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8章 天竺回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28章 天竺回易

楊叢義告訴他,大宋船隊貨物很多很多,全部給他也吃不下,可以給他一部分,但前提是他能邀來天竺各地的國王或城主,邀來的人越多,他的代銷份額越大。

國王不是很明白他的意思,於是解釋道,在邀來其他人之前,船隊就可以單獨跟東亙伽交易十船大宋貨物,此後他每邀來一國,便多一船貨物交易資格。

東亙伽國王稍一考慮,欣然同意。

口頭協議達成,國王立即開始舉國之力收集能跟大宋船隊交易交換的貨物和珍寶,與此同時,他的使者從國都出發,向十多個天竺小國和城邦疾馳而去。

楊叢義得國王盛情邀請,在東亙伽國都流連半月之久,期間一應吃喝住行,自是最高待遇,只是那吃喝,他著實很不習慣。

而後,按照約定,楊叢義邀請國王同赴大宋船隊停靠的沿海小城布里。

在海邊,國王第一次看到了規模龐大的大宋船隊,每艘商船寬三四丈、長十幾長,特別是那艘神舟,即使站在很遠,依然能感受到它的龐大和無與倫比的氣勢,他被大宋船隊的強大實力折服,更為能跟東方大國締結友好關係喜不自勝。

受邀登上神舟,國王更感覺到神舟之大,一陣風來,衣衫飄起,腳下的船卻紋絲不動,在甲板行走之間,如履平地。

船上的艙室也數不勝數,獲得同意後,他帶著幾個隨行大臣一連看了多個艙室,看完之後驚嘆不已,感嘆大宋實力之強大遠在他想象之上,若東亙伽也有這樣的實力,一統天竺將不費半點力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叢義告訴他,大宋的國土比整個天竺都大,若是統一了北方地區,地域更是大的難以想象,大宋跟東亙伽一樣,也是東面臨海,大宋能成東方大國,東亙伽一樣能成,只要跟大宋建立長期的永久的友好關係,跟大宋多學習,假以時日,東亙伽必能一統天竺,再造孔雀王朝盛世。

見識到大宋之強大,又聽到東亙伽也能強大的話,頓時讓自覺渺小的國王心思萌動,忙向見多識廣的大宋使者討教富國強兵之計。

楊叢義告訴他四個字,交流融合。交流當然是要與東方大國大宋交流,互通有無,學*宋文化和各項富國強兵的制度,而融合則是將從大宋學來的一切東西跟東亙伽自有的進行徹底融合,形成互補,使弱者變強,強者更強,只要政令統一,堅持下去,不出十年,必有成效。

交流融合四字,國王聽進去了,深深的記在心裡,但隨後他就有了疑問,東亙伽與大宋相隔萬裡,來去一趟就要數年之久,交流不便,如何學習?

楊叢義馬上告訴他,大宋船隊數萬人,能人異士頗多,若真想交流學*宋治國強兵之道,稍後派些人隨他回國都,或是暫且留在東亙伽,也不是不可以。

胸有大志向的國王一聽此話,大喜。當即請求楊叢義多派遣些能人給他,他們的衣食住行,東亙伽全包,並回給他們最高禮遇,待如上賓。

接下來,在翻譯協助下,二人確定了派人入國都的細節,並簽訂了援助協議。

根據協議,回易船隊派遣參軍一人、異士二十人、護衛軍五百人,組成“大宋天竺總管府”,代表大宋朝廷負責交流事宜,在國王返回國都時隨他回去,在富國強兵方面近距離全方位指導,幫他對東亙伽進行革新,相對應的,根據協議,國王要保證他們在東亙伽的絕對安全,由於生活習慣大不相同,要為他們在布里附近提供一塊方圓二十裡的土地,供他們食宿自給。

在國王到來,協議簽訂的同時,大宋船隊與東亙伽全國各地趕來的大商賈開始貨物互換和交易,而其中最大宗的一筆交易便是國王自給的,整整十船貨,包括絲綢布匹、茶葉和瓷器。

又一個多月後,受東亙伽國王所邀,七國使者代表各自國王來到布里,進入大宋回易船隊營地。

大宋船隊的盛名,這些使者早前多少聽到些傳言,但他們基本不信,因為很多內陸國家,根本不曾見過三五丈長的船,更別說十幾、二十幾丈長的大海船,站在岸邊,看著密密麻麻停在海岸的大宋商船,眾人驚嘆不已,直呼不敢相信。

等來到神舟之下,更是將他們震的說不出話來,一時失語。

邀請他們登上神舟參觀一遍,七國使者被大宋船隊徹底征服,渾渾噩噩間誇下海口,許下諾言,大宋貨物有多少他們就要多少,可用貨物和金銀交換。

眾人在營地停留數天,仔細檢視大宋各種貨物之後,直接按船簽訂初步交易協議,每個國家交易數不少於五船,但也沒有超過十船,原本他們還想要更多,只是有些國家是內陸國,往來運輸不便,只能眼睜睜看著其他國家簽訂大單。

國王隨同各國使者離開了回易船隊所在的布里,跟他一起離開的還有回易參軍兼“大宋天竺總管府”總管沈縉和一隊隨行人員。

因為時間和天竺地域有限,回易船隊必須一分為二,一部留在天竺地區繼續回易,一部要在兩多個月後,南風減弱時南下,西行至波斯灣塞爾柱國一帶。

早在南洋停留休整,等待季風時,楊叢義已經跟湯鷽、沈縉、陸游等人就天竺之事商議過多次,最終還是決定讓有出海經歷的沈縉兼任總管,帶領五十艘滿載貨物的海船和十艘戰船留在天竺沿海負責回易,並跟天竺各國建立長久穩定的回易關係,待交易完成,季風到來,率領船隊返回南洋,在“南洋總管府”匯合。

沈縉以“大宋天竺總管府”總管身份,代表大宋去了一趟東亙伽國都,大半個月後回到布里,逐步接手船隊在天竺跟各國的交換、交易。

與此同時,數千護衛軍在原數百宣威軍營地附近開始營造“大宋天竺總管府”,建造房屋,修建營房,開墾土地,為大宋和回易船隊在天竺打造長久穩固的回易據點。

而那留在天竺多年的宣威軍兵將和家屬自然併入總管府管轄之內,全部劃歸大宋,之前積欠他們的響錢足額補發,而願意返回軍營的直接進入護衛軍,按能力和資歷授予軍職,有他們加入,總管府在天竺的實力頓時大增。

這些宣威軍舊將在天竺多年,對天竺語言文化瞭解頗多,但他們的生活習慣改變並不是很大,並且他們如今幾百人在本地融合的很好,同時又自成一體,他們的經驗對總管府紮根天竺十分重要,所以重新編入護衛軍的宣威軍舊人很快就得到重用,在總管府建設中發揮帶頭作用。

在回易、總管府建造都如火如荼進行過程中,楊叢義帶著大宋國書受邀出訪與東亙伽鄰近的數個國家,包括北方的森那,南邊的喀喀迪耶,還有西邊的卡拉丘裡等國,跟他們詳細介紹了大宋和回易船隊,同時也對他們的國家情況、風土人情做了一些瞭解,確立了他們與大宋的友好國家關係,簽訂了國家間的回易協約。

協約中其中一條約定,為增進他們與大宋互通有無,相互之間不收取對方的貨物賦稅。

天竺各國外貿不多,他們不關心如何收取貨物稅賦,他們更看中能跟大宋換購多少精美的瓷器、絲綢布匹和茶葉。

而對於換購多少貨物的問題,楊叢義給他們的答覆是船隊會盡力供應,爭取每隔兩年來一次天竺,滿足他們對大宋物產的需求。

大宋船隊與天竺各國的交易幾乎每天都在進行,一件件大宋貨物搬下船,一袋袋天竺物產、一箱箱金銀珠寶裝回騰空的海船,回易營地忙碌的熱火朝天。

轉眼,天氣轉涼,時間來到九月底,南風減弱,東北風悄悄吹起。

回易船隊按計劃一分為二,沈縉以回易參軍兼“大宋天竺總管府”總管身份率領五十艘海船和十艘戰船留在天竺沿海繼續回易,而楊叢義、湯鷽和陸游則帶領剩下的海船、戰船乘北風南下,繞行天竺南部海域外的錫蘭,向西洋進發,目的地為波斯灣。

船隊向南飄行十數日,在錫蘭停留三天,補給淡水後,迅速轉向,向西北而去,日夜不息。

由於阿拉伯海風向和洋流流向多變,船隊多次調整航向,幾經周折,花了將近一個月時間才到達波斯灣海口,而後降帆減速,慢慢進入島嶼、暗礁較多的波斯灣內,一路朝巴士拉方向行進。

半個月後,船隊順利到達波斯灣盡頭,布放之後,楊叢義帶人登上塞爾柱國土。

塞爾柱國,楊叢義、湯鷽等人都來過,雖然已經是八年前,但對此地還是頗為熟悉,加上有嚮導,楊叢義作為回易正使,很快將大宋船隊再次到來的訊息往內地傳去。

距離港口最近的大城便是巴士拉,大宋船隊的訊息很快由沿海官吏傳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