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45章 時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45章 時機

新組建的精武軍建成之後,每天傍晚結束軍事訓練,楊叢義便召集準備將及以上的將官,將他們集中起來,親自教授兵法、剖析經典戰例、進行戰略戰爭推演,在他們的思維中注入兵法意識。

在新軍訓練的同時,派往北方的探子,接連送回了金軍的訊息,據從不同地區、渠道探知,以及探子親眼所見的敵情來看,完顏亮已經把防禦重心北遷至汴京、興仁府、濟州、臨沂一線,部署有將近二十萬大軍,整個南部區域,除歸德府駐有五萬大軍,像許州、汝州、徐州附近,分別都只有數萬兵力駐守,金軍整個兵力部署重心重新北移至黃河附近,不但如此,還有大批金軍繼續向北推進。

雖然沒有完顏亮與完顏雍在北方交戰的訊息傳來,但楊叢義知道,雙方絕對不會和平相處,金國也不會一分為二,一旦完顏亮與大宋達成和解,重籤和議,那麼他很可能將大軍全部調回北方,一舉滅掉完顏雍。

不過從現有資訊來看,完顏亮還算沉得住氣,從長江北撤之後沒有立即率大軍返回燕京,而是在汝州、陳州、亳州、徐州一帶連番派兵攻擊,兵力不多,不求戰果,只是要給宋軍壓力,以為他在準備全力反擊,讓大宋朝廷誤判,從結果來看,完顏亮得逞了,朝廷果然下令固守,不得輕易出擊。

楊叢義雖然看穿了完顏亮的把戲,但他並沒有揭穿,因為他也需要準備時間,冒進不是他的本意。

朝廷承受不起任何進攻失利,一旦進攻失敗,主和派馬上就會跳出來奪取朝堂上的權力,那麼宋軍將不可能再組織起任何進攻。

朝廷派遣北上的議和使者已經過楊叢義的防區,一旦雙方達成和解,完顏亮將會調集大軍北上,先滅完顏雍,而後再圖南下之事。

從探知的訊息來看,在遼陽登基稱帝的完顏雍並沒有將國都遷往燕京,那裡還是完顏亮控制的地盤,從兩人控制區域來看,不管是人口還是資源,完顏雍都要比完顏亮差一大截,若雙方開戰,完顏雍必定不是對手,除非他能拿下燕京。

這也是楊叢義憂慮所在,一旦完顏雍撐不住,被完顏亮一舉拿下,即使他在宿州一帶做好準備,只憑他的六萬多兵力根本不可能拿下汴京,甚至可能會被完顏亮用幾十萬大軍重新逼回長江一線,收復燕京將遙遙無期。

能北復中原,奪回燕京的唯一機會,便是完顏亮與完顏雍勢均力敵,在北方爭鬥不止,無暇南顧,如此宋軍才能很快收復汴京,再汴京為根基,招兵買馬,屯糧練兵,在完顏亮、完顏雍兵力折損嚴重之時,伺機北上,一舉攻取燕京。

而要完顏雍的勢力與完顏亮相當,完顏雍必須佔據燕京,如此他才有一戰之力。

可完顏雍會怎麼做,身在亳州的楊叢義無法干預,只能期待從揚州逃離北上的完顏元宜能帶一支強大的兵力投靠完顏雍,讓他有勢力有野心染指燕京。

沈縉一直在北方,原本他應該最瞭解北方形勢,無奈路途遙遠,陸上又通行不便,根本不能取得聯系,也不能及時傳遞訊息,如此就會貽誤很多戰機。

朝廷與完顏亮的議和十有八九能成,宋金之間短時間內恐怕不會再有大規模戰爭,若準備妥當,卻不利用完顏亮與完顏雍決戰之時主動出擊,奪取汴京,那絕對是不可挽回的錯誤。

楊叢義推演過多遍,即使完顏雍的實力不足與完顏亮抗衡,可他們最終是要尋找一個機會進行決戰,完顏亮知道宋軍會給他威脅,必會全力一擊,以圖速戰速決,若宋軍合理利用他們決戰的時間點,看準完顏亮不能回軍救援汴京,幾路大軍同時北上,便有機會奪取汴京。

可他們決戰的地點必定是在燕京附近,甚至是遼陽,而決戰時間卻無從知曉,要是探子悄悄送信,一來一回怕是就要一兩個月時間,有這個時間完顏亮的大軍早就南歸汴京附近了,所以打通一條通訊渠道尤為重要,只要各種戰報十日之內能送回亳州、宿州、徐州,宋軍就有機會把握住戰機,奪取汴京。

多次推演之後,楊叢義頭腦中出現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拿下濟州、臨沂、泰安、濟南和益都府,奪取整個山東半島,若在奪取歸德府,便能使之與徐州、宿州、亳州、陳州連成一片,極大壓縮完顏亮的空間,還能使南方與北方的通訊變得通暢,及時掌握遼陽和燕京動向,進攻或是防禦,都能及時做出調整部署。

可要實現這個想法,靠海州、徐州、宿州宋軍根本不可能,這些地方的軍隊沒有朝廷的命令不可能調動,況且也只能策應。想來想去,要想奪益都府、濟南、泰安,只能靠義軍,但山東半島的義軍沒有那個能力,也沒有那個野心,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他們沒有理由聽楊叢義指揮。

這是他便想到了遠在流求的精武軍和護衛軍,如今能調動的應該有七八千人,如果他們悄悄北上登州或密州,以義軍的身份和名義攻城奪地,朝廷不知情,不會引起完顏亮對宋軍的猜疑,甚至在與完顏雍交戰時,不會分心去關注山東義軍,如此,只要義軍能在山東站住腳跟,多打幾場勝仗,歸附者定然不在少數,在完顏亮大意之時,迅速拿下益都、濟南、泰安也不是不可能。

沈縉在北方時日不短,如果有他配合,義軍的後勤供應也不會有太大問題,到時候要人有人,要糧有糧,義軍定能遊刃有餘。

又細細盤算幾天後,楊叢義寫了四封信,派遣親衛南下泉州、流求,分別送給沈縉、陸游、姚昶和楊四娘,讓他們儘快籌備義軍北上和回易之事。

而他則在亳州、宿州、陳州為全軍補充更換軍械衣甲,加緊練兵,準備隨時發起歸德府戰役,先一步奪取歸德,將戰線往北推進,以便將來隨時策應山東義軍,拿下濟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時間飛逝,很快進入紹興三十二年五月。

出使金國的使者從汴京平安回到臨安,帶回來的訊息給予主戰派極大振奮。

使者在朝堂上告訴皇帝和朝中大臣,他帶著國書到達汴京之後,金人對國書中的兄弟之國稱謂不認同,要求他回臨安修改國書,將金宋兩國關係改為叔侄之國,才會接受國書,另外宋軍強行佔領的淮河以北的土地必須歸還,每年要給的歲幣也不能減少,總之就是國書要全面修改,但他堅持不改一字,金人便將他關進了牢中半個多月,用盡了威逼利誘的手段,他都沒有屈服,最後金人實在沒辦法,就把他送了回來。

幾十年來,金人何時對宋朝使者客氣過,出使金國的使者哪次去金國不是做好了死的準備?如果不順著金人,讓他們感覺稍有不如意便會被關進牢裡,一關就是一年、兩年、三年,受盡屈辱,甚至最後死在金人牢裡。可這次金人面對宋朝主戰派起草的國書,居然只是關了使者半個月,沒敢打,也沒敢羞辱,只是恐嚇利誘,這說明什麼?

使者得意的跟大宋君臣聊他在金國的那段經歷,滿滿都是自豪之情。

主戰派當即奏請馬上出擊,奪取更多舊地!

陳康伯道:“我早就說過,金人已經害怕我們了,他們一路從揚州逃回汴京,只用了半個多月時間,而他們從汴京南下長江卻用了兩個多月,逃回去的時候,他們根本就無心抵抗!要是早聽我的,趁勝追擊,也許我們已經收復汴京了!不過現在也不遲,我建議馬上下令全軍全力出擊,收復北方土地,拿回汴京,恢復中原!”

御史中丞道:“臣附議!金人既然害怕我們,我們就不能錯失大好機會,應當馬上命令各路軍隊齊頭並進,共取汴京!”

“臣附議!”

“臣附議!”

.........

主戰派附和著眾,紛紛請命馬上進攻。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建議先做好準備,等糧草軍械運往淮河沿線,囤積到足夠發動大戰的數量,長江防禦也進一步穩固之後,再與襄陽一帶的吳拱、川陝一帶的吳一同向北方發起攻擊,一舉拿下汴京。若匆匆北上,一旦功敗垂成,必會對大宋不利,甚至會丟失現在擁有的淮北的土地。

主和派則認為,金人正是因為撤退很快,沒有拖泥帶水,軍隊損失不大,並沒有多少削弱,大宋軍隊既然已經取得不錯的戰果,奪回大量土地,就該見好就收,馬上做出一定讓步,與金國簽訂和議,比如歲幣跟往常一樣不變,土地可以酌情歸還他們一部分,至於是叔侄之國,還是兄弟之國,以後再協商就是,當務之急是趕緊簽訂和議,拿到已經佔領的一些土地!

眼看大臣們爭吵不休,趙構一言不發,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