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96章 金人求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96章 金人求和

沈縉對北伐成功很有信心,因為他知道楊叢義為此事暗中準備了多久,也許從參加遠洋回易時就已經開始了,也許更早。

兩年來,雖然礙於兩地交通不便,加上擔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二人並沒有太多書信交流,但能看出來,他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慮的,甚至已經想好了後路,或者有提前部署。

比如說分北伐東路軍一支西入太行山區,雖然不知道他們背負著何等任務,但定然也是為了早日北伐成功。

從目前來看,北伐形勢一片大好,沈縉感覺他在山東的任務已經快要完成了,也許用不了多久就能以沈縉的身份重新回到南方去。

唯一讓他感覺有些棘手就是遼陽的完顏雍,起事之前和起事之後,這個人給他的感覺大為不同,以前定然是藏拙了,短短不到三年時間,燕京以北的廣大地區,就完全被完顏雍控制,勢力與日俱增,多跟完顏亮對峙一天,勢力便增加一分。

今年以來,完顏雍居然還想從沈縉手中購買海船,招募水手,顯然他已經不滿足於偏居遼陽,妄想跨越渤海灣,直接到達山東,奪取山東義軍的土地,而後南北夾擊,徹底打敗完顏亮,繼承所有金國土地。

沈縉看穿了完顏雍的把戲,彼此身份不同,原本就已經很少去遼陽做生意,此後也不打算去,為防完顏雍派人渡海來到欽島基地,欽島附近的大型海船也盡數調來萊州灣,派兵看管,只放少數小船在那兒,互通訊息。

完顏雍是一個變數,北伐成功之後,大宋能不能守住北伐成果,目前看來並不好說,若他最終奪得金國天下,在北方經營十年,重聚大軍南下,汴京得而復失,也不是不可能。

不知道楊叢義是否考慮到了這一點?

對此,沈縉是沒有信心的。

但也許是他多慮了。

十月中旬,在宋金兩軍對峙三個多月之後,楊叢義在大名府採取了行動。

五千精武軍組成的精銳騎兵,晝夜在往來大道小道上巡查馳騁,搜捕逃過關卡檢查的漏網之魚。

汴京與真定府之間的通信聯系漸漸被封鎖,兩地之間的資訊流通越來越少,之前能十天互通一次資訊,漸漸的變成半個月、一個月,甚至超過一個月得不到對方的訊息。

身處如今的亂局之中,完顏亮得到真定府的訊息,如何能夠安心?

夜深人靜時,忍不住會想,真定府周邊近二十萬大軍,是不是已經投靠了完顏雍?

每每想到此處便直冒冷汗,也就在這個時候他開始忍不住問自己,當初執意南下江南是不是錯了?

或者如果不調集全部兵力南下,或是先殺掉完顏雍,是不是都不會處於現在這種兩面受敵的尷尬境地?

可惜,世間沒有後悔藥,不可能再來一次。

如今楊叢義那個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煞星,屯駐大軍於大名府,北上會合真定府的路被阻斷。

若執意從大名府北上,定然要被南北兩路宋軍夾擊,想從三十萬宋軍包圍中全身而退,根本不可能,一場惡戰下來,不知還能剩下多少人。

如果跟宋軍拼個兩敗俱傷,到頭來就便宜了完顏雍那小子,這絕對不行,完顏雍必須剿滅!

處處爭勝,處處敗,退一步,也許真能逆轉乾坤。

夜深人靜,完顏亮靜下心來,仔細琢磨朝臣的建議。

楊叢義像一個楔子一樣,橫插在汴京與真定府之間,使得汴京、真定府不能相顧,兩地都處於兩軍夾擊的危險境地,想保兩地,則兩地俱失,如果主動放棄汴京,保存實力,跳出包圍,轉道太原府或大同府,形勢便大大不同,隨後調集主力從大同府東進,燕京頓時就會處於大同府和真定府南北夾擊之中,燕京唾手可得,燕京到手,遼陽完顏雍則必死無疑。

只是汴京如今是國都,如若放棄,對臣民士氣打擊甚重,不知會引起何種不良反應,真定府一帶的將士如果聽信謠言,被完顏雍所哄騙,損失就太大了,一旦真定府和二十萬軍隊落入完顏雍手中,他與完顏雍的實力便會失衡,他將處於弱勢,這個風險他不得不考慮。

可轉念一想,即使實力失衡也比他馬上就敗落要強,何況那也只是可能。

來來回回想了很多之後,完顏亮最終下定決心,決定冒險一試。

十月中旬,召集數名心腹大臣議事,說了一番當下面臨的複雜局勢,隨後提出遷都西京大同府之意,徵求他們的建議,並讓他們商議具體細節等事。

遠離是非之地,本就是一眾朝臣的心意,聽聞皇帝有遷都西京之意,自然是無不贊同。

而後,他們就遷都之事秘議數天。

十月下旬,完顏亮遣使至宋軍北伐大營,傳達議和之意,開口便提歸還汴京,但具體條件得宋國派遣宰相親來汴京,才能嚴明!

歸還汴京!

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臨安一再要求不得貿然進攻汴京,損毀汴京城,北伐大軍幾個月來根本不敢進攻,其實即使進攻,他們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能攻下汴京的高牆厚城。

如今金人願意主動歸還汴京,那還等什麼?

金人要以“歸還汴京”為條件議和的訊息以最快速度,飛馬傳向臨安。

四天後,訊息進入臨安城,朝堂一時之間為之沸騰。

但很快便有質疑之聲,認為這是金人的緩兵之計,以議和相拖延,等待更多援兵從北方進入汴京,建議不要理會,不要中金人圈套,應該馬上詔令北伐軍收復汴京,不然等金人召集到足夠的兵力,再想收回汴京,將會付出更大代價。

與之對應的,很多人以為金人處於南北夾擊的困境之中,此時議和乃是常情,金人以歸還汴京為議和條件,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如今他們既然提出來,定然已經陷入困境,議和當為真,如若不同意議和,恐怕金人會玉石俱焚,徹底毀掉汴京城。

另有人以為,金人言明要宰相親自去商議,說明金人十分著急,以期儘快達成和議,而不是議和使臣來來回回,始終拿不定主意,這也從側面說明,此次議和當為真。

雖然絕大部分人不懷疑議和為真,但主戰派並不同意此時議和,如若現在議和,那麼北伐成功、恢復中原的功勳將大打折扣,兩年北伐成果將淪為議和陪襯,這是主戰派萬萬不能接受的。

可如果要以武力奪取汴京,不知要等到何時,更不知道奪回來的汴京城會變成何種面目。

趙等不了。

趙構聽聞金人要歸還汴京,更是第一時間召趙過去,讓他馬上派人去汴京議和,務必確保汴京城安全,只要汴京城無礙,給金人一些錢財也無礙。

朝廷的文武百官就議和之事展開連續三天大朝議,最終將意見統一:即刻派人北上,與金人議和!

但接下來在人選問題上,再次陷入巨大的分歧,主和派力薦湯思退,主戰派力薦陳康伯,雙方力爭不退。

若議和能成,必將青史留名,誰也不願後退半步。

眼見雙方意見分歧越來越大,大到即將不可收拾的地步,朝堂上忽然傳出一個建議:大宋皇帝御駕親征,主持和議!

這下主和派和主戰派頓時傻眼了,誰能反對?

當年的“檀淵之盟”不就是真宗御駕親征,方才達成嗎?

況且此時北伐接近尾聲,金人被迫以歸還汴京議和,御駕親征根本不會有任何危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再說收復汴京,功勳滔天,難道不該皇帝親臨,順便慰問參與北伐的將士?

一時之間無人發聲,趙聽聞這個建議,頓時也有幾分心動。

文武百官個個心思聰慧,一見如此,哪還有不明白的道理,當即便有人奏請皇帝御駕親征!

一人開口,文武百官紛紛附和,就連湯思退和陳康伯也只能應和。

但隨後又有朝臣建議,收復汴京這等大事,皇帝應該帶上文武百官同行,若議和順利,順便可在汴京祭天,告慰先祖!

此議一出,滿朝文武,無不應和!

經過幾天激烈的爭吵過後,結局皆大歡喜,皇帝御駕親征,文武百官同行,共赴北方,行議和之事。

隆興二年,冬月初八,皇帝趙,帶領文武百官,離開臨安,御駕親征,護衛禁軍加上隨行人員,人數超過五萬人,浩浩蕩蕩經鎮江府渡江北上。

沿途軍民聽聞皇帝御駕親征的訊息,無不歡欣鼓舞,沿途官員更是爭相拜謁。

說是御駕親征,其實與巡視四方無異,官員和百姓感覺不到半點親征的緊張氣氛。

站在長江邊,望著滾滾長江水,趙感慨萬千,眼中隱隱有些溼潤。

三年前,第一次來長江邊,他是抱著必死之心來的,而現在他是皇帝,北伐也即將成功!

趙帶著文武百官渡過長江,意氣風發的踏上北行之路。

但他做夢也想不到,此生再也沒能回到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