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48章 義軍戰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48章 義軍戰略

“至於吸收義軍,你們考慮清楚,此地義軍魚龍混雜,不少都是打著義軍的名號,行些損人肥私之事。”沈縉對本地義軍並無好感。

見二人對此有所懷疑,於是又道:“告訴你們一件事吧,就發生在幾個月前的海州。去年金人南下之時,山東各地義軍蜂起,其中有一支義軍勢力強大,首領叫耿京,在金人南下兩淮地區之後,迅速壯大,發展至數十萬人,就連大名府附近的義軍都請求受其節制,由於人數實在太多,他就自稱天平軍節度使,節制山東、河北諸路義軍,一時聲勢浩大,給金人很大威脅,但最終卻迅速煙消雲散。原因只有一個,他領導的義軍中有人為蠅頭小利,甘願被金人收賣,結果他就在海州被叛徒張安國殺害,數十萬義軍頃刻間潰散,五六萬人搖身一變歸附了金人,也致使海州落入金人之手,後來大宋軍隊北上,殺了叛徒,才又將海州奪回。所以吸收義軍一定要慎重,否則不但不能成事,還會招致失敗,耿京事件就是教訓。”

姚昶、羅聰聽的大為吃驚,十萬義軍的首領能被叛徒殺害,近半義軍歸附金人?看來要成大事,還真不能依靠本地義軍。

“姚兄,拿下益都府之後,吸收義軍之事還是你來負責吧,你招募過新軍,比我有經驗。”羅聰退卻了。

“也好,義軍中也不全是叛徒,按募軍標準擇優挑選,而後打散加入我們的軍隊,再加以訓練,應當就能解決問題。”姚昶點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招募義軍,雖然不需要發放響錢,但需要供給糧食,而欽島存放的糧食只夠一萬人吃半年左右,如果招募的義軍太多,恐怕堅持不了太久。益都府糧食有不少,若我們能單獨拿下來益都,把糧食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就能解決部分糧草問題,不過如果到時候各路義軍齊聚益都府要求分糧食,那麼問題就麻煩了,分給他們,我們的糧草就會不足,不分給他們,同是義軍,得給他們有個合理交代,不然他們就會硬搶,一旦跟他們鬥起來,我們就會腹背受敵。”一想到一盤散沙的義軍,沈縉就深感憂慮。

姚昶、羅聰二人心下一沉,這還真是個大問題,若精武軍以義軍身份征戰,那打下城池,得到糧草財產,其他義軍必然覬覦,在義軍看來,他們又不是官軍,從誰手裡搶東西都是搶,沒有不搶精武軍的道理。

“所謂義軍,估計不少都是為了餬口而已。不如這樣吧,等拿下益都,城防加固也需要人手,願意留下幫忙的給飯吃,不願幫忙,又想分糧要錢的,那就不客氣了,直接驅逐出去,要是敢鬧事,那就滅了他們!”羅聰打破沉默。

“這也是一個辦法,招募一部分義軍加入我們山東義軍,再招收一批義軍繳了武器,留下來修築工事,剩下的估計也不會太多,就是真想動手,他們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姚昶點頭道。

“剩下的那些人我再想辦法安置一批,要是還有鬧事的,就隨你們處置了。”沈縉想了想如此說道。

“好,那義軍的問題就算解決了。我們再看看拿下益都之後怎麼辦,是先奪密州,還是先拿臨沂?我建議先取密州,臨沂兵馬太多,並不好取,一旦進攻失利,會挫傷士氣,打不了勝仗,義軍也會逃跑。先取密州,繼續招募義軍,等勢力壯大之後,再一舉拿下臨沂。你們以為如何?”羅聰問道。

“益都府距離臨沂很遠,距離密州也不近,從密州到臨沂的路程比到益都更遠,如果我們先到密州,再去臨沂,路途實在過於遙遠,長途跋涉,疲憊之師,於戰不利。我以為我們應該在益都做好準備之後,直接悄悄南下,從背後對臨沂發起進攻,得手的機會將會比拿下密州再去臨沂要大。”姚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姚兄的意思是先取臨沂再取密州?如果是這樣,轉去密州之後,臨沂怎麼辦?是我們分兵自己防守,還是交給海州宋軍?”

“我們兵力有限,不可能既守益都又守臨沂,還有密州、登州。臨沂完全可以丟給海州宋軍,臨沂三面環水,易守難攻,我想他們防守應當沒有問題,至於密州、登州,只需少量兵力駐守就好,如果兵力不夠,也可以不派兵駐守。我們的重點是在益都,一方面要防備金人反攻山東,另一方面還要伺機奪取濟南府,等拿下濟南,重兵駐守,金人就不敢輕易進犯山東,等再配合楊大人收回濟州,恢復中原的初步戰略就能達成。所以奪取臨沂不是目的,擊垮、消滅臨沂守軍才是目的,這支金軍被消滅,我們在益都才能全力準戰,伺機拿下濟南府!”

“我雖不懂軍事,但楊大人的戰略確實是要奪取濟南、濟州,打通山東到宿州、亳州的通道,方便兩地溝通聯絡,並對汴京形成南、北、東三面夾擊之勢,最終助大宋主力部隊恢復中原。所以,我贊同不把兵力分散在臨沂、密州等地,拿下臨沂之後可以移交給海州宋軍,至於密州、登州,我想辦法請幾個賦閒在家的官員來,讓他們恢復官府治理,基本的城防也可以交給他們。我們把精力放在益都、濟南,全力配合楊大人恢復中原的戰略。”

“好,那我們在山東的整個戰略就這麼來吧,拿下益都之後,確保城防無憂,而後南下直取臨沂,再回頭奪取濟南府,等到合適的時機,再配合宿州大軍拿下濟州!”

三人很快就精武軍在山東的整個戰略達成共識,目標也清清楚楚,但接下來的細節,還得一一確認,比如既然是義軍,就沒有所謂的大人或將軍,在稱謂上就得儘量向義軍靠齊,至少前期要這樣,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就稱謂問題,姚昶、羅聰共推沈縉為大哥,以義軍首領相稱,但他這個大哥比較特殊,儘量不插手軍事,姚、羅二人按年紀大小,分為二哥、三弟。

諸多細節一一確定之後,該向全軍公佈的,三人在幾天之內,陸陸續續召集各級將校軍官宣佈命令和決定,稱謂、編制也都做了更改,並下達嚴令,未得朝廷重新任命之前,任何人不得以軍官自居。

五天後,益都、登州等地的探子送來訊息,益都府派遣三千軍隊,號稱一萬五千人,趕赴登州平亂,另有一萬軍隊從益都出發,向西開進,應該要在濟南跟其他軍隊匯合之後,北上真定府。

而在不久之前,聚集登州的各路義軍已經達到五六千人,全部聚集在登州城附近,只待更多義軍到來之後,一起攻城。

登州城守軍不足千人,聽聞義軍蜂擁而至之後,早已關閉城門,只許出,不準進,而允許出去的也只有人,帶不走糧食,更帶不走金銀財寶,一旦被守城官兵發現,直接搶奪了財寶,再把人丟出城去,城裡糧食有限,無用之人越少,閉城之後,能堅持的時間就更久。

各路義軍能不能拿下登州,身在欽島的數萬義軍根本不關心,能拿下更好,拿不下來也沒關係,他們能吸引益都府守軍出城救援就夠了。

又過了兩天,益都援軍到達掖縣,距離登州城已不足兩百裡,此時聚集登州的各路義軍已達萬人。

益都三千援軍聽聞登州被上萬義軍圍困之後,當即在金嶺鎮附近駐紮,派出探子去登州方向打探實情,一連三天,援軍停滯不前。

得知訊息之後,以免有變,援軍退回益都,姚昶、羅聰當即決定全軍出擊,儘快奪取益都。

紹興三十二年九月十二,山東義軍近萬人乘百艘大船從欽島出發,一路直奔西南方向的小清河與彌河之間,由此處登岸。

而後在嚮導帶領下,晝伏夜出,疾行兩夜,趕到距離益都城不足二十裡的堂子村附近。

大軍在堂子村附近潛伏休整,由兩百精武軍老兵組成的先頭部隊,在白天跟隨普通百姓順利從城門進入幾乎沒有設防的益都城。

當晚天黑之後,近萬大軍出發,於三更天來到益都城下,聚於防守力量最薄弱的北門和西門附近,只待城門開啟,吊橋放下,便一舉衝進城內。

白天混進城內的兩百先頭部隊兵分兩路,一路潛伏於西門,一路潛伏於北門,於黎明之前驟然發動攻擊,不聲不響便將沉睡中、毫無防備的十幾個城門守軍滅殺,迅速開啟城門,放下護城河上的吊橋。

北門、西門外的姚昶、羅聰,一見吊橋放下,當即下令全軍禁聲入城。

悄悄入城的山東義軍,兵分六路,一路奔城東奪東門,一路奔城南奪南門,一路接管西門,一路接管北門,一路包圍駐軍軍營,最後一路包圍留守府邸。

黎明前,就在絕大多數人還在沉睡時,益都府已悄然變了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