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魏霸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88章國家發展新戰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88章國家發展新戰略

第1088章國家發展新戰略

在後世天朝建國初期,太祖發出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重要指示,結果千萬城市青年趕赴邊疆和農村,在充足的精英人才的幫助下,極大的加快了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可是冉明也提出了類似的指示,可是偏偏響應者渺渺。

冉明的苦惱被皇后謝道韞在看眼裡,也急在心裡。不過謝道韞卻不想給冉明後宮干涉政治的印象也沒有主動詢問。可是冉明的憂慮之色,非但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反而更加嚴重。謝道韞忍不住道:“陛下,臣妾也知道軍國大事,後宮不得干涉,可是您也要保重身體啊,這才短短幾天時間,您就瘦了一圈!”

“哈哈!”冉明聽聞此言,大笑道:“對於別人而言,軍政機密不能輕易外洩,但令姜你與別人不同。你與朕乃夫妻,休慼與共,不瞞你說,朕這次正打算經略楚、庭二州,使之兩地可成為我大魏西方重鎮,可現如今楚、庭二州經過戰亂非常破敗,人煙稀少,別說發展,就連能成為安西軍的後勤補給基地都非常困難,楚庭二州要成為魏國西方重鎮,不僅要為大軍提供糧草,各種配套設施也必不可少。可是要發展楚庭二州,在朕看來,還是任重而道遠!”

謝道韞道:“陛下何不效仿秦始皇和漢高祖之策?”

“秦始皇和漢高祖?”冉明一時間也迷惑了道:“你是說?”

“遷天下富戶,以實關中!”謝道韞道:“秦末漢初,關中戰亂,人口損失極大,漢高祖又從天下各地遷富戶入關中,在短短二十餘年的時間內,就把關中發展成了天下之基。陛下若要發展楚、庭二州,何不從徐揚八郡遷入百姓。天下定則中樞大興,天下亂則安於邊角。鄴城乃為天下之根本,則不可輕動。可徐揚八郡則不一樣,徐揚八郡本來就是因為五胡亂華,從中原南遷而去,徐揚八郡因承繼了北方的人口與財富,這才繁榮起來,如今若要楚、庭二州繁榮最好就是讓徐揚八郡百姓遷入。”

冉明聽了謝道韞的話沉默不語,其實冉明也知道謝道韞考慮的絕對不止充足楚、庭二州那麼簡單的表面問題,其實謝道韞也有更深層次的考慮。作為士族門閥巨頭陳郡謝氏嫡女,謝道韞深知士族門閥的生存之道,也知道士族門閥的能量和底蘊。

其實東晉的士族門閥對冉明是有著非常大的怨氣,首先冉明開創了科舉制度,壟斷了那些士族門閥對統治權的壟斷,冉明發明活字印刷術,又開創了平民三級教育,這也等於斬斷了士族門閥對文化知識的壟斷,更甚的是冉明極力打壓糧價,並且從南洋弄來大量糧食,免除了百姓的饑荒危機,但是這樣做斷了士族門閥斂財的門路。要知道在古代每逢天災兵禍,都是士族門閥發展壯大的最佳時機。

由於天災兵禍,流民增多,士族門閥就可以以極低的價格,獲得私奴和蔭戶,而且因為天災兵禍糧食缺乏,士族門閥就可以利用其積蓄的糧食,大發國難之財。黃帝紀元四七九八年一年,因為長江上遊益州發生大的暴雨災害,而且中下游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僅顆粒未收的郡縣就多達上百,至於減產的就多達四百餘郡縣,按照以往,這場巨大的災害,不餓死或病死上百萬人,不暴發幾十場大小不等的民變,就是不和常理的。但是偏偏在魏國朝廷高效的運作下,災情損失和以往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然而結果卻天差地別,這場遍及四百餘縣的災害,傷亡雖然也多達數萬人,但是卻極少發生餓死人的事件。

那些士族門閥眼看著即將到嘴的肥肉,卻苦於因為冉明的威懾,不敢下嘴,這讓那些士族門閥甭提會有多鬱悶了,雖然冉明努力避免了無數無辜百姓的枉死,卻得罪了不少士族門閥,。冉明甚至可以想象,那些士族門閥肯定會劃圈詛咒他。

而謝道韞在這個時候提出遷移徐揚八郡富戶,這次冉明命冉和冉昀二人微服出行,冉昀和冉二人對於此行的報告都是可以說是公文式的奏摺,冉明並沒有看出什麼問題。恐怕謝道韞聽到了什麼風聲。

冉明沉吟道:“江南初定,人心不穩,若是強制動遷富戶,會引起動盪!”

謝道韞道:“是否動亂,要看怎麼做。其實如今明眼人誰都知道,建康雖然與洛陽、長安一樣,並列成為魏國三大陪都之一,但是建康沿落已成事實。只是人情貪惰厭勞,既然生長於斯,除非有大利益或者大迫害大部分人便不想動彈。陛下如今要做的,也只是設法推動一下他們而已。”

冉明思考了一下,漸漸有了主意。隨後冉明召開內閣會議。按照魏國內閣制度,縣以下官員內閣可以自行按照制定委任,而郡太守和州刺史這一級別的官員,則需要內閣提名,皇帝稽核。

對於新置楚庭二州的官職爭奪,顯然沒有中南半島三州熱門,雖然以前中南半島也被中原認為是化外之地,蠻荒地帶。然而經過冉明和司馬聃對中南半島的開發和探索,這裡的情況漸漸被人們熟悉,雖然中南半島熱了一點,風大雨水多,可是這裡的氣候是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古代中國是一個以農為本的國度,任何人都非常重視農業,咱們的老祖宗對於良田,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據之門外的,所以對於中南三州州郡官員,很多官員都認為新建之地,容易出成績,所以爭著前往這三州之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是對於極西的楚州和庭州而言,則不怎麼熱衷了。可以說興趣欠缺。等到內閣諸臣到齊,冉明道:“庭州與楚州乃大魏新置之地,為了平穩過渡,朕擬在庭楚二州的基礎上,設立安西大督護,負責管治庭楚二州之民政。不知內閣對安西大督護可有什麼推薦人選?”

負責二州的大督護,魏國從前可沒有這個官職,而且也沒有前例可依,不過楚州和庭州雖然只是兩州之地,但是這兩州卻是魏國最大的兩個州,面積加起來足足五百多萬公里,幾乎是東漢十三州面積之和,管理這麼一大塊地方,不僅需要忠誠、資歷、威望,更需要能力。如今魏國朝廷裡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數,可是附和這上述四個條件的人,還真不好挑不出來。首先要說資歷,魏國領土擴張非常快,能符合一州刺史要求的,大部分都在任上,如果要挑選安西大督護,首先要考慮原二十一州刺史、其次是各部堂尚書或侍郎。

冉明看著眾人皆沉默不語,衝首相王簡含笑問道:“王首相成竹在胸,莫非已有考量?”

王簡一時語塞,喃喃道:“陛下,不知韓康伯此人可否聽說過?”

韓康伯,就是韓伯的表字。此人東晉歷史上有名的玄學家、訓詁學家,幼年家貧,後舉秀才,徵召著作郎,都不任。司馬昱為司徒時,引為談客,轉從司徒左西屬轉任撫軍掾、中書郎、散騎常侍、豫章太守、侍中(全稱為中書侍中,就是無丞相之名的丞相。)

冉明尋思著,韓伯論名氣雖然不如謝安和王坦之、郗超之流,但是也算是東晉仕林翹楚,名滿天下,關鍵是此人非常擁有真才實學。觀其履歷,從佐官到散騎常侍轉為太守,再到侍中,也算是從地方到中央,各級經歷都有。不過冉明並沒有立即決斷,而是衝內閣眾副相道:“朕與韓康伯不熟,不知眾位愛卿意下如何?”

御史大夫王寧出列躬身道:“陛下,韓康伯有守牧一方之大才,而論思辯亦舉世無雙,然督安西夷民,無疑雞同鴨講,臣舉薦鐵道部侍郎崔逞,逞有幹才,善撫民,足以擔擋大任。”

其實王寧反對韓伯,不是因為韓伯能力不夠,而是因為韓伯是東晉歸附官員,屬於魏國南系,這些南系官員大都依附財相謝安門下,他就舉薦了北方清河郡東武人崔逞。崔逞出身名門,而且其父崔遇亦是永興之禍十萬軍民死難者一員,屬於魏國功勳之後。

冉明豈會不知這內閣諸相之間相互競爭排斥,冉明莞爾一笑,就在這個時候財相謝安道:“陛下,不知景略如何?”

景略就是王猛的表字,王猛是誰在魏國沒有人不知道,他是冉明的老師之一,當朝帝師,冉明的謀主,鐵桿心腹。論忠誠,王猛對冉明絕無二心,值得冉明託付身後事。要說能力,王猛的能力是公認的。他是一個文武全才,為膠東國相時,把膠東國治理天下最富的郡,帶兵打仗,更是打得慕容俊都沒有脾氣。

這其實都不算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謝安非常瞭解冉明的真正想法。冉明其實最想把王猛晉升為內閣首相,只是非常可惜。王猛還是因為資歷不夠,威望太低,難以服眾。況且冉明打算把內閣首相晉升制度,定為常例。既,不在邊州為官,不得入閣。謝安舉薦王猛,就是讓王猛補齊在邊州為官的履歷。

聽到謝安的話,內閣大臣們都暗暗吸了一口涼氣,王猛是冉明的心腹老資格的元老,作為魏國最大的兩州,冉明交給王猛絕對放心,不會擔心兩州會有反覆。而且王猛的能力是公認。最重要的一點,王猛是帝師,跟冉明有著師弟情份,皇帝的老師,想要批判的人,就少不得要掂量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了,你總不能說皇帝的老師私德有問題吧?

經過連續三天的內閣閉門會議,經內閣舉薦,冉明審批,魏國新任安西大督護為原鐵道部尚書王猛王景略,鐵道部尚書之位由工部左侍郎崔逞接任。而庭州刺史則為戶部侍郎韓伯,庭州高昌郡太守則為謝重,焉耆郡太守為張玄,于闐太守王國寶,哈密郡太守為袁悅之。至於楚州刺史則為王坦之。

冉明把這次庭州和楚州刺史和各郡太守人員任命的訊息以邸報明發全國,當那些忐忑不安的新晉進士們看到公佈的庭州從刺史到各郡太守的名錄,這些新晉進士心思開始活絡了起來。

王猛是什麼樣的人,在魏國沒有人不知道。如果說冉明把王猛發配邊疆,那絕對沒有人會相信,除非王猛謀反。偏偏冉明命王猛為安西大督護。

督護光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可能不太明白,如果把安西軍稱為魏國的西方戰區,劉科這個大將軍就是西方戰區司令,而王猛這個督護,就是魏國西方戰區的政委和西北局書記。至於謝重這可是謝安二哥謝據的親孫子,雖然與謝安名為祖孫,事實上情同父子,他也是像謝玄、謝琰一樣跟著謝安在東山別院學習出師的謝氏直系子弟。至於韓伯韓康伯,也是東晉南方士族中的翹楚人物,他的親舅舅就是東晉大臣殷浩。他在東晉時。這也是名滿江南的大才。

至於張玄這可是江南張氏的傑出俊傑,王坦之也是王氏的驕傲,這庭州十九郡太守中,就沒有一個是無名之輩。這麼多風流人物都湧向庭州,要說全部發配庭州,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看來朝廷是打算重點經營庭楚二州了。

這些新晉進士不想去庭州或楚州,當然不是怕苦,要說苦寒之地,其實幽燕或中南半島,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關鍵是這些地方雖然苦寒,多少還有些華夏文明留下的政治秩序,只要到了那裡都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用心,就可以水到渠成,做出成績,得到賞賜和晉升。可是這二州卻根本沒有華夏文明的底蘊了,別說更遠的庭州,就連涼州的胡風都非常濃,一言不合就會動刀子砍人。

魏國這些新晉進士們此時卻不怕了,他們知道魏國朝廷根本就沒有放任二州不管的架勢,而是準備重點經營,這樣以來,他們就打消了後顧之憂。

魏國皇宮,得到晉升安西大督護的王猛入宮謝恩。這個程式其實就像後世赴任前組織談話,走一遍程式而已。

王猛看到冉明的時候,只見冉明正在皇宮裡擺弄著一支九八式步槍。王猛輕笑道:“陛下,似乎很閒啊?臣為了加快修通鐵路,忙得焦頭爛額,每天都睡不到兩個時辰,安西的事情難道都解決了嗎?”

“沒有啊,哪有那麼快?”冉明淡淡的一笑道:“不過有些事情,做到某個階段,總得等等的,最近一個月,我基本就是在等待,我們的勢力還不是最強大的。不過也已經到了只要我們不做錯事,別人就奈何不了我們的地步了。所以,我們不需要急了。”

“劉科雖然膽大好用奇兵,也不是不知輕重的人,安西周邊似乎沒有了可以讓他大吃苦頭的敵人了!”王猛也笑道:“看樣子,劉科最近日子過得不錯!”

“這只是表面現象!”冉明道:“距離太遠,消息傳遞不便,不過最近來的訊息,也不全是好消息,還有一些窩心的事情。特別是波斯薩珊帝國,居然敢佔朕的便宜,先生將來到達安西之後,一定要給他們一點教訓!”

王猛聽到冉明要他給薩珊帝國一點教訓時,呆了一呆。雖然近年來王猛不再指揮魏國的軍事行動,而是成了魏國鐵道部尚書,但是對於冉明的戰略部署,還是非常瞭解的。冉明其實目前並沒有吞併薩珊帝國的戰略計劃。

雖然說領土沒有人會顯多,可是這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要有足夠多的人口。沒有人口,一切都是空談。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經濟、發展教育和繁育人口,這是魏國國內發展的重心。

看到王猛露出遲疑的神色,冉明道:“朕會給總參謀部下令,各軍軍中目前年齡超過四十歲,級別低於中尉的將士,一律轉為府兵。同時上校超過五十五歲一律退出現役,轉為府兵。朕將在一年內在庭州十九郡八十九縣設立八十九府,這八十九府府兵以及家眷共八萬九千戶百姓屯駐庭州。楚州十六郡一百零一縣置府兵十萬一千戶。”

聽到這話,王猛頓時感覺壓力頓時大松了口氣。在漢人佔總人口不足兩成的庭州恢復漢制,在楚州漢人人口佔總人口數量的百分之一,這樣的背景下,要想用華夏文化融合諸部,難度非常大,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可是冉明卻一口氣向安西遷移近二十萬戶府兵,近百萬人口,這需要非常大的魄力。要知道如今魏國漢人百姓仍不滿兩千萬人口,遷移一百萬人口去安西,幾乎魏國能動員的極限了。當然如果冉明讓移民安西,別說百萬人口,恐怕十萬百姓出去都異常費勁。可是冉明打的旗號就是戍守邊疆,鞏固邊疆,在這個偉大政治號召,幾乎沒有什麼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