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6章 畫圖溝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56章 畫圖溝通

“聽塞爾柱人說,目前這個地方依然是這個大陸最富庶的區域,那片區域位置很好,剛好就在河口。陸兄也看到了,這裡很乾很燥,踩一腳塵土飛揚,說明這裡下雨很少,那麼河流就對他們十分重要,哪裡有河流,哪裡就有人。就跟塞爾柱一樣,塞爾柱國都巴格達就在兩條河流交匯處,這片區域最繁華的城市也在河口。這些訊息都是我上次在塞爾柱國打聽來的,絕對不會出錯!”

楊叢義細細解釋一番,迅速打消陸游的顧慮,若他作為回易副使都對來此地回易沒有信心,那讓其他人怎麼辦?

“我也不是不信楊兄,只是此地看著確實讓人不敢相信。以前不明白什麼叫不毛之地,來到這兒,終於明白了。”陸游一聲嘆息。

而後笑道:“我是相信楊兄的,我知道楊兄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既然不遠萬里來到這兒,必然有來這兒的意義。”

“陸兄這麼想就對了。這個世界很大,不止大宋、金國和西夏,這幾年我們一路西來,也見過不少國家,但還有更多的國家我們不曾見過,相比大宋很多很多人來說,我們是幸運的,我們到過他們這輩子都不可能到的很多國家。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據我猜想,我們應該是第一批踏上來的東方人,這裡的一切也都值得好好探索,來一次遠遠不夠。”楊叢義笑道。

“這裡還有很多國家?河口地形再好,也容不下太多國家吧。”陸游追問。

“這片大陸很大,北邊有大國,至於南邊有多少國家,塞爾柱人也不知道。但北邊的大國臨海,渡過那片海,在海的北邊國家很多,大大小小不下幾十個,不過那些地方跟燕京一帶一樣,很冷,除了沿海地區,其他地方都是苦寒之地。”

楊叢義再次解釋。

“楊兄怎麼會知道這麼多?”陸游感覺有些驚奇,覺得不可思議。

“多問多打聽,多看雜書而已。上次去塞爾柱,我在巴格達那麼長時間,可不只是在吃喝玩樂,那時就在為這次回易提前準備了,畢竟同一個地方,不能年年去,去的次數多了,我們的東西就不值錢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楊叢義笑笑,一帶而過。

兩人來到營地,馬上召集探子,彙總這兩天探查到的訊息。

據探子回報,附近有一條荒廢的溝渠,直通北方,具體有多遠,還沒有探明。

聽完探子的訊息,楊叢義心下大定,這溝渠說不定就是蘇伊士運河的前身,古埃及最繁華的地帶就在尼羅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距離紅海沿岸只有幾十裡,古代那麼強盛的法老王朝完全有能力開闢一條紅海到開羅的人工河,連通埃及與波斯灣地區。

只是數千年過去,那條人工河荒廢了,不過對回易船隊來說影響不是很大,他們只要循著人工河舊址到達目的地,埃及人一定會爭相駕著馬車來海邊交易。

“陸兄,你也聽到了,沿河渠北上,五十裡外有人家聚居,還有,既然有河渠連通此海,另一端肯定有大城。塞爾柱人給的訊息還是有一定可信度。如何,我們按原計劃行事?”

楊叢義終於輕鬆下來,在此之前,他已經下令將探查到的部分訊息向全軍公示,以穩定軍心,因為這個地方實在過於荒蕪,除了紅土黃沙,連野草都很少見到。

“好,楊兄你就放心去打通商路,營地和船隊我會看好。”

陸游點頭,臉上緊繃的神情也放鬆不少。

“好,那就這麼定了,此地情況複雜,宗教戰爭頻發,如果有人闖入這裡,最好不要跟他們發生爭鬥,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那就暫且退回海上。”

楊叢義不是隊陸游不放心,是對這個地方沒有足夠的信心,因為麥加就在紅海沿岸,紅海與地中海交界處正是宗教衝突就嚴重的地區,一旦介入,不但生意做不成,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問題,畢竟這是別人的地盤上,軍事武力再強大,也不能輕敵。

“楊兄放心,營地距離海岸並不遠,若是真有事,撤退很快。倒是楊兄,此去不知會有多少危險。”

“陸兄不必為我擔心,我這些年經歷的危險可不少了,如今不一樣好好的。”

二人相視一笑。

不久之後,楊叢義召集精武軍、護衛軍將校,分派任務,或留駐船隊,或駐守營地,或刺探情報,或護送使團北上。

他要求將校們各領其責,不得擅離值守,第一要務是保護船隊,不得讓任何人破壞船隻,敢有侵犯者,殺無赦!如遇緊急事端,不能分辨利害,則以忍讓為主,必要的時候可以撤回海上,等他的訊息。

而後,船隊準備三天,楊叢義親率使團出發北上。

大宋使團規模達千人,前部是全副武裝的精武軍開道,而後是使節車輛,再後是隨行人員和十五車禮物,最後又是雄壯的精武軍將士,一路向北,浩浩蕩蕩。

兩天後,行動謹慎緩慢的隊伍抵達一個有幾十戶人家居住的村鎮,這是使團北上以來見過的最多的人本地人。

楊叢義一聲令下,使團當即在距離村鎮兩裡之外紮營,休整,嚴禁任何人隨意接近村鎮。

第二天,將兩幅畫送至村中,找到恐慌不已的村民,先給他們一些食物作為報酬,而後手指北方,一再比劃,讓他們把兩卷畫送到北方去。

船隊中沒有人懂得本地語言,只有透過圖畫才能實現交流,這是楊叢義讓孟芸娘隨同使團北上的原因,有她在,畫幾幅畫,就能讓陌生人明白他們的意圖,至於對方會如何回覆,他並不擔心,都是文明古國,自然會有辦法交流。

原地靜等五天之後,使團對面的村鎮忽然進駐了一支軍隊,數量多少,難以估計,面對使團,呈防守之勢,始終沒有派人過來交流。

對方不動,楊叢義也沒讓人貿然上前,使團也暗中防守,按兵不動。

兩天後,村鎮內走出兩個本地村民,將一卷東西送進使團營地。

拆開一看,裡面也是幾副圖畫,雖然畫的很簡略,但很容易就能明白對方的意思。

畫中說,他們有一個權力很大的人要跟遠來的使團見面,地點就在兩陣之間,各帶三人。

與高官見面,這正是使團來到此地的目的,楊叢義當即讓孟芸娘回一副“兩陣之間雙方見面”的畫,讓仍然留在營中的村民帶回去。

一個時辰之後,遠遠的就見從對面村鎮走出來幾個人,直往使團方向。

大宋使團的隨行人員,除了孟芸娘外,還有潘誠和一名武藝高強的隊將。

眼見對方出動,楊叢義馬上親自帶著他們三人走出營地,向前迎去。

不久之後,兩隊人相聚不到十丈距離,雙方面目都已經能看的清楚。

只見對方四人皆是一身綠衣,頭纏綠巾,整個裝扮與塞爾柱地區的百姓相比,除了服裝顏色不同外,並沒有其他樣式上的區別。

楊叢義瞬間想起多年前在泉州見過的黑衣和白衣大食人,莫非這身著綠衣的也是大食人?

之前還以為埃及地區是被地中海附近的十字軍控制,早知如此,當初就該找幾個大食人做嚮導了,如果是那樣就方便多了。

不過,楊叢義去過塞爾柱兩次,跟阿拉伯人打交道的時間超過半年,多多少少也學過一些阿拉伯語,簡單的交流不成問題。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甚至都能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卻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

最終,楊叢義與對方在相聚五尺的時候各自停下了腳步。

楊叢義面露燦爛的笑容,舉步上前,向對方伸出了右手,口中笑道:“我而來一庫目塞倆目!”

對面為首的長者,幾乎同時伸出右手,握住了楊叢義的右手,笑容滿面的回道:“我而來一庫目塞倆目!”

那長者對遠方來客的這種問候十分受用,然後就不停的說了很多,滿懷期待,面帶笑容。

然而,楊叢義並不精通阿拉伯語,哪能一一回覆。

但好在他還是能說幾句,對方已經知道他是來自遙遠的東方大陸的人,能說幾句他們的語言,他就已經非常高興,對待楊叢義也更加熱情。

楊叢義除了會說幾句阿拉伯語,一身綠色的大宋官衣,也讓他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因為他們自己最崇尚的就是綠色,身上穿的是綠衣、頭上戴的是綠巾,軍中旗幟也是綠色為主。

對方將帶來的席子鋪在地上,邀請楊叢義上前,二人席地而坐。

長者很健談,與楊叢義聊得不亦樂乎。

而楊叢義能聽懂得的卻是不多,他的漢語對方更是不可能聽懂,除了交易、貨物相關的東西,他們根本聊不了別的,好在有這些也就夠了,其他的也都無關緊要。

特別重要的內容,比如大宋使團要去國都開羅面見國王,建立兩國之間的長久關係,則會用圖畫來表示,雙方的畫工直接在席子上鋪紙作畫,將各自意思用圖畫形式展示給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