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鼎餘煙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文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文武

侍從去請諸葛亮的時間裡,法正讓婢女為自己梳理頭髮和鬍鬚,又打了熱水,稍稍擦拭面龐。

剛整理完畢,諸葛亮已走了進來。

他看到法正的面龐在幾個火盆的映照下,依舊顯得灰暗異常,而光影更使顴骨格外突出。他感覺到屋子裡蒸騰的熱氣,已經超過了常人能夠忍受的範圍。

諸葛亮的腳步微微一頓,不露痕跡地將白羽扇插在後腰,貼著一處火盆,坐到法正的床前,甚至還有些刻意地把手伸到火盆上方,烤一烤火。

法正輕笑著,擺了擺手:“孔明不必如此,把羽扇拿出來吧。天氣並不冷,我知道。”

他一擺手,肩上披著的皮裘就往下落。

諸葛亮替他將皮裘攏一攏,手背碰到他的胳臂。隔著衣袍,都能感覺到那肢體枯瘦異常,骨骼外頭,簡直沒有肌肉存在的跡象。諸葛亮從沒想過,法正會變成這樣。

在他的印象裡,法正始終是一副精神健旺而活躍異常的樣子,甚至有時候太過活躍了,讓人有些頭疼。可現在……

諸葛亮的雙眼猛然模糊了,他藉著捋平被褥的動作,稍稍擦一擦眼眶,才抬起頭來應道:“俗語雲,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孝直這一趟,只怕要休息很久,才能康復,心急不得。”

法正勉強點了點頭:“我這人爭強好勝慣了,可惜爭不過天,爭不過命。休息?呵呵,那就休息吧。”

他仰靠著厚厚的靠枕,看著頂棚,眼神有些散亂。

諸葛亮一時也不知該怎麼勸慰。

過了會兒,法正忽道:“這會兒又看不清了。”

“什麼?”

法正喃喃地道:“只可惜……唉,我半生淪落,只有遇見了陛下,才得殊遇,就此居尊位而一展身手,得以攀附建業之功……可惜我快要死啦!接下去,不能再為陛下效力啦!”

諸葛亮握住法正的手:“我來時,陛下特意吩咐說,他能肇基王業,訖承大統,得益於孝直的謀劃極多。君臣相處的日子還長,請孝直暫歇思慮,務必好好修養,以待來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法正勉力舉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孔明,我已經眼花了。肝氣病絕於目,則目難辨五色,此時病症已入膏肓,好不了了,數日之內,命數即絕。陛下讓你來,總不會是為了說這些廢話。”

諸葛亮默然片刻,沉聲道:“陛下有很多問題,還想請教孝直。比如,這些日子,中樞、外鎮文武多有物故者,陛下想問孝直,何人可以擢升,何人可以替代。另外,孝直出鎮關中,對關中……”

法正乜視了諸葛亮一眼,輕聲問:“這些,孔明難道就沒有妥善的方案?”

“陛下深信孝直的謀劃方略之才,我也如陛下一般。孝直的建議,我定會一五一十地稟報陛下……然後,擇其善者而從之。”

法正急促地笑了好幾聲。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微微擺手,對屋裡的人道:“你們都出去!”

屋裡環繞的僕奴慌忙魚貫而出,還緊緊關上了門。

“孔明,我就直說了。有四件事,須請孔明代我轉告陛下。”

諸葛亮坐正了身子,肅然道:“孝直請講。”

“一者,昔高祖保關中,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如今我方所得的關中,卻非當日高祖所據的關中。縱然今歲以來長安稍見恢復,可四塞之內,依舊白骨堆山,餓殍遍野,民生殘破,田疇荒蕪。不經過數年的重整,不足以為帝都,更不足為宰割天下的根本。故而,請孔明轉告陛下,務必先蓄養關中元氣,再談進取。”

諸葛亮稍稍躬身:“好。不瞞孝直,我意正與足下相合。”

“二者,陛下寬仁愛士,待人以誠,即便顛沛之時,天下人歸附,亦如百川歸海,有不遠千里慕名而來者。如今我方的疆域廣及天下之半,文武人才濟濟,其中出類拔萃者,何止百十?近來中樞紛擾,無非是各地士人們,試圖擴張自身在中樞的影響力罷了。只是……”

法正喘了幾口氣,沉聲道:“中樞獨斷用人,絕不能受外界的影響。我以為,若中樞在成都,則務必多用荊楚、關隴之人;中樞在長安,則務必引用中原、河北之人;待中樞至雒陽,則天下之人無不可用。”

諸葛亮思忖片刻,正色道:“孝直的意思,我完全明白了,確當如此。”

“三者,我聽聞,近來中樞宿將多闕,故而朝中已召回雲長公在荊州的部屬如李嚴,還打算召回關平、習珍、廖化等輩,充實後軍,對麼?”

“不錯。”

“我以為,此議不可。”

“孝直難道是覺得,坦之、伯玉、元儉等人的才具不足?”

“非也,這幾位,都是文武全才、智勇兼備之將。可是,孔明你有沒有想過,這三五年內,後軍不逢大戰,而地方州郡則難免衝突,正是坦之等人在地方深耕實力、培植威望的時候;而填補後軍軍職的,當以雷續之的部下為佳。”

“只恐抽調之後,削弱交州軍的力量,使得續之不快。”

法正支起胳膊,將身體前傾,壓低聲音:“雲長、翼德、子龍三人,都已年屆六旬。陛下去年登基之前,請續之身佩章武劍,陪同太子入長安,心意再明確不過了。續之這樣的聰明人,哪會不懂?早些讓他推薦幾名部屬入後軍,免得到時候中樞措手不及,又要重新整飭!”

法正的話很直白,也秉承了他一貫以來睹事知機、精於權衡的風格。

他的意思是,去年佩劍的六重臣,固然以諸葛亮為首,但數載或十數載後,遲早會變為諸葛亮與雷遠一文一武輔政的狀態。以這兩人的年紀,這種局面當會一直延續很久,甚至新君即位,也不會輕易變動。

廬江雷氏的宗族力量,在如今半壁天下在握的情況下,已經不是值得長久糾結的問題了,所以,皇帝不會雷遠一直留在交州,總會透過一系列的政治交換,使他前往朝廷為官。

雷遠的忠誠和才幹,這十年來所有人都看在眼裡。但雷遠若更進一步,他在交州軍中的諸多骨幹之將,就不能長久被排除在中樞之外。

這些人都是漢家的將校,他們的前途和未來都繫於漢室,而非交州。儘早使其中出色之人前來中樞任職,才能確保朝廷對他們有足夠的認識、足夠的影響。

諸葛亮頷首:“孝直思慮深遠,我不及也。這個建議,我會鄭重轉告陛下。”

“好,好。”

法正躺回榻上:“好啦,我沒別的要說啦。”

他吐了口氣,疲倦地閉上雙眼。

“孝直,你適才說,有四件事。”諸葛亮耐心等了片刻,輕聲問道:“還有一件事呢?”

“還有一件事?”法正愣了一愣,露出思忖的神色。

過了好一會兒,他低聲道:“對,想起來了。”

“孝直,請講。”

“這幾年,我行事跋扈,衝撞同僚甚多。這一去,只恐吾兒法邈受人報復……”

諸葛亮探手覆住法正的手背:“孝直放心,有我在。”

法正嘶啞地笑了兩聲:“那就多謝孔明……”

他閉上眼,不說話了。

諸葛亮靜靜地坐在一旁,過了許久。直到法正細弱的呼吸聲漸漸舒緩,他才起身,輕手輕腳地邁出戶外。

法正在司隸校尉、衛將軍的任上,公務極多。他既病重,許多事情難免積壓。

諸葛亮到了長安,立時出面決斷了一批要緊而不能耽擱的,為了處置事務方便,他宿在司隸校尉府的外院,距離法正的居所並不遠。

次日他又去探望法正,法正的病情急轉直下,已經沒法再言語。

待到第三日,諸葛亮在辦公的時候,忽然聽到府邸內部一陣嘈雜聲。他的手一抖,有大團的墨汁落下來,將一卷帛書汙了。

諸葛亮擱下筆,疾步走向堂外。站到門廊下,他便聽到嘈雜聲轉為哭聲,看見許多僕役跑進跑出,前院裡許多官吏也都從各自辦公的房舍走出來,愣愣地眺望著後頭。

章武二年六月,司隸校尉、衛將軍法正病逝,時年四十六歲。

皇帝為之流涕者累日,諡曰翼侯。

七月,朝廷頒詔,連續任命多人,結束了朝中軍政要職空闕的狀態:

以黃權為司隸校尉、衛將軍;

以馬良為尚書令;

以楊阜、鄧芝為尚書左右僕射;

以趙昂為侍中;

以陳到為翊軍將軍,統領中軍;偏將軍傅肜、偏將軍向寵副之;

以李嚴為後將軍,統領後軍;討逆將軍丁奉、偏將軍雷澄副之,兼領益州水軍;

以吳懿轉任平北將軍、漢中都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