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百戰將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節 何必當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七節 何必當初

葉磊大概能夠猜到總司令部方面為什麼要把原來的兩份計劃結合在一起,還要派來三個師增加戰鬥規模的原因。

雖然在去年末的那場關於是否執行zhōng yāng指示的討論中,最終大家還是同意了葉磊的建議,但他們幾人肯定還是有著繼續執行zhōng yāng指示的想法。

八人的東北抗rì軍事委員會成員之中,負責軍事方面工作的人有周保中、楊靖宇、劉松江、趙尚志及葉磊,魏拯民、白燕紅、李青則在東北局和zhèng fǔ方面工作。在去年末的討論中,魏拯民、周保中、楊靖宇、趙尚志支援執行指示,其他四人則反對。

當那件事情暫時確定下來之後,葉磊暫時就沒再考慮軍事委員會方面的事情。但這次的事情,卻讓他不得不重新考慮其這個組織來。

會支援葉磊意見的三人中,只有劉松江一人是在抗聯總司令部方便任職。而其他軍事工作相關的四人中,葉磊在鏡泊湖臨指,趙尚志在龍崗臨指,周保中在東北局。這一來總司令部方面有楊靖宇和劉松江二人是軍事委員會的成員。且兩人在執行指示的問題上意見有些相左,這就讓總司令部方面在安排作戰是有了一定的平衡,也基本按照上次的決議進行。

但有一點葉磊沒有想到。那就是,周保中作為東北局的負責軍事工作的副記,他是有權利參加抗聯司令部的會議,且擁有較大的發言權。

這一來,只是抗聯政委的劉松江。在與周保中副記和楊靖宇總司令的意見溝通中,就顯得有些弱勢。更何況,他只是政委,在制定軍事計劃方面,他的發言權還並不是很大。

結果,在很多問題上,劉松江都不得不同意他們的意見。

就像上次進行的渾江戰役。如果是葉磊的話,那肯定是不會進行那種戰鬥。

贊成擴大作戰範圍的趙尚志一提計劃。很快就得到了總司令部方面的認可。但打下渾江,除了能繳獲一些武器彈藥之外,還能有什麼好處?還不如在根據地邊緣繼續進行游擊戰呢。

摩天嶺臨指方面進行的延社戰役,還有情可原。畢竟曹亞範並不是軍事委員會成員,又有想儘快解放朝鮮的黃海峰、崔賢等人的強烈建議。他們提出延社作戰計劃並不意外。總司令部方面肯定也是順水推舟地同意了那個計劃。

現在的抗聯已經比以前強大了很多。但抗聯不是四路軍,更不是葉磊的軍隊。他們要聽抗聯總司令部的指揮,更要聽東北局的指導。

葉磊本想透過東北抗rì軍事委員會來間接指導抗聯,但從現在的接過來看,他的這種已經不大可能實現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不管在軍事委員會上制定了什麼樣的策略,這具體的執行還是要透過東北局和抗聯去實現。

在zhèng fǔ方面。葉磊沒啥可說的。反正他也沒啥子經驗。提提意見算是過了。

但在軍事方面,雖然上邊早已有了策略,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因具體執行人的態度原因。原來的策略進行地並不是很徹底。若說他完全脫離了策略,實際上並非如此,但要說他完全按照策略來執行,那更是差別很大。就是說這個決議執行的並不夠徹底。

葉磊對整編整個抗聯的事情並不後悔,畢竟那是正確的選擇。團結才是力量嘛。

但遺憾還是有點。如果他能在青嶺崗,能夠在總司令部,那他會想盡辦法反對這樣的作戰,至少不能這麼打。打來打去。小鬼子會越來越多,自己的實力則並不見長。那怎麼能行。

結果上看,從去年十月中到現在的三個月時間裡。鏡泊湖臨指擴編出了一個師,摩天嶺臨指也擴編了一個師,而根據地方面則是並沒有增加任何兵力。只是補充了一些守備團而已。

葉磊擴編的一個師是,他指揮兵力打出來的。摩天嶺臨指方面的那個一一二師更是以去年末就打好的基礎擴編出來的。應該說,這兩個是的擴編,都與葉磊有密切的關係。

難道他們真的沒有能力擴編部隊嗎?他們真地只有擴編幾個守備團的能力嗎?

顯然不是,吉遼根據地還是有潛力可挖,根據地周邊還是有利益可搶。

那他們為什麼只做到這一點?

究其原因,葉磊認為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他們對抗rì戰爭的迷茫。他們不知道抗戰還要怎麼打,還要打多少年,最終是不是能夠戰勝敵人。

對這些關鍵問題的迷茫認識,讓他們不敢竭盡全力發展。他們想留有餘地,他們想儲存火種,他們要等待轉機的來臨,他們要為最終決戰做準備。

這就是他們不敢現在就快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當然,葉磊早就提醒過他們,今年很有可能會出現轉機,為此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從結果來看,他們還是對葉磊的這種預測是半信半疑。在沒有完全信任葉磊的情況之下,他們的行動也變得猶猶豫豫。

這並不是說他們都是優柔寡斷之人。相反,就因為他們有明確的想法,才出現了這樣的結果。

這要怪他們嗎?怪他們不相信葉磊?怪他們不遵守原來的承諾?

他們都是正常人,不是那時那種下達命令之後,就按要求完全執行任務的機器人。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認識,葉磊怎麼可能要求他們都跟自己一樣?!

延社戰役和渾江戰役已經都過去了。打也打了,殺也殺了,繳獲也繳獲了。不能能再挽回過來。但現在要進行的作戰,還沒有確定方案,更沒有開始部署,完全有能力進行調整。

如果是在青嶺崗,他就可以直接找周保中和楊靖宇解釋解釋,並希望再次調整計劃,在原來的計劃中選擇一個。但這裡時鏡泊湖臨指,離青嶺崗的抗聯總司令部足有兩百三十裡以上的距離。來回一趟都需要四天時間。再加上開會一天,來回至少要花上五天時間才行。

在那幾項預測變成現實之前,葉磊還沒法讓他們充分相信自己。在這種情況下,葉磊就算跑到青嶺崗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

難道要跟他們問,你們為什麼不按決議執行?你們為什麼違背承諾?

質問完了之後呢?能改變什麼?

十九rì晚,葉磊早早地回到了自己所住的意見木房子內。點上煤油燈,鋪上一摞信紙,拿出鋼筆後,葉磊就開始趴在簡易的木桌子上開始寫起了自己的意見。

他在信中把自己想到的關於作戰規模與原定作戰策略之間的矛盾一一寫了出來。並提出了可能造成的直接影響和對抗聯未來的判斷。

這內容不好寫,寫了幾次,葉磊又撕了幾次。反反覆覆折騰了半天後,葉磊用了三個小時才中關於寫完了信件。

“總指揮,你找我?”

“嗯。沒打擾你睡覺。”

“打擾?哪裡的事情。我是總指揮的秘,那就得隨叫隨到才行。”

“呵呵,不好意思。但我這邊有見急事。”葉磊信件遞給畢明文之後,說道,“麻煩你一下。你親自把這封信交給楊總司令。嗯,不要問為什麼。你直接帶過去就行了。如果有什麼意外,這信絕對不能落入敵人手裡。這點你明白。”

“明白。”

“還有,這封信需要親手交給楊靖宇總司令,不得轉交他人。任何人都不行。”

“是,總指揮。”

“壯劍,你去jǐng衛營,給明文找三個戰士,讓他們一起過去。”

等壯劍離開之後,葉磊又對畢明文說道:“嗯,最好是馬上就出發。有問題嗎?”

“沒問題。我現在就可以走。”

“騎上馬去。越快越好。”

二十rì凌晨四點,畢明文帶著三位戰士出發了。

看著南去的四人,葉磊是感觸頗深。

當鐵血隊隊長、十二軍軍長、四路軍司令的時候多好啊!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誰敢反對?就是反對,只要自己說服了對方,那也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

當土皇帝的感覺確實不錯。

但現在已經不能當土皇帝了。想幹事情稍微大點,都要經過總司令部的批准。就是那個東北抗rì軍事委員會的情況,也不像葉磊自己原來估計的那樣好使。

相比以前,葉磊花在說服他人的時間是越來越多了。葉磊討厭這種說服過程,更不喜歡受人限制的感覺。

他感覺這樣的作法是低效率的,特別是在戰爭時期。把時間和經歷都浪費在交流和溝通上,還能集中多少經歷進行作戰?

就像現在。如果他選擇不聽從總司令部的指揮的話,那他可以自行選擇作戰方案。並按自己的思路執行下去。若是這樣,說不定明天就能派兵攻向孫家亮子了。

德國有希特勒,蘇聯有斯大林。那抗聯呢?抗聯有這樣的人嗎?

在四路軍自己就是,但現在呢?整個抗聯已經沒有這樣的人了。這是不是一種很大的損失呢?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百度搜尋最新最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