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洋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110、利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10、利益

1943年春天的華盛頓看起來和往年並沒有什麼不同,波多馬克河畔的林蔭開始變得生意盎然,街道兩旁的花壇鮮花也開始綻放,自從進入春天,雨水似乎也多了起來。.org自從美國參戰之後,這已經進入到第三個年頭,但戰爭帶給美國人的感覺除了嚴格的食品供應,其他似乎變化並不是很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隨著整個的國民經濟被納入到戰時管理體制,原來龐大的失業人群都找到了工作,甚至連婦女們都被動員進入到工廠之中,雖然在太平洋或是歐洲戰場不時傳來一些時好時壞的訊息,而且戰場上會不斷給一些家庭帶來噩耗,但是民眾們還是會選擇性地儘量會把這些壞消息快一些忘掉。

畢竟戰爭給大部分家庭帶來了一種安定感,不用整天擔心什麼時候會失業,在大多數民眾的心目中,經濟大危機所造成的恐懼比戰爭所帶來的恐懼要大得多,對於普通人而言,寧可選擇戰爭,也不願意因為失業而淪落街頭。

這實際上也是德國人選擇希特勒的原因之一,1929年的經濟大危機帶給人們的傷害和恐懼實在太大了,所以大多數人寧可選擇戰爭,也不願意再次忍飢挨餓。

與街面上的輕鬆和熱鬧不同,白宮的樓道裡顯得很安靜,羅斯福總統的橢圓形辦公室裡的氣氛則顯得有些緊張。

赫爾國務卿匆匆從倫敦返回華盛頓,立即趕到了白宮,走進辦公室,他就注意到羅斯福總統似乎一下就變得蒼老,並且神態疲憊。馬歇爾參謀長筆直地坐在長沙發上,而陸軍作戰部長史汀生則與海軍總司令金上將坐在側面的小沙發裡,總統的顧問霍普金斯則滿面病容坐在總統辦公桌一側的扶手椅上。

“啊,科德爾,沒想到你這麼快就趕了回來!”羅斯福抬頭看著他的國務卿問候到,赫爾注意到總統的語氣裡帶有一絲失望。

“是的,情況緊急,我不得不馬上趕回來。”赫爾在點頭與問候了之後,走過去挨著馬歇爾將軍坐下。

“已經確定了嗎?”霍普金斯問道。

“是的,俄國人已經決定與德國開始停火談判,我們已經無法挽回這一切,朱亞什維利十分恐懼中國人的實力,在共和軍登陸烏克蘭後,即下令全線停止了進攻。”赫爾點了點頭,“他們想爭取時間,卻要我們獨立去面對整個協約國的進攻。”

“如果我們在北歐展開行動,是不是能夠挽回俄國人的決心?”羅斯福顯得有些著急。

“這不可能,我們能在斯堪的納維亞投入多少兵力?頂多五十萬,那裡糟糕的自然條件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在這一線能夠威脅到德國。而現在在法國採取行動則無異於自殺。”馬歇爾的講話否決了目前在歐洲戰場陸軍採取任何行動的可能性,但在非洲和澳洲,面對共和軍咄咄逼人的氣勢,美軍還一直處於防守之中。

“在俄國人退出後,我們很難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也許我們最初的決定是個錯誤……”赫爾說道。

“不,我們也得到了,不是嗎?從澳大利亞,紐西蘭到南非、西非,我們已經獲得到足夠的勢力範圍,失去的只是英國人,雖然戰爭的戰果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想,但我們還是擴大的我們的控制範圍。”羅斯福大斷了赫爾的話,現在談論得失還為時尚早,況且美國並沒有戰敗之憂,“歐內斯特,如果我們想要在太平洋上取得優勢,需要多少的兵力?”他把頭轉向了金海軍上將。

“最少需要五十艘以上的艦隊航空艦,150000萬架作戰為機,我認為這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的敵人也在不斷地增強著實力,這會掏空整個美國,國會是不會允許我們這麼做的。”金上將冷靜地說道。

“如果能夠得到整個西南太平洋,也許能夠說服國會透過這樣的海軍法案。”羅斯福說道,軍火商一直在國會中擁有很大的勢力,在國會中透過擴大軍備採購的議案並不是不可能的,問題是要有足夠的利益。

國會並不是關心支出的增加,而是關心這些付出能不能獲得足夠的回報,沒有利益的事絕不去做,這是美國人的觀念。

“今年國會僅透過了10艘最新的中途島級航空艦的建造計劃,這遠遠不夠我們取得海上優勢所需要的數量,如果我們還想有所建樹,那麼在未來兩年內,最少需要再增加30艘航空戰艦。”金上將說道,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後又繼續補充了一下,“維持這麼一支龐大的艦隊,我擔心財政無法支撐下去。”

“不用擔心,我們困難,中國人也一樣的困難。”羅斯福說道。

“可他們的人力成本要比我們低得多,長期的消耗戰對我們很不利。”金上將道,共和中國豐富的人力資源是任何國家都無法與之相比的,在進入持久戰之後,這方面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這正是我所擔心的地方,我們需要用裝備的優勢迫使中國人作出一些讓步,我們需要在聖米迦勒的長劍引領下,守護住西方的文明。否則,白種人就會淪為那些不懂自由的野蠻人的奴隸,那些如同蝗蟲一樣的黃種人就會為害世界,危害整個西方文明的進步。”羅斯福說道,他現在丟擲種族主義為時已晚,德國人、意大利人已經與中國人聯手,當初英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把德國人和意大利人逼入絕路,最終的結果,盎格魯撒克遜人還是沒能保住他們的一切。

與處在焦慮中的美國決策者們不同,蘇俄在共和軍登陸烏克蘭後的表現讓總參謀部方面松了口氣,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有理由相信,蘇德會在共和中國的強大壓力下最終選擇和平。不過,出乎總參謀意料的是,總統林鑠否決了總參謀部制訂的進攻英國本土的作戰計劃。

“戰爭的最終目的是為我們的國家構建一個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一個敵對的英德、蘇德存在對於構建一個由我們主導的世界新秩序是有利的。為了未來的發展,我們需要一個安全的戰略空間,幫助德國人打敗英國對我們而言並沒有好處。”林鑠軍事委員會會議上再次強調起了整體的國家利益。

“希特勒在把目標又瞄向倫敦之後,又重新拾起了海軍重建計劃,他們希望得到我們的幫助。”總裝備部長蔣廷梓說道,除了潛艇技術,德國在軍艦設計和建造技術方面要落後於美、中、英三國,特別是在航空艦建造技術方面。

“這個倒是可以,讓德國人在北大西洋去和英國人和美國人死磕去吧,我們全力支持!”一個相對強大的德國海軍倒是很符合共和國的整體利益,一個有著很威脅的德國艦隊會牽扯住英國人大部分的精力,連帶著美國人不得不增強大西洋艦隊的實力,這會間接地消弱太平洋艦隊的力量。

德國重整海軍的主要障礙是由於艦用裝甲鋼的原料不足,這需要共和中國提供更多的稀有金屬原料,從德國的鋼鐵生產能力來說,只要有足夠的原料,優質鋼材的產量很快就會數倍的提高。

以德國的鋼鐵產量,在實行全國動員後,它很快就能達到美國三分之一的工業能力,足以牽扯住美英兩國相當一部分的精力,從這一點而言,這個盟國比意大利人可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