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6章 海路被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36章 海路被阻

趁著夏季風沒有到來,五艘海船風帆全部升起,順著微弱的北風南下。

從佔城到三佛齊國,走海路南下,直線距離也在四千裡以上,況且還要經過萬里石塘,用的時間肯定會更多。

出使安南和占城兩國用的時間太多,在拖延下去,估計會跟不上已經南下的回易船隊,因而,楊叢義說服戴大人暫時放棄出使真臘,等船隊返回時再出使不遲。戴大人也知道耽擱的時間太多,再去真臘肯定不合適。

於是船隊離開占城之後,楊叢義帶著請來的兩個翻譯,指揮戰船行駛在前,一路南下三佛齊國。

有指標相助,一路順風而下,十分順利,偶有兩次觸礁,但好在船隻破損並不嚴重,只有一個隔艙的淡水洩漏,對繼續南下沒有太大影響,也算是有驚無險。

“大人,前邊海上發現許多船隻。”楊叢義悶熱難耐,正在艙中打坐休息,忽聽軍士來報,他趕緊船艙察看。

“到了!前邊應該就是三佛齊國。再加把勁,明天就能靠岸。”楊叢義抬眼遠望,頓時喜出望外。

從佔城離開半個月後,也是就紹興十九年三月十二,在北風徹底消失三天之後,楊叢義帶領的五艘船進入南海最南端,到達三佛齊國境內。

楊叢義、戴驄登岸之後,隨即就被帶到大宋回易團住處。

這一片住處是黃大人跟三佛齊國租借來的,面積不小,租期十年,付出的代價也不低,茶葉十萬斤,陶瓷兩千件。

這片住處不算是良港,但好在附近有河流,淡水充足,補給方便。

在這裡,楊叢義見到黃大人、湯鷽等人。

兩路人馬會合,自然要講一番各自的歷程,楊叢義、戴驄他們的安南、占城之行,自不必說,有驚險磨難,但最終結果還是較為滿意。

黃大人帶領的百艘海船南下之路並無驚險,他們趁著北風減弱,但還未完全消失就順利到達三佛齊國,雖說路上沒遇到多少麻煩,但到達三佛齊國之後卻是困難重重。西去的海路通道被人佔據,強收重稅,百艘裝滿貨物的海船,據他們所說,光收稅就要收去十艘船的貨物,十稅一,大宋船隊自然不能同意。黃大人雖然見到了三佛齊國的國王,可國王卻沒有多少話語權,手裡沒有多少權力,整個三佛齊國被五個大家族分割,國王也無能為力。跟大宋有來往的是王室,之前去進貢的也是王室,其他人根本不認賬,回易船隊好不容易靠岸,不交稅,海路被阻,根本無法繼續前行。後來實在沒辦法,只能先在這裡租借一塊地方,輪流休整,等代表大宋朝廷和皇權的回易正使戴大人前來交涉,這一等就是一個月。

海路被阻,這在楊叢義的預料之中,馬六甲海峽是東西交流的主要通道,東來西去的所有船隻必經此地,不被他們卡住才叫怪了。

但十稅一,也確實太過分,大宋回易船隊百艘海船,這麼多貨物,不遠萬里才到達這裡,還沒開始交易,就要先送給他們十艘船貨物,不管誰都不會同意。

既然戴大人已經到了,出使溝通本就是他的差事,如果能用政治手段打通海路,那就最好不過。如果不行,也就只能繳稅,或者船隊旅程到此為止,所有貨物就在三佛齊國交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不管是繳稅,還是全部在這兒交易,都會極大的損害回易船隊的利益,也是就是損害皇帝的利益,如果賺錢的任務不能完成,最終會損害很多人的利益,包括黃大人、楊叢義、湯鷽,還有很多供貨商賈。

因此戴大人的責任很重,商談中黃大人、楊叢義等人一再強調,海路必須要打通,做為正使,絕對不能損害皇帝和朝廷的利益。

戴大人此次出來就是來獲取資歷,積累功勳,好回去升遷的,安南、占城兩國已得,三佛齊國作為大宋朝貢國,戴大人很有把握他們,讓他們讓開海路,允許大宋船隊西去。

經過商議之後,此事就全權由戴大人處理。其他人則抓緊補給,做好隨時出發西去的準備。

船隊行程在離開泉州前就已經確定,從泉州港離開到達三佛齊國後,船隊要在這兒等待到三月,等北印度洋夏季風開始時,經安達曼海,北上孟加拉灣附近的北天竺諸國進行貿易,然後等到八月或九月,冬季風來臨,其餘船隻順風南下,轉而往西到達波斯灣地區的大食等地,等來年三四月份夏季風開始,船隊可以一路順風東行至三佛齊國,在冬季風開始前北歸。

如果沒有太大意外,一切順利,船隊整個行程剛好兩年。

現在是三月中旬,冬季風結束,夏季風馬上開始,必須抓緊時間,船隊要在四月之前穿過海峽趕往天竺,如若不然楊叢義也不會說服戴大人放棄出使真臘,直接先趕來三佛齊國,因為時間實在是不夠。

戴大人帶著使節團整日在王宮中與國王和五大家族交涉,進展不是很順利,楊叢義等人負責回易,他們不得不另做準備。

在楊叢義和戴大人沒趕來之前,高大人對船隊之事還比較操心,等他們一來,他便完全放手了,隨他們去做吧,只要能賺回錢來就行。

楊叢義、湯鷽、趙安、江愷、沈縉等人聚在一起,他們要做好戴大人無功而返的準備,要商量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化解船隊現在寸步難行的尷尬處境。

“楊大人,太冒險了,船隊為什麼一定要在半個月之內離開,多等幾天,也許戴大人真能找到合適的辦法也說不定。”趙安不是很贊同楊叢義是意見。

湯鷽道:“趙將軍,十稅一,這等重稅我們是不會出的,況且據我所知,這十稅一還只是海峽入口處的收法,這海峽貫穿東西大海,有上千里長,這頭入口處收稅,那頭出口處難保他們不會收稅,若是海峽兩頭被不同的勢力控制,船隊一動就得交兩遍稅,來回就要交四次,這麼一來,我們就要吃大虧。我認為楊兄的想法可行,我們有四千多裝備精良的宣威軍,完全可以跟這裡的國王談談條件,把海峽控制權從幾大家族手裡收到國王手裡,應該不會拒絕。但時間確實有些短,半個月怕來不及。”說完又看向楊叢義。

楊叢義回道:“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海峽控制在幾大家族手裡,而大宋朝廷只能跟王室建立關係,這就意味著不管我們在國王身上做多少努力,控制海峽的家族不同意放行,我們的船隊就過不去,所以,海峽控制權必須要控制在國王手裡才行,一旦我們幫他收回一些權利,大宋在三佛齊國就會有一定的影響力,不管以後做什麼,都會方便不少。

關於時間問題,為什麼要在半個月之內,其實很簡單,夏季風馬上要在海上形成,五月份之後,正是夏季風強烈的時候,海上風浪很大,狂風一起,浪高三四丈,多大的船都不安全。在夏季風形成的前一個月,風力還比較微弱,正適合船隊揚帆北上,從這兒到天竺北部七八千裡,順風一個月應該就夠了。

時間緊迫,錯過了四月,就錯過了北上天竺的最佳時間,五月到八月之間海上時常爆發狂風,行船十分危險,等到九月以後,北風漸漸就來了,七八千裡海路,逆風北上的難度可想而知,並且一旦錯過合適的時間,後邊的行程全都會被打亂,至少要被耽擱一年時間,多一年時間會發生什麼意外,誰都不知道。所以,我們最多只有半個月時間打通海路。行還是不行,大家都拿個主意。”

湯鷽道:“楊兄,你去過天竺嗎,怎麼會知道起風的時間?”

楊叢義笑道:“多看看書就行了,以前遇到過一個雲遊天下的道人,我可學了不少東西。”

一聽這話,湯鷽稍稍有些擔心,猶豫道:“楊兄,這事關百艘船,八千餘人,只憑雲遊道人的說辭就確定了行程,不會有問題?”

楊叢義笑道:“如果在三月底出發,五月之前到達天竺北部,那就絕對不會有問題。”

沈縉道:“海路行程問題,除了楊大人,我們都不清楚,我看我們就不要糾結這個問題了,還是想想楊大人的提議是否可行,怎麼執行吧。”

江愷道:“我們出來帶的物資不多,多耽誤一年,船隊的後勤補給就會有問題,時間不能耽誤,船隊的行程最好不要打亂,不然會出大亂子。”

他協助楊叢義管理船隊後勤補給,要張羅八千餘人吃飯問題,從泉州帶出來的糧食消耗了不少,雖然又在這兒補充了一批,但離開這兒以後,再到哪兒補充糧食還真是問題,並且其他地方的糧食安全不安全,適不適合他們的口味,也很難說。

總之,耽誤的時間越多,後勤補給工作難度就越大,船隊最好能按預定的行程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