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3章 獨力支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33章 獨力支撐

選將司在臨安能做的事情有限,除了釋出召集令召集各軍參與選將,還有一事便是發布命令,徵召宣威軍四指揮兵力營建選將營。

都指揮使大人既然同意徵召四指揮兩千兵力,楊叢義自然不會嫌多,手裡有人,到了義烏縣建營之時,心裡才有底氣。

在召集令中,楊叢義確定的各支參選隊伍出發時間是九月初一,到達截至時間是十月十五,而七月到九月這將近兩個月時間便是營建選將營的時間。

宣威軍從明州昌國到婺州義烏,如果行軍速度快,路上不耽擱,從昌國經明州奉化縣,過紹興府嵊縣或新昌,沿官道一路往西,十天之內一定能趕到。

如此以來,營建選將營的時間至少有一個半月,在各軍行軍之時,也還有將近一個月時間,兩個半月來用營造選將營,時間不算太緊,當然前提是宣威軍這半年來軍紀操練都沒有放鬆。

如今擺在楊叢義面前的是徵調宣威軍哪幾個指揮,哪幾個將校。

去年在廣南安遠縣,宣威軍一分為二時,兩邊的陣營十分清楚,後來全軍開進涼山,又合兵一處,但回到欽州,他跟蘇仲、潘誠、姚昶的關係還是更近一些,畢竟當初他們是一個個站出來支援自己,想去打仗的人。

原本楊叢義還有顧慮,擔心選擇親近自己的將校會引起非議,但既然都指揮使大人都同意徵調宣威軍,表明就是支援自己,以選將之事為重。況且當初他們幾人支援自己,並不是因為他們之前就親近,而是因為他們敢於出去戰鬥,一起戰鬥之後才留下的情誼。

沒有過多的考慮,楊叢義馬上草擬了一份徵調令,徵調宣威軍滿編四指揮兵力,外加蘇仲、潘誠、姚昶、羅聰等數名將校。

送給都指揮使大人過目,確認沒有問題之後謄抄一份,選將司、殿前司、樞密院三方大印一個不落,外加殿前司、樞密院批紅,封裝之後,由殿前司禁軍快馬送往明州。

選將司關於徵調和召集軍隊之時暫時告一段落,剩下的就要落實一百五十萬貫錢糧的問題,還有選將之用必要的軍資。

錢糧撥付是由楊存中親自去找戶部和內侍省協調之後,戶部撥付的錢糧全部折算糧食,從婺州和衢州府庫支領,戶部給了專有支領憑據,由內庫負擔的錢糧,則全部支付了現錢,足足有將近百萬貫,是一筆鉅款。

一百五十萬貫錢糧都落到實處,領回了選將司,選將司前期緊要任務基本完成,還剩下的一些事,比如挑選資歷深厚的評價人,領取軍資等,這些事可以容後再做,也用不著楊叢義親自來做,都指揮使大人一句話的事,等選將營建立之後再落實不遲。

等選將司要做的事情全部落實,接下來楊叢義就要把目標轉向選將營。

選將營統帥普安郡王是誰,楊叢義原本對他一無所知,去請教過都指揮使大人之後,他才知道普安郡王竟是當今皇帝趙構的養子。

以前上學時歷史書上記載,宋高宗趙構在完顏亮南侵失敗之後,將皇位傳給了他的養子,而他的養子就是有北伐之志的宋孝宗,只是趙構的養子不止一個,不知這個普安郡王會不會就是以後的宋孝宗呢!

因為學過歷史,對南宋北伐之事較為感興趣,對有北伐之志的皇帝有些印象,所以楊叢義至今還記得宋孝宗名叫趙昚。

但當他從都指揮使大人口中得知普安郡王名叫趙瑗時,頗為失望,他原本還想提前接觸未來的皇帝,先跟他搞好關系,以後說不定能在北伐之時受到重用,大展鴻圖呢,卻沒想到這個普安郡王根本就不是未來的宋孝宗趙昚。

不過楊叢義也能理解,大宋一朝都尚文抑武,怎麼可能讓有可能將來繼承皇位的人參與軍事,深入軍伍,親自統軍,自降身份?

如此一想,楊叢義也就釋然了,在軍中見到未來的皇帝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有個王子來到軍伍之中,跟他搭點關係,想必也是有好處,畢竟宋朝不同於其他朝代,不會胡亂大殺宗室,也沒有什麼王爺王子謀反之事,能成為他們的近臣,受到朝廷重用應該是遲早的事。

但都指揮使大人告訴楊叢義,普安郡王較為年輕,自小就養在宮中,幾年前才從宮裡搬出來,獨自在王府居住,除了他親生父親去世他離開臨安守孝以外,十幾年來幾乎都在宮中和王府渡過,每日接觸的都是詩書禮儀,從未沾染軍事,所以選將營之事,普安郡王不會插手干預,在正式開始選將之前,他也不會出現。

至於等選將開始之後,他會在選將營待多久,目前沒有定數,要看他的心情,也要看朝廷的態度。他要是覺得軍中還可以接受,就會多待兩天,否則就會搬出軍營,住在別處。另外,若是朝廷反對聲音過大,他也不會在婺州久留。

說白了,選將營之事,從開始到結束,很可能就是要楊叢義一個負責到底,作為一個副帥,他要負責所有的事情。

如果各軍如期到達選將營,那人數將超過兩萬人,期間各種雜事難以想象,僅憑他一個人,他就是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而選將司本就是個臨時機構,除了他與校尉李虎之外,根本沒有其他可用之人,就這麼到婺州去,他就是忙死也別想完成選將任務。

人手,跟當初督造回易一樣,他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手,當初能招募,現在當然也可以,因為他這個副帥要負責操辦一切選將營之事,沒這點許可權怎麼行。

況且聽都指揮使大人的意思,普安郡王在正式開始選將之前不會露面,更不會離開臨安,統帥沒到,副帥自然要扛起一切責任。

楊叢義首先想到的就是不久前還在一起喝酒的沈縉和江愷二人,當初他們可都是參與了淮西募軍、隨軍遠行、操練新軍的人,對宣威軍很熟悉,對軍旅也不陌生,並且江愷還負責過後勤物資供應,他二人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打定主意,楊叢義當即離開官署直奔定民坊東悅客棧,可沈縉二人不在房中,不知去何處瀟灑去了。

邀請他二人加入選將營十分重要,如果楊叢義今天沒等到他們,萬一他二人明天離開換了住處,臨安之大,再想找他們就很麻煩了,還不一定能找得到。

楊叢義就在那東悅客棧從中午等到日暮,直到從殿前司都指揮使衙門找到客棧來的苗九問他是不是要回去,他才有了離開的心思。那時才忽然想起來何必要在這兒苦等,給客棧掌櫃留句話,讓他轉告沈縉、江愷二人,他找他們二人有急事相商,去殿前司都指揮使衙門相見不就行了?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託人轉告若是出錯,豈不是耽誤大事?

一念及此,便向掌櫃要來紙筆,給他二人留下一封簡訊,並留下了地址,囑咐他二人務必於兩天之內去找他,有大事相托,切莫誤了時間。

何時要離開臨安,前往婺州義烏,楊叢義已經定好了日子,就在大後天,七月初八。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離開的日子選在七夕之後,便是要陪清塵過了這個節日再走。

這日回到家裡,清塵話語很少,雖然還是圍著楊叢義前前後後的伺候,但她臉上的神情告訴夫君,其實她很不開心。

但楊叢義一心想著婺州義烏選將營的事,根本就無暇顧及清塵的情緒和心思。

一頓沉默無語的晚飯過後,清塵早早回到內屋,再也沒有出來。

楊叢義雖然覺得她有些奇怪,但也沒心思探究,在院中走動閒坐一會兒,便回到書房繼續謀劃營造選將營之事。

都指揮使大人雖然不參與選將營諸事,但如何選將,有哪些具體章程,有哪些標準,都的提前制定下來,讓他過目,畢竟選將之事乃殿前司大事,他作為殿前司統帥,當然要親自把控。

選將營裡的事更為複雜,因為涉及到具體執行,還是兩萬多人聚集的情況下,稍有差池,就會演變成大問題。

楊叢義雖然以前督造回易也招募統領過六七千人,但那時有許多人幫忙,且整個宣威軍四千多人不需要他親自插手,所有事情一旦有了決定,總能找到人去執行,或是他自己也有時間去做。

可現在不同,要理順的是來自將近四十支禁軍的兩萬多人,而目前手下還沒有可用之人。選將營給他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楊叢義在書房寫寫畫畫很久,也不知過了多久,院子裡再也聽不到一丁點聲音,似乎萬籟俱靜,夜已深,他才吹滅燈火,燃起燭火走出書房,回到內屋。

清塵躺在裡邊早已睡了,楊叢義無心打擾她,脫了外衫熄滅蠟燭,在床外側躺下就睡。

誰知他剛躺下,清塵便一個翻身撲進了他懷裡。

撫著她的背,正想說些什麼,忽然聽到了她不停抽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