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魏霸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2章糧食危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42章糧食危機

第042章糧食危機

冉明的濡水河河畔解救下被燕軍俘虜的百姓共九萬七千四百餘人,奪回被搶糧食四萬三千二百餘石,金三萬六千五百餘兩,銀十四萬八百餘兩,銅錢數以百萬計。

這樣的收穫讓眾魏軍將士興高采烈。

按照事先的承諾,冉明把繳獲的財帛三成直接分成了魏軍將士,特別是蒼狼營和速捷軍的士卒們,他們平均每個人獲得一萬六千多錢,或同等價值的金銀。

晉朝沒有自己的貨幣體系,所以使用的銅錢極為繁雜,也就造成了金銀成了硬通貨。手裡拿著黃燦燦的金子,白花花的銀子,魏軍士卒上下都眉開眼笑,臉上笑成一朵花。

順著濡水東行三十餘裡,有一道分岔路口,北上是直接通向樂鄉縣,這時就是高陽國(郡)下的轄縣。樂鄉縣距離高陽縣只有六十裡。

此時魏軍前鋒斥候回稟:“前面發現燕軍探馬!”

冉明下命令給魏軍斥候,讓他們直接驅趕燕軍探馬!隨即冉明又命令蒼狼營、速捷軍、樂鄉縣清店安營紮寨!

冉明並沒有直接下令魏軍突襲,六十裡的距離,對於全部騎兵行軍的魏軍來說,只需要一個時辰就可以趕到!戰鬥也沒有太大的懸念!可是冉明這時卻躊躇起來。他望著天際邊的一輪緩緩升起彎月,心中非常無奈!

“殿下!何時如此苦悶?”

冉明回首,發現說話的是虎嘯營的冉烽。

冉烽道:“此番我大魏連番大勝,殿下應該高興才是!”

“我們勝了燕軍,可是魏國的又有的隱患了!”冉明拍著冉烽的肩膀只是搖頭嘆氣,他道:“我們雖然解救了近十萬百姓,讓近十萬百姓脫離了苦海,原本吾是要開心,彈冠相慶,怎奈,新的麻煩卻又來了!”

冉明道:“十萬人一人按一升糧計算,每天就需要一百多石,我們這一萬多人馬一人需要一斗,一匹馬一天需要三鬥,平均每天需要消耗六百多石糧食。全部人馬每天需要消耗的糧食就是七百多石,而我們此戰僅搶回來四萬三千多石糧食,兩個來月,我們將沒有糧食可食!可是兩個月之後才六月底,至少新糧需要九月才能收割,也樣算下來,我們需要面臨兩個多月的糧食缺口!就算剩著點吃,可是仍需要四萬石糧食才能接上新糧!”

“這一路來你也看到了,到處都是荒蕪的田地,根本沒有多少種什麼糧食,我們面臨的糧食缺口其實不是兩個月,而是一年多,至少需要三十萬石糧食才夠吃!”

冉明接著深深的嘆了口氣,無奈的苦笑道:“我們救那些被俘虜的百姓容易,可是怎麼把他們養活卻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冉烽就是一個戰將,他從來沒有考慮過這類問題。經冉明提醒,他才意識到情況不如他心中所想的那樣樂觀。沒有糧食,百姓就會選擇造反,軍隊就為譁變,無論出現哪一種情況,對於魏國來說,都是致命的!

冉烽頓時沒了主意,急道:“殿下,這應該如何是好?”

“情況其實比這更糟糕!”冉明啞然失笑道:“我們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那根本就不是在救人,而是在害命。那些百姓他們在鮮卑人手底下當奴隸,雖然做牛做馬,受苦受累,可是他們至少還有相當一部分有命在,可是跟著我們,全部只有活活餓死這一條路!”

冉烽沉默了,事實上糧食危機就是綁縛在魏國脖子上的一條無形的枷鎖,魏於立國以來,都是處在諸胡包圍中,長年戰亂中,根本沒有機會進行生產,糧食儲備更不用說了,別說平民百姓,就連軍糧,也難以超過一個月。

魏軍北上尋求燕軍決戰,其實也是奔著燕軍的糧食去的,只有打敗燕軍,搶奪他們所搶的糧食,魏軍才能生活下去!

冉烽喃喃的說道:“雖然我知道魏國沒有能力救他們,暫時不救他們是最好的選擇。可,可是,鮮卑人太殘暴了,他們對漢人非常殘忍,只要是被他們俘虜的百姓,平時生活極慘,凌辱打罵不說,還不給他們吃喝,他們會一個一個的被折磨而死,想到這種情況,我都難以接受!”

冉明其實也知道這些俘虜的漢人百姓,最終能活下來的非常少,要不然,五胡亂華數十年,漢人也不會死亡千萬。知道是一回事,可是能不能做又是一回事,如果把他們救下來,卻沒有糧食把他們養活,最終這些百姓仍然會死,可是他們的死都會算在冉閔頭上,魏國頭上,這樣以來,也就給了晉國那些腐儒攻擊冉閔的藉口。

現在冉明不光要為魏國爭取生機,還要為冉閔樹立人心。

冉明道:“魏國實在是沒有辦法解決糧食問題,依靠種,今年的秦耕已經錯過了,明年只會更難。除非我們能從江南買來大量的糧食。才能破解無糧的難題!”

冉烽苦笑道:“就算可以買來糧食,路上也會消耗得七七八八,除非我們可以從海路運輸,沿著大江入海,自黃河逆流而上,經漳水抵達鄴城,不過咱們買不到糧食!”

說到這裡,冉烽無奈的嘆了口氣道:“晉國那些人是不會賣給我們一粒糧食的,他們都盼著我們全部都餓死。當初父帥誅除石虎諸子,滅掉後趙,曾向晉國投降,晉國在得到父帥降表之後,不僅不給予父帥任何支援,反而出兵攻打我們魏國的徐州,迫降青州、兗州,父帥就是對晉國朝廷太仁慈了,按我說,就應該把他們那些背叛大魏的二臣,全部殺了。可是我想不明白,父帥為何放著兵力空虛的洛州、兗州不打,反而來打燕軍,按照我們魏軍的戰鬥力,不需要一個月就可以全面佔領兗、青、徐、洛各州。”

冉明道:“你當然不明白,就算和晉國不合,可是我們必竟和晉國同屬於華夏炎黃子孫,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們華夏民族,已經流了太多的血,匈奴入建立匈奴漢國,就給北方各州進行一次血腥屠殺,爾後又是羯趙,四十年前,青、徐、幽、州、冀、雍六州有多少漢人?現在還剩多少?”冉明咬牙切齒的道:“晉國司馬氏的那些混蛋,就是外鬥外行,內鬥內行,氣死我也!”

“殿下,沒有糧食,我們魏國還是支撐不下去,你能不能想想辦法,解決糧食難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也沒有辦法!”

冉烽滿臉失望,一臉死氣。

冉明腦袋突然靈光一閃,頓時有了主意。在這個時代,大海完全沒有開放,只要擁有出海口或海岸線,完全可以出海打魚,一艘船半個月下來,怎麼也可以打一萬多斤魚。況且海里不僅有魚,還有海帶,海鹽,各種寶貝。

冉明突然道:“不過........”

“不過什麼?”冉烽好奇的問道。

冉明笑道:“只要我們大魏能擁有一個靠海的港口,最好的辦法是打下青州,把青州和鄴城連成一塊,我們可以背靠大海,進可攻,退可守,誰也奈何不了我們大魏!只是青州現在投降了晉國,我們打青州,這樣如同同室操戈!”

“青州是段龕的地盤,名義上屬晉國,實際上他一直他的地盤!。”冉烽接著又道:“這段段部鮮卑段蘭之子,他們從令支遷移至陳留,後來趁父帥與石氏殘部交戰,無暇他顧,他趁機率部佔領了青州,自稱齊王,永興二年,段龕降晉被東晉任命為鎮北將軍,封齊公。晉國在青州沒有一兵一卒,同時段龕也是對晉國陰奉陽違!”

冉明在心中暗歎,也不知道晉國那些皇帝大臣們,腦袋裡是不是進了水,他們可以容忍氏人呂護投降晉國,並且擁兵獨立佔據洛州,更能容忍鮮卑段龕擁兵獨立青州,卻唯獨不能容忍冉閔,若非冉閔不是漢人的身份,估計這幫晉國大臣們也肯定會承諾冉閔歸附的事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就是中國千年以來的悲哀,他們可以說一直養虎為患,先是滋養匈奴,把被打得僅剩一口乞的匈奴放在河套、雍州地區休養生息,匈奴強大了直接反過來滅掉了西晉。然而鮮血的教訓沒有記住,後扶持鮮卑前燕滅冉魏,最後聯合胡人把中原所有的漢人抵抗勢力消滅一空。

原本冉明會顧忌到青州是晉國的地盤,他自己也不願意內鬥,現在知道了青州居然是被一個段部鮮卑殘部控制著,他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冉明目光中閃爍著一絲不易被人察覺的陰狠之色,他淡淡的問道:“段龕有多少兵馬?實力如何?”

冉烽抱拳道:“段龕在陳留時部眾大約有十餘萬人,其實控弦青壯莫約兩三萬人,現在他經營青州兩年多,兵馬會多一點,具體不太清楚!”

冉明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對身邊的親衛道:“把張平和荊展找來!”

荊展在廉臺之戰後,就加入張平的“天聾地啞”進行魔鬼般的訓練,其中包括其他三十餘名聾啞侍衛和荊展一同訓練!

冉明看過張平“天聾地啞”的正常訓練,簡直和後世的特種兵訓練如出一轍。

對於戰術技能訓練就包括長短兵器的擊殺訓練,馬術、射術、潛伏、偵察,還有徒手搏殺訓練,整個過程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殘酷,血腥,多名聾啞侍衛在訓練中受傷,甚至還有一個因為訓練失誤而喪命!

時間不長,風塵僕僕的張平和荊展二人奉命來到冉明身邊,冉明發生荊展臉上竟然有三道鞭痕,不用說肯定是荊展沒有完成訓練任務被張平懲罰了!

冉明用手語張平道:“現在偵察方向轉向青州,我需要知道青州段龕有多少兵力,如何進行佈防的!同時,他們的防守漏洞在哪!”

張平點點頭,一副我明白的樣子!隨即一百多老“天聾地啞”和三十多個新“天聾地啞”開始集合,他們收拾裝備,帶齊乾糧,消失在夜空中!

就在冉明把目光放在青州時,在冉明對面六十裡的高陽縣燕軍大營,慕容恪、慕容軍、慕容垂、慕容彪等燕國將領聚集在一起,他們臉上佈滿隱晦,對自己的前程充滿擔憂。

慕容軍此時是燕國的撫軍將軍,襄陽王,他是慕容的第六子,和慕容彪、慕容評一樣,同屬燕國的二代將領!

慕容軍臉色很是難看,他說道:“剛剛接到訊息,獨孤涉歸部九千兵馬被魏軍消滅了,所以看押大量財帛和俘獲的奴隸都被搶走了,而且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魏軍現在已經到達了樂鄉縣的青風嶺,距離高陽只有六十裡的路程。諸位說說現在我軍應該怎麼辦?”

慕容垂道:“現在魏軍有多少兵馬?”

“根據探馬的回報,魏軍此時到達樂鄉的兵馬有一萬兩千餘人,全部都是騎兵!”

慕容恪倒是沉默了,在廉臺之戰時,魏軍只有五六千人,而且是步兵,居然把他的十數萬大軍打得全軍覆沒,現在魏軍人數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魏軍兵馬越多,這仗越不好打,他的十四萬兵馬尚縣打不過魏軍的一萬人馬,現在慕容軍只有六萬人馬,而且分佈的河潤、高陽、中山三地,平均下來各地兵馬都不太多,反而會容易被魏軍各個擊破!

如果慕容軍的六萬兵馬才有什麼損失,他們就沒有控制遼西的威懾力量了!

慕容恪抬著看著慕容軍道:“六叔,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