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全美食狂潮料理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二十章 生日宴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二十章 生日宴會

義大利的早餐腸最具特色的地方,在於原料裡頭新增了馬玉蘭。

魚鬱蘭的味道甜美,能夠潤色香腸的風味,而它又略微帶些微刺激性的苦澀香味,在增添風味深度的同時,這種苦澀味的成分有鬆弛神經的作用,能緩和頭痛、失眠的毛病。尤其是在飯後飲用,可讓人在夜晚熟睡。不僅如此,還能排除體內的毒素、幫助消化,而在沒有食慾時飲用,也可激起食慾。

馬魚蘭以象徵幸福聞名,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結婚的男女頭上戴馬鬱蘭花冠是一種習俗。人們在很久以前就認為馬鬱蘭的辛辣芳香對健康有益,每家藥行都會出售乾燥的葉子。馬鬱蘭自古就被當成香辛料使用,適合搭配番茄和肉類料理,加到早餐腸裡頭,確實是能夠喚醒人的活力,就連有些疲憊的吉恩,這會兒也覺得精神飽滿起來了。

用過了早餐,司空瑤笑笑道:“好了,開始動工吧,目標,火焰冰淇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吉恩點點頭順應道:“嗯,出發!”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之後,這一次司空瑤製作火焰蛋糕顯然是順手了不少,加上限界突破並且這一次嘗試用的小號冰淇淋份量不是很大,所以間只能夠是用得心應手來形容,香蘭素的使用,也順利地解決了風味被掩蓋的問題,在吉恩的提議之下,司空瑤甚至斗膽使用了一款香氣更加強烈的紅酒來增添風味,由於香莢蘭純粉十分之給力,因此沒有被紅酒掩蓋了味道,火焰冰淇淋最終順利成型!

在這個基礎之上,司空瑤還改良了冰淇淋的配方,並且對冰櫃的冷藏功能進行了分析和調控,和烤箱一樣,對於冰櫃的掌握也是甜點師必備的技能,能夠合理使用工具的人,絕對能夠令自己的甜點錦上添花。

而前一天晚上吉恩也即使地調整了自己的心態,這一次做出來的蛋糕,口味、溼度和彈性都是無可挑剔的完美傑作。

吉恩如釋重負地道:“這下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了。”

司空瑤也笑笑道:“嗯,小憩一會兒吧,下午兩點,我們繼續在這裡集合,做今天晚上要用的火焰冰淇淋。”

兩個人約定了時間之後,各自回房休息,儘管司空瑤和吉恩不約而同的內心裡都萌生一種想要爭分奪秒學習的念頭,不過所謂欲速則不達,必要的休息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無法做到勞逸結合的話,往往會是事倍功半,所以兩個人都能夠調整自己的心態,將浮躁的情緒調控下來。

到了晚上,託斯卡納農莊則洋溢著一派喜慶之中,美第奇家族再一次開辦了一次生日宴會派對,在西方,最初的生日聚會唯有國王才有權利舉辦,後來逐漸普及到民間,平民百姓也可以舉辦生日聚會了。

西方人的生日聚會,生日蛋糕必不可少,且都裝飾得很精美,還要插上與過生日的主人歲數相同的蠟燭,參加這一次專業甜點師考核的人很多,司空瑤和吉恩負責的是冰淇淋的工作,也有一些甜點師選擇了料理這一場宴會的蛋糕,儘管做得十分美輪美奐,但卻始終無法令艾力克莊主滿意。

聚會開始時,屋裡五光十色的燈光被關閉,旋即點燃生日蠟燭,眾人齊唱《祝你生日快樂》歌表示祝福。

艾力克莊主的女兒身著一襲純白的晚禮服,如同精靈一般,手裡捧許願石,默默許下美好願望,然後吹滅所有的蠟燭。接著便可開燈,主人在滿堂歡呼中切開蛋糕,分給與會者,共享生日快樂。

“壽星”一般要切蛋糕的第一刀,除非是太小的幼兒,父母才可以代勞。

而所謂生日許願石,據說來自《聖經?舊約?出埃及記》。祭司亞倫身著護身胸甲,上綴四行1顆不同寶石,代表古埃及1個部落。後來,這1顆寶石便演變為1種生日寶石,分別代表人們出生的1個月份,如生於5月者戴祖母綠,生於9月者佩藍寶石。他們相信,佩戴自己的生日寶石能帶來好運,過生日的時候自然就成了許願石。

在西方,不同國家的生日風俗雖然有所雷同,但不同的文化傳統還是會產生不同的生日禮儀,其中有些很奇怪,有些很有趣。

美國人的生日沒什麼特別的習俗,絕大多數小孩過生日都會有一個插著蠟燭的生日蛋糕,過生日的人要對著點燃的蠟燭許願,然後吹滅蠟燭。如果他一口氣吹滅了所有的蠟燭,那麼人們相信他的願望將會成真。

而德國的生日蛋糕大部分是用巧克力製成的。若要舉行生日宴會,也備有熱巧克力。許多德國家庭都備有一些專供點燃生日蠟燭的木製圓環。這些圓環大得足以套在一塊生日蛋糕外面,上面有許多插蠟燭的孔,每次使用時,可以插上如數的蠟燭。

英國人常說“生活從40開始”,所以許多英國人40歲那年,家人和親戚好友會為他開一個盛大的生日聚會。不過英國一些地區也有奇怪的習俗。人們會在生日蛋糕內建藏硬幣、頂針等小物件,讓人心驚肉跳。這種習俗源自中世紀,當時人們相信,過生日就要博好運,吃到硬幣必有好運,吃到頂針則永遠無法結婚。當然,食者事先會被告知生日蛋糕裡藏有異物,以防不慎吞食釀成惡果。

在西班牙,據說人們如果忘記自己的生日就不會再變老。因此人們將生日代之以慶宴,即過“命名”日。他們還在祭祀保護神的日子,為過生日的孩子取個保護神的名字。

在荷蘭,孩子的生日晚會除了吹蠟燭之類的活動外,來賓們還要參加一項特殊的活動。那時,所有客人的禮物都要掛在一條繩子上,客人們必須蒙眼睛去摸索,直到每人摸到一件禮物為止。拿進生日蛋糕時,孩子們會唱起:“朗-茲歐-赫耶茲-萊溫。”這是荷蘭孩子們在表達“祝他長命”。

在芬蘭,父母在孩子生日的前一夜,要在孩子房間佈置一張祝賀生日的桌子,桌面用鮮花裝飾,中間擺上生日蛋糕和親朋送來的禮物。第二天早晨,全家人來到孩子屋裡,唱起生日歌,喚醒酣睡的孩子為他慶祝,但沒有固定的生日歌曲,每個家庭可以隨意自選。然後這個孩子在床上用早餐,有時他還會得到一個特製的生日花冠。

澳大利亞的家庭若是臨海,全家人則要在孩子生日的那一天到海里游泳。游泳後全家人就在海灘上野餐,來慶祝孩子的生日。

以色列的孩子在生日當天,要坐在裝飾鮮花和綠葉的椅子上,由親友圍擁著舉起,孩子幾歲就舉幾次,多舉一次便是求得好運。而墨西哥人則在生日聚會上,會讓過生日的孩子蒙上眼睛,拿著棍子敲打從屋面吊下的容器,直到敲開方止。此時,容器內事先裝進的各式糖果、玩具便紛紛掉下來,人們爭先恐後地上前搶奪。當地人認為,這可以帶來好運。

最有趣的是愛爾蘭的“生日撞頭”習俗。父母要把過生日的孩子的頭朝下拎起,輕輕撞碰地板,一歲撞一下,有幾歲就撞幾下,多撞一下也表示求得好運。而北美一些地區則盛行“生日打”,不過打的是屁股,一歲打一下,打的次數以過生日的孩子歲數計算。接著,還要按“成長”、“活下去”、“有的吃”、“以後結婚”等必要的祈願各打一下。

相比以上各種有趣的生日習俗,有些國家的生日卻異常莊重,如北歐的丹麥、挪威等國。這些國家一年中除了重大公眾節慶外,若見哪家門口掛國旗,就表示這家必有人過生日;如是該國重要人物過生日,則大街小巷都要掛國旗。而挪威的孩子過生日,還要在全班同學面前與舞伴一起跳舞,其他同學則唱生日歌為他祝福。

無論是中國或是西方,參加生日宴請或聚會,都要給主人送生日禮物。然而在接受生日禮物時主人如何表現,中西習俗卻截然相反。中國人一般不可以當場開啟禮物,否則會有性急而貪婪之嫌,是失禮行為。西方人則不然,他們要當著送禮客人的面開啟禮物欣賞,認為這樣是表明主人喜歡客人送的禮物,客人也會因此感到欣慰和快樂。從這些細微之處可以體會到中西文化的差異。

一眾來賓或是壽星的好友,亦或者是美第奇家族的生意夥伴,各種各樣的名流出席這一場宴會,本是一場盛世,然而艾力克卻面露難色,因為他明顯感受到,話題開始有所偏差。

“還是和以前一樣啊,沒什麼特色。”

“是啊,完全就是走個流程,至少也該拿點不一樣的東西出來吧?”

“還不是那樣,義大利香草,佛羅倫薩牛排,弄到好看點的蛋糕和水果,美第奇家族到底也是沒落了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