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章 虎頭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9章 虎頭巖

涼風吹過,楊叢義在清晨醒來,又平安度過一個不平凡的露宿夜晚。

天邊白雲舒展,以終年相似的姿態迎接太陽升起。遠處百雀飛上枝頭,對空鳴叫,呼喚第一縷霞光普照。

每天第一件事便是檢視地形地勢,楊叢義活動完腰身手腳便繞山頂細看,往哪邊走,走山脊還是山坳,翻山還是穿谷,他必須在其他人還沒醒來的時候做好決定,讓他們知道他胸有成竹,跟他走不會有生命危險。沒人比他在山裡的生活經驗更豐富,如果他都不能給人安全感,把人心凝聚起來,這個隊伍便無人可讓他們信任,一盤散沙的隊伍在山裡能走多遠,能不能安全出去,他沒有信心,其他人更沒有。

登高遠望,群巒疊嶂,滿目蒼茫,不見盡頭。

西邊一座巍峨的高山在迷霧中若隱若現,峰高近天。那便是天柱山主峰天柱峰嗎?楊叢義抬頭西望。以他這些天爬山經驗來看,要從這孤山到那高山腳下,至少也得十天時間。

天柱山自古便是名山大川,漫漫歷史長河中,無數高人隱士隱居其間。主峰天柱峰更是名聲在外,它凌空聳立,一柱擎天,雄奇壯麗,風景秀美,嶙峋奇絕,多有文人雅士向而往之。

匪徒若將巢穴選在主峰左右,雖過於張揚,容易暴露,但此峰山高萬仞,難以攀爬,易守難攻,縱使朝廷大軍入山,估計也難進寸步,不能傷他們分毫,終將徒勞無功。

然而這些事情不論有沒有,楊叢義都管不著,山裡有多少匪徒,也跟他沒有關係,只要不進天柱山核心區域,不招惹他們,隊伍的安全應該不成問題。

這幾日一路上不見人煙,楊叢義也不知道此時他們身在何處,眼見西邊高山巍峨,正接近天柱山中心地帶,他便不想讓眾人繼續向西。轉眼北望,只見一條山谷向北延伸,不知去向。山下的河流莫不是流經此谷?若是河谷最好不過,順著河谷北去是最後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紅日冉冉升起,霞光穿過山頂樹林披在楊叢義身上,再望一眼逐漸隱去身形的高山,他轉身迎著刺眼的光芒回到眾人休息的地方。

看到楊叢義出現,有人便問道,“楊哥,我們今天怎麼走?”

楊叢義坐下,從包裹裡翻出乾糧,邊吃邊回道,“今天不爬山,下山以後順著河谷走。”

眾人一聽不用爬山,頓時叫好慶賀起來。這些天爬山爬得腿都要斷了,走河谷正是眾人心中所想,他們實在是什麼山都不想爬,什麼山都覺得爬不動,楊叢義的這句話對他們來說是不幸中的好消息。

張彪卻道,“河谷自北向南,我們要向西,應該穿過河谷才對,順著河谷走方向就錯了,跟我們接到的任務不相符,怎麼完成任務?”

楊叢義笑道,“沒關係,河谷不是直的。何縣尉交代我們自東向西搜素,說的也是大致方位,天柱山山脈寬廣,地域極大,我們先順著河谷搜一段,到時候再轉向也無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人出來幫腔道,“是啊,怎麼搜不都一樣。我們這些天悶頭往西邊走,屁都沒見到一個,順著河谷向北搜,有收穫也說不定。”

接著便有不少人應聲附和,順著河谷走,不知道比爬上輕鬆多少,他們才不願意爬山。其實真要是走完河谷再向西,爬山肯定不可避免,但他們想不到那麼遠,眼前舒服一時便是一時,哪裡會管以後如何。

張彪雖然心裡不認同,但楊叢義說的在理,眾人也支援,他也不好再反駁,只能等出了河谷再說。

休息一晚,眾人精神百倍,下山之後便見到一條小溪從山前流過,自北向南而去。隊伍逆流而上,開始新一天搜尋逃犯的艱苦征程。

沿河谷行了半日,小溪七拐八繞,眾人暈了頭,辨別不出方位,行到支流交匯處便不知所向。

楊叢義抬眼遠望,穿過岸邊樹林只見前方有一石崖高聳,便道,“大家加把勁,到那崖下看看。”

日近正午,到那崖下就該到休息時間,這半日雖不是太累,眾人卻也渴望休息片刻。於是加快步伐,爭先恐後直向石崖奔跑跳躍而去,倒把楊叢義和張彪落在後面。

這幫捕快中就數張彪稍微年長,年近三十,其他人都在二十左右,最小的不足十七。楊叢義雖然年齡不大,但在這個隊伍裡還是算得上成熟穩重,自然不能跟其他人一樣輕浮。二人不慌不忙,一前一後在隊伍後面跟著。

“老虎!”忽然前面有人高喊。

眾人一聽老虎二字,大驚失色,紛紛轉身就跑。

張彪閃身攔住去路,怒喝一聲道,“慌什麼,都給老子站住!”

楊叢義聽到前邊有人喊老虎,心下也是一驚,來不及多想,提槍縱身向前躍去。

趕到前方卻見幾個捕快站在一起,回頭觀望滿臉疑惑,怎麼其他人往回跑,後面難道發生了可怕的事情?

楊叢義一步衝到他們近前,將毫無防備的捕快擋在身後,抬眼向石崖下看去,除了石頭,並無任何活物,環顧一圈還是不見老虎的影子,真是見鬼,他們看花眼了?急問道,“老虎在哪兒?”

幾人被楊叢義嚴肅緊張的神情嚇了一跳,一人手指石崖之下,道,“那不就是。”

楊叢義定睛一看,長呼一口氣,將懸著的心放下來,原來是虛驚一場。哪裡有什麼老虎,不過是遠看形似虎頭的岩石而已。

“沒事,過來吧,沒有老虎。”楊叢義高聲衝後面喊了一句。

看著那塊頗似老虎頭的巖體,楊叢義忽然想起村民口中的一個地名,虎頭巖。莫非這便是虎頭巖?

“誰他娘的亂喊亂叫?剛才是誰喊的?”張彪帶人趕來得知緣由後,他怒火中燒。

那幾個人見張彪發怒,無人敢應聲。

深山老林裡好幾天都不見人煙,本來眾人就擔驚受怕,神經脆弱,再有人謊報軍情,一驚一乍,誰還承受的住。這幸好是白天,要是在夜晚,一嗓子老虎喊出來,在黑暗的森林裡不知道會出多大的亂子,驚慌害怕之時,失足摔傷,迷路掉隊,定然不在少數,一旦落單在深山裡就只能成為野獸的食物,到時候別說任務,能不能有命回去都難說。

張彪再問一聲道,“到底是誰?”

楊叢義上前道,“張捕頭,他們也是無心之失,我看這次就算了,下不為例。”

張彪想要揪他們出來,給個教訓,見楊叢義出來說話,礙於他的顏面只好作罷。

楊叢義手指虎頭巖道,“這應該就是虎頭巖,鄉親們說的就是這個地方,往西走會發生什麼,有什麼後果,他們已經跟我們說過。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大家都可以說說自己的想法。都坐下,好好想想,想好了就說。”

隊伍裡多是隨波逐流的人,對於這等關於生死的大事哪裡敢說自己的想法。等了多時,眾人自顧吃喝,不見有人就這個問題表明看法。

楊叢義點名道,“馮林,你看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馮林道,“楊哥,我不知道,你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辦。”

楊叢義道,“我是要聽你們心裡的真實想法,有想法就說出來。”

馮林想了想,道,“既然這樣,那我可就說了,說的不對,可別怪罪我。”

楊叢義道,“不怪罪,大家有什麼說什麼,不要藏著掖著。”

馮林道,“其實我們早就知道,李大人對我們沒抱有多大希望,能不能抓到逃犯,他根本不在意。既然是這樣,那我們何必再死命去追去找,就算我們什麼收穫都沒有,他也不會拿我們怎麼樣。以我看,西邊那麼危險我們還是不要去,沒有必要。”

眾人聽得頻頻點頭,表示贊同,覺得馮林說的有理。

楊叢義聽後不置可否,又問道,“誰有不同想法,可以繼續。”

張彪道,“逃犯是不是逃了?我們既然是奉命追捕逃犯,是不是就應該把他們抓回來?怎麼能因為李大人不重視我們,我們就不追逃犯?我們是捕快,職責就是輯兇拿盜,不把逃犯緝拿歸案,永遠都是禍害。別忘了,有二十幾人在太湖縣境內犯下累累血案,他們做的其他案子大家可能不知道,但小松坡血案,你們有誰不知道?楊哥作為血案第一目擊證人,親眼目睹血案發生的過程,你們其他人也見過那些血淋淋的屍體,若不是楊哥及時出手救下兩條人命,一行十二人肯定會被毀屍滅跡,案犯如此兇惡歹毒,豈能讓他們逃脫大宋律法,繼續為禍鄉里。況且這二十多人都是太湖縣人,一旦逃脫官府追捕,他們遲早要回到太湖縣,再要為惡,我們還不是得抓捕他們,與其留下後患,不如就趁這次五縣合力的機會將他們一網打盡。我的建議是繼續向西搜,能找到他們最好,就算找不到,也不枉費大家這些時日的辛苦。你們說呢?”

有人道,“彪哥說的有理,我們大老遠的來,總不能連逃犯的一根毛都沒找到就回去,要是那樣就太不划算了,還不如不進山。”

另有人道,“什麼叫划算?再往西走,丟了命就划算?你他娘的想死,別拖著大夥兒一起死。”

那人道,“什麼叫拖著大家一起死?我們是來抓逃犯,不是來玩。要是怕死就不要吃官府這碗飯,回去就可以把衣裳脫了。”

另一人不甘落下風,爭鋒相對道,“你管得寬,你管老子吃不吃這碗飯,想死你自己去,反正老子不去。”

本來是氣氛和諧的討論,被這兩人幾句話扭成了爭吵,其他人也蠢蠢欲動,見有愈吵愈烈的趨勢。楊叢義只得出聲制止,高聲道,“行了,都別吵。大家的想法不外乎兩種,繼續向西搜和就此罷手,大家都有道理,但我們人手有限,不能分開讓大家各行其事。我看這樣,我們就在此處紮營,可以向西搜,也可以向北搜,一旦發現情況必須及時返回這裡說明,絕對不能擅自行動,逃犯可能已經入夥天柱山匪徒了,在他們的地盤上我們鬥不過他們。”

見眾人都默不作聲,楊叢義認為大家都同意他的想法,便道,“既然都不反對,就這麼定了,我們在虎頭巖紮營。從明天起,張捕頭和馮林各帶兩支小隊,一路向西搜,一路向北搜,不管有沒有發現線索,必須在天黑前返回這裡。大家休息一會兒,下午先把營地紮起來。”

大家雖然各懷心事,但休息片刻之後,還是聽楊叢義安排,打探情況的爬上虎頭巖上的高崖,平整地面的平整地面,砍樹折枝的去砍樹,找藤繩的去找藤繩,眾人分頭行動。

楊叢義很關心吃的問題,所帶的口糧已經不多,堅持不了幾天,四個小隊要出去搜山,他必須和另外一個小隊弄到足夠維持生存的食物,這是頭等大事,他不放心讓其他人做,所以才沒去搜山。

天漸漸暖了,動物都應該慢慢出來了,在這深山裡荒無人煙,打獵應該不難。在周圍觀察了一圈後,楊叢義在小溪上游看到一個深潭,欣喜的發現岸邊淺水處有不少魚在遊動,個頭還不小,想來也是趁著天暖上來曬太陽。有了這些魚,眾人便不愁餓肚子,這真是上天的恩賜,對他們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眾人得知附近有魚之後,幹起活來都有勁,果然在此地紮營是對的,吃的問題基本解決了,口糧不足,若是去別處不知道要忍飢挨餓到幾時。

不到半天時間,眾人便在虎頭巖下靠著巖壁搭起了簡易窩棚,地上也鋪了厚厚一層乾草,雖然站在裡面腰都不能直起來,但也能遮風擋雨,比起前些時日露宿荒野好了太多,眾人頗為滿意。

此後許多天一隊人馬向西,一隊人馬往北,早出晚歸,在虎頭巖方圓幾十裡地的兩個方向不斷搜尋逃犯線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