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7章 封官授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37章 封官授職

紹興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宣威軍順利返回明州昌國縣駐地,收拾營房,就地訓練休整。

數天後,一份兵部文書送達軍營,要求宣威軍監軍和統領共同擬定各級軍官任命名單,從部將、準備將、副將,一直到正將,要一一列明履歷,並將所獲軍功隨同上報。

這是一件大喜事,要求擬定各級軍官名單,說明宣威軍終於成了有正常編制的朝廷正規軍!

楊叢義告知趙安後,當即召集各營指揮,把這個好消息公佈出去,毫無疑問,將要提拔任命的軍官都會從當下的營指揮中挑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眾人一進營房,聽到訊息激動萬分,氣氛一時無比熱烈。

加入宣威軍三年,流血流汗,終於換來封官授職、出人頭地的機會,讓人如何不高興呢!

不過氣氛隨即因為一句話,起了微妙的變化。

“我們都會封個什麼官?”

喧鬧中這話問完,七個營指揮七雙眼睛齊刷刷的望向楊叢義和趙安,營房內頓時安靜下來。

楊叢義咳了一聲,笑道:“具體怎麼任命,還要看兵部批覆,職位肯定是依據軍功和能力而定,有高就有低,但要告訴大家的是,兵部給的編制不少,你們都會在兵部軍官名冊上。由於這次是第一次任命,你們自己要提供履歷資料,以供兵部留檔核實,所有資料務必真實。”

眾人一想也是,上面要授什麼職,歷來都是論軍功和資歷,現在問也是白問,便不再詢問官職。

但隨即就有人問道:“監軍,什麼是履歷,我們要給什麼資料?”

楊叢義解釋道:“履歷就是你這二十多年的經歷,什麼時間到什麼時間你在做什麼,比如十歲到十五歲跟師父習練武藝,十五歲秋開始從軍,在哪裡從軍,所任何職,一直要寫到此時此刻,這其中還要包括你們的籍貫和出身,是否婚配,子女幾個,父母是否健在,兄弟有多少,居住在何處,都要一一寫清楚。”

“這麼多,要怎麼寫,我們可不會啊。”眾人一聽這麼麻煩,頓時又開始叫嚷。

軍中絕大多數人不識字,雖然之前江愷教過他們一些,但自從出海之後就再沒溫習,早就忘的一乾二淨。

“大家不要擔心,這次我可以幫你們寫,都把自己的經歷捋一捋,然後一個一個來找我。順便提醒你們一句,當了軍官,就得開始識字了,不識字誤了軍情,以後撤了你們職也說不定。”楊叢義微微一笑。

“多謝監軍。”眾人急忙道謝,心裡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好好識字,爭取繼續升職。

“好了,你們先回去準備,需要你們來的時候,自會去叫你們。”

眾將應聲而退,臉上掩不住的興奮,出門了營房,相互恭喜。

終於要光宗耀祖了嗎?每一個人都激動想要對著寬廣的大海吼叫,但理智告訴他們,現在還不是時候,朝廷的任命文書還沒下來,他們的資料都還沒交呢,若是一場空歡喜,不是丟人丟到老家去。

於是眾人各自回營,繼續組織士兵操練軍陣。

營房裡只剩楊叢義、趙安兩人,氣氛多少有點尷尬。

翻看幾遍兵部文書後,楊叢義道:“這次兵部給的編制不少,正將兩個,副將四個,準備將九個,部將三個,統領對人事安排有什麼想法?”

趙安猶豫了一會兒,回道:“職官任命,監軍做主就是了,只是督促全軍訓練都忙的不可開交,哪有時間過問這些事。”

話裡聽得出來,趙安是有情緒的,但有情緒又怎麼樣呢,當初在安遠是他不願出城,才逐漸失去對宣威軍的控制權,又怨得了誰呢?

楊叢義不為所動,再問道:“關於軍職任命,我這麼想的,統領幫忙參詳參詳。”

見趙安不回話,也沒有起身離開的意思,便繼續說道:“這次廣南之行,他們或多或少都有軍功,暫不看從軍長短,從軍功和表現來看,正將兩個編制給蘇仲和袁華,副將四個編制給姚昶、柳時、潘誠和羅聰。準備將編制較多,有八個名額,章岱要在其中,遠在佔城國的張彪、三佛齊國的薛望也都不能落下,剩下五名準備將、三名部將,綜合軍事訓練、南洋西域之行和廣南戰場表現來挑選,每營推薦一名。統領以為如何?”

趙安自知在宣威軍中他已經沒有多少許可權,楊叢義這麼安排也沒有什麼不妥,便回道:“監軍如此安排十分妥當,我沒有意見。如果沒有其他事,我先走了。”說完起身就走。

“好,統領有事只管去忙。”楊叢義回了一句,便開始考慮軍職任命以後的問題。

這幾年他對大宋軍制也有了一些瞭解,自從靖康之亂,康王南渡,倉促建軍之後,大宋軍制跟以前的“將兵法”有所不同,為抵抗金軍,前後組建五個“大軍”,即韓世忠的“前護軍”,劉光世的“左護軍”,張俊的“中護軍”,岳飛的“後護軍”,吳階的“右護軍”,每大軍下轄數十個軍、近百個將,每將一千人到五千人不等,每軍有數個將組成。

自宋金議和後,幾大軍區裁撤,將帥軍權被收繳,軍隊統轄權全部收歸朝廷手中,由朝廷直接統治各軍,軍的統治官“統制”或“統領”由朝廷直接控制和任命,如果有戰事,朝廷會臨時派遣監軍,對各軍的控制更加細微,但平常在駐地訓練,卻較少管理。

宣威軍如今也是一軍,歸朝廷管理,頂頭上司便是兵部和樞密院,再不能像之前一樣,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了,軍中每一個職位變動都要向兵部報備,每一項支出都得有據可查,監管宣威軍的部門多了,軍隊管理工作難度大大增加,楊叢義現在就有些頭疼了。

全軍五千編制,但目前不滿編,減去親衛營,總共不到三千五百人,兩個正將、四個副將、九個準備將,外加三個部將,一共十八個將官,怎麼安置就成了問題。

對軍隊管理,楊叢義沒有經驗,以前沒有上級監督,他可以憑藉監軍的權威,想怎麼安排都行,甚至可以隨便命令,當甩手掌櫃,那時候宣威軍還是回易護衛隊,全軍靠著他才能吃飯,才有餉錢拿,現在不同了,成了常備軍,糧餉都有朝廷出,還有兵部和樞密院盯著,再按之前那套肯定行不通,說不定抓住點過失就得丟掉軍職。

在武學學習一年多,真正涉及到軍隊管理的內容極少,除了武學典籍,需要實際動手的,幾乎沒有,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要想在軍中發展,僅僅待在宣威軍遠遠不夠,況且這監軍之職也只是戰時任命,根本無法深入軍事訓練,並且回到駐地的軍隊,監軍就成了多餘的擺設,遲早得走。

楊叢義已經逐漸意識到這些問題,可現在朝廷沒有詔令,他還只能呆在宣威軍,還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了,他的監軍任務才算完成。

十八個將官如何安排是個複雜的大問題,他一時之間也捋不清楚,只能慢慢想了,好在從申報各級官軍資料到兵部批覆不是三五天的事情,還有很多考慮時間。

隨後,楊叢義回到自己的營房,開始設計填報軍官資料的表格。

接下來,用了三天時間把十八個軍官名額確定下來,又用兩天時間把他們的履歷資料填報清楚,還做了一張提拔名單匯總表。

監軍、統制共同署名之後,將資料封裝,透過驛站急送兵部,早一天上報,便能早一天批覆。

昌國營地將近半年無人駐守,花了十天時間修繕後,營地才像模像樣,雖然比在欽州好了許多倍,但三年前建營的時候建的就是臨時營地,下無磚石,上無青瓦,全是木屋茅草棚,作為正規軍營地,實在是寒酸,看來得等到任命批覆下來以後,要向朝廷要一筆錢,重新修建營地了。

四月初九,一名兵部官員帶著任命文書,忽然來到宣威軍軍營。

兵部批覆下來了,並由兵部官員親自宣佈任命,以示朝廷對宣威軍重視。

等楊叢義與那官員溝通過後,確認上報的擬任軍職名單全部批覆,當天便將所有人召集在一起。

營房裡二十多人,有些擁擠,有些喧囂,看到兵部來的青衣官員,他們掩不住心裡的激動。

“這位是兵部餘大人,一路舟車勞頓,從臨安帶來朝廷敕令,十分幸苦,大家不要耽誤餘大人時間。”楊叢義此話一出,營房裡頓時安靜下來。

隨後便向兵部官員道:“餘大人,這就開始吧。”

餘大人隨即拿起一份文書,在眾人面前開啟,高聲道:“下南洋,過西洋,連通海外二十餘國,擒逆臣,戰涼山,擊退李越十萬大軍,護回易,平廣南,宣大宋威嚴於四海,不負宣威之名,英勇善戰,功勳卓著,堪稱軍之楷模,特賜全軍調入殿前司!”

稍作停頓,不等眾人有什麼反應,隨即接道:“軍中將士各有功勳,經宣威軍舉薦,兵部、吏部核准,現任命正將以下一十八人。成忠郎蘇仲、袁華任宣威軍正將,承節郎姚昶、潘誠、柳時、羅聰任宣威軍副將,進武校尉章岱、張彪、薛望.......任宣威軍準備將,進義校尉龔健.....任宣威軍部將。望諸位不負朝廷恩澤,盡心竭力,再立新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