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日本搞娛樂最新章節列表 > 六百五十章 中規中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六百五十章 中規中矩

進入影院內的各大影評人,都是注意到了一個現象。

那就是:觀眾席上坐著的,大多都是年輕人,男女的比例大約達到了7:3。

整個影院內,不斷響起鶯鶯燕燕的交談聲。

由此可見,坂本清與THE SUN,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巨大影響力。

不過,這樣的場面,卻是讓許多影評人,都嗤之以鼻。

從觀影的群體來看,就可以知道,坂本清首次執導的這部電影,面向的觀眾,主要是年輕人。

在他們看來,坂本清只是在利用他在樂壇的人氣,來吸引歌迷觀看這部電影罷了。。。

也就是說,坂本清只是在消費自己粉絲,只不過是將消費的商品,從音樂,變成電影而已。

這讓影評人們都覺得,坂本清拍這部電影的目的,只是為了趁機撈一筆,掏空粉絲們的荷包。

這樣的誤解,讓許多影評人都在心底篤定:這部電影,肯定是非常粗製濫造的!

畢竟,這是一部出自20歲菜鳥監督的電影。

影評人對於《那些年》的看法,坂本清倒是多少知道一些。

但是,就算知道,他也完全不在乎。

影評人的評論,只是對電影價值的一種附屬品。

有跟沒有,相差不大。

大加讚賞的影評,當然會讓電影的口碑提升,從而達到吸引觀眾的效果;

不過,有好評,自然就會有差評。

差評的力量,在這個人云亦云、從眾心理非常嚴重的日本社會,可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影響力。

看到影評把電影貶得一文不值的評論,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到觀眾們的選擇。

除非電影真的爛出新高度,就像神之爛片《房間》那樣的話,可能反而會讓人們產生好奇心,“到底這部電影,爛到什麼程度?!”

不過,坂本清的這部《那些年》並不是屬於爛片的行列。

。。。

“那麼,接下來,請大家靜靜欣賞電影。”

在萬眾期待之中,主創團隊終於結束了與主持人的互動,走下了舞臺。

影院的燈光,一下子暗了下來。

電影正式開始!

在座的所有人,影評人、普通觀眾、受邀前來的藝人,都打起了精神,準備迎接,這部從開拍就備受關注的電影。

電影一開始,是出品公司的標誌。

除了發行公司東寶那熟悉的標誌之外,還有掛著制片方名頭的朝日電視臺以及SME的標誌。

影片的一開頭,出現在觀眾面前的,並不是男主角,而是一顆蘋果。

鏡頭慢慢開始移動,塗鴉的筆記、被印上藍點的校服,以及對著鏡子綁領帶的男子。

“這是?”就當觀眾們在猜測著這個男子,到底是不是坂本清所飾演的男主角時,男子的身份,就馬上被揭曉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正在認真擦著皮鞋的男子,正是坂本清!

留著一個蓬鬆的捲髮,坂本清所飾演的男主角,穿著整齊,似乎要去一場非常重要的約會。

這時,畫面中,傳來了一陣略顯急促的腳步聲。

一胖一瘦兩道身影,出現在畫面當中。

“快一點啦,今天是大日子呀!”

“你想讓新娘子等你一個人呀?!”

從兩人的話語間,觀眾們猜到了一個資訊:男主角是新郎,準備去參加自己的婚禮!

就連坐在後排,全神貫注看著電影的北野武,也是這樣認為。。。

其實,這個資訊,是每一個第一次看《那些年》的人,在看到這段時,第一時間想到的。

但是,很遺憾,這些人,都猜錯了!

直到看到結尾時,觀眾們才會恍然大悟,一臉明悟地說出一句“原來如此!”

伴隨著坂本清的邪魅一笑,鏡頭忽然一轉,出現了一個戴著耳機,一邊聽著歌,一邊騎著腳踏車的男子。

那是坂本清。

畫面上,出現了幾個字“2000年,橫濱。”

坂本清那副磁性的嗓音,充當著背景旁白,適時的響起了。

“2000年,那一年,我16歲,那一年日本樂壇中,《TSUNAMI》與《桜坂》之間的對決,讓人津津樂道;早安少女以一曲《戀のダンスサイト》,成為了亞洲所有男性的偶像;小淵惠三因腦梗阻病倒,“凡人首相”退出歷史舞臺;微軟公司發售Windows 2000系統。。。”

“那一年,那些年。。。”

《那些年》這個故事,就從坂本清的話語間,娓娓道來。

“自訴式的開頭嗎?中規中矩。”看著電影的前面三十分鍾,北野武也是低頭思索,做出了初步的評價。

“他倒是聰明,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只不過,電影有點太平鋪直白了。”

沒錯,《那些年》這個故事,是一個發生在校園中的普通愛情故事。

許多的瑣事,才是構成校園青春的主要元素。

其中,包括了考試、戀愛、友情等等關鍵詞。

電影前半部,基本都是坂本清所飾演的“水島浩介”在能年玲奈所飾演的“早瀨真愛”的刺激下,從不愛學習的壞學生,變成熱愛學習的好學生的整個過程。

然而,除了明星藝人們,普通觀眾們的反應,卻是不太平靜。

因為,影片中的種種,都是非常貼近實際的情景。

在現實中,真實會發生的事情。

在座的年輕觀眾中,大多都是正處於離開學校不久,甚是懷念校園生活的年紀,對這些曾經的青春美好,也是產生了共鳴。

這從現場觀眾們,時不時因為影片中的梗與搞笑片段,笑出聲來看,就可以知道,這部電影,非常合他們的胃口。

好看的電影,自然觀眾們會跟隨著電影中的劇情,道出喜怒哀樂。

不好看的電影,觀眾們有時候,甚至連一點反應,都不願意給予。

觀眾們的反應,無疑是對一部電影最真實的反饋。

由此可見,《那些年》這部電影的前半部,在這方面得到了觀眾們的認可。

這倒是讓專業的北野武,以及許多影評人,都是驚訝不已。

在他們眼中的平淡劇情,卻化為了年輕觀眾們的會心一笑。

“難道,這就是他選擇拍青春校園片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