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9章 戰和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79章 戰和逃

好好的一個天申節,被前來祝賀的金使高景山無端破壞。

滿朝文武和皇帝此時是生氣?憤怒?還是恐懼?

似乎都有。

在高景山走後不久,大宋朝堂上隨即爆發了激烈的爭論。

左相陳康伯率先發聲,只聽他高聲向趙構奏道:“皇上,金人狂妄,目中無人,強要土地,著實可恨,我們應當立即發兵備戰,嚴防淮河一線,若金人厚臉來犯,定要迎頭痛擊,給他們一個教訓!”

同知樞密院事周麟之馬上回道:“皇上,不可與金人開戰!金人兵強馬壯,而我們在長江以北沒有多少兵馬,無力抗衡,兩淮地區滿打滿算,兵力不足五萬,荊襄一帶也只有四五萬兵力,就川陝吳部兵馬稍多,能與金人抗衡。如果我們跟金人開戰,兩淮地區用不了一個月就會被金人佔據,等他們兵臨長江,這天險也守不了多久,現在決不能與金人開戰。宋金和平二十年,如今金使挑釁,必有因由,我們應當立即遣使北上,消除與金國之間的誤會,和議盟約不能破!”

陳康伯一聽這話,立即暴怒:“因由?誤會?有什麼誤會?周大人沒聽明白那金人方才所說的話嗎?九月之前,要我們向金人交割長江以北的土地,不給他們土地就要來搶了!人家明明白白的就是要大片土地,這就是因由,不管你願不願意都要給,不給他們就要來搶。像金人這般無禮無恥的強盜,必須打回去!”

周麟之反駁道:“左相,我們手裡哪有軍隊,拿什麼跟金人打?一旦打起來,淮河守不住,長江也守不住,恐怕連臨安都會沒了,不跟金人和談能行嗎?他們獅子大開口要長江以北的土地,我們就要全給他們嗎?這只是他們的要價,雙方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給他們幾州幾縣,或許就消除誤會,不用動刀兵了,畢竟刀兵一起對兩國都沒好處,他們應當懂得這個道理。”

滿朝文武大臣,在他二人交鋒之時,也是議論紛紛,各有所思。

周麟之話音剛落,一御醫忽然接道:“皇上,臣以為周大人所言有理,我們打是打不過的,之前打了二十多年,大宋被打的破破爛爛,百姓流離失所,田地荒蕪,最終還是以和談結束幾十年的戰爭。所以這次我們應該吸取教訓,不要打,直接派人去和談,在和談之前把前線的武將都殺掉,兵士都遣散,告訴金國我們沒有軍隊,兩國就不用打仗了,不打仗就只能和談。只要有足夠的誠意,就像二十年前一樣,和談一定能成功!兩國之間肯定能繼續和平相處!”

“無恥之尤!”

一聽這話,陳康伯肺都快氣炸了,眼中冒火,當即怒罵那御醫。

朝中諸武將瞬間臉色鐵青,不由得握緊了拳頭,對那御醫投去了凌厲憤恨的目光。

那御醫一經喝罵,隨即感受到了壓力,當即把頭低了下去,不敢再抬頭。

“左相以為,我們應當如何備戰?”右相朱倬感受到了朝堂上氣氛的詭異,金使剛來挑釁,就有人建議殺武將,真是愚蠢之極,若是這等言論傳到江北,那就是逼著將士逃跑或叛逃。

陳康伯將目光從那御醫身上收回,轉向朱倬,高聲回道:“金人要在九月遷都汴京,索要江北土地,他們當然知道我們不會給,這一戰不可避免。從以往經歷來看,金人此次南下必是多路並進,至少有四路,西邊一路牽制川陝西北軍,中路從蔡州入荊湖,東路直下兩淮,海上也會有水軍,沿海南下。所以我們的防守抗擊,也應當兵分四路,西路讓吳督軍出四川,堅守和尚原,阻止金人南下四川,並分一部兵力進駐襄陽,協防荊湖,不讓金人中路軍南下漢水和長江,而金人的東路軍必然是最為強大的,但東路戰線較廣,金人可能會從淮東、淮西兩線分進,我們在兩淮地區兵力不少,堅城數座,只要長江以南的數十萬精銳渡江北上支援,在淮河一線或是長江北岸的和州、揚州堅守,此戰勝負當是五五之數,一旦形成拉鋸戰,金人遲早會退回淮河以北!而海路上的金人根本不用擔心,只要明州水軍扼守杭州灣,或是沿海北上阻擊,金人就不可能登岸,即使僥倖登岸,水軍的數量也極為有限,不足為慮!”

話音剛落,內侍省都知張去為卻說道:“左相應該知道金人為此戰準備了多久吧,從第一次在朝堂上聽到關於金人在備戰的訊息,距今已經三年多了,加上之前時不時得到的零星訊息,我們可以推算,金人為此戰至少準備了三年之久,而我們現在連是戰是和都還沒有定數,這一戰能打得贏嗎?”

不等有人答話,張去為接著說道:“左相方才說的應對金人四路大軍的排兵佈陣方法是二十多年前的辦法,那時能與金人互有勝負,是因為我們在荊湖、兩淮有三路強大的屯駐軍和兵強馬壯的西北軍,有正當壯年、英勇無畏的名帥名將無數,如今屯駐軍全是老弱病殘,二十年疏於訓練,而名帥名將更是凋零不見,張俊不在了,劉光世不在了,岳飛死了,吳階死了,韓世忠不知所蹤,如今只剩一個年邁多病的劉,同安郡王楊存中剛剛被罷免,如今賦閒在家,年紀不輕了,也難上馬再戰,整個大宋能找出來幾個還能打仗的?西北軍吳算一個,劉算一個,除了他們還有誰能統領大軍?殿前司都指揮使?步軍司都指揮使?馬軍司都指揮使?即使他們能去統兵打仗,臨安誰來守,皇上的安危就不管了嗎?”

張去為說完,當即向趙構奏道:“皇上,臣以為目前求和時機不成熟,與金國倉促開戰,也不可能打得贏,臨安距離長江太近了,一旦金人渡過長江,臨安無險可守,結局不會比靖康之亂好,我們應該馬上遷都,遷到南邊去,福建的福州、泉州,或是往西,遷進川蜀,總之我們要遷到金人騎兵去了不的地方,待朝廷穩固之後,召集天下兵馬全力與金人對抗,在戰爭中錘鍊軍隊,總有一天能把金人趕回長江以北、淮河以北,等金人退走,我們再遷回臨安不遲!”

話音一落,禮部侍郎馬上接話:“臣附議!張都知所言有理,金人早有準備,而我們毫無準備,沒有糧草,沒有兵力,此時開戰根本不足以跟金人對抗,我們以退為進,徐徐圖之,金人千里南下,長途跋涉,必不能久戰,我們避其鋒芒,用不了多久,他們自己就會退回淮河以北。我們馬上遷都,離開臨安南下,才是最穩妥的做法!為大宋江山計,望皇上儘快拿定主意,早日離開臨安,暫避禍患!”

趙構在御榻之上,早已汗透衣背,驚恐無狀,心裡亂成一團,群臣在爭論什麼,他根本就沒有聽清。

但“早日離開臨安,暫避禍患”這十個字他卻是聽的清清楚楚,於是清了下發幹的嗓子。

聽到這個聲音後,議論紛紛的朝堂馬上安靜下來,他們都把眼睛望向了御榻之上的皇帝趙構,看他對今日之事有何說法。

“諸位愛卿都是大宋棟樑,此次金人勢大,來著不善,為免重蹈覆轍,還是與朕一起暫離臨安,避上一避,如何?”

趙構聲音不高,一句話說完,便望向殿下眾臣,似乎是在徵求他們的意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聽這話, 內侍省都知、禮部侍郎等一眾朝臣當即抬手高呼道:“皇上聖明!”

而左相、右相和其他一些朝臣卻是站立不動。

等他們高呼完畢,臉色鐵青的陳康伯當即出列,高聲反駁:“皇上,金人還不見蹤影,兩軍尚未交戰,便要向南遷都,我們置江淮千萬百姓於何地?置江淮數十萬將士於何地?若皇上和文武百官都走了,江淮還守不守,這仗還打不打了?是不是要將長江以北,或是江南的土地全都拱手讓人?若是如此,何必遷都,直接依金人所言,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全部割他們便是,如此豈不是簡單?可這是祖宗留給我們的土地,為此我們流了千萬人的血,磊盡白骨,還是把黃河丟了,把汴京丟了,征戰幾十年,灑了無數的鮮血,才把淮河以南的土地守住,現在我們能把淮河、長江拱手送給他們嗎?別說拿著一張嘴一張紙來要土地,就是把刀架在我們脖子上,也決不能給他們!我們還有四個月準備時間,如果金人南下,這一仗必須要打!不論江北戰況如何,皇上一定要留在臨安,你們也一樣,誰都不能走,誰要想走,就把官服留下!”

未等陳康伯退回,侍御史陳俊卿迅速出列,抬手道:“臣附議!金人野心勃勃,遷都汴京之後,南下入侵不可避免,一味逃避不是辦法,必須奮起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