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最後一個北洋幕僚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章 日本人丟擲的難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章 日本人丟擲的難題

長谷川好道的話甚合桂太郎的心意,他早就對江北垂涎三尺,又對王永安恨之入骨了,這個不識抬舉的傢伙,如果他當初能夠接受成為日本的代理人,日本的勢力和影響早就涵蓋整個長江以北了。可偏偏這個在日本生活數年的中國夥子,竟然以一己之力拒絕日本的示好多年,讓日本人的勢力和影響始終無法進入江北地區。

現在好了,英法德俄等國對王永安除之而後快,而日本則而可以渾水摸魚,趁機強佔南通,截斷長江水道上游,讓英國佬的上嗨成為一潭死水,這麼好的事,桂太郎豈能不敢。同時即拉攏的袁世凱,又給日本藉口插手中國內政。

“呦西,你的注意非常好,我非常喜歡。”桂太郎笑得眼睛都沒了,“我立即向天皇稟報,而你則向山縣有朋元老彙報,聽一聽元老們的意見。如果我們對中國動手,元老們是否支援,如果我們僅僅對江北動手,元老們是否支援。”

長谷川好道笑著:“您不就是元老嗎?”

桂太郎苦笑道:“我雖然是元老,但是我的影響力不如山縣有朋啊,畢竟山縣是元老領袖。”山縣有朋在得知長谷川與桂太郎的計劃之後,慎重地表示萬勿對中國直接動手,以免讓原本南北分治的中國因為有了外敵而聯起手來,中國人在面對敵人的時候會暫時放棄內部矛盾。

“對中國,應當分而謀之。”山縣有朋叮囑道,“如果對付江北,則一定要找到一個讓中國人無話可的藉口,甚至讓中國人認為日本軍隊的前進,是在代表正義討伐邪魔歪道。”

長谷川表示一定會將話帶到,而桂太郎在對大正天皇的報告中也謹慎地提到,為天皇的登基送上大禮。日本在明治天皇的手中一躍成為亞洲之,而更應該在大正天皇的手中成為世界之。

大正天皇被吹的心神盪漾,立即允許了桂太郎的計劃,但是又日本沒多少錢了,一定要控制戰爭規模。看來大正天皇在正常的情況下非常聰明,只是他起瘋來,就跟傻子沒什麼兩樣了……

在得到天皇和元老的支援之下,桂太郎信心大振,隨後立即電報給立花一郎,讓他不斷對袁世凱施壓,當袁世凱承受不住壓力的時候,再丟擲可以將謀殺日本戰俘的人員是江北間諜所為作為理由。一旦袁世凱承認,則日本便有足夠的藉口對江北開展,佔領南通,英國佬強佔了中國長江口的南側,日本人則能強佔長江口的北側。

立花一郎在得知桂太郎的冒險計劃之後,心臟激動得砰砰地跳了出來,如果這件事能夠成功,那麼將會給帝國帶來非常大的利益,尤其是江北地區在王永安王永泰兄弟多年的經營之下,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最達地區,佔領南通相當於砍掉了江北經濟的一條大腿,而這條大腿上的肉,足夠日本軍方吃幾年的了。於是,立花一郎明確要求袁世凱對日本教官之死負責,並希望派出調查組,如果找不到合適的答案,日本將不排除對大清國動手。

袁世凱嚇壞了,自己這邊與江北軍的戰爭尚未出一個結果,沒想到那邊卻把日本人給惹毛了,尤其是日本的報紙上紛紛將矛頭指向了他——如果日本人以此為藉口對華宣戰,自己豈非賠了夫人又折兵?

袁世凱連夜與立花一郎多次會晤商討對此事(在華日本教官被殺)的處置,立花一郎強調這件事對日本帝國影響非常大,原本答應借給清政府的戰爭貸款,有可能因為日本教官被殺事件而被迫中止。

袁世凱幾乎一夜之間斑白的頭全白了,而前線除馮國璋的第一路外,幾乎全線崩潰。但岡村寧次卻選擇了留在淮安,他堅持要在此處調查清楚事情的真相,並且不允許王廷楨的禁軍和八旗軍後撤。

但王廷楨在得知江北6軍派遣兩個團準備包抄他們後路之後,而部隊無心戀戰,所以為了避免清軍第四路也遭到全軍覆滅的下場,王廷楨選擇了撤軍——還把固執的日本人仍在了淮安,至於江北軍怎麼處置他們,那就是王永安的事兒了。

所以當江北軍抵達淮安之後,突然遇到令人尷尬的事,一群沒有帶武器的日本人留在了淮安。對這群日本鬼子呢,江北軍是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抓他們得過去,畢竟他們是清軍第四路的教官,不抓他們也得過去,因為在每一支軍閥的軍隊中都有外國教官的存在,北洋軍中最多的教官是德國教官,甚至現在還有德國教官跟隨隊伍。

帶隊長官將此事立即報告給揚州大本營,王永安得到訊息之後傻眼了,對這夥兒日本人……怎麼處置呢,抓呢,還是不抓呢?

抓了吧,容易引起日本人干涉。

不抓吧,堂堂江北地區,讓一群日本人留在淮安縣調查來調查去,成何體統,外人還以為自己勾結日本人呢。

難辦啊,日本丟給了王永安一個大大的難題啊。

此時張謇已經去了上嗨,無法和王永安商議了,他只能找召集眾人開會研究。

由於江北最近擊敗了清軍三路大軍,全軍士氣旺盛,自然而然也就自滿驕傲起來,許多將領要求將日本教官抓起來,並將其公之於眾,讓全天下譴責日本干涉中國內政,揭露清政府賣國求榮的真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對,通電全國,讓清政府看看自己是什麼玩意。”

“全國討伐之。”

“我等與清軍之戰,實乃愛國者與賣國者之戰。”

“他們一定私下裡補償了日本人不少好處。”

羅銀賢卻緊鎖眉頭,表示道:“此事不妥,應該立即放走日本人。”

李耀苦笑道:“不是我們不放人,而是日本人賴著不走,一定要留在淮安調查日本教官被燒死的真相。他們不走,我們反倒要好吃好喝招待他們,這算是什麼事兒嘛,日本鬼子真麻煩,要我,一刀宰了得了。”

“他們又沒有騷擾百姓,怎麼能殺了他們呢。”王永安苦笑著,彷彿因為屠殺了八百清軍,軍中戾氣漸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