝕刻完成後,清除全部光刻膠,露出一個個凹槽。

第三步是摻雜(透過離子注入,賦予矽電晶體的特性)。把硼或磷注入到矽結構中,接著填充銅,以便和其他電晶體互連,然後可以在上面再塗一層膠,再做一層結構。一般一個晶片包含幾十層結構,就像密集交織的高速公路。

第四步是封裝測試。晶片做好後,用精細的切割器將晶片從晶圓上切下來,焊接到襯底基片上,用散熱片裝殼密封。經過測試後就可以包裝銷售了。

聽完技術專家的講解,石莫對晶片又有了更深的認識,現在新世界的第一款電腦在進行dqa研發測試中,由於時間緊急,工程師們正在邊測試邊解bug,按照此時的研發進度,預計一兩個星期後就可以定下來並開始貼片量產。

石莫最關心的是方舟z1處理器在電腦上的表現效果,因為是要搭配圖形界面系統,石莫怕這枚晶片效能不夠,導致操作很卡,那電腦會賣不出去的。

於是石莫對馬許願說道:“馬博士,我們的這枚晶片用在電腦上的實際表現如何?”

這兩年公司投了重金在晶片專案上,時間緊,任務重,當時馬許願的心理壓力很大,生怕他會一不小心給搞砸了,虧掉公司上百億港幣。現在初步完成了石莫安排的任務,整個人的放鬆了很多,不用每天繃著神經。最近馬許願都沒有像去年那樣每天加班熬夜奮戰到凌晨了。

對於石莫的問話,馬許願微笑著的說道:“老闆,在您英明的指導下,這枚晶片的效能超過了我們預期的一倍,加上數字協處理器和顯示處理器這兩枚晶片的加持,方舟z1芯片組的效能只是比英特爾的8088微處理器差一點而已,因此系統執行的很是流暢。”

聽後石莫有點得意的點點頭,也很滿意。

能取得這個成績,石莫的功勞也是不小的,因為方舟晶片從研發之初就是按照他的思路來搞的,而馬許願他們則把石莫的設計理念實現了出來。

這枚晶片之所以效能爆表,不只是因為有數字協處理器和顯示處理器的支援,還因為它使用的指令集是risc(精簡指令集),以及專門在此基礎上研發設計的一種高性能和高功耗構架,此構架旨在提高處理器的效能,這是石莫特意要求的。

“精簡指令集”有什麼意義?這是相對於“複雜指令集”的一個概念,有什麼優勢?

要設計處理器,首先就需要有指令集,規定處理器的相應操作,透過指令集去控制處理器實現相應功能。

此時的處理器都是cisc架構(複雜指令集),包括英特爾的處理器,因為現在編譯器的技術並不純熟,因此微處理器的設計師會增加cpu指令的複雜性,以在每個計算週期內得到更多的計算。

但是後來有人發現,整個指令集中,只有約20%的指令常常會被使用到,大約佔了整個程式的80%;剩餘80%的指令,只佔了整個程式的20%。(典型的二八原則)

於是,在1979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david patterson教授領導的伯克利團隊提出了risc的想法,也就是精簡指令集計算機。他們認為,處理指令過快將使得在每個週期內的行為將更少,主張硬體應該專心加速常用的指,較為複雜的指令則利用常用的指令去組合。

作為一個純理念研究,risc聽起來很具吸引力。但是它可行嗎?兩年前在石莫干涉下,馬許願的設計團隊將賭注押在了這上面。1980年,團隊開始研發被稱為“方舟”的8位risc處理器(即一種簡潔、高性能、具有高度擴展性的risc架構),打算將這一晶片用在個人電腦產品線上。

當時研發遇到了很大的壓力,許多公司內部人士對“方舟”能否取得成功表示出懷疑。探索risc概念真的可行嗎,但在石莫的強力支援下,慶幸的是最終取得了的成功,而且比預期效果要好很多。首枚方舟處理器,每秒60萬個指令,這比英特爾的複雜指令集8080處理器計算機要快一倍。

新世界公司研發的第一個高性能的處理器構架代號為“v1”,此構架是為了針對日益增長的消費娛樂和有線桌面產品設計,用於具有高計算要求、執行豐富作業系統及提供互動媒體和圖形體驗的應用領域,如桌面電腦、伺服器、數字電視等。是的,石莫打算將方舟晶片用在未來即將出現的高利潤的工作站和伺服器中。

除了針對高性能的“v1”構架,後面新世界公司還會著手研發設計幾個不同用途的構架。一個是主打安全的構架,主要用於政府安全晶片。一個主打工業方面的構架,主要針對的是嵌入式系統的市場。

未來還將研發一個低功耗的構架,該構架面向微控制器領域,主要針對成本和功耗敏感的應用,充分發揮精簡指令集的優勢。因為risc透過精簡cisc指令種類,格式,簡化定址等方式,可以達到省電高效的效果。

石莫發展精簡指令集,也是在佈局未來。他知道arm公司就是憑著在低功耗方面的dna,又剛好趕上了移動裝置爆發式發展的時代,最終造就了它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