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文豪娛樂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一章 口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六十一章 口誤

請問啟明先生,崑崙三聖何足道所說的經在油中四個字是什麼含義

在正文武當山頂松柏長中,何足道以琴棋劍三絕被稱為三聖,並與郭襄結伴前往少林寺,此人按倚天正文中的描寫,雖談不上英俊,但是卻長臉深目,瘦骨稜稜,一襲白衣,三十餘歲的年紀頗有黃藥師的風采。

他多才自負,曲高和寡,故而寂寞,有知己難尋之嘆,郭襄與他初見,他便是獨自撫琴,空山之中,惟有招來百鳥相伴,空有絕高棋藝,只能劃地為局,自己跟自己對弈,然而,他雖和黃藥師有同樣的風采,但他卻又不像黃藥師那麼高不可攀,他在外號崑崙三聖之下,自名何足道,那不只謙虛,更有滿懷落索自嘆徒負才華之意了。

看這多才多藝的中年漢子自憐自嘆,一如深閨嬌女自憐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真是有趣得很,看他對小郭襄一曲鍾情,更加有趣,郭襄觀棋脫口指點論他琴意言詞中肯,何足道即時引為知音,喜不自勝,其實郭襄不過十六七歲,見識不見得高深,撫琴一曲,意雖雲雅,琴藝想亦平平,這西域痴人未免寂寞過甚,因而大驚小怪了。

不過,郭襄氣質清逸,胸襟爽朗,與何足道氣味相投,則是事實,

何足道在西域闖出了名頭,當地的朋友說何足道在琴棋劍三方面均有他人無法與其比肩的絕藝在身,可以說得上是琴聖棋聖劍聖。又因何足道常年住於西域的崑崙山中,是以給了何足道一個外號叫作崑崙三聖

但何足道想這個聖字,豈是自己輕易稱得的雖然別人給何足道臉上貼金。也不能自居不疑,因此何足道改了自己原來的名字,新名字就叫作足道,連起來便是崑崙三聖何足道,即使給人家聽到了也不會說何足道狂妄自大。

而何足道由於對郭襄一見鍾情,更助她擊退西域少林的潘天耕方天勞和衛天望,何足道頗有書呆子味道。也有令人尊敬的情操和道義感,如此一個幾乎完美的男人,我很想知道他說出經在油中之時。是作何感想的,而這經在油中又是什麼個意思:小帕子

看到倚天版主小帕子提的這個問題,祁明不禁回想到經在油中這四個字的來歷。

在倚天屠龍記,何足道是前期很關鍵的一個人物。他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引導作用。因為如果不是他和郭襄一起到少林寺,那張君寶也就不會顯露武功與他比鬥,自然也就沒有了張君寶被趕出少林寺的梗,張君寶不用離開少林,沒準就成了掃地僧二世,如此就沒有武當派,張翠山就不會武功,就遇不上殷素素。哪來的張無忌呀

並且如果何足道的出現,還有一方面是為了透過對比來體現張君寶和覺遠的牛逼。並留下九陽真經的線索,最重要的是要是沒他的出現,故事沒法展開,早在倚天連載到何足道出現之時,祁明便預料到肯定會有人深扒何足道這個人,因為像何足道這樣的人,天生就富有超強的吸引力。

果不其然的是,在何足道出場之後,諸多倚天的書友都開始深度分析此人,甚至拿此人與天下五絕相互比較,更甚至有人直接說何足道比天下五絕還厲害。

說何足道厲害,那自然很少會有人反駁,畢竟何足道在倚天正文第二回那是真的大顯神通,牛皮到爆炸,可是說何足道比天下五絕厲害,那肯定會有大批量的五絕粉不爽了,於是一些閒的蛋疼的深扒牛人,直接藉著神鵰俠侶扒出來有關何足道的訊息打臉,說何足道在崑崙派的前輩青靈子僅僅是楊過手下跑腿的,而這傢伙還不是瀟湘子的對手,瀟湘子尹克西外加一個古高手被楊過以一敵三,瀟湘子估計當時都沒有五絕的三成水平,何足道,呵呵,相比五絕,還真是何足道。

捧何足道的,和貶何足道的,因為此時沒少互相舉例撕逼過,隨後,就有高能人士也開始站出來分析了,洋洋灑灑萬字無比精闢的分析出,東西南北四絕的實力是一直在穩步提升齊頭並進的,第一次華山論劍時五絕大部分三十來歲,與何足道相仿,但除了王重陽外,其他東西南北四人不一定能穩贏同齡的何足道這樣一個極富有爭議的角色。

有了高能人士深入淺出的分析,爭論何足道實力到底如何的網友才就此告一段落。

爭論何足道的聲音告一段落了,可是此時卻因為倚天版主小帕子的提問,何足道在一次闖入了大家的視野,因為何足道此人引起爭議的,不單單是他的實力,還有他說的那四個字經在油中。

倚天的開篇之時,關於何足道的真實經歷並沒有過多的描述,他一出場便很快和郭襄相識結伴,然後前往少林,接著就是他和張君寶以及覺遠等人動手比試,從西域到少林寺,只為了說四個字經在油中,這要是不讓倚天的書友好奇的發瘋才怪,因為誰也不會沒事找事的跑這遠的路,就為了說這四個字啊。

所以此時倚天的版主小帕子一提出這個問題,頓時立即就得到了直播間幾乎所有倚天書友的認同,大家都開始刷評論希望祁明給一個解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看著互動直播間裡面鋪天蓋地的評論,祁明立即就想起了這經在油中四個字的真正含義。

在神鵰結尾處,瀟湘子和尹克西從少林寺藏經閣中盜得楞伽經這部經書,而在這部經書的夾縫之中,卻另有達摩祖師親手書寫的一部經書,稱為九陽真經。

為了這部經書,覺遠大師直追瀟湘子和尹克西到華山之巔,瀟湘子和尹克西眼看無法脫身,剛好身邊有只蒼猿,兩人心生一計,便割開蒼猿肚腹,將經書藏在其中。

後來覺遠張三丰楊過等搜尋瀟湘子尹克西二人身旁,不見經書,便放他們帶同蒼猿下山,至此,九陽真經的下落,成為武林中的大疑案。

瀟湘子和尹克西離開華山之後,便帶著蒼猿遠赴西域,不過瀟湘子和尹克西兩人心中各有所忌,生怕對方先習成經中武功,害死自己,於是便互相牽制,遲遲不敢取出猿腹中的經書,最後來到崑崙山的驚神峰上,尹瀟二人互施暗算,鬥了個兩敗俱傷。

瀟湘子的武功本比尹克西稍勝一籌,但因他在華山絕頂打了覺遠大師一拳,由於反震之力,身受重傷,因之後來與尹克西相鬥時反而先行斃命,至此之後這部修習內功的無上心法,便留在蒼猿腹中。

不過在尹克西臨死時遇見崑崙三聖何足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尹克西此時便有了悔改之心,所以請何足道赴少林寺告知覺遠大師,那部經書是在這頭猿猴的腹中,但他說話之時神智迷糊,口齒不清,他說經在猴中,何足道卻聽作經在油中,何足道信守然諾,果然遠赴中原,將這句經在油中的話跟覺遠大師說了。

覺遠無法領會其中之意,固不待言,反而惹起一場絕大的風波,武林中從此多了武當峨嵋兩派,至於那頭蒼猿卻甚是幸運,在崑崙山中取仙桃為食,得天地之靈氣,過了九十餘年,仍是縱跳如飛,全身黑黝黝的長毛也盡轉皓白,變成了一頭白猿,只是那部經書藏在腹中,逼住腸胃,不免時時肚痛,肚上的疔瘡也時好時發,不過最後方得張無忌給它取出,而張無忌也因此事得到了九陽真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