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3章 重返欽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33章 重返欽州

不等守軍再說什麼,蘇仲快步上前。

“去告訴你們孫將軍,如果宣威軍連自己的行軍口糧都不能帶出城,城裡的糧倉和軍械庫留著還有什麼用,一把燒了就是。”

等這幾句話說完,蘇仲走到那軍官面前,盯著他的眼睛,等他回覆。

那軍官一聽這話,頓時不敢再言語,不過站在原地也沒有動。

“不開城門就去把你們孫將軍請來的吧,看他怎麼說。”蘇仲絲毫不客氣。

那軍官不說話,也沒敢動,即不去通報,也不下令開城門。

蘇仲笑了,轉身對旁邊一士兵道:“去告訴後面的兄弟,拿了東西就把糧倉和軍械庫全燒了,什麼都別留下。”

話音剛落,就聽一聲音從城上傳來:“兄弟別動怒,這些人做事就是一根筋,不懂得變通,兄弟多包涵。”

蘇仲抬頭一看,見一披甲軍官從城上下來,面帶微笑,氣定神閒,顯然已經在城上多時。

等那披甲軍官下了城來,在身前站定,蘇仲才道:“你們這是什麼意思,城還能不能出了,不能出的話,我們再想辦法,反正這城都是我們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再拿回去沒什麼問題吧。”

披甲軍官笑道:“兄弟說的哪裡話,城都是你們打下來的,城裡東西都是你們的,想拿什麼隨便拿。”隨後吩咐道:“開啟城門,送宣威軍兄弟出城。”

蘇仲抱拳道:“有勞。”

城門很快開啟,吊橋也隨後放下。

蘇仲一揮手,宣威軍攜帶軍糧軍械迅速出城,一隊隊前後不絕,往東邊而去。

一個時辰之後,涼山城裡再無一個宣威軍士兵。

“將軍,他們都走了,一直往東邊走,估計還是翻山回去,應該要回欽州。”一守將向巡視到城頭的孫慶彙報。

“好,那就不用管他們了。按計劃行事,把城裡值錢的東西都蒐集起來,全部帶回去。”孫慶面無表情的回道。

守將應一聲是,隨後有幾分猶豫的問道:“城裡有兩萬多人,那些人怎麼處置?是把他們趕出城,還是俘虜回鬱林?”

孫慶道:“留著他們做什麼,兩萬多人拿什麼喂他們,他們都是李越人,是敵人,是敵人就該斬草除根。再說了,涼山城我們可以不要,但也不能留給李越人。”

守將高聲應是。

“傳令下去,午時之前,所有物資要蒐集完畢,挨家挨戶搜,不要漏掉任何一個人。告訴他們,誰敢藏私,立即處死!”孫慶語氣很冷。

守將、傳令兵得令而去。

一刻鍾之後,伴隨著四處不斷響起的慘叫聲,涼山城裡的殺戮開始,血腥氣摻雜在數萬屍體腐爛的氣味裡,隨著倒在刀槍下的人越用越多,不到一個時辰,充斥涼山城數天的死屍腐爛氣息便被濃郁無比的血腥氣覆蓋,令人聞之作嘔,只想儘快逃離。

早早就離開的宣威軍,大口大口肆意呼吸天地間最新鮮的空氣,將心肺裡這些天來吸進去的腐敗氣息清理一空。

一口氣行軍二十裡,進了山林之後,宣威軍這才短暫休息,埋鍋造飯,填飽早就餓扁的肚子。

早先一直活動在城東的五隊宣威軍,在涼山城被包圍之後,便隱匿形跡,一部分撤回桐棉,一部分留在城東打探敵情,這次撤退也派人通知了他們,趕不上大部隊,便自行返回。

吃過飯,簡單休整後,全軍繼續行軍,帶著口糧和軍械正式開始翻山越嶺,沖走來時之路。

返程無追兵,又不著急行軍,數天之後,宣威軍安全回到桐棉,而後休整一天,召集附近所有兵力,重新編進宣威軍。等宣威軍稍稍恢復一些,全軍即刻離開桐棉,繼續行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十天後,宣威軍經峒中、那桐返回東興鎮。

欽州數月不見敵軍,東興鎮也無宣威軍和遊奕軍駐守,自從兩軍離開後,已回到欽州掌控中,駐有不少欽州州兵,協助往鬱林方向運送後勤補給,宋軍勝利的訊息傳來之後,由此運送的後勤補給,才告一段落。

宣威軍沒有在此地久留,休整一天之後,便乘船離開,很快回到欽州附近,但具體駐防何處,還需要請示欽州知州毛奇。

十多艘海船、戰船全都停靠在欽州外港,全軍不得隨意離岸。

征戰行軍一個多月,將士們哪裡都不想去,只想好好休息,楊叢義自然會讓他們如願,於是傳令,在沒有新命令之前,全軍原地休整。

將三千六七百宣威軍交給姚昶、蘇仲等人後,楊叢義帶著數十名親衛立即趕往欽州城。

知州毛奇早已得到宋軍大勝的訊息,看到楊叢義完好無損的出現在州衙,他還是非常激動,畢竟說起來宣威軍可是駐防欽州,而在此次反擊李越國侵擾中,數次立功,給欽州大大長臉。

特別是宣威軍和遊奕軍從欽州北上奪取鬱林和涼山之戰,後勤物資徵集供應全部由欽州經手,這條戰線對此次擊退李越人十分重要,也正因為如此,他一次又一次往返與欽州與邕州之間,隨著宣威軍拿下涼山,遊奕軍奪回鬱林,在一眾同僚中出盡風頭,多次露臉,欽州在廣南的地位也因此迅速凸顯。

一聽說楊叢義回到欽州城,毛奇當即派人將他引進客廳,奉上熱茶,隨後又奉上數盤點心,非常熱情。

“楊監軍這次涼山之行收穫頗豐啊,我在邕州聽說此次李越退兵,大半原因是宣威軍攻佔涼山,將李越人囤積在那裡的數十萬擔糧食和數不清的軍械全部收入囊中,又配合遊奕軍斷絕李越人從升龍方向增援的所有通道,使邕州附近的敵軍糧草完全沒有補給,他們才不得不撤退,這一戰,宣威軍當居首功。若論功行賞,楊監軍定能高升,日後必能平步青雲。”毛奇笑容滿面,喝一口熱茶之後,對楊叢義和宣威軍一番誇讚。

楊叢義一笑,做謙虛之態,回道:“知州大人謬讚了,宣威軍也不過是盡些本份,為早日把李越人逐出大宋,結束雙方戰事,殊死一搏罷了。不過,萬幸是我們贏了,不然下官就要陪同四千將士命隕涼山。一切說來不過都是僥倖,敵人掉以輕心而已,要是他們準備充分,我們不一定能討到便宜。”

毛奇笑道:“楊監軍年紀輕輕,便如此謙和,鋒芒不露,實在是難能可貴。如今戰事結束,不知朝廷會有何安排,但在詔令下達之前,宣威軍還是駐防在欽州,監軍就住進州衙來吧,如若有事,也好與我溝通交流。”

楊叢義道:“下官急急趕來欽州,正是為宣威軍駐防何地之事請教知州大人,宣威軍此時已在距離欽州五十裡外的海口駐留,還請知州大人給宣威軍安排一個安身之地。”

毛奇道:“欽州城以西較為荒蕪,受李越侵擾,人煙稀少,除了安遠,也無處可駐。但現在安遠已經恢復正常秩序,不方便宣威軍駐留。不如這樣吧,宣威軍直接開到欽州城東,軍資糧草也好就近供給,監軍以為如何?”

楊叢義道:“三千多人在欽州城外駐留,距離城池太近,會給欽州城增添不少麻煩吧,其實在城南二三十裡外紮營也是可以的,軍營還是不宜離欽州城太近,知州大人以為呢?”

毛奇略一考慮,笑道:“監軍所言有理,那就以監軍所言,宣威軍在城南二十裡紮營吧,一切糧草軍需,由欽州城供應。”

楊叢義抬手謝道:“多謝知州大人!”

毛奇舉杯道:“監軍不必客氣,宣威軍調防欽州以來,接連幾場勝仗,讓我和欽州百姓心裡都十分踏實,給宣威軍些許方便,也是我這個一方父母官當作之事。喝茶。”

二人舉杯對飲。

放下茶杯之後,毛奇又道:“宣威軍凱旋,欽州上下十分高興,今晚在鴻賓樓設宴為楊監軍慶功,州府上下幾十名官員都會前來慶賀,到時我介紹幾位年輕俊才給監軍認識,說不定日後還能再有交集,在官場上多個熟人,也多條路。”

楊叢義聽聞此話,心中頓時十分感動。

自從來到宋朝,跟他有深交的人本就很少,封官授職之後,相交的同僚也少,除了湯鷽、黃琦、戴驄、趙安四人相處時間較長外,其他人也就是見過而已,這四人中黃琦是內侍,難以攀附,戴驄是朝廷重臣,地位懸殊,他們很難再有交集,而趙安出身軍旅,兩人並不投機,唯一的朋友湯鷽,不辭而別,也不知道去了哪裡,在這官場上,他還真是孤零零一人。

要說有交情的高官,其實他也認識一人,還是他進入武學舉薦之人,那便是陳如是陳知州,可如今兩年多未見,也不知當初的那點情誼還剩幾分。

所以在這官場上,他還真的迫切需要有人引薦,認識、結交一些同僚。

於是當即起身謝道:“下官多謝知州大人提攜!”

毛奇笑道:“你不必謝我,青年才俊,理當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我身為一州之長,大小是五品朝廷命官,入朝為官的機會是沒了,但也得心繫天下社稷,為朝廷舉薦良才。將來若有所成就,我也就欣慰心安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