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最後一個北洋幕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廈將傾的大清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廈將傾的大清國

此時的大清國內風雨飄搖,清廷卻渾然不知,依舊沉浸在自己的美夢之中,而此時的湖北新軍之中,同為革命黨,曾經的同盟會分子,因與孫逸仙意見不合而獨立建立的共進會,正在積極地策動士兵秘密反清。 23US.更新最快

共進會是激進的反清組織,1908年由川粵閩贛湘鄂六省激進革命黨建立,並在當年便在廣西省南寧發動了起義。南寧起義失敗之後,又在梧州發動起義,同樣也宣告失敗。1909年,共進會在胡南省發動暴動,次年,由於胡南省發生災荒奸商哄抬兩家,朝廷官員參與其中,共進會趁機發動搶米風暴。彼時胡北省新軍被朝廷派遣胡南省平息搶米風暴,共進會準備趁機發動兵變,但因走路風聲而宣告失敗。

共進會黨魁之一的孫武在廣州起義失敗後逃回到武漢,此時胡北省革命青年多以為孫武是孫逸仙的弟弟,而孫武為了拉攏更多的青年加入共進會反清,幾步否則自己是孫逸仙的弟弟,也不承認,這就讓很多人誤信傳言,加入會黨之中。為了積極反清,胡北省革命黨在孫武家中召開胡北省革命會議,豈料到會議剛一開始,便紛爭四起。

原來胡北省革命團體中,除了孫武、鄧玉麟、湯玉如的共進會外,另有一支革命力量蔣翊武、劉復基的文學社。文學社的本名叫做振武學社,是胡北省新軍中留日軍人回國之後自發建立的反清革命黨,黨員之中絕大多數為從日本留學回國的軍校生,包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日本振武學校的學員,因此他們在軍隊中的影響力頗大。而共進會則在百姓和會黨之中影響力更大,所以雙方第一次會談,非但沒有成功,反而因為以誰為主先吵了起來。

胡北省的革命黨還沒有推翻滿清,卻自己先吵了起來,但也側面的反應了清末的大史環境。由於清廷無力控制地方,而地方政府只顧自己斂財,導致整個國家風雨飄搖,各會黨黨派紛紛自立,而眾多的黨派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矛盾,乃至於清廷形成了一種畸形的和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攝政王載灃等非但沒有看到其中的危險,反而以為大清國海內歌舞昇平,自己面臨的危險不過是北面的俄國和南面的法國,西面的英國和東面的日本。在國內,皇族內閣面臨最大的問題也不過是各省諮議局不斷的抗議,抗議,抗議抗議個屁,就讓他們去抗議吧!

於是清廷將自己的腦袋扎進了沙子裡,成了一隻看不見外界一切的鴕鳥。

而此時由於端方帶走了部分胡北省新軍,導致胡北省兵力緊張,為了能夠有效及時地對付胡北省革命黨,湖廣總督總督瑞決定允許新軍士兵在非射擊訓練時間持有武器,但處射擊訓練時不得持有子彈。

但這個訊息給革命黨人的巨大震撼,讓文學社和共進會振奮務必,他們認為起義的日子就要到了,革命黨的春天就要來臨了,於是在共進會讓步的調解下,雙方決定屏氣爭執,聯合組建胡北省革命黨(此革命黨與孫逸仙毫無關系)。胡北省革命黨人,由孫武擔任軍事領導人主管戰鬥指揮,蔣翊武擔任軍政領導人主管軍政後勤,劉復基為總理負責民政,並提出未來推翻滿清後建立中國革命軍政府。其中劉復基將擔任革命軍政府首任總理,宋教仁、楊時傑、居正、熊秉坤、李作棟等胡北省革命黨人軍身居要職不過他們又忘記或者刻意地排斥了同盟會黨人,認為未來主導中國的,只能是胡北省革命黨。

與此同時,共進會胡南省人焦達峰與譚人鳳在胡南省四處聯絡,秘密推動起義,焦達峰在湘東召集全省0名幫派會黨首領,共議反清大局。不過胡南省士紳多忠於滿清政府,焦達峰認為胡南省應在胡北省起義之後再順勢起義,且共進會在胡南省勢力並不大,無法起到主導作用,只能居中聯絡,並隨後與胡南省新軍中的各革命同志私下頻繁聯絡,積極準備發動革命。

西北重鎮的陝省,同盟會成員井勿幕積極與哥老會、刀客等會黨聯絡,由於同盟會名聲極大,陝省各會黨紛紛歃血為盟表示效忠同盟會,公舉孫逸仙為大當家,推翻滿清要不是井勿幕阻止,眾會黨甚至喊出推舉孫逸仙成為新皇帝了。而陝省新軍之中,張鍅、錢鼎、張鳳翔等軍官早在保定陸軍學校之時便秘密加入同盟會,在擔任新軍軍官之後,他們組建了軍事研究社,以研究軍事的名義策劃推翻滿清。

江西省,林森、吳鐵城、李烈鈞等同盟會成員也積極策劃江西新軍起義。

山西省,同盟會成員景定成、革命軍官閻錫山等人積極策劃山西省新軍起義。

雲南省,同盟會成員楊振鴻、蔡鍔、羅佩金、李厚存、唐繼堯、李根源、顧品珍等人積極策劃新軍起義。

上嗨,陳其美、沈曼雲、李平書等人積極策劃上嗨起義。

浙省革命力量原本非常分散,然而因為秋瑾、徐錫麟被殺,反而促進了浙省革命黨人的聯合,蔣尊和、呂公望、朱瑞、周鳳岐、黃元秀等革命黨人也暗中策劃起義,只是因為浙省作為清廷重要稅收大省,又屢次發生起義,因此清廷對浙省防備教嚴密,暫時沒有起義的好機會,但浙省革命黨蟄伏發展,其中浙省新軍絕大多數軍官都有反滿傾向。

蘇省蘇南地區,同盟會成員劉之潔等人將蘇州巡撫程德全發展為革命黨,蘇州起義在即,但陳其美認為在長江以北有王永泰、王永安兄弟二人,其江北新軍只知王氏兄弟不知天下朝廷,因此應當等待王氏兄弟反清之後再發動起義。但因為蘇州上下皆為革命黨,並成為江南地區的革命黨大本營。

皖省吳春陽、韓衍、管鵬、王天培、胡維棟等人積極策劃皖省起義,並悄悄聚集在安慶,由於王永安對皖中地區控制較差,因此給予了革命黨以極大的發展空間,但吳春陽等人也認為,在天下未定之時,皖省革命黨人絕不能輕易招惹江北軍,也不能輕易發動起義。

貴州革命黨人在同盟會成員張百麟的積極策劃下,招兵買馬準備反清起義。

廣西革命黨人在同盟會成員蘇無涯、李應元等人認為廣西提督陸榮廷為綠林出身,且對廣西新軍控制極其嚴密,因此廣西革命起義需要爭取陸榮廷參與,負責絕難成功,於是對陸榮廷日夜灌輸反滿的思想。陸榮廷一方面對革命黨等嚴加防備,另一方面虛與委蛇,坐看天下風雲。

廣東省、山東省、河省、直隸省……

除了少數幾個偏遠或人煙稀少省份,但凡漢人較多的地方(東北三省除外),革命勢力蠢蠢欲動,一股反清的革命暴風正在形成,與此同時朝廷卻依舊認為革命者不足為懼,搓餌賊罷了,只等端方和趙爾豐平息川亂,天下自然會繼續被大清統治至少名譽上被大清統治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