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洋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80、中途島(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80、中途島(四)

北洋艦隊主力航行在小笠原諸島附近,海面上下著大雨,風浪很大,跟隨在艦隊後面運送海軍陸戰隊第10師29旅人員和裝備的登陸艦隊航行更加困難,航速降到了十節左右,進而拖累了整個艦隊的航行速度。.org

“東山島”級坦克登陸艦是共和海軍採用大規模標準化流水線方式建造的第一型中型艦船,這種長121米,寬17米,標準排水量為3600噸的登陸艦採用兩臺MAN式柴油機作為動力,最高航速能達到18節,續航力在3600海里,一次能夠運送一個裝甲連包括10輛坦克12輛兩棲裝甲在內所有的人員和裝備進行遠程登陸作戰。

由於採用預製標準件分段裝配的流水線式建造方式,“東山島級”登陸艦的船臺建造工期縮短到二個月左右,在這之後,海軍方面開始在船廠大力推廣流水線式分段裝配方式,現在包括主力航空艦在內,幾乎所有的新建艦船都開始採用大規模流水式分段作業,從而大大縮短了建造工期。由於採用大規模流水式分段建造方式,排水量在48500噸的“北海級”航空戰艦,其船臺建造工期已經縮短到了8個月,相比於過去,效率提高了三倍以上。

越來越強大的造船能力是共和海軍一直能夠保持海上優勢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共和中國充足的人力資源則保證了海軍方面一直有足夠的預備役飛行員和艦員在接受訓練,隨時能夠補充到艦隊,使各艦隊一直能保持有足夠的戰鬥力。

隨著戰爭的進行,各國科學家與工程師們也全力以赴將全部的精力和熱情投入到軍事裝備的研究與開發上,再加上同盟國之間的技術交流和技術共享,各國之間的裝備技術水平差距越來越小。戰爭進行到現在,比拼的就是人口、工業能力和教育素質等方面的綜合國力。論工業能力,美、英、蘇俄同盟要稍稍佔據優勢,但在人中數量方面,擁有近7億人口的共和中國就是同盟國的兩倍,這足以彌補工業能力方面的一些差距。

隨著共和中國對波斯灣地區油田的大規模開發,協約國方面的原油產量也迅速達到了每年1.1億噸的峰值,現在每年約有600萬噸原油透過亞得里亞海北部的港口輸入到德國,以保證德國人有足夠的戰爭能力。

隨著對西澳鐵礦的開採,共和國在沿海建立的廣州、泉州、上海寶山、山東萊蕪、河北唐山等鋼鐵廠陸續開工,再加上東北鞍山鋼鐵基地的興建,共和國每年的鋼鐵產量達到了7800萬噸,已經基本上與美國的鋼鐵產量持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鋼鐵時代,鋼鐵產量和加工能力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另一項重要的指標。

為了取得海洋的主動權,共和中國與美英之間展開了如火如荼的造船軍備競賽,由於德意兩國在造船工業上相對薄弱,在大西洋方面,則一直是美英海軍的天下。

在未來的一年內,美國將會有12艘“埃克塞斯級”航空艦和6艘最新的“中途島級”艦隊航空艦下水,英國則會有4艘獅級戰列艦和4艘以美國“埃塞克斯級”為藍本建造的“競技神級”航空戰艦建成服役,而共和中國則只有12艘“北海級”艦隊航空戰艦會建成服役,另外義大利海軍和德國海軍各有2艘航空戰艦會建成下水,但以這兩國的造船能力,卻不一定能夠完成舾裝。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形勢,總參謀部希望在1942年能夠切斷澳洲與美國之間運輸線的任務,從而達到迫使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退出戰爭,把美國海軍逐回美洲的戰略意圖。

總參制定的中南太平洋戰役的整體構想是想在共和海軍還佔據優勢的情況下,以對南索羅門群島和新喀里多尼亞、中途島等戰略目標的進攻為誘餌,伺機尋找機會與美太平洋艦隊主力進行決戰,從而達到殲滅或是重創美太平洋艦隊的戰略目的。

現在第一步的戰役目的已經達到,美陸戰1師和澳大利亞第27旅被圍困在南索羅門群島,原來駐守珍珠港的第5艦隊主力被迫前往南太平洋進行增援。現在北洋艦隊的進攻目的就是把這支艦隊調動回來,而共和海軍東海艦隊和南洋艦隊主力將會在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之間對其進行夾擊。

在浩渺的海面上,王崇文指揮著北洋艦隊主力頂著風雨艱難地駛向中途島,6月17日下午,艦隊抵達了距中途島不到一千海里深海區,天氣才開始好轉。

與此同時,程耀恆大將也率領東海艦隊主力開始從關島和塞班島的錨地起航,前往馬紹爾群島以東,對預計之中的哈爾賽艦隊進行攔截。

在夏威夷一帶活動的潛艇部隊發回一些不好的訊息,太平洋艦隊在中途島增強了空中力量,並且在一些島礁上派駐了水上飛機,以增強這帶的偵察範圍。很明顯,尼米茲也在擔心共和海軍對珍珠港的進攻。

另一個不好的訊息是在中面太平洋監視美國第5艦隊的潛艇部隊失去了敵人的蹤跡,而在薩摩亞和吐瓦魯一帶活動的潛艇部隊也沒有發現這支敵人的主力艦隊。

黃昏時分,艦隊的無線電偵測船發現從南鳥島一帶發出一長串的無線電訊號,發報時間足有15分鐘左右。很明顯,位於艦隊後方的運輸船隊已經被敵人的潛艇發現,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敵人很可能就此就能猜測出共和艦隊的意圖。

在得到這一情報後,王崇文果斷地改變了作戰計劃,下令運輸艦隊轉向關島,等待主力艦隊控制住局勢後,再進行登陸作戰。

切斯特?尼米茲確實猜測出了共和海軍下一步的攻擊目標,他作出了一個簡單而且勇敢的決定:置麥克阿瑟、戈姆利和華盛頓方面一連串要求他全力向南太平洋派出主力艦隊的請求不理,決定集中全力在中途島對前來進攻的中國艦隊進行一場伏擊。

他這麼做要冒上很大的風險,金上將命令他派出第5艦隊全部的主力對南索羅門群島進行增援,指出共和軍有可能會全力攻取南索羅門群島,範弗裡斯特面臨覵全軍覆滅的風險。如果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出現了錯誤,從而導致南太平洋地區的局勢驟然惡化,那麼他可能會成為美國自建國以來第一個遭受撤職處分並被送上軍事法庭的海軍上將。

他命令剛從巴拿馬運河趕到的第13、14特混艦隊在金凱德中將的指揮下連夜趕往中途島,隨後又命令斯普魯恩斯率領第5艦隊主力在約翰斯頓島西南悄悄折返向中途島東南海域進行埋伏。

在這片海區,他掌握著一定的主動權,從中途島起飛的偵察機能夠搜尋周圍近700海里的範圍。從距離上來說,從珍珠港向中途島進行增援只用一天多的時間,而敵人最少得需要三天的時間才能抵達這片海域。

這是一個晴朗無風的上午,從瓦胡島機場上進行檢修的戰機開始起飛,前往港外與海面上正在待命的航空艦會合。

平靜的海面上,“勇敢者號”、“拳擊手號”、“胡蜂號”和“大黃蜂號”4艘艦隊航空艦和一艘“獨立級”輕型航空艦“卡伯特號”正以5節的航速緩慢行駛著。一架魚雷機在降落到“胡蜂號”時,機身突然一顫,一頭就撞到了後部的飛行甲板上,支離破碎地一頭裁進了海水裡。擔任護衛的驅逐艦劃出一道白色的痕跡,飛快地駛向正在冒著濃煙的飛機殘骸對落水的飛行員進行搭救。

托馬斯?金凱德中將站在“勇敢者號”五層的艦橋上,望著側前方的“胡蜂號”上發生的這一幕事故不由得皺了皺眉頭,雖然在航空艦上這種事故並不罕見,但這一次使他感到有一種不好的兆頭。

尼米茲命令他沿著夏威夷群島對中途島進行增援,而這一帶正是中國潛艇活動頻繁的地帶,自己很有可能首先被敵人發覺,從而遭到第一波的打擊。

這也沒有辦法,在尼米茲的計劃中,自己有很大的成份在充當一個誘餌的角色。

中午1點,艦隊已經在海面上編隊完畢,這時金凱特下達了出航的命令,“按預定編隊起程!”信號旗在“勇敢者號”的訊號桅上升起,整個艦隊向著西北方向開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