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過去當文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9章 一個女人什麼時候最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9章 一個女人什麼時候最美?

網路上對沈君的《戰爭與和平》的推崇到了極其瘋狂的地步,甚至是晉文君認定,這本書,可以說寫盡了華夏文化,寫盡了湘西風情,又寫盡了近數個時代的各種變革,簡直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

而同樣,身在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其中一位評委,深深地為這部書而喝彩。

這位評委是華夏人,也是唯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的華夏人,他在華夏有著至高無上的評論權威。

這一刻,他甚至聲稱這是一部屬於華夏文化的瑰寶,數十年乃至數百年,不會有任何作品能超過它。

一時間,網路上支援沈君的人都沸騰了,因為按照這樣的說法,這部代表華夏最高傑出的作品必然會最接近諾貝爾文學獎,甚至會拿下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這麼多年支援沈君的人,簡直都在瘋狂而喊。

雖然說華夏的文化已經相當強大,可是還依舊沒有人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因為前後有兩個人有這樣的機會,然而當他們作品送去評選的時候,當年他們都逝世了,所以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於是對《戰爭與和平》這部小說的網路評點,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然而這樣的推崇,卻無疑使得喜歡葉離的讀者面色不豫。

要知道葉離之前的作品如此經典,《約翰.克裡斯多夫》和《白痴》可以說引領了新時代的作品,甚至葉離的作品拿下芬元文學獎,原本就讓他們覺得葉離的作品勢必會拿下這次的諾貝爾文學獎。

《戰爭與和平》的橫空而出。使得他們感覺到深深的危機感。

他們相信葉離是萬能的。他們相信葉離是無敵的。

於是。網路上出現了兩極分化。

而隨著時間的前行,這樣的爭論變得越發的火爆。

然而此刻,葉離卻完全不知道網路上的情況,他此刻已經在湘西見到了他想見到的一切。

湘西原本並不是一個適合寫抒情詩的地方。在很早的時候,常年的駐軍、連年的土匪禍亂,還有苗人的蠱毒,辰州人的趕屍,都有著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狠辣。

但沈從文的筆下。卻又是另外一個世界。

除開《邊城》,還有一篇他的《湘行散記》,記載了屬於沈從文的觀察。

在見識到了湘西的古風,見識到了那些鳳凰古城的美后,葉離在那溪邊的橋上走著,忽然有著獨特的體味。

沈從文的散文一般都只有三四千字,寫得很耐心,寫人和事為主,很少寫景,他的筆下。一切的粗鄙都不曾見,比如城裡有棺材鋪。有茶館酒館,米行腳行,有和尚道士等等,他都寫得很有神秘的味道,然而而他筆下最關鍵的就是流露出對人命運的關心。

記得小說裡提到他在吊腳樓認識了一個女孩子,女孩子開了一間絨線鋪,他經常一有機會就去店裡買東西,實際對他自己來說是無用處的東西。但那個女孩和他一般,也很可能喜歡他。然而,他卻沒有捅破這一切。多年以後,他重新回到那地方,到了那條街,想看看那家店鋪,還有他內心的溫情。

結果店子還在,而那個店主人居然是他的朋友,但已經很衰老了,因為沾上了煙癮,而同時賣絨線的仍然是一個長得很像先前那個姑娘的女孩,然而她的頭髮上扎的是白色的絨線,說明家裡死了人,而死的無非就是先前的那個叫“翠翠”的姑娘。

這一切讓人唏噓,但沈從文卻最終沒有告訴對方自己的身份,他忍住了。

該有怎樣的力量才能忍住呢?記得沈從文對此說:“我得沉默,得忍受。”

葉離再一次翻閱《月下小景》,再一次感悟沈從文的那些小說散文,比如展現湘西愛情的粗野與聖潔,寫的是雨後兩個青年男女在大楠木下的私會,把愛欲轉歸為唯美的場景,還比如葉離喜歡的《臘八粥》,體現了他的自然哲學,回改到自然完善的人性呼喚,比如那些甜甜膩膩的感覺讓初學喊爸爸的孩子,會出門叫洋車的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樂不思蜀。

這樣的場景篇章在今天無處不在的喧囂中,讓我們聽到了他在文中所架構的純美的嘆息,將鄉村之美灑向每一個角落。記得作家汪曾祺就曾評價過:這樣的篇章在中國,除了魯迅,還有誰的文學成就比他高呢?而這樣的作品就像魯迅說的,民主的越能夠為世界所接受。

這一刻,葉離深深體會到湘西的那種倔強艱難的生活底層的掙扎。

與其說《邊城》是一切的集大成者,還不如說,在《邊城》之下,有著沈從文所有作品的精華。

葉離忽然體會到,哪怕是《邊城》裡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其中也體會到最不一樣的風情。

這正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論”,看上去只露出冰山一角,而實際上有八分之七的東西隱藏在冰山下沒有寫出來。

葉離一時間震撼了。

正因為走到這些地方,葉離這才更加明白這些道理。

他早先一直覺得沈從文寫得相當有些狹隘,寫得風格不夠大氣,然而此刻他這才明白,原來冰山之下,還有那麼多的文化內涵。

所以,《邊城》裡的翠翠這才會流傳千古。

這個不怎麼美的女孩,被無數人紀念,被無數人迷戀。

“一個女人什麼時候最美?”

“是她不覺得自己美的時候。”

正是這樣的翠翠,讓湘西的風情為世界所知,讓全世界為這個湘西風情的所在所迷,無數次去徘徊,去尋覓。

一己之力,改變地方的力量,何等之強大。

而沈從文做到了。

葉離能循著沈從文的軌跡,忽然覺得自己很幸福。

他感覺到自己終於可以提筆寫《邊城》了。

經過這麼久的磨礪,他甚至有信心,能在《邊城》的肩膀上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因為此刻他的面前,有著看上去不可越過的一座大山。

那座大山,是《戰爭與和平》。(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