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史上最穩太子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0章 閒的蛋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30章 閒的蛋疼

而大明治水要有些幹的工程有多大?

首先,全國各地都要陸續修繕,改造河道,一些地方還要開渠引水,每個工程看似不是很大,可是,架不住量多啊!

而且,這些搞完了之後還不算完,黃河要修,要進行改造,大運河要進行清淤,要重新令航道煥發生機。

這些工程,想想都令人頭皮發麻。

自古以來,能幹成其中一件事情的王朝,都稱得上了不起了。

但現在,朱標已經全都給他規劃上了!

朱標這番雄心壯志,著實令老朱刮目相看,兒子,遠比自己想象的有志氣,更有遠見。

至少,在這件事上,老朱沒朱標這麼敢想。

原先,老朱只是想著,這地方上的水利修一修就算完了,老百姓能有一口飯吃,這就足夠了!

可現在,老朱忽然發現自己這麼想的話,實在是太短視了!

為長遠計,的確是該有一個統籌規劃。

而朱標此刻則是話語不停,繼續道:“諸位,本宮要求增設一部,除了方才那些,便是本宮覺得,確有必要如此做。”

“朝廷應當向民間徵集熟悉水文地理的賢良之士,不拘身份,不拘地位,凡是符合朝廷要求,朝廷皆可許其高官厚祿,令其在這件事關國家百年大政方針上出謀劃策。”

“殿下,此事是不是言之過早?”立即就有朝臣出列反對,道:“臣以為,當下,我大明首要任務是與民休息,不該再大動干戈,更不該濫用民力……”

“須知昔年秦始皇修築長城,秦朝二世而亡,隋煬帝修大運河,隋不過三世史書殷殷血鑑在前,不可不察。”

“此番修河治水,工程浩大,只怕勞民傷財,最終反無所得。”

“前元之時,修繕黃河水道,最終釀成民夫暴動,元廷失其天下……”

“若我朝廷不思百姓之疾苦,恐重蹈秦朝,隋朝之覆轍。臣請皇上三思啊!”

朱標朝說話那人看了一眼,眉頭挑了挑。

吆嗬!

又是一個言官。

這御史臺養的都是一幫什麼貨色?專門和他不對付?上次冒出了一個陳懷義,讓他給送到邊疆去了,徐達也的確給陳懷義挑了一個好地方。

這還沒過多長時間呢?

怎麼又來一個?

關鍵是這言官,這說話發言,怎麼都他麼喜歡虛空打靶?並且格外喜歡把自己包裝成一副為民請命的樣子,對於大明無比的忠誠和熱愛。

這是從明初就開始長歪了啊!

這些臭毛病不給這些言官改一改,立立規矩,這以後要推行什麼政策,這些言官只怕又要跳出來嘰嘰歪歪,煩不勝煩。

朱標剛打算說話,胡惟庸就已經先開口道:“趙御史,你此言過了吧?”

“太子殿下何曾說過我大明今番首要任務不是與民休息?”胡惟庸冷哼一聲,緊接著就道:“今番朝堂上討論的就是我大明如何儘快讓百姓還家,耕種土地,恢復元氣,興修水利也是其中不可或缺之一環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方才御史說濫用民力,本相要在這裡替皇上和太子問一問御史了,皇上和太子殿下徵用民夫,是為了修築宮殿麼?是為了一己之私享樂麼?”

“召集民夫為何?便是修繕水利也。其利在民,怎是濫用?”

“且殿下也已經說明了,治水,乃百年之國策,毫無疑問,其意義便在於怕過度使用民,御史下次還是聽仔細些……”

朱標暗暗的給胡惟庸豎大拇指,這老胡,靠譜啊!

這句句都說到他的心坎上。

當然,這表面上,朱標則是一臉笑容,看向方才那名言官,道:“御史,方才丞相所言,或許有些許不客觀。”

“本宮想在這裡問問御史,御史可曾調閱過我大明自開國以來,各地爆發的災害共有多少?其中有多少是水旱災害?”

“這個……”聽到朱標的問題,這名御史頓時結結巴巴,這誰他娘的知道?

誰沒事兒去統計大明立國以來,發生了多少災害?

朱標告訴你,還真有這麼一個人。

當即,朱標就命人去取來一樣東西,而朱標則是微笑看著眾人,淡淡道:“還請諸位稍安勿躁,稍後諸位便知分曉。”

片刻之後,一名侍衛急匆匆進殿,將一份文稿交予朱標。

朱標開啟之後,看了一眼,就道:“諸位,本宮閒暇之時,則做過一則統計,現在念與諸位聽。”

“自洪武元年以來,我大明發生的各類大中小型災害共計五百三十二起,其中水旱災害有三百五十六起,佔據所有災害裡面大多數。”

“且其中特大災害當屬洪武元年之時,黃河水患爆發,釀成的洪澇災害,統共有五縣為重災區,十三縣為輕災區,三十五縣受到影響……”

“還有旱災,以及之後的蝗災,時疫等等。”

“再有一些偏僻之地,還未上報,目前所得之資料,不過是全國大部分地區罷了,還不算完整。”

聽著朱標娓娓道來,御史臺的那些言官瞬間閉嘴。

心中彷彿千軍萬馬呼嘯而過,直呼:臥槽。

還真他麼的有人有這個閒情逸致,去統計大明立國以來,共計發生了多少災害。

這他麼是閒的蛋疼吧?

姓趙的那名御史此刻看著朱標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念著,張了張嘴巴,可是他卻是一個字都吐不出來。

在充足的事實和大量的資料面前,哪個能夠抵賴?

最後,朱標將手中文稿一合,微微一笑看向眾人,道:“以上本宮列舉的這些資料都已經在文稿中標明出處,且在中書省皆有據可查,諸位若是不信,盡可去中書省查證,看本宮統計的對是不對。”

朱標這突然間露的這一手,不禁讓御史臺的那些言官閉嘴,就連身為丞相的胡惟庸,也是吃驚不已。

很明顯,朱標雖然年輕,但卻絕不是一個很好忽悠的主兒。

就憑他能在無數文件之中,整合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和情報,在這個年紀,朱標已經足以令人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