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60章 隨軍軍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60章 隨軍軍屬

淄州一眾官吏,願意歸附山東義軍的,仍任原職,不願歸附的則直接押送回益都府,交由節度使衙門處置。

除守軍、官吏外,奪取淄州城後,義軍沒有為難其他人,包括城內居民、商戶和進城避難的百姓,他們基本未受騷擾,生命財產更是沒有遭受任何損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姚昶知道,一個穩定的城池對義軍戰略大計來說有多重要,淄州距離濟南府不算遠,有城池就商賈,有商賈就有情報和各種物資,沒有這兩樣東西就不可能拿下濟南府。

五萬義軍,拿下淄州之後,其中兩萬調回益都府,歸屬山東義軍右府,駐益都府,其餘三萬人駐淄州,歸山東義軍左府。

由於原淄州知州和一些屬官被押送益都府,州府之事無人管理,姚昶便暫代知州職權,州衙得以勉強運轉。

州衙恢復,姚昶釋出第一條政令:淄州歸屬山東義軍,即日起,百姓、商賈,免三年賦稅。

免稅的訊息很快傳遍全城。

原本城破之時,人人惶惶,民心不穩,此訊息一出,百姓、商賈大喜過望,紛紛找上州衙詢問訊息是否屬實,熱情之高,難以想象。

在姚昶親自出面,確認訊息為真後,淄州民心迅速穩定。

除此之外,州衙還承諾,如果商賈和百姓有存糧,州衙以市價採購。

同時對外大肆宣揚,只要願意歸附淄州的,不論是州縣還是村鎮,所有政策統統一視同仁!

這個訊息對周邊州縣的影響有多大,短時間內並看不清,但時間一長,有了事實的基礎,周邊還在承受繁重稅賦的商賈和百姓,必定慕名歸附,到時候淄州城定會進一步壯大。

姚昶設想過周邊州縣、百姓歸附的情景,心裡是有些猶豫的。

濟南府之所以此時依然按兵不動,那時山東義軍攻打淄州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利益,淄州本來就不歸他們統轄,強行救援,耗費的都是自己的兵力和金錢糧草,一旦周邊州縣爭相歸附淄州,屬於濟南府管轄的幾個縣距離淄州並不遠,如果他們也因為稅收歸附,或是起兵鬧事,濟南府不會坐視不管,那麼很可能會主動攻打淄州,而淄州城小牆低,縱使有幾萬人也抵擋不住攻城之勢。

不過,隨後姚昶還是想到了一些辦法,要想在濟南府進攻下,保住淄州城,就不能讓敵軍輕易來到城下,到不了城下,敵軍便無法攻城,淄州就能成為攻打濟南府的前沿陣地。

加高加固淄州城牆,沒有那麼多磚石,姚昶便打算拿護城河做文章。

於是州衙和左府很快下令,拓寬護城河,由原本三丈寬,拓展為十丈寬,深度定為三丈,建成之後將城西的河流引入護城河內。

此時正是農閒之時,州衙以管飯為名招募百姓進城,參與修建淄州城,響應者眾,一天之內便有數百人前來登記姓名。

隨後,全部義軍投入護城河開挖之中,普通百姓也參與其中。

在義軍拿下淄州,如火如荼的擴建護城河之時,節度使衙門給左府送來了一批糧草和金銀銅錢,同時重新派遣了一名屬官,入住州衙,專門協助左府管理三萬義軍的後勤供應。

忙的焦頭爛額的姚昶終於可以將糧草後勤等一應雜事丟開,專心管理軍務,誓將淄州建成敵軍不可染指之地,將左府三萬多義軍練成能攻城掠地的精銳之師。

在山東義軍攻陷淄州之後,整個山東逐漸穩定下來。

密州、濰州、萊州,兵不血刃歸附山東義軍,效果顯著,原本還在獨自抵抗各路義軍圍攻的登州,在得知整個山東大部分地區落入益都府的山東義軍手裡後,很快對外宣佈,登州自願歸附山東義軍,接受山東義軍節度使衙門統治!

圍困登州許久,結果什麼都沒得到的各路義軍大失所望,瘋狂攻擊登州城,奈何登州城高,沒有統一領導的各路義軍雖有四五千人,卻拿登州城毫無辦法。

狂攻兩天後,多數義軍原路撤退,返回自己熟悉的土地,只有將近兩千義軍還徘徊在登州附近,還想伺機進入登州城,搶些錢糧渡過這個冬天。

然而,他們的願望很快變成奢望,駐紮益都府的山東義軍派遣兩千精銳進入登州城,接管了登州防務,原守軍則全體加入山東義軍,調往益都府駐訓。

與此同時,他們還得到一個訊息,加入山東義軍不但有飯吃,還有響錢拿,於是各路義軍心思萌動,紛紛前往益都府,請求加入山東義軍。

在山東義軍接管登州防務之後,整個山東東路幾乎全部落入沈縉、姚昶、羅聰手中,隨著免稅三年的承諾在各州各縣傳開,山東東路逐漸穩定下來,不成氣候的義軍數量也開始減少。

山東各州縣都在向著和平穩定的方向迅速邁進,而北方和南方的情形則與山東大大不同。

南方長江一線到淮河一線,再到徐州、宿州、亳州、陳州、蔡州、襄陽、信陽、鄧州、唐州、汝州等地都在大肆積蓄糧草、武器、盔甲,從東倒西,所有人都在為一場大戰做準備,只待時機來臨,或是朝廷一聲令下,幾十萬大軍便要全線向北推進。

不說別處,就說亳州、宿州、陳州,在積蓄糧草,加強訓練備戰的同時,還分批給各軍各部將士放了兩個月假,鼓勵提倡將士們將家人帶來軍中,帶來前線。

將家眷帶來亳州、宿州、陳州的,每個普通將士可得五畝荒蕪的土地,重新開墾出來,便是自己的田地,前三年可免稅。

此令一出,家在長江以北的將士,紛紛將家眷帶來軍中,宿州、亳州、陳州修建多個軍屬營區。

只要軍屬安心住下,荒蕪的土地得到開墾,各地駐軍的糧食就不必一定要從江南運來,在本地就能得到補給,只要給錢採購,軍屬的糧食就是行軍打仗最可靠的保障,必要的時候,還能組織軍屬幫忙運輸。

透過大半年籌備,亳州、宿州、陳州等地的軍屬達到二十萬之眾,雖然宿州大軍的糧食並不充足,但每天減少一半口糧,再加上軍屬用將士響錢購買的糧食,還是可以渡過這個冬天,甚至能堅持到來年春天。

糧食問題,雖然是朝廷的事,是宿州知州的事,但張孝祥只在臨安做過官,僅有的人脈關系也都在江南,要讓他在淮河以北弄糧食,確實有些難為他了,所以楊叢義並沒催逼,而是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

當初主持回易處,他也認識不少商賈,雖然淮河以北的沒有,但江淮地區的商賈卻不少,透過他們或許就能弄到糧食。

可問題是江淮被完顏亮肆虐了一番,如今已不知那些商賈身在何處,更不知道能去哪兒找到他們。

就在楊叢義為明年春天的糧食問題一籌莫展之時,一個故人找上門來,還是一個商人,那邊是太湖縣的郭青。

多年不聯絡的郭青,如何會找到亳州來?

這還得從楊叢義領軍以三場水戰,擊退完顏亮五十萬大軍說起。

當初完顏亮匆忙退兵之後,天下震動,因為沒幾個人知道發生了何事,故而三場水戰全勝,後又一舉殲滅趁夜渡江偷襲鎮江大營的敵軍的楊叢義,就成了最耀眼的大宋英雄,他的名聲隨著完顏亮大軍退走,迅速在江南傳開,其擊敗敵軍的故事,傳得婦孺皆知。

遠離戰場的郭青,也是在那時得知了楊叢義率軍敗敵的訊息。

他是商人,當初他賺到第一筆錢就跟楊叢義有很大關係,及至後來多次參與回易督造,提供後勤物資採購和補給,又大大賺了幾筆。

再後來,又利用在興化軍出錢興建的海港碼頭和倉庫,去高麗、倭國做了幾單海外貿易,而後他的財富才大幅增加。

可以說,郭青有今天,跟楊叢義有莫大的關係,畢竟回易處正使,認識的都是豪商鉅富,那些大商賈能跟他合作,看的就是回易處正使的面子,雖然楊叢義並不知情。

如今做為在淮西頗有一些名氣的商賈,當郭青聽聞楊叢義幾戰擊敗金人,迫使他們倉惶撤兵之後,馬上決定趕緊找到楊叢義,有這樣的大宋英雄為依仗,他以後的生意必然能更進一步。

及至後來聽聞大宋軍隊渡江,星夜追擊敵軍,一日百里,沒幾天就追到淮河以北,甚至迅速攻佔了幾座大城,並牢牢的守住了敵軍反撲,郭青馬上就嗅到了商機。

於是在打聽到亳州、宿州一帶正是楊叢義統兵駐守以後,馬上帶領他的商隊,帶著大批藥材前來軍中慰問。

楊叢義正要找商人幫忙解決二十萬軍屬的口糧問題,剛好郭青找上門來,當聽說他現在富甲一方,身資頗重之後,當即提出讓他幫忙糧食問題。

能跟楊叢義這種大軍都統制合作,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何況還有往日交情,郭青自然滿口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