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魏霸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839章鎮遠土著暴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39章鎮遠土著暴亂

第839章鎮遠土著暴亂

劉器也明白,如今葉調國承擔了幾乎八成魏國遠征軍的給養補給,加上葉調國六七十萬現役軍隊,葉調國的負擔已經夠重了。

“要知道過猶不及啊!”冉明道:“如果再給葉調國加擔子,本宮擔心葉調國會不堪重負。”

“殿下的意思是?”劉器小心翼翼的問道。

“本宮思來想去,這個擔子只有你承擔起來了。”冉明道:“威遠、寧遠都是地少人寡,產出有限,也只有鎮遠、伏遠兩鎮可以把這個擔子承擔起來。”

劉器毫不遲疑的道:“需要臣做什麼,請殿下示下!”

冉明道:“十萬大軍,半年的物資補給,有沒有困難!”

魏國正規軍隊的供給物資包括,衣物,每年冬裝兩套,南洋地區天氣炎熱,冬季用不到,可是夏裝兩套,包括內衣和鞋襪,需要耗費三千四百錢,十萬士兵這就需要三萬四千金。

一個兵一人每日耗糧一斤四兩,餅四兩,肉二兩。

十斤肉的價格等於一石米,肉莫約二十錢每斤,這樣摺合下來,十萬士兵半年的糧食和肉類消耗,就需要大米三十二萬石,約相當於兩萬金,(糧食價格擬定為六百錢一石),三百六十萬斤肉,七萬兩千金,另外還有鹽、茶,酒、(米酒和白酒)罐頭、水果,等副食品。這相當於一萬六千金。

如果把這些物資平均分攤在鎮遠五六十萬人口的人頭上,每個人需要承擔的稅就會多達兩千八百錢。鎮遠如今的經濟主要是農業,他們最常見的支付手段,就是相當直接交出糧食。兩千八百錢,就要交四百八十斤糧食,況且這是正常稅賦之外,如果一個五口之家,就需要兩千四百斤。

冉明看著劉器道:“這批物資,主要是鎮遠進行籌備,當然伏遠的擔子也不輕鬆,他們需要承擔十萬將士,半年的軍餉。”

這下劉器心裡平衡了,伏遠雖然不用擔任如此海量的物資,可是錢卻不少。準確的說,應該比鎮遠的擔子更大。

劉器知道時間趕緊去下令命令了,同時隨後冉明又將任務交給了伏遠總督。表面上看,冉明什麼也沒有做,可是也不能說是什麼也沒有做。只是做得不那麼明顯。就算冉閔知道,也無法說什麼。

畢竟,為援軍準備給養這是冉明份內的事情。可是事實上,冉明下手可狠了。此時鎮遠也好,伏遠也罷,當地的駐軍都減少到了最低水平,大量青壯都被抽為遠征軍的僕從軍,在陸耶婆提進行緊張的訓練。

作為魏國最早的兩塊殖民地,鎮遠和伏遠之地的土著對漢人都有著嚴重的敵視,平時還好,無論當地總督府的駐軍,還是漢人士族門閥的私兵,都有著不俗的戰鬥力。土著如果暴動,他們將受到嚴厲的懲罰。可是現在,伏遠鎮和鎮遠鎮的大部分軍事力量被調空了,只有一些重鎮和重要城池牢牢的掌握在手中,至於以外的地方,則由土著霸佔。這不過也是權宜之計,只要冉明遠征軍戰勝笈多帝國,大軍回師,即使不用平定叛亂,他們也就會老實下來。

隨著冉明一紙製令,兩地的大部分稅又轉移到那些土著頭上。兩地土著也非常為難,交吧,他們的日子就過不下去了,雖然不至於餓死那麼嚴重,但是絕對不像以前那麼好過了。不交,肯定會面臨著嚴重的懲罰。

正所謂哪有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就在這個時候,那些原本被魏國嚴重削弱的土著貴族和仇漢勢力開始四處串聯,很快轟轟烈烈的土著反抗運動就展開了。無數土著手持木棍和簡陋的武器,衝向漢人的莊園和城堡。在這個時代,殖民運動,只侷限士大夫階級,普通百姓雖然也跟著沾光,他們只能得些殘羹湯水而已。

當土著叛亂開始時,這些見機不妙的士族管事就開始收拾金銀細軟,然後跑到城裡。就在冉明的徵召令十幾天後,鎮遠和伏遠基本上喪失了對土著的控制,鎮遠還好些,因為劉器等先秦四大家族以及大量士族門閥都有著不上的軍事力量,在除了伏波城和鎮遠港,還有四五個大中型城池。

至於伏遠鎮則比較悲哀了,除了伏遠城和興海港之後,其他地盤全部丟失。以伏鎮遠南巨堡為例,這座擁有著一千多漢人生活的小城堡,在抵抗七天之後,由於叛徒的出賣,城堡南門在深夜被內應開啟。這個內應原本就是想儲存自己的財富,然而城破之後,土著對漢人無差距別攻擊,就連內應自己也死在亂戰中。

魏國援軍包括四十八艘飛魚戰艦,以及四百多艘大型運輸船,搭載著三萬五千步兵,這是魏國正規軍第一次走出國門。雖然冉明早在七八年前就開始了對中南半島和南洋的開發,可是在魏國誰都明白,長水軍已經成了冉明的私軍。就像這次對笈多帝國的進攻,同樣也是由冉明的私軍主導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次由魏國正規軍出征,政治意義遠甚於實際戰爭意義。三萬五千步騎,合編成七個步騎營,各級將領、校尉、從軍司馬、別部司馬以及軍候、都伯,都興奮異常。大軍乘風破浪,一路南下。

水師和陸戰隊士兵佔了一半,步軍士兵佔了一半,可是水師官兵和隸屬海軍陸戰隊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新兵,當然這些步軍精銳在初步克服暈船和不習水性的弱點之後,比陸戰隊官兵精銳多了。

這次步軍統帥是冉閔的家將蘇覺,副帥則籍羆的兒子籍破虜,籍破虜是青龍元年生人,正冉閔起事前夜,籍羆的第四小妾生了一個兒子,籍羆對這個兒子寄於了厚望,就起名叫籍破虜。籍破虜事實上比冉裕還要小三歲,如今不滿十三週歲。作為最小的兒子,從六歲開始就被籍羆帶在身邊,雖說自幼耳濡目染,隨著他老子練就一身的本領,畢竟沒有獨自帶過兵,何況還是遠渡重洋,萬里之外?

海軍援軍的旗艦,也是援軍海陸軍的聯合帥艦,輪值的舵工聚精會神地保持著以太陽為方向,校正著船的方位,引領員則用牽星板測量計算著地平緯度。旗手不停地按照命令升降著各種訊號旗,指揮著整個艦隊操舵、操帆、調戧、校正航向,井然有序的行進。

已經不惑之年的蘇覺靜靜的看著,艦隊將領下達著各種指令,心中實是焦灼萬分。雖說整個魏國海軍新編艦隊已傾巢而出,可是面對一個擁有三千多萬人口,幅員遼闊的比魏國還大上三分的笈多帝國,任誰也沒有一點心思。更何況,蘇覺還肩負著一個秘密的使命,那就是保護冉裕的切身安全,一旦冉裕出了問題,他就不用回來了。這可是冉閔親口對他說的原話。

要說蘇覺,他本是冉閔的家將,無論是誰今後當家,都不會虧待他們這些嫡系中的嫡系。所以在冉智拉攏他的時候,蘇覺中立。他感覺,自己不要參與奪嫡,他的榮華富貴也少不了。根本不需要站隊。

看著籍羆,他有點不瞭解這個十幾年前還是冉氏乞活軍的小校了,作為軍方大佬,掌握著安北軍十數萬精銳部隊的安北大將軍,代國公,他作為武將,其實已經快到頭了,還蹦個什麼勁?難道就不知道,表面上看上去人畜無害的太子殿下,其實是最恐怖的一個人。十四歲面對十萬陳屍,能做到面不改色,這需要一顆多麼強大的心臟啊?

“老籍,你個傢伙可千萬別犯混。”蘇覺默默的想著。看著這個一臉英氣的大侄子,蘇覺又莫名有點心痛。冉氏三代單傳,可是到了冉智冉明這一代,冉閔一下子生了六個兒子,長子冉智、次子冉明、三子冉胤,四子冉裕,五子冉操,六子冉睿。可是這六個兒子,沒有一個省心的。

喪心病狂的冉智就不用說了,特別是這個小四冉裕,你感覺你在那個位子上會比你二哥做得更好?會打仗牛嗎?魏國雖然說不上猛將如雲,良謀如雨,可是如今絕對不缺少戰將之才。能打得多了去了,再能打又能如何?最多一戰,滅掉晉國,魏國就可以享受太平了。這需要的不是打仗的本領,而是治國謀略。

冉明最強的地方,也不是領兵打仗,而是會治理地方,鳥不拉屎的膠東國,從最窮困落後的地方,經過冉明的治理,如今富佳天下。還有飽受戰火摧殘的秦國,經過冉明的治理,如今有了西域明珠的美稱。可是小四,你會做什麼呢?

就在這時,前面的三艘哨船,突然降帆,似乎在做什麼。

“怎麼停了,快發旗語問問是怎麼回事?”蘇覺發現前面的異常趕緊下令道:“半帆減速。”

傳令聞令而行,不一會兒,傳令兵道:“將軍,前面發現一艘小艦,似乎是我們的人。”

“命哨兵將他們帶來!”

一個哨船上的都伯,赤著腳用鉤槍勾住了那艘小船,從哨船上放下繩梯。小船上的人從繩梯上爬上哨船,然後又從哨船上轉到旗艦帥船上。

蘇覺打量著這幾個驚魂未定的人,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哇!”其中一個人哇哇大哭道:“將軍啊,求您發發慈悲,求求鎮海吧!”

“什麼?”蘇覺大驚色,鎮海他當然知道,這是冉明拿下來的一塊海外飛地,據說上面盛產糧食和香料,若非因為鎮海,魏國在開元二年的黃河大水,就會餓死很多人。這個鎮海可是貢獻了魏國如今一成半的稅收。

“鎮海島上的那些該死的土著都叛亂了,他們正悍不畏死的進攻我們魏人。我們的田莊,工礦,以及大量中小城池都被他們奪去了,無數同袍被他們殘忍的殺死了。如今二十多萬土著,正在圍攻伏波城,如果沒有外援,三千守軍,堅持不了多久的!

自從冉閔在青龍元年起事,開始建立魏國軍隊以來,保護天下所有漢人不受傷害,就是這支軍隊的神聖使命。蘇覺得到鎮遠發生了大規模的土著暴亂,就把這個訊息通知援軍所部各級將領。

可是這個訊息剛剛傳到下面各級將領那裡,一下子就炸窩了,差點引起譁變。

蘇覺提出要立即出兵,平定鎮海的叛亂時,這讓一門心思想撈功勞的籍破虜,非常不滿。他直接坦言道:“蘇將軍,這只是一個突發情況,一個意外而已,我們接到的軍令是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寧遠,接受柱國大將軍節制,參與對笈多帝國的決戰。可是一旦去鎮海支援,這數十萬土著,天知道需要耽誤多久,一旦失期,下場如何,想必各位都清楚吧!”

冉明是帶著士族去殖民是沒錯的,可是冉明同樣沒有忘記那些跟著冉閔打江山的開國功臣。作為投機倒把的文官集團都佔了這麼大便宜,沒有理由讓魏國這些出力流汗又流血的武將集團。在對海外殖民這一點上,冉明可是沒有偏向任何一方。

特別是削除爵位這一個政策徹底失敗後,冉明就想了一個“曲線救國”的方式,根據每一個候爵以上的開國貴族家裡的開支情況,在確保家裡正常開支之外,冉明就讓他們拿出一半的俸祿,進行投資兩南開公司,當然主要還是中南開發公司為主,冉明的目的就是稀釋士族門閥手中的股份,杜絕他們干擾中南開發公司的正常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