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蘇聯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材小用”(實惠章節,求月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材小用”(實惠章節,求月票)

林俊的離開,“紅色旋風”的指揮權被最高統帥部接管,但前線的實際指揮者被定為了朱可夫。這是一個相對尷尬的決定,因為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是布瓊尼元帥——不過“騎兵元帥”對於自己被一名大將節制似乎並無什麼不滿,他心裡明白,如果不是林俊的間接支援,他連預備隊方面軍的指揮權都得不到。

戰爭中有時候細節決定成敗,林俊把玩一發小小的步槍子彈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細節,但古謝夫敏銳的思維感覺到了一絲異樣:副統帥不是無聊拿著槍彈隨手玩的人。

那是一發德國人製造的槍彈,古謝夫一眼就能看出來。

前些天斯託爾布奇守軍將繳獲的部分德軍仿製己方的武器和彈藥送到了明斯克,當時林俊只是簡單看了看德國造突擊步槍,並沒多做評價。

但是,他拿走了一盒德國造7.6×9毫米步槍彈。

早就有一份報告送到裝備部去了,做為副統帥,重要的是擔任過負責軍工新式裝備生產的紅軍裝備部第一副政委,一發德國造步槍彈就讓林俊覺察到很多東西。

戰爭中哪樣軍工彈藥產品消耗量最大——槍彈!

槍彈的消耗,就是在一場小小的戰爭中就會是個天文數字,更不用說衛國戰爭這樣級別的戰爭所需要消耗的槍彈數量!

之前林俊見到的德軍槍彈絕大部分都是黃銅彈殼,只有極少量的的毛瑟步槍彈彈殼採用了銅洗鋼工藝,顯然是為了節約戰爭中德國緊缺的銅資源的應對措施,那還是今年剛剛配發德軍部隊的產品。

對於7.6×9毫米步槍彈,林俊是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前世”他不僅僅違反規定,在家中的抽屜裡有不少覆銅鋼工藝彈殼的實彈,還有幾發蘇聯造該型號步槍彈。

那幾發是貨真價實的蘇聯造子彈,是林俊父親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繳獲彈藥的紀念品——對於蘇造子彈,林俊父親的評價似乎不高——沒力道!

誰都知道,那會越南軍隊中AK47和AKM突擊步槍使用的彈藥有三種來源:越南戰爭中中國支援的(單單槍彈就超過1億發!)、蘇聯提供的的和自產的。

林俊父親和戰友們稱其繳獲的蘇聯造子彈為“綠皮”,因為它的彈殼採用的是塗漆鋼彈殼,和自己配發的子彈很好區別,更不用說彈底的俄文字母標記。越南生長有不少楠竹,還超級硬。林俊父親和戰友們曾經在作戰閒暇時使用蘇聯造子彈做射擊試驗——在百來米的距離上,“綠皮”很多都無法徹底穿透大號的竹子,而中國造子彈能輕鬆的徹底射穿兩層纖維壁。

其中的原因林俊父親和戰友們並不瞭解,也沒心思和功夫去瞭解,但這也導致了一個現象:在彈藥供給充足的情況下,他們從不拿繳獲的“綠皮”作戰,雖然“綠皮”完全能夠在自己手中的56式衝鋒槍上通用。

而這會,林俊手裡在把玩的那發槍彈就是塗漆鋼彈殼!

幾年前林俊的幾大疊圖紙就像一股旋風,改變著蘇聯步兵基礎武器的裝備和生產體系,但當時林俊意識裡的一項擔憂現在已經部分顯現出來——戰爭中消耗的彈藥很大部分來自平時的囤積和庫存,原來紅軍步兵主要裝備的基本是單發的莫辛-納幹,一下子跳過半自動步槍這個階段,一線步兵部隊的火力是猛了不少,但這彈藥消耗量也是極劇增加!

這會在蘇聯有多少家工廠在生產7.6×9毫米步槍彈彈殼?具林俊所知已經超過80家,而槍彈“總裝”工廠大概是這數量的三分之一強,不過這兩個數量都在不斷的增加,分開生產的體系也正被一條龍的聯合體取代,因為前線的消耗逼著裝備部不斷擴大生產。

到目前為止,那80多家彈殼工廠使用的原料還基本都是黃銅,這和全世界絕大部分的彈殼生產廠一樣——對於槍彈生產而言,黃銅具有的良好延展性和其工藝特點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顯然德國人的思維走在了蘇聯的前面——他們估計是被逼的,德國生產黃銅的金屬資源並不十分充足。而蘇聯呢?銅、鋅等礦藏儲量雖然處於世界前列,但礦藏不是挖出來就能用的!

不算那些規模小些的銅礦,單單夠得上世界級的大銅礦蘇聯就有三個:赤塔州的烏多坎;蘇聯東部地區北極圈內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西北部、葉尼塞河下游東側的諾里爾斯克-塔爾納赫;哈薩克的科翁臘德巨型銅礦。

雖然不能和智利相比,但蘇聯不缺銅,每年的產量也不少,但現在還是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

彈殼是槍彈上最複雜的零件,用於裝填發射藥,並且把彈頭和底火連線在一起,發射時還要承受火藥燃氣壓力和槍械自動機的力量,別看它看似簡單,生產工藝還是相當複雜的。

林俊知道這會紅軍的槍彈消耗已經達到一個天文數字,就是後勤部門加班加點的生產,前線部隊還是不得不發出“節約彈藥”的命令。

槍彈彈殼不像炮彈彈殼,紅軍在作戰中被回收的情況有,但並不普遍。銅資源到處都要用,槍彈生產部門已經面臨銅、鋅配給不足的難題。

其實不用林俊想到,後勤的同志和各家工廠在戰爭開始後就已經想到了這個問題,這會還在飛機上的林俊其實到了莫斯科後會鬆口氣——同志們因地制宜,有些工廠已經在使用覆銅鋼鋼板製造彈殼,有些工廠就用塗漆鋼彈殼工藝,只不過這會還沒來得及被送到一線部隊而已。

由黃銅改為覆銅鋼或塗漆鋼製造彈殼,對於戰爭而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不僅節約了成本,同時也有利於避免戰時銅資源“打架”、供應不上的風險。

和平時期槍彈生產的工廠數量沒有如今這麼多,很多工廠都是臨時徵調轉產;蘇聯的國土又無比巨大,戰爭中各地區的資源呼叫顯然也會受到地域因素和運輸的巨大影響,這才導致各地不同的軍工廠想不同的法子,為了速度和節約資源。

黃銅供應能夠保障的工廠還是繼續生產黃銅彈殼,像位於哈薩克的幾家槍彈工廠,供應指標能夠按時運達,搞覆銅工藝或者搞點鋼板,對於整體戰略而言,這裡還不如用黃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距離黃銅生產冶煉生產基地過遠的工廠,與其等不能定時送達、數量也不能保證的黃銅板材,還不如乾脆“逼起來”研製塗漆鋼彈殼。

在化工、電鍍有一定基礎的地區,工程師和技工同志們就搞覆銅或鎏銅工藝——發揮同志們的智慧,因地制宜,一切為了前線!

、、、、、、

烏德穆爾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首府伊熱夫斯克,“紅十月”彈殼製造廠。

一號檢驗車間,巨大的廠房內有1排長長的檢驗臺,每排檢驗臺長達近80米,每隔一米多就有一名檢驗員在工作,總共加起來有600名檢驗員在這裡緊張的工作!

這樣的檢驗車間在彈殼製造廠有整整4個!工人加起來近6000名!

一眼望去,所有檢驗員全部都是婦女同志,這裡採取的是4小時不間斷的滾動式工作制。同志們幾乎沒有休息天,除非生病請假或有什麼急事,不然大家都會在工作,每天工作時間從以前的八小時曾加到現在的普遍超過10小時!

工廠已經兩次擴大生產規模,熟練工人數量不足,只能增加同志們的工作時間。

男人們很多都上前線了,伊熱夫斯克和附近農村的婦女同志們都接受黨的號召,離開自己的家庭,從一些能夠離開的崗位來到兵工廠,生產打擊法西斯的武器彈藥!

同志們沒有一點怨言,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一切為了蘇維埃祖國!!!

老工人們教會剛來的人如何熟悉手頭的工作,很快她們就成為生產的主力軍!沒有熟練的技能、沒有文化沒關係,工作會讓一個最樸實的農村家庭婦女很快成為技術優秀的技工。

伊熱夫斯克原來有近四十萬人口,但這會在街道上,只能看到極少數的行人,能夠工作的人都在忘我的工作,而伊熱夫斯克輕武器兵工廠所屬的十幾個生產聯合體是城市中最繁忙的地方。

彈殼檢驗車間,這裡可以說是最不需要技術的地方——只需要一雙敏銳的眼睛、認真負責的態度和麻利的手腳,只要有這幾樣,就能在這裡成為一名光榮的勞動者。

在這個車間裡,姑娘很少,上了點年紀的大媽倒是不少——年輕人都去學習技術當“真正真的”技術工人了,大媽們擔當起了檢驗彈殼的重任,為此兵工廠領導部門甚至想盡辦法搞來了一大批老花眼鏡,提供給婦女同志們。

工人同志用推車和木板框將堆積成山的待檢驗彈殼分到個個操作臺上的大格子裡,檢驗員們手腳麻利的檢查一個個彈殼,將大部分合格的彈殼放到右手邊的木筐子裡,極少量不合格的產品被扔到左手腳邊的筐子裡。

工人們用推車拿走檢驗完的彈殼,一切都在有條不紊、效率極高的執行著。

上個星期一號車間的婦女同志們分班進行了培訓,因為接下來一號檢驗車間即將檢驗新的產品:新試製的塗漆鋼彈殼。

從5天前,兩排檢驗臺就開始改為檢驗鋼彈殼,而到今天已經擴充套件到六排檢驗臺。按照車間主任同志的說法,很快整個一號車間就會全部改為檢驗新式彈殼,而不再出現原來的黃銅彈殼。

一號車間是個試驗點,即將完工的兩個新檢驗車間也會檢驗新式產品,而其他幾個老車間會在一段時間內繼續檢驗黃銅彈殼。

車間外正在下雪,陰沉沉的天讓射進車間的光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每人的工作臺前都有一盞燈,但就是這樣,人站在車間裡都還是感覺到有些陰暗,只有工作臺是明亮的。

車間裡有些冷,幾百個燈泡發出的熱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剛剛換班,但有很多上一班的同志還坐在車間邊上的臨時工作點加班,她們都是主動留下來多幹一會的同志。

車間牆壁上有幾排醒目的大標語——“為了勝利,努力工作!”

“一切為了蘇維埃!”

“保證質量就是保護戰士們的生命!”……

幾位正在靠近車間門口,由幾條小凳子組成的臨時工作崗位上的檢驗員看到車間主任費多洛夫進來了,身邊還有一位年輕的紅軍軍官,他軍服上的識別符號表明他是一名工程勤務少尉。

少尉很年輕,才週歲,這幾天技術員們已經見過他好幾次,“你們好,主任同志,卡拉什尼科夫同志。”

“大家好。”

主動加班的同志和他們打了招呼,因為她們是在加班,如果是在那幾排檢驗臺上,除非領導們在身邊問,不然誰也不會分神和他們打招呼的。

卡拉什尼科夫這次是按照上級的指派,做為兵工廠的特派技術員到彈殼廠指導、監督兩週,再過一週就要回兵工廠技術部。

這幾年的變遷,對年輕的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少尉而言,就像是一部帶有點夢幻色彩的小說故事。

那年自己在阿爾泰老家的庫利亞鎮,稀裡糊塗的被幾名內務部的同志帶走,這在家鄉原來自己工作的地方甚至還引起一陣小小的波瀾。

給了自己一套紅軍制服,就到了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學習槍械加工技術。學徒工生涯很快結束,教導自己的是廠裡技術最好的老師傅——師父說自己是機械加工的天才,將來一定是廠裡最好的技工。

成為一名兵工廠的技工,這讓那時的卡拉什尼科夫很自豪,因為技工還是很有地位的,在這裡能為蘇維埃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但車床工作沒幹多少天,自己還在為努力成為年輕人中最好的車床工努力的時候,廠裡的軍事代表把自己這個廠裡少見的軍人送進了伊熱夫斯克兵高等機械學校,整整學習了一年多,畢業時被授予紅軍工程勤務少尉軍銜。

接著被送到列寧格勒軍區,在參加過北方戰爭的部隊裡實際鍛鍊了幾個月——上級一直沒告訴他這兩年來的經歷到底是為什麼,卡拉什尼科夫也不去想,只要能為國家工作就成。

老老實實想做個部隊技術員了,又被調回伊熱夫斯科,這下上級才有人告訴他,將來他會在軍械研究部門工作。

“熟悉加工技術、學校系統培訓、軍隊實際鍛鍊。”——一名軍械研究員需要有的前提素質基本都有了,最讓卡拉什尼科夫這時高興的是:軍隊生涯讓他知道了士兵們要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武器!

在“社會主義勞動英雄”、蘇維埃著名槍械設計師瓦西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傑格佳廖夫同志的設計部門參與工作,傑格佳廖夫告訴他:是普倫雅科夫元帥把他給找來的。

現在設計部門正在研製幾種新式機槍,但卡拉什尼科夫並沒有參與,因為整個部門更重要的工作是完善已經裝備的一線輕武器的效能,而不是搞什麼新設計——新式輕武器的研製這會都只是“副業“,完善現有裝備“附加值”是首要工作。

副統帥設計出來的AK47和延伸出的班組武器正在繼續全面換裝,目前聰明的辦法就是“鎖死”原有槍械設計,進行最大化的量產。而卡拉什尼科夫和部分技術部人員參與了彈藥革新的研究,半年來為了改進彈藥生產工藝傾注了大量心血——他現在是槍械技術員,但幹的卻是彈藥的工藝研究。

不僅僅是突擊步槍子彈,連大口徑高射機槍的子彈他們也在研究,已經獲得很大的成功,幾種新式彈藥已經投入量產(槍彈生產不僅僅是普通彈、穿甲彈、曳光彈等等這樣簡單的劃分,就是單單普通彈一項,生產工藝的改變就有可能大大加快生產速度、簡化工藝增加產量,節約資源;當然,一個不好也會有負面影響。)。

就像這這會在生產的鋼彈殼,經過幾次改進,生產過程中可以做到引伸加工中間不退火,一次加工率超過85%,彈殼引伸次數減少700%以上!裝置也由以前的單工位、單衝頭、低轉數改為目前的多工位、多衝頭、高轉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毛坯的改進也明顯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這些,卡拉什尼科夫同同事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現在總算得到了回報。

採用深衝優質碳素鋼棒材料的生產工藝同加工銅彈殼相比,工藝雖稍顯複雜、對模具和機床的要求比較高,但不用銅原料,材料廉價且利用率很高,經濟性好,更能保證擴大生產規模,節約寶貴的黃銅資源。

這會卡拉什尼科夫正打算下一步改進彈殼檢驗工藝——彈殼製造完成後需要進行校量,這是彈殼生產中重要的一道關口!

對彈殼重要尺寸一般要進行100%檢驗,剔除不合格品,對於可修復的超差品,經返工、檢驗合格後與同批彈殼發往下道工序。

現在檢驗基本靠人工肉眼,這需要大量的檢驗人員,質量也會受到一定的客觀因素制約:如果下一步能研製出一套簡單的機械化自動檢驗裝置,這生產效率一定能得到極大的提高。

年輕人想到了:一回研究所卡拉什尼科夫就將對自己的想法實施研究,如果能夠獲得成功,這貢獻是巨大的。

如果林俊知道正在伊熱夫斯科彈殼廠指導工作的“世界槍王”這會的想法,會是什麼感覺呢?

“大材小用”?也許吧,相比於AK47,這實在是大材小用了,但不可否認,如果卡拉什尼科夫的想法成為現實,對於彈藥生產和戰爭程序,貢獻也是極其重要的。

(餘數是9字頭的超實惠章節,求月票,謝了。今天很累,感覺非常疲勞,就這5000字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