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4章 回黃梅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4章 回黃梅縣

楊叢義從懷裡掏出錢袋,拿出一些碎銀交給衙役,然後說道:“軍隊自有朝廷供養,百姓的錢財是私物,公物不可私用,私物也不能公用,我們都從百姓中來,明白百姓生活艱難,一針一線都來之不易,怎麼能接受百姓的東西。對我們最好的慰勞,就是國家安定、百姓安居生活幸福,這是我們從軍的目的,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這盤子和點心我個人買下了,錢你交給他,多謝他的好意。”

衙役接過錢,也不再說什麼,提著食盒就走。

江愷聽的沉默不語,他還真沒想這麼多。

張彪什麼話也沒說,快步跟上那衙役,親自去跟送食盒的百姓道謝。

營房外站著一人,看衣著就是大戶人家的下人。

張彪伸手要來楊叢義交給衙役的碎銀子,上前對那下人道:“你們的好意大人心領,軍隊有軍隊的規矩,不得收受取要百姓一針一線,你送來的點心,大人自己花錢買下。”說完把銀子交給那下人。

那下人搖頭不收。

張彪也不囉嗦,把銀子丟進食盒內,道一聲:“回去吧。”

看著衙役把食盒塞到那下人手裡,下人無奈的提著食盒離開,張彪這才轉身回營。

“大人,已經打發走了。”張彪回覆。

“好。大家幸苦了,都來吃點,這點心看起來還不錯。”楊叢義拿起一個小餅咬了一口,讚道:“很甜,味道不錯。”

眾人早就餓了,既然是楊大人買下的,他們也不客氣。兩盤點心,一人幾個,一會兒就吃光。

第二天,招募繼續進行,應徵的基本都來自外縣,以宿松縣、望江縣為主,也有蘄州黃梅縣。

聽到有人來自黃梅縣,楊叢義才猛然驚覺,他離開黃梅縣已經整整三年,當初下山去臨安幫大叔打探訊息,下山之後就一直沒再回去,這次回到太湖縣,若不找個機會回去一趟,再想回去估計要在出海回來以後。等招募結束還是回去一趟吧,要是能把大叔請出山來,那就太好了。

想到大叔的經歷與武藝,楊叢義越想越激動,有他這樣的軍中老手在,何愁不能建好新軍?他迫不及待就想回黃梅縣一趟,不論如何也得把大叔請出來。

當天招募結束,楊叢義就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總結完這幾天招募成果,然後告訴其他人,他要回蘄州去請一個高人幫助練新軍,因此最後一天的招募流程簡化,有江愷、張彪兩人主持就行。

至於後邊幾天要做什麼,楊叢義也早有安排,三天基礎訓練的內容他已經提前教給張彪,在他請人回來之前,訓練之事有張彪負責,軍紀有江愷負責,特別強調,擅離軍營的,直接除名,驅逐出軍營,追回安家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等小會開完,衙役又來報,百姓送來食盒慰勞。

江愷笑道:“大人,你又要破費了。”

楊叢義無奈的笑笑:“這幾天幸苦,就當我個人請大家吃些東西好了。”

衙役把食盒拿過來,開啟一看,又是兩盤點心,不過跟昨天的不一樣了。

楊叢義掏出錢來遞給衙役:“點心留下,告訴他以後不要再送,再送我就真不收了,錢袋快空了。”

衙役接過錢,拿出裝點心的盤子,提了食盒出營。

“都吃吧,看看今天的點心是什麼味道。”楊叢義拿了一個,吃一口,讚道:“鹹的,還不錯。”

眾人過來,一人兩個,一會兒就沒,吃完還想吃,盤子卻是空了。

“好了,你們回去想想,還有什麼不清楚的,晚上來找我。”楊叢義拍拍手起身。

派出去撒募軍傳單的兩個衙役昨天也回來了,有錢有人,安撫好幾百人應該不成問題,對於張彪、江愷,楊叢義還是放心的。

最後一天的招募正常開始,人數要比之前少了不少,現場圍觀的加上前來應徵的,估計不到三十人。

招募流程簡化,身體建康,出身沒問題的直接透過,領錢安家。

日山三杆時,營地又來了一大批人,營地頓時熱鬧起來。這些人都是薛望帶來的,不但帶來了人,也帶來了隨身行李,直接就準備入住軍營。

他帶來的人也一樣要經過兩關考核,一個一個進場,登記姓名,發放安家費。

薛望帶四十多人從城裡出來時,引起了騷動,吸引了看熱鬧的人,來營地圍觀的百姓圍了兩三層,不少人指著場中的薛望,跟身邊的人介紹,稍顯鬨鬧。

“芸娘,你找什麼呢?”一小娘子問道。

“你管我。”另一個小娘子不理她,擠進人群,東張西望。

“天熱了,走吧,也沒啥好看的。”小娘子也不生氣。

“人哪兒去了?今天怎麼不在?”另一小娘子在人群裡自言自語。

等她從人群裡出來,那小娘子拉起她的手道:“看夠了吧,走了。一會兒回去天就熱了。”

“你說我送來的點心他們吃了沒?”小娘子疑惑的問道。

“食盒都空了,不是他們吃了,難道是狗吃了不成。”小娘子沒好氣的回道。

“再亂說,我撕爛你的嘴。”小娘子微怒。

“好了,我怕了你了,給你賠罪好吧。走吧,明天再來看。”小娘子拉起她就走。

兩小娘子慢慢悠悠的往營地外走去,綠衣小娘子嘴裡還是嘀咕:“會去哪兒呢?”

楊叢義催馬飛馳,經宿松縣進入黃梅縣,當初下山時經過的鎮子,他早就忘了叫什麼,費了不少時間才打聽清楚。等回到山上,已經是四天以後。

大叔看著突然回來的楊叢義,心情複雜,下山三年終於回來了,但帶回來的卻不是好資訊。

臨安城裡除了趙構,權勢最大的當然就是秦相爺秦檜,他當然活的好好的,無病無災,權傾朝野,黨羽滿天下。

大叔在山裡三年,變化不是很大,只是眼角的皺紋比三年前明顯了許多。

楊叢義的變化,大叔一眼就看出來了。不等發問,楊叢義便將這些幾年的經歷原原本本的講給他聽,沒多少隱瞞和遺漏,畢竟他來到這個世界時的樣子,只有大叔見過。

故事講完,楊叢義自然就要問起大叔的身份,在天柱山裡有人說過他是岳飛的近衛軍,必須要親口證實,然後把他請下山去。

大叔聽到天柱山裡的那些人,默然無語。許久之後,才說他已經跟他們沒有關係,也沒有聯絡,他們願意進山當土匪,而他只想進山隱居。

楊叢義說起遠洋回易和籌建新軍之事,問他有什麼建議。

大叔卻說,別攪合進去,不然又會落得一個丟掉性命的下場,軍隊不要去碰,在大宋從軍想做一番功業都不會有好下場,從大宋立國至今,有多少名聲響亮的將領統帥,又有多少善終。太祖杯酒釋兵權,收繳開國功勳的兵權,將他們當豬羊圈養起來,不得再觸碰兵權,他們是太祖的近臣,尚且如此,其他人呢。你聽過聲名顯赫的狄青嗎,他從一個犯人做到了樞密使,一生立功無數,最終不還是惶恐不安,鬱鬱而終?他們時間久遠,也許很多人都忘記了,但嶽帥呢,七八年前的事情,這天下誰不記得,嶽帥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十幾個軍的統帥,可又能如何,還不是被害身死。不要去招惹軍隊,越想建功立業,越沒有好下場。

這一盆涼水潑下來,楊叢義坦然承受,大宋朝廷是怎麼禁錮軍隊的,歷史早有定論,但只要不做統帥,基本都不會被自己人所害,而他所求的只不過是升到統制,在金軍南下時獨領一軍就行,獲得足夠的功名,轉做知州知府,擺脫軍隊,轉成文官,做了文官便可高枕無憂,理想與抱負就可以慢慢去實現。

他把心裡的想法跟大叔解剖清楚,籌建新軍不過是為了獲得資歷,為更進一步積累些功績,新軍不北上、不打仗,就是打仗,也是去南洋、去海上,朝中主和派怕的是金人,新軍南下跟朝中的主和派沒有任何衝突,不會引起他們的猜忌,只要他們不搗亂,新軍就能順利建成。並且這新軍不是他主建,上面的統領是趙構的近侍,他不領軍,授的職位是監軍。

監軍是做什麼的,大叔很清楚,每一支軍隊裡都有監軍,監軍監督的不是軍隊,而是統兵將領,軍隊出事,軍隊打了敗仗,受罰的永遠是統兵將領,監軍受處罰的很少,除非能完全明確是監軍的責任,否則監軍基本不受罰。聽楊叢義這麼一說,大叔對新軍的牴觸少了不少,監軍職位不高,但權勢夠大。

籌建新軍之事,大叔有些經驗,問了兵源問題、統領兵將任職資歷、駐軍地點、建軍經費等,瞭解清楚一些東西,大叔立即給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