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1章 知州問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71章 知州問案

這還真是第一次聽說,臨行前吃酒時,孫大人也沒說過此事,不知有多少可信度。

“楊秘書只要在城裡,就不要擔心他們會亂來,殿前司出來的官員,他們怎麼敢動。”孟知州補充道。

楊叢義道:“若真如此,那倒好辦了。”

孟知州接道:“此案看似好辦,抓來仁和藥鋪主事審出幕後之人,再抓到土匪,挖出同謀。但事實上幕後之人心狠手辣,用斷尾保身之策也很有可能。若我們逼迫太緊,二十三起命案的兇手可能會被幕後之人滅口,此案到時也只能半途而費了。”

“下官以為不會,若他們真要滅口,在十二個土匪打劫失敗,暴露身份之後,將他們滅口不是更簡單,又何必在城裡滅口藥鋪二十三人,惹下這番事端,招惹州府衙門,惹禍上身。”楊叢義並不同意孟知州的說法,此案需得儘早偵破,南劍州亂局也得儘快平復,拖下去對他可沒有好處。

孟知州稍一考慮,點頭道:“楊秘書此言有理,既然他們一開始沒向自己人下手,那麼此後應該也不會,畢竟要殺二十三個自己人沒那麼容易。”

“孟大人,其實下官對此案還是有些不明白,那幫土匪來歷非同尋常,跟他們大有關係,作案多起,大人為何不直接找他們?若是先前就給他們一些警告,或許他們便不會這麼張狂。”楊叢義小心問起。

孟知州回道:“楊秘書有所不知,此前的確發生過多起劫掠商隊的大案,我也懷疑是他們所為,但苦於找不到證據,就像前些年銀礦附近時常出現的土匪一樣,找不到多少跟他們有關聯的證據,土匪又抓不到,縱使懷疑,州府衙門也拿他們沒辦法,無憑無據就找他們,這不和規矩。”

一句不和規矩,楊叢義便無話可說,畢竟官場上的事,還真不好說,誰敢輕易留下把柄在別人手裡。

“但現在不同了,我們已經有那夥土匪畫像,如果抓到他們,證明他們之間有關係,他們以後在南劍州就得收斂一二,不然鬧到福州或是朝廷,再想平息就不是一兩顆人頭能解決的。”孟知州似乎胸有成竹。

楊叢義看著對方的神情,隱隱覺得自己似乎掉進了陷阱,但他把土匪畫像畫出來交給州衙,再想脫身已經不可能。

“楊秘書方才幸苦了,先回去休息,等州衙查出幕後之人,將他們捉拿歸案,就可以安心離開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好,孟大人先忙,若是什麼地方用得上下官,大人只管吩咐。”

楊叢義說完輕施一禮,快步離開,往安排給他的住處走去。

此案到現在,他知道的也很有限,究竟會牽扯到多少人,多大的官,他猜不到。可南劍州有好幾個銀礦,絕對不是一個統制能完全控制在手中的,就是加上知州衙門,也不可能,這裡面的水應該很深,但他只是一個偶然路過的過客,在此地並沒有利益糾葛,即使真的發生什麼,跟他應該也不會有多大關係。

回到住處,已經是一身汗,簡單擦了擦便坐下休息。

知州衙門的事他一個外人不好插手,也需要他插手,畫完土匪畫像,他的任務便已經結束。

其實他並不在意南劍州禁軍駐軍與知州衙門在這場明爭暗鬥中誰佔上風,他只希望儘快瞭解命案,命案終結,有人對劫案負責,那他這個人證也就無關緊要,也放心離開。

按孟大人的佈置,衙門應該很快就會破案,至於會不會抓住真正的幕後黑手,要看孟大人心情,他想鬥到底,就會深挖下去,如果適可而止,只拿殺人兇手,也不是沒有可能,只要他能得到足夠的利益。

楊叢義在南劍州是外人,他現在只想破案之後,趕緊拿了三萬兩銀子離開,遠遠的躲到泉州去,後面他們是和還是鬥,說到底都是為了利益,他一點都不想關心。

城裡沒有熟人,他也不想出去,在房間裡打坐練功和休息,成了封城之後他能做的為數不多的事情。

另一邊,劉捕頭帶著捕快趕到仁和藥鋪之後,卻見藥鋪果真大門緊閉,好不容易叫開門,整個藥鋪裡管事的只有呂先生一人,其他人全都不在,包括林掌櫃。

呂先生已經知道城裡發生了何事,二十三名死者的撫恤金不久之前,才經由他手發出去的,此時捕快再次找上門來,他亦是驚恐不安。

不等捕快多問,便悲痛的說道:“劉捕頭,城裡發生這麼大事情,是衙門的麻煩,更是仁和藥鋪的不幸,死的都是我們的人,一下死這麼多人,人心慌慌,短時間內恐怕開不了張,藥材運輸收購也都停了,損失難以估計。如果衙門還有什麼需要仁和藥鋪出力的,捕頭儘管開口,我們也想儘快平息這場人間慘劇。”說完眼角都已經溼潤。

劉捕頭道:“這等禍事誰也不想發生,但既然已經發生了,不抓住兇手,還死者一個公道,死者家屬不能心安,我也不能心安,相信呂先生也是一樣。”

呂先生抬起衣袖擦了擦眼淚,回道:“捕頭有話只管說就是,仁和藥鋪一定全力協助衙門抓獲殺人兇手,不然我老呂沒法跟藥鋪其他人交代,從此以後也睡不了安穩覺。”

劉捕頭道:“那我就直說了,今天來就是請仁和藥鋪所有主事去衙門一趟,協助偵破二十三起命案。藥鋪有多少主事,呂先生應該知道吧?還希望呂先生好好配合,幫我們找到他們。”

呂先生回道:“這個自然。仁和藥鋪生意也不算小,在城裡還有兩家分店,加上林掌櫃和我,共六名主事,我這就叫人帶你們去找。”

隨後,呂先生把另外四名主事的姓名和住址告知劉捕頭,並親自帶路。

大半個時辰之後,一眾捕快滿頭大汗回到衙門,跟他們一起來的正是仁和藥鋪六名主事。

人一到衙門,孟知州便聞訊而來,立即將他們一一帶上大堂提審。

第一個提審的是呂先生。

他一上大堂,不等知州大人問話,立即跪倒在地,自報身份:“小人呂丞,是仁和藥鋪賬房先生,掌管劍蒲總鋪和兩家分鋪賬目,對財務往來,賬目進出都很熟悉,大人有什麼疑問,只管問,小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好,既然如此那倒省事了。”孟知州將手裡的驚堂木鬆開,隨後問道:“本官問話,你要如實回答,但凡有任何虛言,決不輕饒!”

“小人不敢!小人也想儘快破案,還死者和仁和藥鋪一個公道。大人請問。”呂先生趕緊回道。

孟知州盯著對方道:“本官且問你,仁和藥鋪一年流水是多少,每年利潤又是多少?”

呂先生聽聞此問明顯一驚,但很快鎮靜下來,並立即回道:“其他地方的小人不知道,劍蒲城裡三家藥鋪一年流水在三百萬貫左右,每年利潤在十萬貫上下。”

孟知州眉頭微微一收,似有疑問,未及多想,馬上便問道:“流水有三百萬貫之巨,為何利潤只有十萬貫?這是何道理。”

“大人有所不知,這流水一大半都抵了採購藥材的費用,藥材成本很高,三百萬貫裡要佔去兩百萬貫左右,剩下的一百萬貫減去各種日常開銷,減去付給眾人的酬勞,減去要交的稅和費,再付完商鋪租金,最後剩下的錢確實不多了。若是運送藥材的車隊出點意外,藥鋪這一年不但賺不到錢,還要虧錢,能賺十萬貫就已經很多了。”呂先生解釋的較為詳細。

孟知州細想之後,繼續問道:“每年賺十萬貫錢也不算少,你方才說這些流水和利潤不算其他地方的?其他地方是哪些地方,還有多少家藥鋪?”

呂先生回道:“據小人所知,南劍州除劍蒲縣外,其他各縣都有一家分鋪,南劍州之外還有沒有藥鋪,小人不知。”

“其他各縣藥鋪與劍譜縣仁和藥鋪有何關係?”孟知州繼續追問。

“其他各縣藥鋪的藥材都是從劍蒲縣統一發出。由於從外地採購回來的藥材很多,良莠不齊,即使同一種藥材品質也有差異,我們會在劍蒲把所有藥材重新分揀一遍,有些特殊藥材還要處理,這些事各縣藥鋪不能做,只能我們把藥材整理好之後給他們運過去。”呂先生知道知州大人不瞭解這些經商做賈的事情,所有都說的很細,唯恐知州大人責備。

“這麼說來,仁和藥鋪在南劍州的生意不小,每年獲利該在二十萬貫以上吧?”

“小人只知道劍蒲賬目,外地的營收和利潤不歸小人管,小人不清楚。”

“那本官再問點你知道的,南劍州有多少家跟仁和藥鋪規模相當的藥鋪?他們現在如何?是否正常經營,能否賺到利潤?”

呂先生不明白知州大人為何會問這種完全跟案情不相關的問題,但他又不能反駁,心裡著急,卻又不得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