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最後一個北洋幕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七章 亮劍精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七章 亮劍精神

作為大清國的狀元郎,江蘇省南通人張謇曾經投靠在吳長慶旗下,並與袁世凱一同擔任擔任幕僚之職。張謇是翁同的高徒,但翁同受到百日維新的影響被免職回家,張謇也深感官場兇險,便辭官回到家鄉南通開始實現他的實業救國思想。1896年,張謇建立了大生紗廠,十幾年的不斷經營之下,僅在去年便達到年利潤三百萬兩白銀地步。而在1904年,張謇又建立了南通大達輪步公司,開闢了清末民營海運的先例。與此同時他先後在南通與上嗨建立新式學校,建立了上嗨紡織學校和南通師範學校。1909年,張謇被公舉為江蘇省諮議局議長,發起國會請願活動,但鎩羽而歸。

王永安對張謇一行人盛情款待,並且詢問了一下關於京師之中的官場情況,尤其是誰能上話,王永安準備買一官帽子,只可惜張謇出來的人,王永安卻是求不到了。載灃、奕和徐世昌。載灃忌憚王家兄弟許久,而奕早就對王永泰不滿,這兩名宗室貴族斷然不會收王永安的銀子,而徐世昌雖然能夠得上話,卻不會收王永安的銀子。

不過雖然張謇幫不上他什麼忙,可張謇也不敢得罪王永安,在江淮地區,二十四混成協可是響噹噹的屠戶營,誰不知道如今大清國最能打的部隊就是二十四混成協。張謇等人也希望看一看這支傳中的神秘部隊,王永安便帶著眾人前往淨法寺軍營觀看軍士訓練。

當眾議員見到軍士整整齊齊的隊列訓練,橫豎斜均是一條線,不由得驚訝不已。正所謂外人看熱鬧,且不軍士們在作戰的時候如何,單單是這軍列隊形,整齊劃一得讓眾人膜拜不已。眾議員們並不是沒有見過軍隊,卻從未見過這樣的一支軍隊,連站佇列都成了一門藝術,恐怕連擁有德國教官的北洋六鎮也達不到。

“這些都是精銳吧?”張謇問道。

王永安卻搖頭道:“這些都是新兵,剛剛入伍不到兩個月的新兵。諸位前輩也知道,我軍渦河血戰損失慘重,四分之一陣亡,三分之一受傷。不過這也造就了我二十四混成協一種精神。”

“什麼精神?”眾人不禁問道。

“亮劍精神。”王永安驕傲地道,實則剽竊了後世的電視劇……好吧,沒有人知道他剽竊了,但全都為他的傲氣所折服,這就是二十四混成協的精神,這就是名震海內外的天下第一協。請願團的其他士紳議員們在第二天便走了,而張謇被王永安挽留了兩天,洽談揚華航運公司與張謇的南通航運公司合作的事情,雙方的運輸路線不同,揚華航運公司主要經營範圍在京杭運河沿線,漸漸地取代了漕幫的作用,而南通航運公司主要經營範圍在長江沿線,並且開闢了上嗨到日本大坂、長崎和臺灣基隆港等多條遠航航線。兩個航運公司各有特,也各有缺,雙方能夠形成合作互補,所以對於合作,張謇和王永安都帶有極大的誠意。

在張謇看來,隨著王永泰成為江北巡按使,督察江北官場,勢必淮河流域會成為他的獨立王國,南通雖然臨海,卻包含在江北巡按使督察範圍內,因此與王永泰王永安的合作必不可免。而揚華航運公司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公司,在浙省人羅士潼擔任總經理之後,此人手段盡出,陸陸續續兼併了京杭大運河漕幫的勢力範圍,甚至將從前揚州漕幫總舵未曾辦到的統一漕幫任務給辦了下來,如今從南京到天津這一段京杭大運河漕運生意,完全被其掌握。而羅士潼的下一個目標,便是競爭長江航運,開戰國際航運。

如果南通航運公司不和揚州航運公司合作,雙方很快便會正式交鋒,而南通航運公司並不是張謇的核心生意,當初建立南通航運公司的原因也很簡單,他需要將南通的棉紗和棉花運到上嗨,由於僱傭成本太高,他才自己建立了航運公司。所以儘管南通航運公司的發展一直不錯,可始終是在為大生紗廠服務,張謇沒有必要和揚華航運公司發生競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謇也聽了羅士潼的手腕,此人商業頭腦非凡,但同時因為吸納了漕幫進入公司,專門成立了一支保安隊,一方面負責保護揚華航運公司船隻,另一方面則暗中對競爭對手進行打擊,甚至鬧事干擾。而揚華航運公司的背後則是王永泰與王永安兄弟二人,一個是大清悍將手握天下第一協北洋新軍第二十四混成協,一個是袁世凱的女婿人稱揚州諸葛。

張謇完全沒有必要得罪他們,反而雙方透過合作,加強生意場和官場上的聯絡,雙方互助協作守護相望。

對於生意,都是雙方的下屬在談,張謇和王永安談的是私人感情。

午後,張謇受邀來到王家老宅,看到了養病之中的王永泰,三人便坐在王永安親手搭建的陽光房,一邊曬著太陽,一邊喝著茶聊著大清的官場趣事和大清國的國運,世界的風雲局勢。

張謇對著玻璃做的陽光房非常有興趣,王永安便為他講解了一番,木製房梁建好之後,以玻璃為牆,房中鋪建地暖,如果感覺到陽光房中氣溫低了,便燒地暖供熱。所以這陽光房二十四時溫度在二十度左右,而陽光房的玻璃是三層大塊玻璃,以避免如冰雹襲擊意外破碎。

張謇是江蘇省的名人了,王氏兄弟對他非常客氣,張謇提到了一件事,讓王永安覺得有一些驚訝,一個叫做汪兆銘的粵省年輕人就在兩個月前準備刺殺攝政王載灃,闖下了天大的大禍,卻被載灃饒過性命了。

原來汪兆銘留學日本就讀於日本法政學院,但是因為考試成績太差只能肄業回國,但是還是擔任了在日華人報紙《**館》的編輯。此時恰逢朝鮮被日本正式吞併,並改進為大韓民國,大清國上下群情激奮,紛紛對日本的蠻橫無理和大清國的外交軟弱感到氣憤,許多人認為究其原因便是出在了大清國統治階級滿清宗室身上。於是汪兆銘從日本回國來到京師之中,與同志者黃樹中一次策劃暗殺攝政王載灃,逼迫滿清宗室同意建立國會、滿清還權給漢人等目的。

他們在載灃每日經過的甘水橋下埋了炸藥和地雷,準備載灃經過的時候,燃炸藥炸死滿人中最大的官。不過他們每日踩,且在甘水橋周圍徘徊數日,且作為兩個南方人嘰裡咕嚕著京城老百姓聽不懂的南方話,於是被京師的“朝陽區群眾”揭發。步兵統領兼九門提督那桐直接派人給抓了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