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文豪娛樂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少林和尚膽肥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四十四章 少林和尚膽肥啊

念頭一升起,齊飛等人都開始暗自在心中猜測淡黃色衣衫女子的來歷。

很快,在齊飛等人猜測的時候,正文便交代了淡黃色衣衫女子的來歷。

她腰懸短劍,臉上頗有風塵之色,顯是遠遊已久,韶華如花,正當喜樂無憂之年,可是容色間卻隱隱有懊悶意,似是愁思襲人,眉間心上,無計迴避。

這少女姓郭,單名一個襄字,乃大俠郭靖和女俠黃蓉的次女,有個外號叫做小東邪,她一驢一劍,隻身漫遊,原想排遣心中愁悶,豈知酒入愁腸固然愁上加愁,而名山獨遊,這座名山便是少室山。

河南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郭襄騎著青驢委折而上,只見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竟然是郭襄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啊

說實話,我看到他稱呼小龍女為龍姐姐,便隱約猜到此女子是郭襄了。

你就裝逼吧,剛才你怎麼不說,現在在這裡馬後炮。

竟然以郭襄開篇,莫不是這本倚天屠龍記是以郭襄為主角的作品如此的話那就太好了,我可是很喜歡郭襄這個小妹妹的。

神鵰俠侶中郭襄錯失了楊過,楊過被小龍女獨佔了。這讓無數的郭襄粉絲為止心痛,莫不是啟明先生感受到了廣大郭襄粉絲的心痛,要來給郭襄和楊過安排一場姻緣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舉雙手雙腳贊成

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現實卻是骨感的,楊過的性格,就註定他會鍾愛小龍女一生,我倒覺得,啟明先生會是給郭襄安排另一段姻緣,好讓這個好姑娘有一個好的歸宿。

我認為這個說法有戲。神鵰結尾的時候,那個出現的張君寶,應該不是憑空隨意讓他出現的。很大的可能是在為倚天這本書鋪墊的,當時張君寶受傷,郭襄取出手帕為其包紮傷口,讓那個張君寶心中好生感激。我估摸著。郭襄和這個張君寶,說不定還真的有戲。

聽到周圍幾個人互相的猜測議論,齊飛想了想說道不論是給郭襄安排其他人,還是給郭襄安排那個張君寶,只要能給郭襄找一個好歸宿就行了,我們還是接著往下看吧,還不知道為何郭襄為何心中愁悶,為何要來這少室山散心那。

就是。一起往下看,先看看這郭襄為何心生愁悶在說。拿著武俠報刊的小劉說道。

眾人聞言覺得有道理。便繼續往下看。

郭襄望著連綿屋宇出了一會神,心想少林寺向為天下武學之源,但華山兩次論劍,怎地五絕之中並無少林寺高僧難道寺中和尚自忖沒有把握,生怕墮了威名,索性便不去與會又難道眾僧侶修為精湛,名心盡去,武功雖高,卻不去和旁人爭強賭勝

她下了青驢,緩步走向寺前,只見樹木森森,蔭著一片碑林,石碑大半已經毀破,字跡模糊,不知寫著些甚麼,心想便是刻鑿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後也須磨滅,如何刻在我心上的,卻是時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

是什麼東西被郭襄深深的刻在了心裡隨著年月的流逝,反而更加清晰那上一屆華山論劍,楊過和小龍女雙雙離去的之後的這三年,郭襄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那

看到郭襄這段心中獨白,齊飛和他身邊的人不禁再次猜測道。

帶著這樣的疑惑,齊飛和他身邊的人繼續往下看。

瞥眼只見一塊大碑上刻著唐太宗賜少林寺寺僧的御札,嘉許少林寺僧立功平亂,碑文中說唐太宗為秦王時,帶兵討伐王世充,少林寺和尚投軍立功,最著者共一十三人,其中只曇宗一僧受封為大將軍,其餘十二僧不願為官,唐太宗各賜紫羅袈裟一襲。郭襄神馳想象當隋唐之際,少林寺武功便已名馳天下,數百年來精益求精,這寺中臥虎藏龍,不知有多少好手。

這一段之後,劇情瞬間開始明朗,齊飛等人的疑惑,也一下子全都解開了。

郭襄自和楊過小龍女夫婦在華山絕頂分手後,三年來沒得到他二人半點音訊,她心中長自記掛,於是稟明父母,說要出來遊山玩水,實則是打聽楊過的訊息,她倒也不一定要和他夫婦會面,只須聽到一些楊過如何在江湖上行俠的訊息,也便心滿意足了。

可偏生一別之後,他夫婦從此便不在江湖上露面,不知到了何處隱居,郭襄自北而南,又從東至西,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原,始終沒聽到有人說起神鵰大俠楊過的近訊,這一到了河南,想起少林寺中有一位僧人無色禪師是楊過的好友,自己十六歲生日之時,無色瞧在楊過的面上,曾託人送來一件禮物,雖然從未和他見過面,但不妨去問他一問,說不定他會知道楊過的蹤跡,這才上少林寺來。

正出神間,忽聽得碑林旁樹叢後傳出一陣鐵鏈噹啷之聲,一人誦唸佛經是時藥叉共王立要,即於無量百千萬億大眾之中,說勝妙伽他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郭襄聽了這四句偈言,不由得痴了,心中默默念道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只聽得鐵鏈拖地和唸佛之聲漸漸遠去。郭襄低聲道我要問他,如何才能離於愛。如何能無憂無怖

隨手將驢韁在樹上一繞,撥開樹叢,追了過去。只見樹後是一條上山的小徑,一個僧人挑了一對大桶,正緩緩往山上走去。郭襄快步跟上,奔到距那僧人七八丈處,不由得吃了一驚,只見那僧人挑的是一對大鐵桶,比之尋常水桶大了兩倍有餘。那僧人頸中手上腳上,更繞滿了粗大的鐵鏈,行走時鐵鏈拖地。不停發出聲響,這對大鐵桶本身只怕便有二百來斤,桶中裝滿了水,重量更是驚人。郭襄叫道大和尚。請留步,小女子有句話請教

接上了,接上了,這果然是射鵰系列的故事,而且是密切的連結著上一本神鵰的故事。

原來這郭襄,還是在為楊過愁悶,看來她對楊過的情根種的太深了。

難為郭二姑娘了,竟然為了尋找楊過。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原,可是為何啟明先生這麼殘酷竟然不給郭二姑娘一丁點楊過的訊息要讓郭二姑娘這樣茫無目的的尋找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因為有了愛,所以有了牽掛,所以就有了憂慮和恐慌,心中沒有愛時,便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就沒有憂慮和恐慌了,郭襄真是對楊過用情太深了,不知道這個唸經的大和尚,能不能讓郭襄放下這段愛,在次變成無憂無慮的郭襄。

這個大和尚有些厲害啊,竟然在渾身纏滿了粗大鐵鏈的情況下,還能挑起一對加起來光空桶重量就有四百餘斤的大鐵桶,而且他竟然還能很自在的口唸佛經。

知道了郭襄此行的目的,和郭襄何為愁悶之後,齊飛等人都不禁被郭襄的痴情所感動,也為郭襄感到深深的不值,所以都希望郭襄遇到的這個大和尚,能夠幫助郭襄走出深愛著楊過苦海。

可是大和尚能夠幫助郭襄嗎

齊飛等人都不由的暗想,然後接著往下看。

那僧人回過頭來,兩人相對,都是一愕,原來這僧人便是覺遠,三年以前,兩人在華山絕頂曾有一面之緣,郭襄知他雖然生性迂腐,但內功深湛,不在當世任何高手之下,便道我道是誰,原來是覺遠大師,你如何變成了這等模樣覺遠點了點頭,微微一笑,合十行禮,並不答話,轉身便走,郭襄叫道覺遠大師,你不認得我了麼我是郭襄啊。覺遠又是回首一笑,點了點頭,這次更不停步,郭襄又道是誰用鐵鏈綁住了你如何這般虐待你覺遠左掌伸到腦後搖了幾搖,示意她不必再問

覺遠不就是張君寶的師傅嗎這覺遠都出來了,張君寶恐怕也要出來了吧。

這覺遠大和尚怎麼這般沒禮貌,郭襄都一連三問,可他竟然一句不答,真是好可惡。

可能是有難言之隱吧,他這鐵鏈,應當不是無緣無故這麼鎖著他的,肯定是有原因的。

齊飛等人一下子因為大和尚覺遠爭執了起來,可是最終也沒能爭出個所以然來,所以便都繼續接著看,以求在書中知道答案。

郭襄見了這等怪事,如何肯不弄個明白當下飛步追趕,想搶在他面前攔住,豈知覺遠雖然全身帶了鐵鏈,又挑著一對大鐵桶,但郭襄快步追趕,始終搶不到他身前,郭襄童心大起,展開家傳輕功,雙足一點,身子飛起,伸手往鐵桶邊上抓去,眼見這一下必能抓中,不料落手時終究還是差了兩寸,郭襄叫道大和尚,這般好本事,我非追上你不可。

但見覺遠不疾不徐的邁步而行,鐵鏈聲噹啷噹啷有如樂音,越走越高,直至後山,郭襄直奔得氣喘漸急,但仍和他相距丈餘,不由得心中佩服爹爹媽媽在華山之上,便說這位大和尚武功極高,當時我還不大相信,今日一試,才知爹媽的話果然不錯。

只見覺遠轉身走到一間小屋之後,將鐵桶中的兩桶水都倒進了一口井中,郭襄大奇,叫道大和尚,你莫非瘋了,挑水倒在井中幹麼覺遠神色平和,只搖了搖頭,郭襄忽有所悟,笑道啊,你是在練一門高深的武功。覺遠又搖了搖頭。

郭襄心中著惱,說道我剛才明明聽得你在唸經,又不是啞了,怎地不答我的話覺遠合十行禮,臉上似有歉意,一言不發,挑了鐵桶便下山去,郭襄探頭井口向下望去,只見井水清澈,也無特異之處,怔怔望著覺遠的背影,心中滿是疑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她適才一陣追趕,微感心浮氣躁,於是坐在井欄圈上,觀看四下風景,這時置身處已高於少林寺所有屋宇,但見少室山層崖刺天,橫若列屏,崖下風煙飄渺,寺中鐘聲隨風送上,令人一洗煩俗之氣,郭襄心想這和尚的弟子不知在哪裡,和尚既不肯說,我去問那個少年便了。當下信步落山,想去找覺遠的弟子張君寶來問。

看到這裡,齊飛等人頓時精神大振,因為他們期待的張君寶終於要出現了。

看來倚天這本書,就是要寫郭襄這張君寶了。

目前看來是這樣了,一個是小東邪,一個是少林寺的小和尚,這樣看來,也是很有意思的。

有意思,這個倚天的開篇和射鵰以及神鵰不同,不過比起射鵰和神鵰,卻不差分毫,而且我感覺讀倚天的開篇,讓我的心情也安靜了不少。

我也是。

諸位,先別說這些了,貌似郭二姑娘遇到麻煩了。就在幾人議論的時候,齊飛開口說道。

郭襄遇到麻煩了

一聽這話,眾人頓時急忙看向正文。

郭襄可是郭靖和黃蓉的女兒,又有東邪這個天下五絕之一的外公罩著,誰敢找她的麻煩那不是壽星公吊頸嫌命長嘛

誰敢找郭二姑娘的麻煩,活的不耐煩了

郭靖的降龍十八掌表示已經飢渴難耐

這少林寺的人膽子肥啊,東邪的外孫女也敢動

看向正文之時,齊飛身邊的幾個炊事班人員不爽的說道。

不爽著,眾人繼續看正文,可是這一看,眾人心頭不爽的感覺更濃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