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759章 奪取平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59章 奪取平州

金軍被從未見過的從天而降威力巨大的石彈所震撼,紛紛逃離躲避,就連大小將官都不例外,匆忙避往石彈暫且難以覆蓋的區域。

而南城門附近正是石彈覆蓋的第一個區域,此地此時早已無金兵,縱使還有幾個活人,那也是被嚇的腿軟,難以動彈,攤在原地等死。

此時南城門附近還有一個地方有大量金軍,那就是城下,城牆後面五丈之內,石彈難以攻擊到的區域,不過這些人眼看頭頂呼嘯而過的威力絕倫的石彈,也不敢隨意動彈,既不敢返回城上,也不敢向城北撤退,他們只能等待宋軍將石彈用完。

然而,宋軍又多少石彈,金軍不可能知道,就是宋軍內部,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也是秘密,能知曉的只是少數。

當然,宋軍也不會等到石彈用完再行攻城。

所以,就在金軍將官士兵躲在城下石彈難以攻擊的區域,妄想等待石彈用完,他們再發動反擊之時,不想等來的卻是翻越城牆而來的宋軍將士。

隨即,一場血拼在城下展開,刀刀見血,槍槍奪命!

初時,雙方在城下還能旗鼓相當,隨著越來越多的宋軍將士透過雲梯越城牆而過加入戰團,而大量金軍卻被石彈所阻,難以靠近南城門附近支援,戰場形勢迅速逆轉。

不到一刻鍾時間,南城門附近的金軍或死或逃,宋軍攻城先頭部隊很快將南城門控制。

城門開啟,吊橋放下。

平州城,破!

身在中軍陣中的羅聰,透過手中的望遠鏡清晰的看到了開啟的城門,以及城上揮舞的紅色旗幟。

“投石陣停止攻擊!西營、南營全力攻城!”

軍令下達,傳令兵迅速將命令傳達至旗手處。

片刻之後,投石陣攻擊結束。

而後,南門、西門外手癢難捱,等待多時的將士,在各軍統制官的號令下迅速發動攻擊,對城門展開衝擊。

南門無阻力,大軍經由放下的吊橋迅速衝進城內,沿著主要街道向城中心蔓延過去,所見金軍士兵直接斬殺,不多時便跟金軍主力部隊迎頭相遇,一場規模宏大的混戰隨即在城內展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西城門上的金軍未受石彈攻擊,在普通弓弩覆蓋下損傷較小,十分頑固,西門外的大軍一時難以跨過護城河,只能在盾牌手的掩護下,先將雲梯橫架在護城河上鋪路,從攻擊速度來看,比南營慢了一大截。

西營統制官心裡雖急,卻也沒有下令將士豁出命去強攻,因為他知道平州之戰的主戰場並不在西營,而是在南營。

況且不管是羅帥還是楊帥,都一再強調,能用較小代價打贏的仗,就不要讓將士們無故送命,儲存有生力量,珍惜將士性命,部隊才能有持久的戰鬥力。

西營沒有猛烈進攻,因為他們知道南城門已經攻破,只需要吸引住城上守軍,用不了多久,攻入城內的宋軍就能奪下西城門,而後兩軍會合,徹底消滅城內金軍。

在盾牌手保護下,西營先頭部隊將士將不少雲梯飛架護城河兩岸,但他們沒有急著越過護城河,而是聚集在河邊等待後方將令。

焦急等待多時之後,後方的弓弩箭陣消失,看到後方令旗一展,先頭部隊將官隨即下令全體將士渡河登城!

一聲令下,將士們迅速飛躍護城河,眨眼之間,雲梯上牆,舉著盾牌,頂著城上弓箭阻擊,攀爬而上。

與此同時,雜亂聲中,在雲梯上攀爬的將士聽到了城上傳來的刀兵之聲。

南營將士攻至西城門了!

西營城上金軍後背遭受攻擊,阻擊陣型當即就亂,阻擊力道大減。

城下宋軍將士眨眼之間攀登上城,跳入敵軍之中,長刀橫掃,長槍劈刺,金軍阻擊陣型瞬間全亂,雙方在城上混戰一團。

本身戰鬥力就不強的平州金軍,在腹背受敵,遭受合擊之後,當即軍心渙散,棄陣而逃。

西門開啟,吊橋放下。

“衝!”

西營主將一聲令下,親自帶領手下近兩萬餘將士由西門殺進平州城內。

一個時辰之後,戰鬥結束。

除近萬金軍殘兵從北門逃跑之外,其餘全被留在了平州城內。

兩個時辰之後,戰場初步清理結束,此戰消滅金軍一萬三千餘人,俘虜金軍兩萬四千多人。

一戰俘虜這麼多人,是殺是放,羅聰作為前軍元帥並不能當機立斷,也沒有兌現戰前承諾,破城之時,雞犬不留。

屠城,不是宋軍所為,畢竟大軍北伐可不是來劫掠的,而是要統一這片地區,殺人並不利於讓這片區域迅速穩定。

但這兩萬四千多俘虜該怎麼處理,卻成了羅聰的一個大問題。

不能殺,羅聰也不可能拿軍糧來餵養這兩萬多人,一時之間,他難以決斷。

平州城攻克之後,北伐前軍立即轉為防守,一邊修復、加固城池,一邊清剿城內金國死忠殘餘,穩定平州城,為長期駐守做準備。

奪取平州城的戰報送到楊叢義手中時,楊叢義剛剛率軍到達濟南府。

得知羅聰已經按計劃奪取平州城,並且石河關隘也已落入宋軍手中,楊叢義心下稍定,當即命羅聰按既定計劃清掃平州周邊縣鎮,部署哨探斥候,密切監視燕京守軍動向。

與此同時,調整作戰部署,下令登州水軍北上萊州,協助石河宋軍攻取萊州城,阻擊錦州方向來援敵軍。

隨後楊叢義親率五萬大軍,由濟南府直奔河間府,一部填補羅聰部北上平州之後的防禦空缺,一部直驅霸州,其餘部隊則在河間府待命。

九月二十五日,北伐東路軍送來戰報,大軍順利攻佔來州城,已在全力加固來州城池和修建防禦設施,並兩次擊退來援敵軍!

九月二十九日,從濟州、徐州北上的四萬軍隊抵達河間府,稍作休整之後,十月初二出發北上平州。

十月初五,濟州、徐州軍接防平州城,羅聰奉命率部下四萬人東進來州駐守,阻擊錦州、遼陽府來援之敵。

至於先前平州一戰抓獲的兩萬四千餘俘虜,除一部分留在城裡充當勞力外,其餘全部送至山東境內,交給沈縉處理,最終那些俘虜被各類作坊和工礦商賈以捐獻的形式帶走,商賈要勞力賺錢,俘虜們則要靠他們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山東一直以來的勞力慌,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十月初七,從歸德府出發的四萬北伐軍抵達河間府。

十月初十,五萬大軍從河間府出發,北上涿州。

十月十五,北伐軍佔據涿州、固安、永清等地,將燕京與真定府分割開來。

但對於沒有多少兵力防守的保州,北伐軍並沒有派軍隊南下奪取,因為楊叢義戰前曾有嚴令,禁止各軍未取燕京之前主動攻擊保州、真定府,以免真定府金軍棄城,北上燕京。

涿州、固安、永清、平州等地失守之後,燕京金軍採取之前的策略,迅速收縮戰線,將外圍軍隊幾乎全部縮回燕京城周圍二十裡左右,對於堅守燕京城,他們很有信心。

燕京城曾經是遼國百年都城,後來又是金國都城,雖然多次經歷戰火,但燕京城從未真正被從外部攻破。

三丈多高的城池,兩丈多厚的城牆,望而生畏,足以抵擋住任何攻擊,更別說還有一條四五丈寬的環城護城河,平常手段根本難以突破。

就是憑藉著高城和寬闊的護城河,當年遼國擋住了宋金大軍數月圍攻,後來還是因為城內人口眾多,糧草斷絕,才不得不突圍,棄城而去。

十幾年來,燕京先受真定府、保州西金軍隊威脅攻擊,後受山東宋軍襲擾,對方大軍一到,皆是避而不戰,收縮戰線,退守燕京城外主要營寨、關隘。

燕京兵力一旦收縮,不管是真定府、保州的西金軍隊,還是山東大宋軍隊,沒有二十萬兵力,基本都難以從正面攻克燕京城。

是以,每當燕京軍隊收縮戰線,對方都只能在外圍劫掠一番,收兵退走。

燕京留守和統兵將帥對他們面對的宋金局勢有清晰的判斷,只要他們不盲目派兵四下出擊,而是做好防禦,不管是真定府金軍,還是河間府宋軍,誰都不可能攻得下燕京。退一步說,縱使宋軍大舉來犯,出兵二十萬包圍燕京,城內的糧草物資也夠他們堅持六個月,而二十萬宋軍絕對堅持不了六個月。

所以,燕京留守和統兵將帥對燕京有極大的信心,在他們看來,只要收縮戰線,燕京根本不可能丟。

正因為燕京採取了收縮戰線的防禦策略,各路北伐宋軍除平州、來州方向有激烈的戰鬥之外,涿州、霸州、固安、永清等地幾乎沒有遇到多大的阻力。

對北伐形勢,楊叢義在戰前有過清晰的推測與判斷,從目前結果來看,一切都十分順利,只待來州、平州穩固,分兵西進,河東、關中大軍調來河北,便可以大軍圍困燕京。

原本按照既定部署,取燕京以和平手段為主,強攻為輔,需要的時間自然就長,但趙要御駕親征,此戰就不能久拖不決,必須以強力手段,摧枯拉朽,速戰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