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8章 武學公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8章 武學公試

其實近侍黃內心十分矛盾,出海若真能賺到大錢,就更能得官家寵信,更進一步的把握更大,若不能賺錢,把回易之事辦砸了,那他的地位必是一落千丈,況且在他離宮,不在官家身邊的這一年兩年,會不會有小人進讒言,頂掉他的位置,他不得而知。

但官家已經決定把這花費三百萬貫之巨的回易交給他辦,這無疑是對他極大的信任,若辦不好,真的沒臉回宮,若辦好了,他這個入內內侍省都知,就有很大的機會再進一步,以後升到都都知,也不是不可能。

事已至此,只能好好想想,怎麼把南洋回易之事辦好。

回易他一竅不通,至於出海,雖然早年曾跟官家在海上漂泊了一段時間,但那是在近海,一日半日也就靠岸了,遠海真沒去過。雖然遠洋回易他完全不會,但這並不表示,他就不能做好,能從千百內侍中脫穎而出,被提拔為入內內侍省都知,靠的是腦子,靠的是會做人。

躺在床上就在想,三百萬貫的回易,具體怎麼做,他毫無頭緒,既然不會做,就不想在這上面費心思,找會做的人就行了,他只要把關,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商船能出海就夠了,後面的事情,自然有其他人做來,他等著收錢對賬就完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首先跳進他腦海裡的,就是武學裡的那兩個小子,遠洋回易之事是他們提出來的,一個對回易頗有瞭解,那他認識的人,肯定就有人懂回易之事,另一個對國家地理頗為熟悉,南洋、極西之地都很清楚,遠洋大海茫茫,很需要這樣的人。

如何把他們拉進回易的隊伍,是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但這解決這個問題,對他來說並不難,因為他擅長的就是揣摩人心,投其所好。

進入武學,目的不外乎兩個,一類只為求個一官半職,多個名號,絕大多數就是這種,另一類就是想出人頭地,建立功勳,改變自己的地位。目前看來,楊叢義和湯鷽都應該是後一種,他們不是官宦子弟,刻苦努力,不為出人頭地,還能為什麼呢?就從他倆先下手吧。

內侍黃想到這裡,頓時覺得輕鬆很多,很快就安然入睡。

紹興十七年,臘月二十六。

今天是武學生們年前最後一次課,之後要自由複習幾天,會在放春節之前考試一次,算是月試。

這次課學的還是《李靖問對》,但只教了一個時辰,黃忱就被人叫了出去。

再回來,已經是半個時辰之後。

回到石室之後,黃忱直接向武學生們宣佈,年內教學到此為止,今天就進行月試,三天之後,也就是臘月二十九,進行武學首次公試,由朝廷敕人來主持考試。

武學生們聽到這個訊息有些發懵,怎麼突然就要考試,月試還好,朝廷派人主持的公試,只有三天複習怎麼夠?

黃忱沒有給學生詢問的機會,當即就開始考試。

月試很簡單,出上句,接下句,或者直接背誦一段本月學習的經典內容。

這些對楊叢義和湯鷽來說,自然不是問題,其他武學生也能勉強答出來,所以這次月考,在石室內的武學生,都是優等和上等,沒來的,全是劣等。

考試完畢,黃忱又告訴大家,三天之後,巳時兩刻,在講武堂進行年度公試,請大家做好準備。

沒什麼好抱怨的了,好好複習吧,公試就公試,這麼匆忙,考不好也沒辦法。

楊叢義對這次考試非常重視,畢竟是第一次公試,相當於統考,不敢馬虎。

為了考試,武藝也不練了,所有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全都用來看書複習,希望在公試中考出好成績。

其實不光是楊叢義,其他武學生也都很重視,學了一年半,朝廷終於派人來檢查教學結果了,太學新生,最遲一年就要進行公試,武學不受待見,除了他們自己,沒人在意武學生怎麼樣,好像就是多餘的。

臘月二十九,說好的公試如約而至。

講武堂內,考官只有兩人,一人國子監監承趙珉,另一人穿著便服,身材稍微富態,面白無須,眼神溫潤,看著友善可親。

監承趙珉當場公佈了考試紀律,主要就是說考試時間,還有不得作弊。

等幾個武學生們都坐下,監承趙珉親自發放了考試試卷。

楊叢義把題目一看,就感覺很簡單,十題經典名句填空,五題經典名句解釋,最後一題論述。

半個時辰後楊叢義交卷,湯鷽也在不久後把試卷交了。

楊叢義又枯坐了半個時辰,監承趙珉宣佈第一場考試結束,當即收了還沒答完題目的試卷。

休息一刻鍾後,接著開始第二場考試。

另一考官宣佈,第二場考問策,題目就是:百廢待興,而府庫不豐,有何良策?

楊叢義一聽這題目,心下大喜,兩個月前剛剛好就辯議過,略一思考,便開始動筆,先打了底稿,修改之後,再謄抄,用了將近一個時辰。

考試時間結束,武學生們都算答完了題目。

考官封存了試卷,什麼都沒說,直接就走。

什麼時候出成績?考官不說,他們也不敢問,等著吧,國子監會有訊息,都這麼想著。

楊叢義不擔心,兩場考試他都發揮的很好,第一場是死記硬背,應該不會丟分,第二場考試題目之前辯論過,自然也沒有什麼問題。

考完,湯鷽也是一臉輕鬆,顯然他也沒什麼問題。

接下來就放春節了,二人就開始商量怎麼過的問題。之前沒買到《夢溪筆談》,趁著放假休息,肯定是要去一趟,只是不知道鎮江是否也跟臨安一樣,商鋪節假日也都不休息。

明天就是除夕,臨安城裡非常熱鬧,湯鷽本想約楊叢義晚上去出去看看熱鬧,但一想到他對這些不感興趣,也就算了,今天考試也挺累的,還是好好休息。

考試完,天還早的很,其他人自然都出去尋熱鬧了。楊叢義沒幾個錢,全部身家也就幾百貫而已,去幾趟酒樓就沒了,臨安這種地方,一旦習慣了消費和享受,錢再多也能花完,就他這幾百貫錢,去個高檔酒樓,消費一次都不夠,小街小巷的小酒館倒是還能多喝幾次酒。

湯鷽有錢,楊叢義是知道的,家裡良田幾百畝,世代做藥材生意,家財萬貫肯定有,每次出去都要他買單,也過意不去,自己買單又沒錢,對臨安又沒什麼好感,乾脆就不出去,在武學裡待著也挺好。

“楊兄,你打算明天去哪?”湯鷽問道。

楊叢義手裡拿著書,頭也沒抬,回道:“明天除夕,哪都不去,除夕過完再說吧。”

湯鷽笑道:“整天待在武學裡,你不嫌悶啊,要不我們去聽聽曲吧。”

楊叢義道:“出去聽曲,又花錢,天有冷,不是找罪受。”

湯鷽道:“這天天待著也不是辦法,好無聊,都要憋瘋了。”

楊叢義道:“好好休息兩天,後天我們去鎮江、建康看看,那邊路途可不近。”

湯鷽躺在床上,有氣無力的說道:“好吧。”

在武學看書習武的日子,對楊叢義來說,還是很充實的,這一年半來,讀書之餘,對南宋所處的形勢,也有不少瞭解,朝廷能撐到現在,跟百姓的支援是分不開的。

靖康之亂以前,宋徽宗大興園林,全國各地大肆徵收花石綱,不知激起了多少民變,朝廷南渡,汴京積累百年的無數錢財都被金人搜刮一空,南宋打了十幾年的仗,花的錢糧全是即時徵收,稅賦可比北宋時期高了好幾倍,卻沒有太大的民變,稍大點的起義叛亂,朝廷一去人,基本不二話,直接招安了。岳飛手下十萬精銳,有五六萬人都是招安來的,其他幾個將帥也是一樣,招安的人數很多。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初中、高中學過歷史,楊叢義當然明白,農民起義氾濫,就是階級矛盾激化,農民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不可調和,累積到一定階段肯定是要爆發,漢末黃巾軍,唐末黃巢起義,都是這樣,一個王朝存在的時間一長,王公豪門積累的財富就越來越多,在古代最重要的財富就是土地,等土地全被王公豪門佔去,農民沒有土地,沒有活路,只要有人帶頭,自然就會奮起反抗,殺掉那些騎在他們頭上的人,搶回分配土地的權力。

南宋土地兼併這麼厲害,稅賦這麼重,農民起義反而變少,不過是社會矛盾變了,在靖康之亂前,社會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與地主統治階級的矛盾,在靖康之亂後,社會主要矛盾變成華夏民族與北方金人侵略者之間的民族矛盾。

社會矛盾的變化,說明大宋子民已經有了一些民族意識。民族意識是難能可貴的,如果一旦覺醒,以大宋的巨大人口基數,以後打敗金國,也不是沒有可能。但除了楊叢義沒人會懂這些,而他不過是一個武學生,影響不了任何人,要想有所為,必須得登上高位,說話有份量,才能辦大事,這是楊叢義要走的路,當前的目標就是獲得一個官職,然後爬上去。

只要民心可用,獲得多大的功勳都有可能。反正宋朝短期內不會滅亡,怎麼折騰都不會有大問題,但五十年後蒙古諸部會統一,到那個時候,金國要滅,宋朝也會滅。

想的再多都沒用,現在怎麼先獲取一官半職,在宋朝站住腳,才是當務之急。

武學課程馬上就學完了,該要好好考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