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史上最穩太子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4章 承乾宮中議科舉(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64章 承乾宮中議科舉(2)

“李相,我中華距宋之時,應該已有八十餘年未開科舉了吧?”

李善長當即答道:“殿下所言倒也不錯,不過前元至正年間曾經開設過科舉,只不過當時戰亂頻繁,元廷氣數將盡,這科舉,倒也是當不得真。”

朱標微微點頭,道:“既是如此,那本朝首次恩科考試,就尤為重要,不可出一點閃失,此亦是我大明給天下士子一份大大的恩典。”

“臣等明白。”

朱標略作思索,輕咳一聲道:“這科舉,首要的乃是考場的規劃與新建。”

“這一項,楊參政,此事交由你來辦理如何?”朱標率先開口。

“臣遵旨。”楊憲接到這個任務,也並不驚訝。

“其次,便是考場之中各項規章制度,作弊者如何懲處,凡各種情況又該如何處置,皆需要擬一個章程出來,大理寺卿,此事便交由你來辦。”

“是。”胡惟庸也是應諾。

這事兒對他來說,也是老本行了,他幹的大理寺卿,就是負責掌管全國案件的審理,這定規矩,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陌生。

“此外,還需要李相釋出通告,邀天下士子奔赴京城。”

“此乃應有之義,殿下放心。”李善長聽著,也是點頭,這事兒,不用朱標去說,他都知道要去做。

這科舉,科舉,沒士子來考試,還辦個鳥的科舉?

“李相,皆是這天下士子都來京城,一下子湧入這麼多人,吃喝拉撒睡,都是問題,李相,這些務必要提前準備好,有所應對。”朱標揹負雙手,在殿中踱步說道。

“還有,屆時如此多的士子湧入京城,這秩序也尤為重要,不可有所疏漏。”朱標再度叮囑了一句。

“不過,也並非是什麼人都可以參加考試的。”朱標話語一頓,這句話頓時令李善長和胡惟庸嘴角有些微微抽搐。

就知道朱標將他們三個叫來,沒這麼便宜的事兒。

就這一會兒的工夫,朱標都說了好幾條了!

這既然朱標開了口,那就必須要去仔細安排執行,回頭,到老朱那邊,還要再過一遍。

此刻他們二人有點羨慕楊憲了,這楊憲不過是修建考場,這么蛾子應該是最少的,總不能這考場的修建,還能整出什麼變故吧?

朱標沒去猜此刻李善長和胡惟庸心裡想什麼,直接道:“我意,此次參加科舉,其一,家中三代以內,若有人受過官府懲處,不許參加考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其二,參與之考生,必須是官府造冊之學子,未經官府稽核、登記,不可參加科舉。”

說了兩個之後,朱標也是頓了一下,道:“暫時就這兩個,二位若是還有什麼補充,儘管說出來便是,本宮唯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本次科舉,所選之士子,必要忠於朝廷,對於朝廷各項政令,都未曾違反,積極推行之人。”

“唯如此,才可稱我大明之忠臣,也唯有此等人,為父皇效力,為大明建功才會不惜餘力……”

朱標侃侃而談,李善長和胡惟庸有些驚呆了!

就這兩個,李善長都覺得,能篩選掉好多士子。

李善長猶豫了半晌,還是道:“那個……殿下,第一個條件臣也因為正該如此,只是這第二個,是不是再放寬一些?”

“如今這民間還有許多士子未曾在官府登記造冊,若是就此取消掉他們的考試資格,只怕人心不服啊!”

“不。”朱標態度堅決,道:“官府下發此等命令已經數月有餘,可是這地方上,遲遲不見效果,可見不少人是不願受官府轄制的,正因為如此,朝廷才要如此做法。”

“這也是給優先登記之人的獎賞和恩典。”

“他們失去的不過是一年時間,後年大可重新再來嘛!”朱標話語輕鬆,他清楚的知道,推行學籍制度,實際上在地方上阻力很大。

地方上的那些老儒一個個眼高於頂,又自視甚高,根本不願意受朝廷約束,這講課,也是興致一來,想講到哪兒就講到哪兒,有些人還絲毫不知輕重,什麼話都敢說。

朝廷給他們設定的這道枷鎖,他們如何心甘情願的戴上?就算明面上不反對,可是暗地裡,還是軟抵抗。

所以,朱標乾脆就來一記釜底抽薪,聽話的才有糖吃,不聽話的,那就慢慢的等著吧!

看看誰能耗得過誰?

我就不信同齡人都金榜題名了,你還不急?

看著昔年一個個同窗,甚至是不如自己的,都高中了,而自己只能蹉跎,心中能不悔?

這就是朱標所要的效果。

聽著朱標的話語,李善長也是苦笑一聲,他萬萬沒想到,朱標在這兒等著呢!

科舉,就是鉗制天下士子的殺手鐧。

在科舉面前,哪個士子能不低頭?

尤其是一些名士,在地方上收學生的,朝廷這道政令一下,只怕頃刻間,這學生都要跑光了!

這些名士連吏部的徵召都不放在眼裡,之前官府所謂的登記造冊統計,那就更不放在眼裡了。

所以,這些人在朝廷這裡,都是沒有備份的。

而這其中一些人還收了不少弟子,這些弟子當初拜師,所懷著的心思多半都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這眼下在你這兒讀書,連科舉考試都不能參加,還讀個雞毛?

不得趕快找一個在官府稽核備份過的學校去就讀?

連參加科舉的門票都拿不到,這書不是白讀了嗎?

仔細一想,李善長就有些頭大,這樣一來,這罵他的人就更多了!

這朝廷推行新政,總歸是會觸及地方利益的,原先元廷不管,可是,到了大明這兒可不一樣,元廷那種放羊的策略肯定是行不通的。

可這一管,就必然招致地方上一些人的反對,畢竟這是在動搖他們的根基,削減他們的利益。

不敢拿皇帝出氣,你一個宰相,我私底下罵你兩句怎麼了?

不過李善長對此倒也不是很在乎,罵就罵唄!

還能怎麼滴?

不過是些許哀嚎罷了!

誰會去當回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