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4章 建港大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14章 建港大錢

興化轄下的官道在熱火朝天的修整,山頭上盤踞的一些匪盜也在加緊清理,唯獨港口營建遲遲無法開展,楊叢義憂心不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個季節建港最好,一旦幾個月後冬季來臨,再想找人下水做工,那就不可能了,一拖就到明年,他想辦的事就再也辦不成了。

就在他無計可施之時,一個忽然出現的故人,給他帶來了好消息。

那天衙役來報,衙前有一商賈求見通判大人。

擱在以往,楊叢義根本不可能會在衙門見任何商賈,可現在情勢不同了,商賈對他要做的事來說很重要,他不得不藉助他們的財力。

等一見那商賈,楊叢義頓時大喜。

因為來人不是別人,是早在太湖做捕快時結識的故人,郭青。

二人自從紹興十八年底在泉州分別之後,已經六年沒見,如今在異地再見故人,自然十分親切熱情,隨即在偏廳細聊起來。

透過郭青的講述,楊叢義才知道他這次來興化之前其實是準備在泉州購進一批船隊從海外帶回來的貨物,誰知船隊在泉州停泊了三天,什麼貨都沒賣,說是朝廷禁止船隊對外銷售任何海外貨物。他跟其他商賈一樣在泉州等了一個多月,結果什麼都買不到。就在他準備去臨安碰碰運氣的時候,偶然間聽到一個訊息,說是興化要修建港口,商賈可以與官府共同出資,又打聽到這裡的通判大人姓楊,猜想很可能就是楊叢義,於是就過來看看,沒想到還真是。

郭青這些年透過榷場,踏踏實實在淮西一帶做宋金之間的生意,現今已經積攢下不少財富,個人擁有的資產價值五六十萬貫,在安慶一帶的商賈中也有不小的名氣。

對於郭青的生意,楊叢義沒有瞭解的太深入,隨後又起太湖、懷寧的一些情況,郭青馬上想起前幾年託他帶回天柱山的一封信的事,於是告訴他那封信早就送進山裡了,只是一直沒有回覆,也再也沒有訊息,他這些年在忙生意,也沒有親自進過天柱山,不知道裡面如今是什麼情況。

天柱山裡如何,楊叢義並不是太關心,他知道他們肯定不會安分,遲早會鬧出大事來,但如今天柱山的事情跟他沒什麼關係,他只想知道當初託付宋頭領調查的那件事是否有了結果,可他又沒有機會再回淮西,根本無從打聽,而宋頭領也沒派人來給他遞個訊息。

家裡供奉的牌位,是他和清塵的隱痛,雖然過去多年了,但此仇沒有不報的道理。

沒有天柱山的訊息,楊叢義也並沒有多少失落,沒有訊息至少說明天柱山還很安穩,裡面沒出大事,想必宋頭領閒暇之時已經幫他查清了仇人。

楊叢義跟郭青簡單介紹了一下他這幾年的經歷,然後就說到不久前朝廷下達的一條政令,朝廷放開外貿禁令,榷場貿易的利潤很可能會下降,以後最賺錢的生意肯定是海上貿易,於是建議郭青買幾艘海船,試試海上貿易。

郭青也說近兩年榷場生意不太好做了,回來幸苦一趟,利潤下降的越來越厲害,原本都想轉行經營酒樓了,只是一直沒下定決心,聽楊叢義這麼一說,他多少有點心動,但同時也很擔心,因為他沒出過海,也沒在海上做過生意。

楊叢義建議他先少買幾艘海船,做短途海上貿易,可以先去高麗或倭國,第一次別指望賺錢,只要不虧的太大就行,以後肯定能翻倍賺回來。

郭青跟楊叢義雖然是舊識,但他從心裡上對出海有恐懼,對楊叢義的建議,他說會好好考慮,沒有當即回覆。

至於興化營建港口需要錢的問題,郭青表示願意出錢,楊叢義需要多少,他就可以出多少,這麼多年沒給他分成,累積算下來也有將近十萬貫,如果需要可以全部拿出來。

郭青的分成之說,楊叢義並沒有當真,畢竟當初借給郭青做生意的本錢也就一千多貫,如今做成這麼大的生意,完全是郭青自己的辛苦努力,十萬貫不算很多,也不算少,但他沒有任何覬覦之心,畢竟他不是很缺錢,他也見過大錢。

所以,郭青出資購買港口泊位免費使用權的錢,一萬貫或是兩萬貫,楊叢義都不拒絕,至於分成,他沒有任何念想。

郭青是如何走到現在的,他自己心裡很清楚,沒有楊叢義當初借給他的本錢,沒有楊叢義在懷寧留下的關係,他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

在他看來,該給的錢一定要給,對方的官越做越大,以後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若不把該給的錢給到位,等關係疏遠,以後怕是再也得不到好機會。

他們相識於太湖,相識於貧賤之時,雖然相聚時間不多,但比起旁人,他們之間的關係更深厚,畢竟人不如舊,能經過歲月沉澱的情誼,珍貴而裕久彌新。

郭青在通判衙門見到楊叢義,心裡就已經打定主意,該是對方的錢就一定要給,楊叢義現在是軍州通判,主掌一地軍政大權,朝廷給的那點俸祿養家餬口還行,但要交際卻遠遠不夠。這些年他也跟一些官員打過交道,他們的奢侈與闊綽,令人咋舌,花錢的大手筆與他們的官職和俸祿根本不匹配,一次花銷抵得上幾年俸祿,並且他們的官職也要靠大筆錢財上下打點才能維持,不然就要賦閒在家。

楊叢義是他郭青的貴人,以前是,現在是,以後應當還是,想賺更多錢,遲早還有依靠他的時候,若他沒了官職,他就少了一個可靠的依靠,因此郭青決心要給對方足夠的錢財,供他打點關係和交際,為楊叢義,也為他自己。

兩人為此事爭執議論了好多天,從通判衙門開始籌備營建港口到招募到數百人開工建港,直到半個月後,在郭青毫不動搖的堅持之下,楊叢義這才松了口,十萬貫分成太多,他最多只能接受五萬貫。

後來兩人幾番討價還價,最終分成定在七萬貫。

按楊叢義的意思,這七萬貫還要繼續放在郭青那裡,讓他拿去做生意,但郭青沒同意,在他看來,如果楊叢義不把錢拿走,相當於他沒有拿任何分成,再說他現在有做生意的本錢,根本不缺這幾萬貫。

最終,清塵收到了一筆鉅款,七萬貫。

雖說她之前在選將營見過比這更多的錢,但那些錢不是她的,如今這七萬貫是她的,她真實的攥在手中,因為手裡有錢,即使關於夫君要娶妻納妾的流言還在繼續,即使芸娘與夫君的關係說不清道不明,她的好心情也沒受多少影響。

郭青將分成付給楊叢義之後,很快就離開興化,去臨安找機會了。

港口的營建還在繼續,從一百多人逐步增加到兩百人,楊叢義打算在冬天來臨之前修好十個泊位,一次停靠十艘四千料大海船,然而從修建進度來看,還差的遠,不得不繼續招募人手。

當修建港口的人手達到五百多人時,問題來了,前期籌集的錢不夠花了。

就在找不到願意出錢的商賈,快要走投無路,楊叢義準備跟清塵開口,自己拿錢填窟窿的時候,從劍蒲縣遠道而來的湯鷽父親帶來了好消息。

二人細聊一番後,湯父隨楊叢義去正在營建的港口看過之後,當即拍板要出十萬貫,把興化港口的泊位全部買下來。

湯父心裡是怎麼想的,楊叢義大致知道,他雖然為錢憂心,但對於湯父這個大手筆,他只能無奈拒絕,十個泊位全部賣給一個人肯定不行,那整個興化港口就成了私人的。

他告訴湯父,不管出多少錢,泊位最多只能免費用五個,想用更多的泊位可以出錢租用,他出的錢多,可以優先租用。

湯父是明事理的人,即使楊叢義待他如同長輩,既然有規則,他也不好強行破壞,讓對方難做,於是答應出資六萬貫,獲得五個泊位的免費使用權,再獲得其他泊位的優先租用權。

楊叢義給他送去的那封信他認真看了,以一個商人的敏銳觸覺,他預感到了賺大錢的機會,並且他因為多少參與過第一次遠洋回易督造,手下也有人全程參與了遠洋回易,早就知道海外回易能賺大錢。

以前他在南劍州,生意也不是很大,又遠離海港,想做海外貿易也沒有合適的機會,如今不同了,湯家的藥材生意在南劍州一家獨大,甚至做到附近多個州縣,每年採購、分銷出去的藥材不計其數,湯鷽的同窗楊叢義又主政興化,正在大建海港,要資源有資源,要人脈有人脈,天時地利人和,全都有了,他自然想要大幹一場,讓湯家的生意更進一步。

湯父這筆錢,幫了楊叢義大忙,有這筆錢,入冬之前十個泊位肯定能建成,而後再抓緊時間平整港口,修建倉庫,再修建拓寬港口到城區的路,年前港口就能營建完成。

港口建成,他在興化為政兩年,也就有了拿的出手的政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