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726章 趙昚疑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26章 趙昚疑慮

“三千萬,這是回易處上下官員拿了以後剩下的錢吧,算上他們分的,出海一次能賺多少?”

趙對官員貪墨的手段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御史臺言官們天天說的不就是這些嗎?

“皇上,這個臣就不太清楚了。不過臣估計他們拿的錢應該有四五百萬,都是有賬目的,拿不了太多。”

“我看不止吧,沒有一千萬也有八百萬!明知道朝廷到處需要錢,還在上下齊手,能撈一點就撈一點,他們多撈一點,國庫裡的錢就少一點,完全不體量朝廷的難處!對他們還是太放縱了。”

劉溪心裡暗驚,難道皇上要對回易處下手了?

“皇上,其實他們也不容易,出海一趟就是兩年,遠渡重洋,有時候一連幾個月都要生活在船上,在海上吃不好睡不好,還經常遭遇大風大浪,運氣不好,命就沒了。還有,在海上悶熱溼氣重,容易生病,一旦得病就很難好,病個十天半個月就死了,人一死,船上放不住,也不敢放在船上,怕生瘟疫,直接就丟進海里,最終落個屍骨無存。出海的人都不容易,個個都是九死一生,但為了給朝廷賺錢,他們不可能只去一次,回易處的官員要安撫出海歸來的人,並希望他們下次還能出去,最好的安撫就是給錢。百艘大船,隨行人員一般不會少於五六千人,這麼多人要發響錢,要給獎賞,死在海上的還要撫卹,得花一大筆錢。如果回易處把出售異域貨物換來的錢一分不少的交到內庫,回易處馬上就會解散,跑的一個人都不剩,下次出海恐怕連水手都找不到。”

入內內侍省都都知劉溪,不知道出於何種目的,馬上開始為回易處說情訴苦,說的就像他也隨同出海了一般。

果然,他話音剛落,趙便問道:“劉溪,回易處有你什麼人?”

只聽劉溪馬上雙膝下跪,伏地叩首道:“回皇上,臣一母同胞的弟弟在軍中,他被選調進回易護衛軍,跟船隊一起出了趟海。船隊回來以後,他來過一趟汴京,臣跟他見過一面,詳細問過他回易船隊的事。”

“你的胞弟?”趙眉頭微皺。

“是,比臣小十多歲,臣入宮之後他才出生,也近些年才相認。”劉溪當即回答,沒有絲毫猶豫。

“他在軍中任何職?”

“只是一個指揮。”

“嗯,那就讓他盯著回易船隊,以後大事小事都記在心裡。”

“是,臣代胞弟謝皇上隆恩!”

“這次回易處上下分了多少錢,我暫不追究。但下次再分錢,必須要有賬目,分多少都要記錄在案,有據可查,別給人留下捕風捉影的機會。”

“是,皇上。臣會把原話傳給回易處。”

“起來吧。陸游獨掌回易處、市舶司,為朝廷聚攬錢財,著實辛苦,有什麼話我親自跟他說,傳話就不必了,你只要放些風聲出去就行。”

“臣明白了。”

“船隊今年還會出海吧,你有什麼訊息?”

“臣聽說今年有不少商賈自購海船,準備帶著自己的貨,跟著回易處的船隊出海,回易處跟這些商賈的要價不低,據說簽了契約,其中約定,商賈的船回來以後要把一半利潤交給回易處,若是途中不幸遭遇海難,損失由商賈們自己承擔。條件雖然苛刻,但回易處願意帶商賈們的海船出海,為他們引路,還負責保護他們的安全,因為名額有限,商賈們掙搶的很厲害,這次能跟著出海的基本都是在朝中有背景的。”

“帶商賈的船出海,汴京這些人連海外的辛苦錢也要賺嗎?”趙面上露出一絲不悅。

“在臨安時,有些人就眼紅回易船隊,是太上皇嚴令禁止無關官員和商賈參與回易處事務,他們才一直沒能插手,現在朝廷缺錢,急需賺錢,就讓他們的商船也參與進來了,反正多帶一些船,也費不了太多事。其實從大宋到南洋諸國的海路不少海商已經知道了,就只有去西洋的海路還獨獨掌握在回易處手裡。”

“他們遲早也會知道去西洋的海路,是嗎?”

“從紹興十八年,回易船隊第一次出海至今,已經有很多人去過南洋、西洋了,有心人已經透過那些去過西洋的人得到了海圖,只不過還不夠詳細。加上路途太遠,遠離大宋,船隊不管是海上,還是在西洋諸國,憑商賈自己都不能保證貨物和生命安全,所以才一直沒人敢從南洋往西走。這些年去過西洋的人有那麼多,商賈們真願意下功夫,肯花錢,他們還是能找到幾百個人,讓他們冒險去一趟西洋,也不是不可能。”

“距離回易船隊第一次出海已經二十多年了,想知道的,確實也不可能瞞的住,回易處怎麼做,我不過問,只要能源源不斷的賺回錢來就行。”趙微微嘆息一聲,轉而問道:“劉溪,據你所知,汴京城裡最有錢的人,能拿出多少錢來?”

“汴京城裡最有錢的自然是皇上,天下都是皇上的,天下的錢自然也是皇上的。”劉溪不知皇上為何會忽有此問,無奈之下,只能馬上含糊一句。

“府庫裡的錢是天下的,我讓你說的是民間商賈和官員鄉紳,你在汴京城裡訊息不少,不會不知道吧。”

“是,臣確實對汴京城有些瞭解,但對那些高官大戶也沒有刻意去接近過。但關於他們擁有的財富,臣倒是略有耳聞。臣聽說有一次汴京城裡來了一個貌若天仙的歌姬,不少達官顯貴都想一親芳澤,據為己有,於是現場上百人競價,從十萬一路競價到百萬,仍有數十人爭相叫價,後來升至二百五十萬,仍然有三人相爭,最後忽然有人叫價四百萬,其他人這才放棄爭鬥。那個歌姬買過去,也不過是一個小妾,但有人能出四百萬買一個小妾,就說明他的家產可能有十倍、幾十倍。”

“汴京真有這麼富有的人?”趙瞳孔一縮,表示懷疑。

“天下默默無聞的富人很多,有些人看似拿不出多少錢來,但其實他們的田產多的數都數不清,有的甚至能佔據大半個縣。錢花了就沒了,但他們擁有的田產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即使千百年後改朝換代,該是他們的田,還是他們的田。在黃河兩岸,這樣的擁有千頃良田的大戶數都數不清,有的是官宦之家,有的是鄉紳鉅富,他們的財富連戶部都統計不清楚。真正的有錢人,不在汴京城裡,都在地方藏著,他們手裡的田產地契,才是真正的財富。”

聽了劉溪的這番話,趙沉默了。

是啊,手裡有錢又算得了什麼,內庫每年收那麼多錢,還不是很快就花完了,只有每年春天都能從地下長出莊稼的土地才是真正的財富,擁有千頃良田的人才是真正的鉅富。

天下的土地有多少是掌握在那些人手中,他們手中的土地又有多少是交田稅的?

皇帝雖說是擁有天下,但真正擁有的屬於自己的土地,又有幾畝呢?

趙沒有土地,楊叢義應該也沒有吧。

楊叢義早年主掌回易處,基本都在海上,縱使手裡有錢,也沒時間沒機會購置大片土地,更何況他的家眷以前在泉州,那邊全是山,根本就沒有多少良田,想買也不可能買不到幾畝地。

率軍北上長江、淮河、黃河以後,忙於戰事,也不可能有沒閒心置辦田產,到了汴京,有那麼多人盯著他,就更沒機會了。

趙仔細想了想,認為楊叢義除了夾帶私船,藉助回易船隊賺了些錢,並無可能置辦田產。

沒有田產就是無源之水,手裡再多錢,花出去了也就沒了,楊叢義雖然曾經擁有錢財三千萬,但他可能並不是真正的富有,因為那些錢幾乎都花出去了。

雖然是這麼想,但趙還是有些擔心,畢竟楊叢義手中的權勢太重了,能調動的兵馬也太多,要是他再有數不清的田產,不管他願不願意,日後都有可能被裹挾著,變成大宋之患。

“劉溪,你知道這天下哪裡的稻米和麵粉最好嗎?”

趙忽然冒出這個問題,聽的劉溪一時之間摸不著頭腦,只能如實回道:“臣沒有聽說過。”

“其實我也不知道,大宋天下這麼大,南方北方氣候大不相同,種出來的糧食自然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土地種出來的莊稼,肯定也不相同。”趙自語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是,皇上說的對,不是有句叫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說的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劉溪馬上附和。

“我想知道這天下哪裡的糧食比較好吃,給你半個月時間,你去好好查查。”

“皇上,天下這麼大,讓臣上哪兒去查啊?”劉溪頓時一驚,難道皇上不待見他了?想讓他離開汴京?

“汴京是大宋國都,這天下所有的好東西,最終都要彙集到汴京來。而在汴京能有資格享用天下好東西的人,除了朝中的高官大員,便是豪門鉅富。弄清楚他們每日吃的糧食來自哪裡,不就什麼都明白了。”

“是,臣愚笨,臣明白了,臣馬上去辦。”

“去吧,探清楚了速速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