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清朝經濟適用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二章 清河縣的貴人們(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二章 清河縣的貴人們(下)

王婆子一手抓著大黑蘆花雞,一手抬著一籃子新鮮菜,被幾個壯漢攔在了門外。她滿臉疑惑,看了看身前的壯漢,打量著院子裡坐的一老一少。康熙亦是上下打量王婆子,十三阿哥站了起來,面色有些緊張。

齊粟娘知曉康熙身邊必帶著侍衛,怕王婆子遭罪,連忙對康熙道:“皇——”看了康熙的眼色,連忙改口:“老爺,這位婆婆是外頭市集上的賣雞婆婆,今日臣——今日妾身說好買一隻蘆花雞,她是給妾身送雞來的。”

四爺從內室走出,看了一眼王婆子手裡的籃子,“那是什麼?”

齊粟娘轉頭一看,陪笑道:“四——四少爺,那是妾身託她給買的新鮮菜,是鮮筍、胡蘿蔔和豆腐,本是妾身今日要吃的。”

康熙笑道:“讓她進來吧。”

喬裝的御前侍衛齊聲應了聲是,退了開去,王婆子猶豫不決,在門口不移步。齊粟娘連忙迎了上去,原想悄悄叮囑她兩句,一看門邊的御前侍衛,閉緊了嘴,接過了王婆子手上的黑蘆花雞和菜藍子,拉著她走了進來。

王婆子手足無措地站在康熙面前,康熙和聲道:“這位婆婆,可是清河人氏?”

王婆子看了齊粟娘一眼,福了一福,“回老爺的話,老婆子在清河住了五十六年了。”

齊粟娘聽她應對得體,頓時松了口氣,知曉這積年老婦極有眼力,不用她說,就明白眼前的人要小心應付。

康熙朝齊粟娘擺擺手,讓她回灶間去,齊粟娘無奈,也不敢打眼色,只得把大黑關進雞籠,提菜進了灶間。

她一邊用筍片炒著風雞肉絲,一邊豎著耳朵聽外頭的動靜,雖是聽不清對話,卻深怕聽到“大膽”、“混帳”、“拿下”諸如此類的斷喝聲。

玉米麵蒸餅出了籠,筍片炒風雞肉絲、泡淑末子蒸臘鴨,梅乾蒸燻魚,胡羅卜炒雞蛋,炒青菜,雞蛋豆腐青菜湯出了鍋,齊粟娘又將金桔、蘋果、蓮子、鮮桃作了兩個果盤,也算湊出了六碗四盤的席面。

齊粟娘走出灶間,到廂房裡去取銀器裝菜。聽著王婆子正說著:“漕上來往的客人多,河邊的茶、酒鋪子總要些雞備菜,老婆子一天也能賣出去十來只,好的時候能賣出去三十只。縣大老爺在,官差們也不敢亂來,雖免不了要孝敬一些,餬口是儘夠了。”

康熙面上帶笑,連連點頭,又看了齊粟娘一眼,“或是你與縣臺夫人交好,所以才無人來尋你的麻煩?”

王婆子看著齊粟娘笑道:“要說不是,也不盡然。若是以前,縣衙裡的官差老爺們見著俺老婆子不會趕著問聲好。要說是,也不全是,夫人她只管內宅的事,若是俺老婆子要借些銀錢使使,那是沒得說,若是為著外頭的事來說情託禮,老婆子還沒敢開過口。”

齊粟娘的冷汗從背上一路淌了下去,什麼話都不敢說,只在一旁僵硬陪笑,康熙甚是滿意,說了聲“賞。”

齊粟娘一喜,卻見得四爺一愣,似是去腰上摸荷包,卻摸個空,十三爺也是一般的情形,知曉他們必是今日方換了衣,連忙從袖子取了五兩白銀,奉到康熙面前,見他點頭,便笑著塞給了王婆子。

王婆子又驚又喜,福了一福,“謝老爺賞。”便被齊粟娘送到了門口,兩人都不敢說話,換了個眼色,便散了。

齊粟娘暗抹了把汗,還未開口,康熙便道:“進膳吧。”

齊粟娘連忙應了,見著康熙是在院子裡用飯的意思,便把泥模抱走,用整套的鑲金素銀器皿將六碗四盤的菜果、蒸餅呈上。齊粟娘依著宮裡的規矩,站在一旁,另執了一副鑲金銀筷,看著康熙的眼色,夾一口嘗了,再換筷夾三筷用銀碟盛上,敬給康熙。康熙用後,四爺和十三爺方動筷。

她雖是酌酒添菜,侍候三位貴人進膳,心裡卻在琢磨康熙來意。他二月從京城出發南巡,如今應是到了淮安。兩江總督阿山既命松江府、淮安府、揚州府、常州府、江寧府幾府官員在揚州接駕,總是聽到了什麼訊息才對,怎的讓康熙在清河撲了個空?

齊粟娘想到陳演近兩年來不斷呈上的奏摺,心裡隱隱有些不安。那些奏摺她雖是沒細看,但陳演在書房寫奏摺時,她多是在一旁習畫或是制河圖,多少看到了些。清河河丞一年換一個,高家堰的情形卻是越來越糟,陳演借出縣公幹,私下到江南各處堤壩察看,十有三四皆是失修。

他雖是將這些事向張鵬翮報上,張鵬翮也撤換了十幾個河道官吏,此事卻屢禁不止,那些被撤換的官員多是轉身便被上頭派了別的美差。齊粟娘寫信給齊強說到此事,齊強急急回信,勸陳演安守本份,河工牽連甚廣,皇子們多有門人吞佔河銀,不僅是太子一人涉入。

齊粟娘想到此處,暗歎一聲,齊強的回信還被她壓在妝盒中,陳演何嘗不知道這般情形,但依他的性子,別的事也罷了,不過多填些銀子進去,唯有河工成敗,斷是寧折不彎。她又何必讓他再煩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齊氏。”

齊粟娘一驚,收斂心神,恭敬道:“臣婦在。”

康熙放下銀筷,看向齊粟娘,“可去過高家堰?”

齊粟娘一愣,知曉他不是問七年前乘御船巡查高家堰,“回皇上的話,臣婦兩年前曾隨外子巡過高家堰。”

康熙從懷中取出一份奏摺,看了看,又收入懷中,齊粟娘眼尖,立時認出奏摺上的字跡是陳演所有。

“當時情形如何?”

“回皇上的話,臣婦未曾上堤,但聽外子提起——”齊粟娘猶豫半會,看康熙臉色,只得道:“聽外子提起,高家堰未能及時修補,不過,外子巡堤後確是修補完畢了。”

康熙慢慢點頭,“陳變之奏稱高家堰已是兩年未曾修補,如遇大水,必難以抵擋。這兩年他為何不去巡堤?”

“回皇上的話,外子雖是想去巡堤,但畢竟不是河道官吏……”後來的河丞一個比一個難纏,多是巡到半路就被堵了回來。

康熙皺眉,“那他又怎知高家堰失修?”

齊粟娘心中一顫 ,頓時跪了下來,“回皇上的話,外子……外子曾扮作河夫,上過高家堰。”

康熙久久不語,齊粟娘低著頭,不敢出聲。過得半晌,康熙問道:“老四,陳變之上奏失修河堤還有哪幾處?”

“回皇阿瑪瑪,還有江寧、泰州、寶應等七處。”四阿哥站起答道。

十三阿哥急道:“皇阿瑪,雖是已查了五處,但……”

康熙揮手止住他,“他上奏二十二處河工失修,涉及河道官員二十餘人,這些人中卻有十二人上奏陳變之干涉河政,敲詐索賄,誰是誰非,只能看堤壩究竟如何。”說罷,站起看了看院子的菜棚、雞籠,“好在他還不似貪婪索賄之人,”頓了頓,“齊氏——”

“臣婦在。”齊粟娘聽得冷汗涔涔,知曉皇上已巡過五處堤壩,竟是皆修補完好,與陳演奏稱全然不對。康熙此來,卻是暗察陳演有無關節情弊,方才若是一個應答不對,便是萬劫不復。

“這些銀器可是太后賜予你的陪嫁?”康熙取起鑲金素銀酒壺看了看。

齊粟娘強自鎮定,“回皇上的話,這三套酒、茶、食銀器確實是太后賜給臣婦的陪嫁。”

“皇阿瑪,兒臣查過嫁妝單子,太后賞賜頗豐。”四阿哥恭敬答道,“方才兒臣已在各房裡檢視了,頭面首飾、綢緞紗絹、四季衣袍、床桌櫃椅、金銀錫銅各色器皿皆有出處,並無多出的貴重器物。”

康熙慢慢點頭,放下銀壺,“今日便去高家堰看看——”

“皇上。”院外一陣雜踏的腳步聲響起,打斷了康熙的話。齊粟娘聽得甩袖請安聲響起一片,抬頭一看,院外頭黑壓壓跪了一片康熙身邊的太監和江南官吏,領頭的便是兩江總督阿山,“皇上,臣接駕來遲,還請皇上恕罪。”

康熙似是未料到江淅官員這般快便趕了過來,面上倒也顯出了些笑意,“起來罷,太子呢?”

阿山磕了個頭,似是猶豫了一下,“回皇上的話,太子爺到了揚州府,正替皇上看察駐蹕之地。”

齊粟娘聽得太子未回程來迎接康熙,微微抬眼,果然見得康熙的臉上閃過一絲不快之色,轉眼不見,“曹寅接過兩回駕,必是穩妥,他上兩年新領了兩淮鹽政,還是去他府上罷。”

阿山連忙應了,康熙道:“清河知縣陳演可在?”

“微臣清河知縣陳演叩請聖安。”齊粟娘看著陳演從群臣中站起,彎腰低頭走上前來,復又跪下,磕頭請安。

“你居家簡樸,齊家有道,甚好。”康熙對陳演說道,又掃了齊粟娘一眼,“賞安人齊氏十匹織金緞子。”

齊粟娘原本就跪了半晌,便與陳演一起磕頭謝恩,心中卻仍是不安,康熙賞賜她,自然是向臣下表明他不信陳演敲詐索賄之詞,但康熙始終只提陳演家事,未一字提及河工,想來心中仍是疑慮。

“你等便隨朕一起去高家堰上檢視。”康熙方說完此話,群臣中有人奏道:“啟稟皇上,臣奉皇上聖諭,命河標兵八萬在揚州城外結軍,恭候皇上臨閱,皇上您看……”

康熙微一猶豫,點頭道:“結軍時日過長,必會擾民,回程再巡堤。”說罷,便向外走去,群臣閃開一條道,跟隨在後,一齊向碼頭而去。

陳演偷偷往齊粟娘微微一笑,不敢說話,跟在後頭一起去了。齊粟娘看著陳演離去的背影,自我安慰,高家堰和其他河堤不一樣,兩年失修,就算是日夜趕工修補,不用上半年絕不可能修完,只要康熙查出高家堰失修,其他十幾處河堤便是全已補好,陳演也能保住清白,不會犯那丟命抄家的欺君之罪。

她這般想著,含笑接過了魏珠送上的十匹織金緞子,塞了三顆瓜子金給他,送著去了。

她心裡盤算了半會,五兩白銀加九錢金子,再加上一桌子吃食,換了十匹織金緞子,還是她賺了。她這回接的駕,可比江寧織造府裡老底賠光的接駕划算多了,用不著煞費心思補虧空,皇上讓曹寅去領鹽政,聽陳演說就是讓他補補虧空……

-------

推薦寧馨兒新書《食—色》, 書號:1150141,說的是好吃懶做的毒舌女在古代的食色生涯,大家不妨一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