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最後一個北洋幕僚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七章 徐州烽煙起(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九十七章 徐州烽煙起(一)

江北軍的反應非常快,然而袁世凱的反應更快,在袁世凱下令之後,清軍四路大軍重新調賬了部分軍隊與指揮官後,立即展開了對江北的軍事行動。 清軍不缺人,不缺錢,不缺物資,可以說這一次對江北軍的進攻集結了清軍最後的軍事力量以及外國勢力的強烈干涉,但是在許多北洋軍看來,與洋人的合作並不算是賣國行為,他們是為了統一而暫時性的選擇借用其他勢力。

清軍的四路大軍,從四個方向朝兩個軍事目標前進。

清軍第一路為湖北馮國璋率領的北洋軍第三鎮、北洋軍第四鎮、北洋軍第六鎮第十一協、河新軍第二十九協、河各路巡防營20營,總計8萬餘人。馮國璋率軍從湖北進軍,先收復皖中,而後順江而下佔領浦口,沿浦口佔領鳳陽府,隨後進攻揚州,試圖包抄江北軍。

清軍第二路由靳雲鵬率領北洋軍第五鎮、山新軍第四十七協、原駐防熱河的毅軍、原駐防灤州的北洋軍第二十鎮、山東各路巡防營10營,直隸巡防營10營,總兵力10萬人,沿津浦鐵路直撲徐州,佔領徐州。

清軍第三路由王佔元率領北洋軍第二鎮第三協、河各路巡防營10營、毅軍10營,總兵力3萬人,由河向皖北發起進攻,從右側包抄江北軍徐州守軍。

清軍第四路由王廷楨率領禁衛軍與山各路巡防營5營、八旗兵10營由海州(連雲港)發起進攻,總兵力3萬人,試圖佔領海州後從左路包抄徐州,將徹底佔領徐州。

清軍四路大軍總計二十四萬人,其中北洋軍主力部隊高達十萬人,由此可見袁世凱非但蓄謀已久,且深知進攻江北軍必然要一鼓作氣將其消滅,絕不能給江北軍喘息之機。

四路大軍中,第一路進攻浦口之馮國璋部與第二路進攻徐州之馮國璋部才是主攻重點,而第三路和第四路皆為包抄之輔兵。

尤其是第四路的王廷楨部所帶領部隊皆為禁軍與八旗兵,而山各路巡防營不過才五個營三千多人,且都是臨時徵調,毫無戰意。不過第四路卻並非毫無戰鬥力,禁軍皆由滿漢蒙八旗子弟與回族青年組成,他們更加忠於朝廷,因此每年朝廷在他們身上花費的軍餉、配給的武器和裝備皆不遜於北洋六鎮,尤其是袁世凱還聘請了自己的日本顧問組成日本顧問團監督第四路,避免第四路厭戰心裡。說起來好笑的是,袁世凱等清末漢人為了滿清江山拋頭顱灑熱血,反倒是滿人早早看透了清帝國遲早終結,不願意繼續保這個江山,因此禁軍與八旗軍戰意不高,袁世凱不得不讓日本顧問團督促八旗兵與禁軍,但效果顯然很差。

袁世凱發令之後,再一次與納爾遜爵士會晤,並秘密商討起辦法,他希望從四國銀行中借貸更多的錢,而為了對付王永安以及他的江北勢力,四國銀行承諾以五年的低息借給清政府5000萬兩白銀,專門用於對江北的戰爭之中。

與此同時,王永安也在於馮衡商議徐州的軍團與鳳陽府的軍團統帥的問題,由誰帶領徐州的四個江北陸軍師,誰又能指揮得動鳳陽府的四個江北陸軍師。

“我提議兩個人選吧,”馮衡說道,“羅銀賢和韓麟春,此二人資歷深厚,且軍中威望甚重,由他二人指揮軍隊,必然無人反對。”

王永安笑了笑,看看李耀,李耀立即擺手說:“大帥你別看我,我對軍事指揮可是十竅通九竅,一竅不通。”

“哈哈哈……”王永安一陣大笑,說:“我知道,我知道,其實要是老龔在就好了,他的資歷最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馮衡點頭說:“也不知道老龔在國外,是不是把口吃毛病改了。”

王永安道:“且不說資歷,但說指揮能力,你認為誰可勝任?”

馮衡想了一下,說道:“方鹹五與李士銳皆可,若由方鹹五做指揮,眾人皆服,但若由李士銳做指揮,恐怕很少有人服,畢竟他太年輕了,而且李士銳不是江北人,畢竟方鹹五是揚州人,大家顧忌方鹹五和你的裙帶關係,不會反對於他。李士銳是湖南人,這湘娃子才二十五歲,貿然擔任指揮,恐怕……”

王永安道:“說起來這軍事指揮人才,我軍不少,但是有李士銳如此冷靜頭腦且深謀遠慮並不多,你算一個,方鹹五算一個,還有一個人也算一個,但我不放心他。”

“誰?”

“第三師參謀長蔣雁行。”

馮衡知道王永安一直以來都忌憚蔣雁行,以蔣雁行的能力和資歷,早就該擔任陸軍師長,但不知道為什麼王永安對蔣雁行的任命遲遲不肯下達。他哪裡知道王永安的忌憚原因,歷史上蔣雁行就是革命黨,且歷史上南方革命家佔領南京,蔣雁行率領的江新軍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其後蔣雁行擔任江北新軍的指揮,率軍與北洋軍在皖中皖北大戰。南北議和成立中華民國之後,雖然蔣雁行是革命黨,但是他並不是孫逸仙的心腹,且蔣雁行本身也想做軍閥,於是被孫逸仙等民黨拋棄,被袁世凱召入京師之後,與蔡鍔等人一道扣押起來。再後來蔣雁行一直被北洋政府委以虛職,蔣雁行因遭到民黨背叛,遭到北洋系的排擠而心灰意冷,最終辭去一切工作,在家中養老。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日本人聘請蔣雁行出山,遭到蔣雁行的拒絕,最終在1941年病死與家中,享年66歲。

蔣雁行的雄心壯志在屢遭打擊之後才熄滅,而在此之前他也是一個一心為國建立新中國的熱血軍人,只是有一些軍閥思想罷了。而王永安最擔心的便是蔣雁行與革命黨有關聯,如果蔣雁行率領軍隊投奔了南方革命黨,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基業豈非替他人做嫁衣裳了嗎?

不過,他仔細考慮起來,這蔣雁行本質上反對的只是滿清朝廷,而自己已經宣佈光復,因此可以大膽放心地使用蔣雁行了,於是便說道:“既然如此,也該讓蔣雁行出一出力了,這樣吧,蔣雁行調任第八師擔任第八師師長,代替李士銳。”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