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回到牧場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5章 正在啟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15章 正在啟程

在巨柱沙漠基地熱火朝天的重建過程中,伊甸的宣傳引導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拉夫的英雄事跡在全國推出,盧俊義國王親自上陣與獸人戰士搏鬥的錄影在四處播放,新聞報道也連篇累牘地轟炸伊甸民眾的視聽,激起全國人民的義憤,號召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對抗敵人的侵略。當然,整個事件的報道有許多是經過編輯的,要起到正面的宣傳效果,勢必不能告訴民眾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因為違反軍隊紀律而立功,更不能告訴他們敵人有引發海嘯的能力——海嘯的錄影專題片,僅供高層人士觀看。否則要是宣傳出去,只怕一大半的伊甸民眾會立刻卷鋪蓋走人。

所幸巨柱沙漠基地位於沙漠之中,周圍根本沒有居民區,而軍事基地的重建也主要依靠嫡系——諸如伊甸禁衛軍和地基組織的工程隊,這一點對於輿論的控制非常有利。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公開透明,除非真的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否則公民的思想認識水平和道德水準都達不到“共商國是”的標準,他們只會優先顧及自己的利益,而不會把群體的利益放在首位。這是很無奈的一件事情——嚮往民主的人其實內心深處並不認同民主,他們只認同對自己有利的民主,即,以自己為主。

除了重建和宣傳,老匡將自己的精力重點放在了兩件事上:一是調查“海嘯事件”中,獸人和精靈是如何到達哈維斯特大陸的。二是強化自己對《天氏電磁神功》的修煉。

搞清楚蠻族透過什麼方式潛入伊甸是第一要務。不搞清楚這一點,伊甸的建設和發展就無從談起,破壞的速度總是要快於建設的速度的。誰知道敵人這次搞了個海嘯,下次會不會再搞個地震出來?退一步講,即使敵人不再搞地震海嘯,也要搞清楚他們此次襲擊的行蹤,如果敵人到達伊甸的方式很簡便,那結果就更糟,因為這意味著聖戰大軍將不必冒著危險漂洋過海。而伊甸最強的部隊海軍也將無法對蠻族的最強部隊陸軍進行打擊,這樣,本就處於戰略防御狀態的伊甸將不得不直接用自己的弱點去對抗敵人的強項。這仗就更沒法打了。

為此,在海嘯事件後,老匡一方面立刻組建了總數上萬人的搜尋小分隊,在伊甸周邊展開地毯式搜尋。尋找蠻族到來的蛛絲馬跡;另一方面將此次事件通報給平行者和伊甸在聖戰部隊中的間諜。動用各個資訊渠道找尋敵人跨海的線索。

這是一件費時費力的工作,在此期間,老匡並未親自參與搜尋,而是與天凱武一起,從研究被繳獲的那些半透明盒子入手,強化自己對《天氏電磁神功》的修煉。這項工作的必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老匡清晰地記著,自己親眼看到海嘯吞沒巨柱沙漠基地時心中的那種無助。伊甸的軍隊能夠透過裝備和訓練勉強對抗蠻族軍隊,但他們絕對無法與更高層的力量抗衡。面對近乎神的力量,必須要有近乎神的力量才能與之對抗。

重建、宣傳、調查……這些工作雖然自己去親力親為會做得更好。但畢竟別人也能做得不錯,可是與神的力量對抗這件事,任何人都代替不了自己——老匡心裡清楚,那是自己的宿命。現在敵人的領袖是阿木與維多利亞的合體,阿木能透過戰神套裝借用戰神的力量,而維多利亞本身就是半神之體,如果這些傢伙真的把天上的月亮拉下來砸人,自己能如賽普洛斯期待的那樣接住它嗎?不能。自己只能再一次眼睜睜地看著災禍的發生,眼睜睜地看著信任自己的人受到傷害,這無疑是世間最悲哀的事情。所以,老匡必須提升自身的力量。

與其他工作的進展相較而言,對半透明盒子的研究工作進行得尤為順利,而這項研究的成果,也對老匡修煉電磁神功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根據天凱武的研究報告,那些半透明盒子是否定之石(賢者之石)的弱化版,二者的作用是相似的——製造一個否定魔法的區域。只不過,半透明盒子的威力只有真正的否定之石的萬分之一,而且,它們不能“即插即用”,也就是說,它們不能像否定之石那樣隨時隨地地引爆並破壞作用域內的魔法,而是必須根據周圍自然魔法流的狀況經過一段時間的人工調整才能發揮作用。此外,半透明盒子的用途也與賢者之石大相徑庭。後者的用途是破壞魔法,而前者是透過製造小的否定區域來引導魔法流改變執行的路徑,最終達到利用自然魔法流達到人為目的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這就像在溪流中投入石頭來改變溪水的自然流向一樣。為此,天凱武給半透明盒子取了個名字,叫“擾流之石”。

不得不承認,世事總是福禍相依的,這些擾流之石幾乎毀掉了大半個巨柱沙漠基地,但卻成就了老匡的天氏電磁神功。天氏電磁神功的實質說白了就是對電磁波的控制,而控制則包括產生、調節和停止三大部分。此前老匡的修煉都集中在電磁波的產生上了,擾流之石的出現補充了調節和停止的空白。在海嘯後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老匡的神功已經修煉到了第七重境界——那是《天氏電磁神功》上推測出的最高境界,肥貓現在可以不藉助空氣動力學飛天,也可以隔空取物、以目光殺人,然而,這還都不是老匡的最終目的。

對自然界力量和規律的理解越廣泛越深入,老匡心中的疑問就越多。現在,老匡眼中的世界已經與普通人眼中的世界截然不同了,他看到聽到的不再侷限於個體的色彩、溫度、大小或形狀,在他的感受中。世界是一個聯動的整體,每一個個體都在相對運動、相互影響,無數的因果存在於這些個體之間。正是這些因果關係構建了這個世界。要動用自然的力量,就必須透徹地瞭解這些因果,可這些因果又是如此複雜,諸如相隔千里的蝴蝶與暴風——這還僅僅是因果之一而已。可想而知,維多利亞能利用自然魔法流和月相引發那場海嘯,她對世界因果的瞭解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老匡還有一件事想不通,那就是。擁有了墨平、維多利亞那樣的力量,達到了他們對世界的那種瞭解程度,他們為什麼還要執著於這個世界的是非。對於他們來說。凡人的世界已經簡單得像一張白紙,隨意執筆就可以更改紙上的內容,既然如此,他們為什麼還要因為那張紙上的東西而執著呢?也許。這張白紙。這個世界,僅僅是他們之間交流、角逐的一個媒介?那麼,神的世界又是什麼樣的呢?他們為什麼不在神的世界進行較量呢?

儘管有著這樣和那樣的想不通,老匡對世界的瞭解還是隨著他神功的進境更加深入了,處理伊甸國是時也更加遊刃有餘。畢竟,老匡也漸漸從世界這張白紙上站了起來,也許有一天,他一離開這張紙。就能將紙上的所有因果看清;抑或有一天,他看清了紙上的所有因果。就會離開這張紙。

老匡的電磁神功修煉至第七重時,伊甸已是炎炎的八月,巨柱沙漠基地的重建也進入尾聲。關於海嘯事件的調查已經進行了三個月,卻依然沒有任何進展,主要原因是海嘯幾乎破壞了巨柱沙漠基地周邊所有的痕跡,就算敵人是乘坐出軌的動車來到伊甸的,海嘯過後也找不到蛛絲馬跡了——統統被就地掩埋了(哈哈哈)。此外,在伊甸國境周邊,包括海岸、山嶺、地下,都沒有發現任何敵人糾集的痕跡,這讓老匡很是頭疼,不搞清敵人是怎麼進入伊甸的,本土防衛問題便始終是一塊心病。

好在,五月至八月從銀刃那裡傳來的間諜資訊讓老匡多少放下了一點心——聖戰大軍集結後,除獸人部隊始終在進行訓練外,矮人和地精部隊連續數月都在打造海船,看來蠻族大軍真的打算乘船跨越大洋。不過,這些資訊也有讓老匡不安之處,那就是敵人分頭在寂靜之洋西海岸的起點城和風暴之洋東海岸的阿姆斯壯城堡打造船隻,這說明敵人屆時極可能分兵兩路進軍,如果按照海上的航程及敵人的戰略目標推算,從起點城出發的蠻族軍隊將沿北緯55度線進發,跨海後直撲平行者的老家——採離鎮;而從阿姆斯壯城堡出發的敵人,其攻擊目標極有可能就是伊甸。

毫無疑問,伊甸和平行者正是蠻族大軍的兩大主要對手,採離鎮和伊甸王國是兩大勢力的根據地,也是防衛力量的最強點。敵人採取這種直搗黃龍的策略,雖然風險很大,可一旦成功,哈維斯特大陸也就唾手可得了。這也符合一鼓作氣的兵法,如果敵人取道神罰之橋,那就要先與奧斯汀王朝這個緩衝勢力交手,然後在征服整個哈維斯特大陸的程序中不斷與伊甸和平行者交戰,這個過程少說也要花費一兩年的時間。等一路打到兩大勢力的老窩進行決戰時,蠻族軍隊將有相當大一部分士兵留駐佔領區,而士兵的士氣可能早就衰竭了。

在世界地圖前,張橫逐條寫下了敵人採取直搗黃龍戰略的利弊,與老匡和天凱武一起進行討論。經過總結,敵人乘船跨海要克服的最主要的三大困難是:遭遇巨型海怪的問題,與伊甸海軍正面對決的問題,以及長期航行的糧食給養問題。按理說,敵人要克服這些問題,最合理的選擇是建造比伊甸戰艦體積龐大許多的鉅艦,這樣,一來可以依靠艦船自身的體積恫嚇海怪,讓海怪不敢貿然攻擊;二來能依靠厚重的艦船裝甲防禦伊甸海軍的強大火力;三來鉅艦也能裝載更多的航行補給,讓獸人戰士在抵達對岸前不至於餓死。可是依據老矮人的情報,敵人建造的海船數量雖多,但體積並不大,火力也不強,裝甲也不厚,甚至運兵艙要遠遠多於載貨艙,與其稱之為遠洋戰艦,倒不如叫它們近海運兵船更合適。

面對敵人莫名其妙的舉動,最後還是天凱武提出了一個設想,那就是敵人的這些運兵船可能會安裝超大功率的發動機,它們能用極高的速度橫跨大洋,這樣海怪根本追不上軍艦,伊甸海軍也來不及尾追堵截,跨海時間短就不需要太多的給養,如此三大威脅將都不會成為威脅。雖然快速運兵船在接近伊甸和平行者根據地時,將面對近海及岸防炮火的猛烈攻擊,但高速同樣會使他們減少損失,甚至敵人還有可能在運兵船即將登陸前再搞一次海嘯,事先摧毀兩大敵對勢力的近海及岸防力量。

天凱武的這一設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安東尼很可能在戈登遺蹟中,抑或透過其他什麼途徑,找到了高速推進艦船的科技。為此,老匡向所有混跡敵群的間諜下達了最高指示——全力偵查敵人是否擁有這種技術,一旦發現,要儘快搞到其技術資料並第一時間送至伊甸,能研仿的話,伊甸將立刻仿製,仿製不了的話,那就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或延緩敵人在戰船上運用這種技術。

與此同時,伊甸和地基組織也大力加強了對艦船推進技術的研究。伊甸早在一年前就擁有了水翼艇技術,掛羊頭賣狗肉的紅鬍子海盜就是依仗水翼艇的速度橫行於江河及近海的。但那技術依靠的是動力盒,它們可以勝任小型艦船的短途衝刺,用於大型軍艦的遠洋航行就有些力不從心了。要想在遼闊無比的大洋上真正佔據霸主地位,就必須研發出不依賴人力或風力的高能艦船發動機。

戰爭總是能極大地加速科技的進展。二一零二年九月下旬,伊甸第一艘安裝了魔晶風動力發動機的水翼艇“飛鸞號”下水試航。

在巨柱沙漠基地嶄新的船塢裡,盧俊義國王在一片歡呼聲中敲碎了艇首的香檳。僅僅幾秒鐘後,船尾推進器發出的巨響便壓倒了眾人的歡呼聲,“飛鸞號”在高速的行進中很快揚起了艇首,進而在水翼的託舉下將半個艇身露出水面。在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和發動機轟鳴聲中,老匡的臉上卻毫無笑容——就在“飛鸞號”的那一刻,沃克剛剛收到了來自瑪斯沃爾大陸的十萬火急的資訊——

聖戰大軍,正在啟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