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8章 深入敵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8章 深入敵後

隨後對對負責送信的宣威軍押官道:“你回去告訴楊監軍,宣威軍能如此迅速全部殲滅入侵欽州的李越人,收回大部分土地,本州很是高興,待派人趕赴那梭、東興核實之後,本州一定為楊監軍和宣威軍請功!”

押官當即謝道:“多謝知州大人!宣威軍此次跟敵軍交戰,軍資軍械損耗較多,特別是羽箭,請知州大人多調撥一些,加以補充!”

毛奇笑道:“好說好說,只要能把欽州全境收復,宣威軍所需,本州一定想辦法滿足。”

押官道:“時間緊迫,戰機稍縱即逝,明天我等就要從海路返回東興,請知州大人早做準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毛奇道:“好,一路勞頓,你們先下去休息,明日一早就為宣威軍調撥軍資。”

“多謝知州大人!”押官道謝之後,退出廳去。

毛奇拿著戰報,早已興奮的沒了睡意,北部、南部兩路李越敵軍六千多人,先後被宣威軍殲滅,安遠縣危機已解,就連東興鎮也重新搶了回來,將敵軍趕回東興以西,現在看來,欽州已然穩固無憂。

宣威軍不愧宣威軍之名,當真了得!等他們徹底將欽州境內的敵人清掃一空,也許可以向邕州總管府舉薦一下,讓他們再立新功。

第二天一早,欽州州衙通知宣威軍前去領取軍資軍械。

毛奇很慷慨,調撥了大批物資給楊叢義的宣威軍,這次回來的人少,根本搬不了那麼多,幸好先前兩批押送俘虜回到欽州城的宣威軍沒有離開,三隊人馬會合,勢力大增。

在欽州州衙幫助下,所有物資裝船後,從欽州城外的欽江,順江而下,一個多時辰便到達宣威軍戰船、海船停靠的海岸。隨後將物資從小船搬上海船、戰船。

兩個時辰之後,三隊人駕著四艘海船、六艘戰船,起錨升帆,一路向西,駛回東興鎮。

羅聰留守東興鎮,楊叢義、蘇仲等人帶領一千八百人北上,他們每人兩壺箭、一張弓、一柄刀,外加十天口糧。

他們每走一天路程就會換一個本地嚮導,如此一來,總能找到北上的捷徑,行軍速度大大加快。宣威軍一天急行軍到達那桐,迅速除掉在此地駐守的二十多名李越敵軍之後,繼續西進,又用一天時間到達峒中,此地留守的敵軍較多,足有一百多人。

宣威軍以雷霆之勢將峒中拿下,之後在此休整半天,並將後續計劃做了調整與更改。

峒中連通三地,東進可到那梭、扶隆,進逼安遠縣和上思縣,北上可達桐棉、那楠,進逼左州和寧明,西進可達平遼、仙安,直通李越邊境。此地乃是軍事重地,不得不防。

宣威軍再次分兵兩百,駐紮峒中,其餘人繼續北上尋找機會。

從峒中北上之後的路漸漸不好走,山越來越高,谷越來越深,人煙也越發稀少,若不是有峒中請來的嚮導,宣威軍定然寸步難行。

兩天之後,他們到達桐棉,此地也被李越人佔據,敵軍不多,迅速被清剿一空。在此地,楊叢義等人終於探聽到李越大軍的訊息。

原來李越大軍跟邕州總管府的人馬對峙之時,悄悄派了一支五千人的精兵,從桐棉、那楠、江北繞道北上左州,從大宋守軍背後狠狠一擊,驚慌失措之下,大宋守軍敗退,左州城如今已被李越人佔據,大宋軍馬退守扶綏。

鬱林州、左州兩州之地都丟掉了,扶綏背後就是邕州城,扶綏再丟掉,就只能退守邕州,那這一仗可不知道要大到什麼時候才是結束的時候。

翻開地圖,眾人細細商討一番,決定深入地方背後,騷擾一番敵軍糧道。

桐棉、那楠的山路不好走,從此地去江北再到左州,路程雖近,卻不適合運送糧草,因此那一路敵軍打此路過之後,再無敵軍前來,不然倒是可以在這兒伏擊一次敵軍。

“我們就去寧明!”商討許久之後,拿不定注意,畢竟深入敵營太危險,但楊叢義以為,越是危險,偷襲得手的機會也越大,於是最終拍板,去寧明大幹一場。

桐棉同樣留下一百人,他們的任務除了駐守,便是打探訊息,西邊平遼、仙安,北邊那楠、江北,都要派人出去看看,情況不對,便派人給宣威軍大部隊報信,其他人撤往峒中。

其餘一千五百餘人,在嚮導幫助下,急行軍兩天,到達寨安附近,再往北數里便是寧明縣城。

三營人馬在一起,目標實在太大,對不管是潛伏還是偷襲,都大大不利。

於是楊叢義、蘇仲、潘誠各帶一營人,一營往西,一營往東,一營往北,分頭潛伏,打探訊息。

楊叢義帶一營宣威軍往北,半天之後到達寧明縣城附近,卻被十幾丈寬的河流所阻,隨即全軍潛伏在城南河邊,一邊派出探子渡河潛進城內打探縣城內的訊息,一邊蒐集船隻渡河。

由於此地早已被李越人拿下,大軍都東進直撲邕州,寧明反倒成了李越人大軍的後方,防守甚是鬆懈,派出的探子很快渡河,進入寧明。

楊叢義看著眼前的大河有些發愁,在方圓五里之內找了一圈,除了發現幾條兩丈來長的小船,再無其他船隻,除此之外還發現,宣威軍所在位置不遠,居然是一個兩河交匯的河灣,另一條大河足有二三十丈寬,流向朝北。

這個意外的情況,讓楊叢義、蘇仲等人十分被動,一千五百人被河流隔在南邊,不能西進,不能東進,更不能北向渡河。

無奈之下,只得派出探子,讓他們沿那條較窄的河流往上游尋找,搜尋能渡河之處。

寧明周邊偶爾房屋,也都是空的,從蜘蛛結網的情形看,至少一個月以上無人居住。此地既然已經被李越人佔據,本地百姓,不是逃了,便是被殺了,周圍無人,也並不奇怪。

苦等無事之時,楊叢義再次拿出地圖,看著地圖上一條由西往東,貫穿整個廣南南部,連通鬱林、左州、邕州、橫州、貴州等地。

看著看著,心中一動,地圖上雖然畫的很簡單,一條曲線,幾個拐彎,但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條河應該流入廣東境內,由廣州附近入海,那麼如此一來,眼前這條河應當也是匯入地圖上這條大河才對,這條河就有二三十丈寬,地圖上的河流至少應該有四十五丈寬了,這麼大一條河流,如果用來運送糧草輜重,完全夠了,只是不知道李越人會不會利用這條河流。

一天之後,潛進寧明的探子帶回來訊息,寧明地方不大,可人卻不少,至少聚集有兩千敵軍,數千百姓,其中有一個地方很可疑,敵人看守嚴密,無法靠近,只能看到有許多百姓在李越人監管下,不停的搬運東西。

重兵看護,搬運東西。在這兒能搬什麼?李越人果然不會放著河流不用,既然他們拿下了左州,還要進攻邕州,這條從鬱林直通邕州的大河,既可以運兵,也可以輸運糧草輜重。

楊叢義當即叫來蘇仲和潘誠,將這一訊息告訴他們,並要他們想辦法,儘快渡河,對岸的敵人很可能正在準備運送一批輜重,必須趕在運走前銷燬,給李越人製造點麻煩。

被困在河邊一兩天,正心情煩悶,突然聽到這個是好消息,蘇仲、潘誠立即興奮起來,自告奮勇帶人去找渡河門路。

半天後,蘇仲派人送來好消息,他們在五里外架起了一座木橋,可以安全渡河。

這又是一個好消息,楊叢義迅速將宣威軍帶過去。

一到目的地,楊叢義就見河邊擺放了數十具宣威軍屍體,眼中頓時一寒。

“這是怎麼回事?”

蘇仲有些為難的回道:“搭橋時出了點意外。”

“早跟你們說過,宣威軍個個都是精銳,他們的性命很精貴,是用來立戰功,報效國家,報效朝廷,不是用來揮霍浪費!”宣威軍人數不多,出征在外,死一個便少一個,這還沒開始打仗,就死了數十人,讓他如何不生氣。

“監軍,蘇老二也是搭橋心切,急躁了一些,一個疏忽才讓他們陷進河裡,都是為了打勝仗,還請監軍寬恕。”潘誠在一旁勸解。

“出征在外,暫不跟你計較。記好死者姓名,按戰死撫卹。”此時不宜節外生枝,當務之急是先拿下寧明。

“是。”蘇仲低頭。

潘誠帶著一營宣威軍當先過河,楊叢義一營隨後,蘇仲則殿後收尾。

過河之後,他們沒有立即趕往寧明,而是潛伏。

據探報得知,由此進寧明路程不過六七裡,一路平坦,沒有溝渠河流,半個時辰即刻到達。按楊叢義等人的計劃,等天黑之後,直撲過去,殺死守衛,將所有物資毀掉。

敵軍至少有兩千,而宣威軍只有一千五百人,如果與敵軍正面硬拼,楊叢義沒有把握能勝。

況且此地距離鬱林城應該不超過百里,援兵隨時會到,宣威軍一戰不成,就得馬上撤退,不然等敵軍反應過來,派兵拿下桐棉,他們便無路可走,難逃滅亡的命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