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魏霸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546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二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46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二更)

第546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劉群道:“司馬遷在《史記》作了最直觀的解釋。”

劉群頓了一頓,又接著道:“自從膠東王就藩膠東國,提出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的觀點後,陛下就同意膠東王在青州作為魏國試點,隨著青州興商取得可喜的成果後。陛下又把商、工擺在了同農耕相同重要的位置上。隨著各項利商、利工、惠商、惠工的政策出臺,我們大魏無論在工、商兩業,都取得了高速的發展。特別是稅負收入上面,永興元年,陛下下恩令天下免稅,但永興二年,我們大魏僅有八千萬錢的商稅收入,而永興三年則有十九萬金(一金等於萬錢),而永興六年僅上半年就收入超過五十萬金。”

冉明提出了重商興商的國策,冉閔是知道的。而且還知道,如今商稅已經遠遠超過了農稅。只是冉閔怎麼也沒有想明白,這個重商政策和謝艾戰敗,涼國舉國皆降怎麼會扯上關係。在冉閔的理解中,這商事除了財貨,怎麼可能動搖統治根本。

看著冉閔疑惑的目光,劉群解釋道:“陛下也知,我們大魏商業高速發展以後,各類商品已經完全滿足了我們大魏的需求,即使向晉國傾銷,仍有大量的商品積壓。為了尋找銷售區域,這些商賈已經把目光投向了西域,他們重啟了絲綢之路。”

冉閔點點頭,不過好還是好奇的問道:“這何謝艾一戰而敗,涼國舉國皆降有何關係?”

劉群道:“如今的魏國商賈,已非以往那些卑賤的商賈了,那些卑賤的商賈被膠東王殿下整合起來,組成了華夏商盟。這個商盟漸漸的形成了魏國一股新興的勢力。這個新興的勢力不僅包括了各州郡的大商賈,其中也有各大士族的的參與。隨著燕國滅亡,草原商路日漸衰退。西域商道顯得尤其重要。不過,因為張祚、謝艾兩涼盤踞超過三千裡的西域商道,這些商賈無法繞開。只得任張祚、謝艾從中盤剝。因為兩個涼國的存在,嚴重損害了這些商賈的切身利益。有道是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如今的商賈已非往日任人欺凌,宰割之輩。我們魏國的商稅是不變兩成,但是張祚卻黑心的抽了三成半,而謝艾為了強軍也同樣抽了兩成半。這樣以來,僅在兩個涼國抽掉了商賈六成的利潤。而涼國的存在,已經不符合了商賈們的利益。只要涼國三千裡歸我們大魏所擁有,他們只需要繳納二成的原料稅,二成的成品稅就可以全國免稅通行。這樣以來,商賈的利潤就會大幅度增加。所以,從去年開始,華夏商盟已經密密開始收買大量的涼國士紳官員,鼓動他們投靠魏國。”

事實上為了推翻張祚和謝艾對魏國商貨的盤剝,魏國商賈付出的代價也不算小。他們甚至拿出了醇香酒在涼州、沙州、河州三州的區域經營權,還有就是羊毛。依靠從冉明手中得到的先進紡織技術,這些華夏商盟成員只得以十錢一斤的價格在涼國三州各大士族手中收購三百萬斤羊毛。

其實由於觀念不同,這些涼國士紳還不知道羊毛的價值,涼國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合耕種,他們的主業還是依靠放牧為主,而羊毛則是沒有用處的東西。而這些沒有用處的羊毛在魏國商賈手中,則可以織出更精細的布料,做成耐用,美觀大方的衣衫,賺取大量的錢財。他們還以為他們佔了大便宜,而魏國這些商賈每年向他們送上三千萬錢的錢財。

三千萬錢雖然和冉明那種大手筆的投資相比,顯然不足為談。可是這三千萬錢可是一百多萬畝良田,一年風調雨順時的收成,而且這個收成是旱澇保收,雷打不動。

這樣下來,不僅魏國貴族不會分潤他們的田地,也不會搶他們的財富,反而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利益。在士族眼中,他們不會永遠忠於哪一家哪一姓,他們只會忠於利益。跟著張祚,他們的利益非但不會增加,反而會成為張祚、謝艾眼中的肥羊。如果沒有比較,他們或許會畏懼二人的武力,不敢反抗。可是有魏國支援,那就不一樣了,魏國的軍隊戰鬥力那是天下間公認的第一。

在這種情況下,涼州士紳動心了,他們與魏國商賈達成了利益聯盟,在不干涉涼國政治特權的情況下,他們完全配合魏國的行動。

在這沒有科舉制度的時代,士族的力量是非常龐大的,在涼國的中樞到地方,都是由士族把持著。他們反謝艾,謝艾就算是擁有再高的本事,除非把他們都殺光,否則就無法改變這種局面。

除了謝艾的心腹軍隊將士,整個涼國超過七成的官員都反他,就算他是皇帝也沒有辦法。唐朝李世民夠雄才大略吧,可是面對當時七宗五望士族的集體發難,他也不得不妥協。更何況謝艾只是一個大將軍。

“無獨有偶,由於張祚篡位自立,殺害了大量忠心張重華的西涼士紳、官員,剩下來的都是見利忘義之輩。這些見利忘義的涼國官員很容易就被華夏商盟的商盟收買了。在東涼國超過七成的官員和士紳被華夏商盟成功策反。所以張祚在涼國已經面臨了眾叛親離的局面,他肯定發現了涼國的局勢不妙,所以才順風推舟,同意了褚蒜子的意見,以涼州換梁州,投降晉朝。而謝艾統一兩涼之後,甚至沒有時間去穩定地方,就展開了對我們大魏的進攻,其實謝艾並不知道,他和張祚一樣,已經與涼國士紳離心離德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聽到這話,冉閔在心中更是掀起滔天巨浪,原來商賈也有裂土擴疆的本領。

劉群繼續道:“還有一點,謝安不會跟謝艾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謝安只想打下姑臧,對於關中數十城得失如何,根本不在意。可是謝艾卻不同,姑臧是謝艾的軟肋,若知謝安進攻姑臧,謝艾必傾力相救。所以,謝安輕鬆完勝謝艾,並不讓人意外。”

冉閔嘆氣道:“難道是我們大魏大勢已成?”

“恭喜陛下!”劉群笑道:“如今我們大魏已經正式統一北方,僅一個仇池國楊氏已遠不足為慮。”

冉閔從最初的反抗胡人壓迫,被迫起義。為了只是單純的將頭上的那個主子幹掉,翻身做主人。永興三年以前,冉閔甚至沒有想過如何去治理好一個國家。可是隨著強敵一個一個被消滅,冉閔的心理也漸漸的產生了變化。

他想發展魏國,他想統一天下。但是統一天下,不是兒戲,也需要真刀真槍的拼殺,冉閔其實並不想晉朝為敵,更不想漢人與漢人之間同族內鬥。事實上,在歷史上的冉閔如果真像某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忘恩負義、認賊做父的軍閥,他完全可以像江淮流民帥那樣,逐再退,避胡鋒芒。

原魏國兗州刺史魏統投降晉朝後,在永和十一年投降燕國。同時投降燕國的還有蘭陵太守孫黑、濟北太守高柱,太守高、河內太守王會、黎陽太守韓高都以郡降燕。這些先叛冉閔的魏國太守刺史,其實沒有一個人是真心忠於晉朝的,而且他們都是連燕軍的面都沒有看到,對晉朝極度失望後,直接遣使投降。

如果冉閔不是秉承著漢人不打漢人的原則,他很容易打破無糧的窘迫局面,完全可以穩定魏國,或是佔領豫州、洛州。可是冉閔偏偏沒有那麼做,是他看到這些掛著晉國旗號的將領官員,無守土之心,還是無能力攻下這些地方?若說冉閔的魏軍戰鬥力不足攻城掠地,那絕對是一個國際玩笑。

冉閔心中一動,脫口而出道:“商賈行此法顛覆涼國,是否可以對付晉朝?”

劉群搖搖頭:“對於這商賈之事不甚了解,若想以此法對付晉朝,陛下可啟用膠東王殿下!在這個世上,恐怕無人可以比膠東王更精通商事!”

冉閔目光閃爍,不知道想些什麼,淡淡的道:“此事日後再提。”

此時有日南郡冉明正上演著什麼叫財可通天的神話。

隨著九真、交趾兩郡的叛亂局勢越演越烈,從者甚中。剛剛開始,這些叛軍倒可以打劫府庫,以充軍用。可是天下間真正清官非常少,特別是這種鳥不拉屎的破地方,所有的官員,基本上都發配的流官,他們只想著儘快賄賂上官,把自己調回去,豈會認真守牧一方。所以,這些晉朝流官,不僅壓榨百姓,更是大肆倒賣府庫,像什麼軍械、鎧甲、糧草等,都是他們倒賣的物件。

在這種風氣下,依靠攻破城池,劫掠府庫的辦法必不能持久,特別是整個交州叛軍多達十數萬人馬,這些人馬就是一天的吃用,都是一個天文數字。等所有的城池府庫都被打劫一空後,這些叛軍就沒有糧食吃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