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重生之科技香江最新章節列表 > 第86章 害人的消費主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6章 害人的消費主義

講了這麼多,但消費主義究竟是什麼?該樹立起怎麼樣的健康消費觀念,才不至於被這場席捲全中國的、狂熱的透支消費大潮所淹沒?

所謂消費主義,但凡後面加上“主義”一詞的,其實就是“中心”,或者“至上”的意思。資本主義就是以資本增值為中心,社會主義就是以全社會的整體福祉為中心(可以看出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並不是相反的,他倆不相關,社會主義的對立面是自由主義)。此外還有民族主義(以本民族為中心),帝國主義(以帝國擴張,壓迫和剝削殖民地以及邊疆省份為中心)等等。

消費主義強調生活的核心是消費,花錢就是最快樂的事,生活的目標就是追逐消費的快感。當然了,估計那種都超前消費到2022年的人都不一定承認自己生活的目標是“享受消費的快樂”,也就是說,你是這麼做的,不一定你會承認自己是這麼想的,得狠狠地做自我批評才能挖掘出來內心真實想法。

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前者的核心是“賺到的錢別花,或者花掉很少量一部分,剩下的投入資本增值”,這裡的資本增值,可以是開店,可以是投資,也可以是放高利貸。

而跟資本主義對立的消費主義核心卻是買買買,把前者生產出來的東西都買了,或者前者放出來的高利貸都貸了。

他倆只有同時存在,經濟才能運轉起來。

一開始生產那一邊是很痛苦的,但是慢慢的,隨著資本規模越來越大,每次拿出一小部分都花不完。

消費這邊是一開始爽,越往後越被動,到最後掉坑裡了,等到可出賣的勞動力慢慢不值錢了,自然沒法維持之前的消費能力,越過越坑。

現在在大城市裡的社交圈,月入5千和月入5萬的人在共享同一套消費主義。一個月工資拿到手,交夠房東的,扣除還債的,留足人情往來的,剩下不夠活著的,這是作為普通員工的她。

一個月收入拿到手,留夠理財的,存夠養老的,交完房貸車貸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是她的主管、老闆、還有開跑車來上班的富二代同事。

很多消費觀念其實是反覆灌才灌輸到你的腦子裡的,比如比較時髦的說法:會花錢才能會賺錢;聰明的女人捨得給自己花錢;錢不是攢出來的,是賺出來的。這些觀念最大的問題,就是似是而非。比如錢確實是賺出來的,但是賺了錢你全花了,形不成資本,賺的再多的月光族也是月光族,真正大機會來臨的時候只能乾瞪眼。

有些大戶在改開之後一定程度迅速都又爬了起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關鍵就是一些核心價值觀的灌輸,比如真正的明白家庭都會提前灌輸孩子關於資產,消費,成本,讀書等觀念,這些都是有門檻的,只有少部分人懂這些東西,大部分人不但不懂,而且很難學得會。

在《絕命毒師》裡那個毒梟跟主人公老白說,窮人不需要學,誰都會當窮人。他有句話沒說,富人是需要學習的,沒掌握過大財富,沒有經歷過白手起家到晉升豪門,中間來幾次大起大落,很多事都不會理解,絕大部分人都掌握不了財富的奧義。

一些家庭到現在家長都弄不清楚這些東西,而且言不由衷,就算說的話靠上邊去了,做的事完全朝著反方向,比如有些家長知道孩子看電視不好,容易腦殘,他們不讓孩子看,然後自己天天晚上兩口子坐在電視前開心的不得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還有很多家庭天天跟小孩說要讀書,然後自己一本書都沒看過,你說的跟做的不一樣,小孩很容易精神分裂,最後發現家長是個傻逼,產生一種幻滅感,家長說啥他們都不當回事,就當沒聽見。

是的,絕大部分家長其實不合格,當兵要體檢,讀大學要高考,當公務員要國考,進公司要面試,唯獨當家長這麼大的事基本沒門檻。這個沒必要隱晦,絕大部分基層小孩成才主要靠自身努力,家長並沒有幫上什麼忙,儘管他們盡力了,盡力不代表做好了。

不過到21世紀新一代的大學生已經有孩子了,他們知道怎麼學習,知道讀書是階級躍遷的途經,他們就是這樣富起來的。只有如此才能成為跟他們一樣的中產階級,知道怎麼解決複雜問題,也知道怎麼給孩子做表率,對於其他那些父母是個糊塗蛋的孩子來說,這才是降維打擊。

關於教育,消費,積累,投資這些話題是非常復雜,以至於需要一兩代人慢慢琢磨才能理出來一些基本的觀念。

比如重視教育這事,中國人在全世界已經算很重視的了,但是跟猶太人比重視教育的程度還是差了一點。最明顯的一個操作是父母看的書比孩子多得多,這樣就算父母不提讀書的事,孩子們也會自發多讀書,孩子會天生覺得父母做的事都是對的。

消費觀也一樣,任何一個曾經闊過得家庭都知道,收入的絕大部分要投入到收生產資料,少部分用來消費。資產能給人帶來被動收入,也就是你家的爸媽讓別人養。這個邏輯本身非常簡單,但是做起來卻難得要死,需要父母用十幾年時間給灌輸進去,而且你得自己去實踐,才能固化成你自己的觀念。

而且關鍵不是攢錢,是攢下來收資產。有很多人過得很節儉,但是沒錢,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只懂攢錢但是不知道攢錢是為了幹啥,絕大部分人甚至區分不了資產和消費。

比如八九十年代,那時候收入低,但是房子也便宜啊,而且沒人跟你搶,而且大家都懵懂,不過問題是99%的人都是那個“大家”。這些年終於反應過來了,但是只會追漲殺跌。

這個星球上絕大部分事情的本質都是積累和爆發。

積累是大家能控制的,攢的錢少就買個小資產,攢多了就買個大的,然後透過一波又一波的置換往上爬。如果能承擔了風險,就適時賭一把,每隔五六年都有一個小浪潮,每隔十來年有個大浪潮,二十年左右有個滔天巨浪,大浪來臨的時候抓住機會爬上去,也就翻身了,不過前提是得有資本。

且做一個靠譜的人,“靠譜”這個名聲本身也是個資產,和“信用”一樣,關鍵時候能幫上大忙。

說了這麼多,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也沒什麼用,該打遊戲的/看短影片的繼續幹。這個麼,咳咳,想說一句經驗之談,大家最好不要沉迷小說,不好!如果已經在坑裡,爬出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寫一本小說。不好意思今天廢話講多了。

樹立起了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後,要消化吸收不是一朝一夕的,很多東西得需要你在實踐中反覆強化,耗費十幾年時間才能固化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