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洋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六、再造共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六、再造共和

段祺瑞很興奮,張定武中了“小扇子軍師”徐樹錚的圈套,果然倒行逆施。.org

徐樹錚從徐州回來就把他的計劃全盤向段作了彙報,小徐的計謀是這樣的:用張勳復辟來達到驅逐黎元洪下臺的目的,之後段舉兵討張,在扳倒黎元洪的情況下,還能贏得再造共和的美譽。

老段當時沒吭聲,雖說小徐這是一石三島的招數,從內心感覺是步險棋。

可不如此幹,就不能達到目的,老黎他自己不會自動去職。總不能讓他這個被解職的總理領著兵去打總統吧,不然成何體統。

徐樹錚帶著支票去東北動員張作霖,段祺瑞在天津等待訊息。

果然,半月之後,即傳來張勳擁立小皇帝復位的訊息,段祺瑞吃過早飯,即趕到段芝貴家一起商議對策。

一會陳文運等人也趕到了段芝貴家,大家商量的結果是:興兵討伐!

問題是段祺瑞手下沒有兵,雖然他當了多年的陸軍部長,但卻沒有直屬的部隊。他的弟子傅良佐是湖南督軍,但手下只有一個12師。

唯一的嫡系小舅子吳光新還領著手下第20師駐紮在湖南嶽陽,以支援傅良佐坐穩湖南。

段芝貴說:“以芝公威望,振臂一呼,定舉國響應!”

段祺瑞覺得有道理,馬上派陳文運去聯絡駐紮在馬廠的第8師李長泰部。

傍晚時分,陳文運從馬廠回來,告訴段祺瑞說李長泰答應跟隨段祺瑞討逆。

段祺瑞聽後大喜,連夜帶人趕到馬廠。

7月2日凌晨一點,段祺瑞等人來到馬廠,第8師師長李長泰和營級以上軍官均已在車站迎接,段祺瑞下車後,這些人全部向老段行軍禮,表示願服從段祺瑞的指揮。由於師部距馬廠車站有四裡遠,李長泰給段祺瑞等人準備了馬車。但老段這晚非常高興,他拒絕乘坐已經備好的車馬,而是提議大家一起步行前往師部。在前進的途中,炮兵團長冉繁瑞和步兵營長冉繁敏兩兄弟仍舊像當年的馬弁一樣,緊緊跟隨在老段的左右護衛。

2日中午,段祺瑞到馬廠的訊息傳出後,其部下和追隨者如靳雲鵬、賈德耀、湯化龍等人也都紛紛來到馬廠。當天下午,大文豪梁啟超也趕到了馬廠,段祺瑞見後,大喜道:“任公此來,大振軍威!”梁啟超笑道:“打仗我是不行,我是給總理當個小秘書來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7月3日,段祺瑞在馬廠召集軍事會議,正式成立“討逆軍總司令部”,準備發表通電,宣佈“討逆”,並令第8師向北京進發。

這時陳文運從天津趕過來,氣都沒喘勻就說道:“通電也不用發了,昨天夜裡整個北京城都已經讓林安華給佔了,現在北京城到處都是西北軍,現在人家通電都已經發出來了。”

說著把一張電報紙遞給段祺瑞。

老段看過電報,不由長嘆一聲,一頭栽倒在地。

有道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棋差一著,滿盤皆輸。

小徐巧設連環計,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要做那只黃雀,但卻沒想到,自己的身後還跟著一隻黃鼠狼。一生辛苦為誰忙,臨了落得只為別人作嫁衣。

眾人連忙將老段抬去搶救,這第八師師長李長泰從地上撿起跌落的那份電報,卻見上面寫道:

天禍中國,狼子輩出。自先大總統辭世,止一年餘,然變亂忽生,令吾等疾首。國家貧弱,列強環伺,本當赤誠團結,共承國難,不意朝野諸公竟為區區權力,勢同水火,先府院相爭,互相伐撻,後督軍逼宮,始釀今日之禍端。

逆首張勳,懷抱野心,假調停時局為名,罔置兵於京國,至七月一日,遂有推翻國體之奇變。今張勳等以個人權利**之私,悍然冒天下不韙,以倡此逆謀,思欲效法莽、卓,挾幼主以制天下,竟捏黎元洪奏稱改建共和,諸多弊害,懇復御大統,以拯生靈等語,擅發偽諭。橫逆至此,中外震駭。

鑠不才,恬蒞副總統之職,忽聞此變,群情鼎沸,京師震盪,頓覺惶恐不安。撫躬自省,愧對先大總統之遺訓,本欲引疚,然不能坐視共和之覆亡,亦當救先朝之狼狽。自聞亂後星夜兼程,引軍入衛。誓與共和並命,不共逆賊戴天。

幸賴天佑共和,一夜苦戰,鑠部討逆軍,已匡復京師。聞報張逆避入使館,所部潰散,日前討逆軍正全城搜捕帝制餘孽,京師已告安定。共和永立,特此公告天下!

中華民國副總統兼討逆軍總司令林鑠僅啟

一夜之間,張勳所部“辮子軍”全軍潰散,林鑠的討逆軍攻佔北京!

林鑠出動了西北軍兩個師,西北軍每師的編制和北洋不一樣,每師有三個旅,半路上到正定又有馮玉祥帶著北洋第十六混成旅投奔,到了保定,第三鎮統制曹錕又派吳佩孚帶著一旅助陣,五萬多人連夜強攻,加之京師巡警和陳光遠的第十二師聞迅後立即反正,老張僅5000多人的“辮子軍”稀里嘩啦就垮了下去。

呯呯乒乒,四九城響了半宿的槍聲,快到黎明,槍聲漸漸平息。

天亮了,膽大點的把門開開一條縫,大街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一色穿灰軍裝的大頭兵,每個士兵的衣袖上套著個紅箍,上寫:保衛共和!

警察挨個敲門,叫每家把門前那紙做的黃龍旗給扯下來。

姥姥,這大清國咋才三天就又完啦?

天津,段公館,段祺瑞頭上捂著塊白毛巾,街上有人在放炮,只聽有人喊:“再造共和,共和萬歲!”這本來是他最想聽到的聲音,只可惜……

林安華在通電中公開指責正是因為黎段相爭,才引起今天的禍患,擺明了是要將總統黎元洪和自己這個下臺總理都一腳踢開,自己要唱獨角戲。

如今老段悔不當初,老黎當總統時自己威風八面,可現在拔了牙的老虎什麼都不是。

就此歸隱林下,實在心有不甘。

哼哼,我就在天津住下,倒看看你林安華怎麼擺平北洋的一眾驕兵悍將!

等你收拾不住,自然會請老夫出山,到那時……

這麼想著,老段的心緒倒也逐漸平和。不過心裡納悶,這林安華為何沒在福州,偏偏這時跑到張垣,而且動手這麼快?

看報,看報!討逆軍從天而降,張定武逃身使館!

買報,買報!清室復辟僅三天,再造共和只一夜!黎元洪通電辭職,林安華代任大總統,看辛亥英雄今日再造共和!

林總統通電全國,嚴懲帝制魁首!

長江巡閱使馮國璋領銜各省督軍通電擁護林總統主政!

黎元洪黯然辭職,林鑠照準並派一連士兵護送其及家人前往天津定居,北京城留給老黎的基本上都是屈辱的回憶。

內務府總管世續把頭磕在地上,他不知道林鑠會怎樣處置皇室。

林鑠親自將這位老軍機大臣攙起來,“我知道其中有難言之隱,世大人在這事上做得很明白,對清室的優待條例咱也不想改變,但有些人也不得不追究。不過,皇上必須儘快從宮裡搬出來,我聽說宮裡的東西往外流出的不少,再住下去,這些國寶都讓那些下人們給盜賣完了!”

“能不能再寬限些時日,容老朽為皇上安排好住處。”

“可以,不過從今個起,我就會派兵把守宮門,進出皇宮的人員都得接受檢查,宮裡的東西都是國寶,並不是誰家的私產!”林鑠說得很婉轉,但口氣卻不容置疑。

“謝謝大總統的寬容!”跟著世續前來的溥潤和溥淪向林鑠深鞠一躬。

“潤貝勒苦戰支撐科布多,是民族英雄!”林鑠轉而誇讚起溥潤。

“哪裡哪裡,些許小事如何當得起大總統如此誇獎!”溥潤口上雖然謙遜,但神色間卻頗為自得。

林鑠一笑,“聽說淪貝勒爺有志於議會,這很好,不論滿漢,都是中華的國民,都有權力維護自己的權利!等到北京議會選舉時,我投貝勒爺一票。”

林鑠宣誓就任大總統後,便是國會問題。

黎元洪做總統時,在張勳的逼迫下,解散了國會,此時孫中山號召這些議員南下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

海軍總長程璧光和海軍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以赴象山海域訓練的名義,率艦隊南下,跟隨孫先生“護法。在程璧光、林葆懌準備南下護法的時候,海軍元老薩鎮冰曾趕到上海見程、林,他以“軍人不干政”為理由,希望程、林不要南下,以免海軍分裂,自相殘殺。但顯然他的建議,既缺乏政治敏感和說服力,也不能澆滅投機者心頭燃起的熊熊慾火。他與程璧光發生了面對面的爭執,雙方不歡而散;他希望能以“胞澤之誼”留住林葆懌,但林葆懌想要的不是什麼一錢不值的情誼,而是更大的政治投機。這支軍隊在薩鎮冰看來突然變得十分陌生,他一籌莫展,只能喪氣地返回福州。

被程璧光和林葆懌帶到廣州參加南下護法的海軍計有巡洋艦隊旗艦“海圻”(艦長湯廷光);巡洋艦“海琛”(艦長是程璧光的侄子程耀垣);炮艦“永豐”(艦長魏子浩);炮艦“永翔”(艦長陳鵬翔);炮艦“楚豫”(艦長鄭祖怡);驅逐艦“飛鷹”(艦長方佑生);驅逐艦“同安”(艦長吳光宗不在位,由梁渭璜代理指揮);驅逐艦“豫章”(艦長吳志馨);運輸艦“福安”(艦長李國堂);座艦“舞鳳”(艦長鄔寶祥)。此前,“海琛”艦已先期送中山先生南下廣州,“永翔”和“楚豫”兩艦去年就在廣州駐防,故程璧光、林葆懌率領南下的,共7艘軍艦,總人數達1300人。同行的,還有伍廷光、唐紹儀等重量級民國政要。

7月24日,林鑠下令免去劉冠雄海軍總長和程璧光海軍總司令的職務;7月26日,再免林葆懌的第一艦隊司令職務。但程、林對此置之不理,率艦隊一路向南挺進。

8月5日,艦隊各艦經過數日航行,先後抵達廣州。

一週之後,福州的“肇和”號巡洋艦也在艦長林永謨的帶領下跑到廣州,也不能說是投身護法。只因此人平日花天酒地,揮霍無度,公款私用,“虧空萬餘元,無法彌補”,於是就派親信書記官來廣州找到與他有姻親關係的饒鳴鑾,希望饒鳴鑾從中通融,收留他加入護法艦隊。饒鳴鑾本來就是個有野心想出“政績”的人,當即答應:只要來廣州,可幫他設法彌補公款虧空,林永謨這才帶艦南下。

海軍就在一些人的私誼、私心和私利間分裂了。

林鑠宣佈遵從《民元約法》,重開第一屆國會,此舉並不是害怕南方各省,而是因為雖然國會議員們讓人頭疼,但這些人大多是些人才,他只不想讓這些人都跟著國民黨跑了。

其實無論他恢復不恢復國會都不重要,南方那些軍閥是鐵了心要搞獨立,而孫文卻一直在夢想著重掌政權。原國會議員中有約七十多人打消了去廣州的念頭,轉而投奔北京,畢竟在北京做國會議員每月還有200大洋的津貼。

但是海軍基本上已經被廣州方面給控制住。

林鑠震驚之餘,立即下令向現有各艦派駐“黨代表”,以加強對海軍的控制,並開始對海軍進行徹底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