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魏霸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86章體制改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86章體制改革

第1086章體制改革

平北軍撤銷編制,平北軍將士被拆分,一分為二,分別併入安北軍和安東軍軍中,安北軍防區向東延伸至遼東,向西唐奴烏梁海,向北至色愣格河。基本上是後世唐朝安北都護府的轄區。

遷徵南大將軍石越為鎮南大將軍,原鎮南大將軍張溫晉升為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作戰部部長。而此時徵南軍取消編制,所部人馬或合併至鎮南軍軍中,或抽調其他各軍區。

除了大動安東軍、徵南軍、鎮南軍和鎮西軍之外,冉明還對一直未調整的遠征軍進行改組。首先撤銷魏國遠東軍統帥部,撤銷陳勇遠征軍統帥一職,改任為大魏總參謀部第三副總參謀長。劉牢之升任靖海大將軍,負責協調指揮金州軍、渤泥軍、普利駐軍、潘迪亞駐軍。

調整軍區的軍隊,這件工作要整編工作一樣,都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調動完的。冉明在調整軍區的同時,向安西增派出三萬步騎精銳,這三萬軍隊並沒有正式的編制,需要填補安西軍空編編制,同時從鎮國軍和討逆軍各抽調一個騎兵團、兩個步兵團,組建庭州軍。負責庭州的安全工作。

冉明對軍方調整是一個系統全面大調整,魏國將來只會保留安東軍、安西軍、安北軍、安南軍、南洋軍五支規模龐大的野戰兵團,至於鎮南軍,將來的中南半島徹底剿滅叛亂之後,像鎮西軍、鎮東軍一樣,淪為魏國的地方守備部隊。魏國四安軍團和南洋軍則屬於野戰兵團建制,並不承擔地方警備任務。

而魏國每個州都會有一個軍的警備部隊,這樣的部隊只承擔地方剿匪,鎮壓民變或奴隸叛亂,每個州按照州大小和郡置多少,設立多少不等的治安團。像現在的庭州下轄十九郡,就是十九個團,庭州八十九縣又置八十九營,總兵力近五萬兵力。這樣的兵力,維護地方治安,特別是庭州境內的治安,在西域那個特殊環境其實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冉明又給庭州軍增加兩個戰略機動騎兵團和四個戰略機動步兵團,這樣以來,庭州駐軍將達成近近八萬兵力。至於更西的楚州,則效仿唐朝西疏勒以西,波斯以東(大體相當於中亞五國和阿富汗總和)設立十六郡,一百零一縣。這樣按照庭州的方式,楚州將來將保持,十六個團又一百零一營,常備兵力將達到七萬人馬,而安西軍主力皆盡數駐紮在楚州,加上安西軍主力部隊,足以保護魏國的絕對統治。

冉明並沒有擔心將軍選擇造反,而採取宋朝一樣弱幹強枝的做法,而是採取了強軍實邊,休慼與共的戰略部署。當然,冉明知道在冉閔和冉明時代,依靠父子二人在軍中建立的無尚威望,將領們肯定不會產出異心。只不過將來,或者有野心家真的舉兵造反。不過冉明並不擔心,這種情況。

因為冉明努力讓魏國軍隊進入火器時代,對於一支進入了火器時代的軍隊而言,補給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多麼困難,冉明都不會把武器製造放在四大野戰軍區轄境之內,哪怕再資源運輸再怎麼浪費,冉明一定會控制著軍隊的補給問題。只要進入火器時代的軍隊,彈藥一旦耗盡,手裡的傢伙,就如同燒火棍,四大戰區野戰軍再如何強悍,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攻打,也會快速耗盡他們的彈藥儲備。

火器時代最大的優勢是軍隊可以批量生產,等到魏國接到訊息,快速動員武裝預備役人員,這個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如果有半年時間,冉明足以拉起百萬大軍。魏國此時擁有這麼大的人力資源基礎,和財力基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駐所在鄴城的禁衛軍六個步兵師和御林軍的一個騎兵師和一個步兵師,還有鎮國軍三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這十個步兵師和兩個騎兵師,共十六萬五千軍隊,將是冉明最大的依仗。

對於冉明提出增兵安西,和軍方調整的事情,內閣和軍方均對此沒有提出異議,內閣諸臣其實都是從前朝走出來的,他們早已知道晉朝對武將的打壓和防範,也見識到了在文臣和監軍的管束之下,軍隊打仗如何束手束腳,又如何不堪戰。但是他們都知道軍隊是每一個皇帝的底線,絕對不容侵犯。

冉明順利的透過了向安西軍增兵三萬的決議,而這三萬軍隊卻不是成建制的向安西軍抽調,而是命總參謀部從各軍中這裡抽調一個團,那裡抽調一個營,進入合編行軍。抵達安西前錢,將被安西軍拆散重新分配各缺編軍中。其他多餘人員,將以各師補充團或教導營的編制存在。

和鄴城平靜的不同,此時鄴城周圍四大軍營中卻是車水馬龍的景象。禁衛軍和御林軍,論裝備,都是全軍最好的。可是這裡的軍士待遇卻遠不如邊軍,冉明就是害怕鄴城的繁榮氣息把將士們的骨頭都泡軟了。況且大宋把禁軍待遇提高得最好、最高,結果無數將士寧願花錢走門路,也要調到禁軍中享福,這樣軍隊很快就變得不堪重用了。

雖然禁衛軍平時沒有什麼戰鬥任務,生活也過得過安逸,但是升官渠道太狹窄了,只能依靠每年春秋兩季操練大演習,表現好,或者可以得到升遷。但是這個機會非常少。可是戰鬥就不一樣了,一場戰鬥打下來,只要表現不算太差,升上一級都不是什麼難事。要知道作為尉官和校官這樣的基層軍官,都有服役年限,一旦到了年限升不上去,只有退伍這麼一條路可走了。所以禁衛軍將士求戰心意非常熱切。

這次增兵安西,禁衛軍按照總參部的計劃,將抽調三萬餘步兵,輪到禁衛軍的名額,其實只有一萬人馬,這已經算是冉明格外開恩了,可是這一萬人馬聽上去不少,可是真正分攤下來,每個師其實也就抽調一個加強營。

訊息剛剛傳到各師各團,下面的將士就沸騰了,他們紛紛走出軍營向師部和團部請戰。

禁衛軍第六師少將師長封雷正頭疼的望著下面的那些團長和營長們,一臉無奈。

“師長,咱們師這次讓我們團去,俺保證不給您丟人!”第六師主力第十五團上校團長蘇壽大大咧咧的道。十五團上校團長是魏國如今有名的將二代,他的父親是冉閔的家將,冉明的心腹蘇覺。別看蘇壽只是一個小小的團長,就連石越、謝艾這樣的高級將領還不敢小視他。如今蘇覺雖然退出現役,成了威衛將軍,統率十府府兵。駐所臨屯郡(朝鮮江源道和韓國東北一帶)。

封雷和蘇壽的父親蘇覺都是冉閔的家將出身,所以二人也算是世交,沒好氣的道:“陛下讓我們師抽調一千人增援安西,你一個團小五千號人馬,我上哪兒給你弄那麼多名額去?”

“一千就一千吧,我降職,馬上就降成營長!”蘇壽又喜皮笑臉的道。

“滾一邊去吧,姓蘇的你說得好聽,你要是在戰場上磕著碰著,你老子還不跟封將軍拼命啊。封師長可賠不起你老子這麼大的兒子!”

周圍傳來一陣哄笑聲,蘇壽雖然是將二代,但是能升到如今團長的位置,可沒有半點依靠他父親的關係,如果不是因為蘇覺壓制,他恐怕早就成為魏國師級將領了。他可是和陳勇一屆的講武堂弟子,屬於冉明一百弟子之一。當然只要是首屆弟子最差的也混得師級將領了。

蘇壽最怕別人提他父親,他紅著臉道:“我姓蘇的咋了?你看看我這身上,可有一道背後的傷口?可不像你,拿屁股當盾牌!”

第六師直屬騎兵營營長班慶來也是一個兇悍的騎兵將領,他當初在挺關中的時候,時為背崽軍驍騎的班慶來在衝進長安城時,被一名冷箭無巧不巧的射中屁股。這件事讓班慶來引為恥辱,然而書記卻給班慶來記了一個畏敵怯戰的考評,讓班慶來很長時間都沒有緩來神來。

“你!”班慶來臉色鐵青,咬牙不語,額頭上的皺紋深得足以塞進一枚銅錢,緊握腰間佩刀的左手不住顫抖。沉默,短暫的沉默之後,班慶來突然一個箭步上前,跪倒在封雷面前。納首便拜,懇求道:“師長,您給卑職一個洗刷恥辱的機會,看看卑職是不是像某人說得那樣,是一個拿屁股當盾牌的懦夫!”

“這樣也行?”蘇壽目瞪口呆的看著一臉誠懇的班慶來道。

封雷道:“看來不同意你是不行了?”

蘇壽一聽這話,頓時急眼了:“師長您可不能這樣啊!”

“對啊!這樣太不公平了!”

“師長您應該給我們一個機會!”

各團營將校群情激憤,吵得封雷頭大。封雷氣得大吼道:“都給老子閉嘴。”聽到這話,各團營長都不敢爭吵了!

“怎麼,你們都想殺敵立功?”壓住自己的火氣對帳中之人道:“你們想,難道老子不想嗎?可是命令已經下達,咱們師只出一千步兵,這件事情,本將軍早就想到了。挑誰去,不挑誰去你們都不會甘心,不過此事既然如此,想要做到真正的公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既然大家願意出戰,那就生聽天命吧!”

“師長,怎麼個聽天由命?”

封雷道:“咱們師一萬五千將士,只准許抽調一千人出戰,那就是每十五人抽一,你們這樣啊,你們下去準備一些筷子一端染上紅色,進行抽籤,抽中紅筷之人,便出援安西,告訴大家,這乃是天命,請他們各安天命吧!”

這也是眼下封雷能夠做到相對最公平的辦法了,其實不光是步兵第六師,乃至整個魏國各軍都是採取類似的辦法。

就在冉明組織支援安西軍時,魏國皇家科學院最終研製出了成果。對於槍械,冉明其實很多方案,採取前裝火繩槍或燧發槍,其實對於魏國技術儲備來說,根本沒有難題。對於槍槍械本身最難的槍管部分,魏國其實完全不用像後世明清兩代,採取什麼兩層鐵皮砸制而成,那樣既費時費力,而且質量也不好。

任何科技,其實都是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冉明在永興三年正式推出軸承式,帶給這個時空的其實不僅僅只是一個軸承,而是一項關於鋼鐵的技術革命。

人類最早發現鐵是從天空落下的隕石,隕石含鐵的百分比很高(鐵隕石中含鐵90.85%),是鐵和鎳、鈷的混合物。事實上我們在古籍見到不少專於隕鐵神兵的介紹,隕鐵兵刃之所以鋒利,就是因為這不是普通的鋼鐵,而是一種合金鋼。在我國,從戰國時期到東漢初年,鐵器的使用開始普遍起來,成為了我國最主要的金屬。當然,人們對鐵漸漸感覺不滿意了,鐵質偏軟,生鐵非常脆,在東漢以後,人們發現經過反覆鍛打,可以把生鐵的雜質擠出去,形成韌性更佳,更加鋒利的鋼。在這種情況下,鋼鐵都是經過鍛打產生的,這種技術讓鋼鐵的產量非常低,而且鋼鐵的造價也非常高昂。

軸承自然不自採取鍛打的方式生產,這個時候鋼鐵工藝就進入了轉爐鍊鋼時代,直接把鐵水加入各種原料,配比成各種需要的合金鋼水,直接進入一次性冷鑄。經過十數年的摸索試驗,魏國已經可以製造蒸汽機的鋼鐵技術儲備了。在這種合金鋼出現的情況下,冉明其實根本不需要製造後世那種笨重的鑄鐵炮,因為火炮在發射的時候,就會形成非常大的膛壓,炮管管壁太薄,經不住那種膛壓的衝擊,很容易破裂或直接炸膛,但是合金鋼就沒有那種困擾。

金合鋼可以採取非常薄的管壁,承擔極大的膛壓。像蒸汽機的鍋爐,根本就不是原始鍊鋼技術可以實現的東西。

隨著長期鍊鋼技術的改進,無論是炮管還是槍管,魏國都可以實現了直接鑄造。解決槍管的方案,冉明事實上對後世的槍械也有幾套方案,火繩、燧發火槍都沒有讓冉明滿意。在這個時代,火槍的威力,遠遠沒有弩機據有優勢,後世寫明清穿越的小說非常多,通常都是一個模式,那就是發展發槍,戰勝韃子。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這種文章都非技術流寫的,很著非常大的硬傷。無論是威力、造價,還有後勤補給壓力,火槍都比弓弩大。神臂弩最大射程三百多步,一百五十可以破鐵甲,一百步破二層重甲,即使沒有那種變態的神臂弩,至少傳統的腳踏弩在一百步的射程內,仍著非常強的破甲能力。火槍手面對弓箭手,還有培養優勢,可以大量批量生產士兵,可是對於弩機而言,這個優勢,弩機同樣也有。弩機是直射瞄準,半個小時可以上手,八十米靶子(十箭七中(程志第一次玩)獵弓五十米靶子,三箭全飛,一箭未中)

冉明一直壓制著火槍裝備的時間,在冉明看來,無論火繩火槍還是燧發火槍,其實和魏國的制式裝備馬公弩相比,並沒有優勢。而且進行換裝不成熟的火槍,會造成非常大的資源浪費。所以冉明對於火槍而言,最終選擇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主流後膛槍。這場戰爭雙方前後共有350萬人參加,其中絕大多數為志願兵。戰爭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當然這一切的功勞,都要歸結後膛槍的出現。

對於那種著名的後膛槍,冉明自認並沒有太多的技術難度,唯一的就是金屬子彈問題。

冉明對於子彈,甚至一度想過放棄,索性就用實心彈,畢竟即便是實心彈,以現有的工藝和技術弄出鳥銃來,也絕對可以領先這個時代數十上百年。但鳥銃卻是一個實戰非常雞肋的火槍,冉明只是細細一思,又覺得不妥,空心彈的好處不只是威力大,射程遠,更重要的是還能大大的提高魏國的工藝水平,若是能製出空心彈,即便只是較為粗劣也好,對於魏國的工藝來說也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冉明只能盡力地去簡化了,或者說,去想辦法改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