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洋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十四、戰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十四、戰略

1939年5月7日,共和國在北京舉行了共和軍解放印度的慶祝活動後,總統林鑠在中南海召集了軍事委員會會議,主要是討論共和軍下一步的作戰重點問題。.org

海軍方面提出現在趁英澳軍在澳洲防禦薄弱的時機,立即出兵南太平洋的戰略。

“這樣不行,如果我們進攻澳洲,美國人很可能就會參戰。”外交部長顧維鈞明確表示進軍澳洲。

“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前,我們不能與美國開戰!”林鑠也否定了海軍的方案,“戰爭已經進行了兩年,也到了該解決日本人的時候了,大家的討論重點集中到這方面。”

“東北戰區根據總統‘穩打穩扎,穩步推進’的指示,各集團軍輪流練兵,逐步推進,目前已經將日軍壓縮在遼東半島、長白山區及外東北的黑龍江以東地區。目前日軍在遼東半島有6個師團,16萬左右兵力。鴨綠江至和長白山一線有11個師團30萬人,外東北地區有14個師團近40萬兵力,另外在朝鮮半島還有5個師團14萬人左右。”副總參謀長張維城首先介紹著東北戰區的敵人情況,日軍在整個東北地區大約有100萬左右的兵力,與共和軍在東北的兵力大致相當,雖然共和軍佔據著空中優勢,但由於進入山地後裝甲力量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所以進攻起來也相當吃力。

由於害怕共和軍在臺灣登陸,日軍在臺灣和琉球部署了19個師團,近50萬兵力,另外還有120萬軍隊用於本土防衛。

“朝鮮半島怎麼只有5個師團?”林鑠問道。

“由於東北戰區不斷向日軍施加壓力,敵人的主力基本上都投入到了一線,而且日軍作戰一向不重視後勤和後方的安全。”海軍總司令陳紹寬馬上意識到海軍的機會來了,“由於敵人後方的防衛相對薄弱,我們是不是可以實施一次兩棲作戰,徹底切斷敵人的後路。”他用手掌在桌面上比劃了一下。

“這倒也可行,朝鮮半島的平壤外港、仁川、郡山和木浦都是合適的登陸點,如果我們切斷了日軍的補給,至少在遼東半島和鴨綠江一線的日軍就會崩潰。目前黃海海域的制海權一直掌握在咱們手中,但也有一些日軍潛艇會造成很大的威脅。”海軍總參謀長李國堂提出了其中的難處。

“黃海海區水深較淺,潛艇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容易被反潛艦船捕捉到,一點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北洋艦隊司令王崇文連忙解釋起來。

“從華北戰區調第10、29、38集團軍增強到遼東一線,加強對鴨綠江一線的攻勢。”林鑠想了想這才說道,“由總參和海軍方面制定出一個詳細的在朝鮮半島的登陸作戰計劃,另外印度方面的防務交給西南戰區,海軍陸戰隊可以抽調兩個師回來。”

“新型的重型轟炸機的生產情況怎麼樣?”林鑠突然轉頭問航空署署長秦國鏞。

“已經生產了150架,不過由於工藝十分復雜,北京航空公司每月的產量剛達到60架,預計在新的生產線調整完成後,每月的產量才能達到總裝備部要求的120架以上的水平。”秦國鏞回答道。

“少川,歐洲方面有什麼新情況?”林鑠並沒有將這個話題進行下去,而是突然轉到了另外一個新的話題。

“德**方確實如總統所料到的那樣,制定了一個全面入侵波蘭的‘白色計劃’,但我不認為發目前英國人的情況,會為了波蘭而與德國方面宣戰。”顧維鈞回答說,“張伯倫政府一直採取妥協政策,但英國方面現在強硬派有抬頭的跡象,張伯倫的日子很不好過,如果換了其他的首相,這個就不太好判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林鑠沒有說話,他點著了一根香菸,然後深深地吸了兩口,如今被削弱的英國人還有沒有勇氣與德國人宣戰,這還真是個問題。

“用不了兩年歐洲肯定會打起來!”楊傑剛從德國調回國內,“現在整個德國的狂熱民族情緒都被國社黨給煽動起來了,美國人在幫德國重整軍備,想把禍水東引。但我老懷疑英國人真正是想把戰火引向法蘭西。”

“為什麼?”林鑠對這個觀點有些吃驚。

“大家想想一戰中誰獲利最多,他們幻想著還能複製一戰時的情景,德法兩國在馬恩河一線拼的你死我活,盎格魯撒克遜人坐收漁翁之利。英美兩國都希望用一場戰爭來擺脫目前的經濟危機,期待著在這場戰爭中獲取紅利,甚至有可能奪取法國人在海外大片的殖民地。”楊傑慢悠悠地說道,“英國人想戰爭儘快地爆發,如果任由德國人重整軍備,以德國目前的發展速度,大約在五至六年內其海軍就能給英國人造成極大的麻煩。”

“你的意思是說英國人在德國海軍沿未恢復之前,肯定會挑起與德國之間的戰爭?”林鑠問道。

“我的判斷是這樣的,英國人現在正在尋找開戰的藉口,也許德國入侵波蘭就是個時機。不出意料的話,英國的外交政策會在對待捷克問題的餒靖政策上做一個180度的轉變。”

“很有道理,剛剛從德國方面傳回的訊息,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向正在倫敦訪問的波蘭外長貝克做出保證,如果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兩國將對德國宣戰,鼓勵波蘭人與德國之間的對抗。”林鑠說道,楊傑的分析很有道理,英國人不可能容忍和等待德國人能順利地實施其最新的規模龐大的Z造艦計劃。

“不過,德**備的情況完全不太樂觀,希特勒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步入戰爭,德國的軍工除了飛機制造方面還能達到與英國相當的水平,其餘的軍工企業完全沒有整合到準戰時狀態。”楊傑繼續說道,“德國製造的坦克除了機動性之外,完全落後於英法兩國,甚至比蘇俄的坦克效能都稍差,更不用說與我國的新式坦克相比了。德**工每月的坦克生產數量大約在500到600輛左右,根本不能滿足戰時巨大的損毀和消耗。”

“對了,我們的新型坦克資料提供給了德國人了嗎?”

“已經與MAN公司和克虜伯達成了協議,我們用最新的坦克資料交換到其st52造船鋼和鎳鉻合金鋼、最新的大型柴油機生產技術。”總裝備部副部長楊宇霆答道。

“儘可能地對德**工給予必要的幫助,到時看看英國人引火燒身後有什麼感想。”林鑠笑道,這一切都對於共和國的整體戰略相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