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洋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二十、暫時的和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二十、暫時的和平

“軍事委員會主席同志,以目前的形勢,我認為應當暫時放棄整個西伯利亞。.org那裡全是平原、沼澤,無險可守,我們不應當把寶貴的兵力都消耗在這裡,烏克蘭的糧倉對於蘇維埃政權的存亡才是至關重要的。”伏龍芝趕到了喀山,向親臨東線的託洛斯基親自彙報前線的形勢。“目前,中國干涉軍和託列夫匪幫控制著整個西伯利亞,白匪軍的總兵力高達八十萬人,敵人的數量是我們的三倍。我們只能放棄烏拉爾山以東地區,依託烏拉爾山脈及河流建立起有利的防禦陣地,才能穩定住東方戰線的局勢。”

託洛斯基看向東方面軍總指揮瓦採季斯,似乎是在徵求他的意見。

由於東方戰線牽扯了大量的紅軍兵力,紅軍只是在北方擊退了尤登尼奇的進攻,而在南線,鄧尼金的力量卻愈發壯大,南方戰線整個處於危險之中,南方面軍在鄧尼金的攻擊下被迫放棄了頓巴斯、頓河州和近三分之一的烏克蘭領土,隨著西伯利亞白軍發動託博爾戰役,鄧尼金集團更是攻佔了重要的戰略要地察裡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7月,鄧尼金集團分三路向莫斯科發起攻擊,蘇維埃中央只得將注意力轉到南方戰線上,

7月9日,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向各級黨組織發出由烏裡揚諾夫親手起草的題為《大家都去同鄧尼金作鬥爭》的信件。信中提出的當前整個布爾什維克的主要任務是“擊退鄧尼金的進犯,戰勝鄧尼金,同時使紅軍不停地向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勝利進攻”。

蘇維埃中央委員會透過了軍事委員會建立一支300萬人的紅色軍隊計劃,紅軍正在加速擴充之中。

前往東線之前,病榻上的烏裡揚諾夫和託洛斯基經過一番詳談:“我們應當儘可能地推遲與中國帝國主義和日本帝國主義分子之間的戰爭,現實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沒有糧食,沒有足夠的軍隊,國家的生產和交通完全癱瘓,我們現在拿什麼來保衛這個消耗殆盡,經濟破產的政權?有時候我們要做出巨大的妥協和犧牲,就象我們兩年前簽訂《布列斯特條約》時一樣,現在我們不是一樣宣佈廢除了這項不平等的條約?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需要贏得喘息之機。現在重要的是要穩定烏克蘭和頓河及庫班,那裡的糧食和煤、鐵對於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是極為重要的,而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西伯利亞、遠東及中亞細亞我們只能暫時放棄!”

“如果與中國人簽訂一份和約的話,我們就要冒著永遠失去西伯利亞和中亞的風險。”託洛斯基皺著眉頭說道。

“不,不用簽訂和約,只要發表一個宣告,以外交委員會的名義,但不要簽名,這樣一份沒有簽名的政治宣告實際上是無效的,宣佈廢除帝俄時期與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烏裡揚諾夫說道。

“那樣我們有可能永遠失去從中國人手上得到的三百多萬平方公裡領土。”

“不,不,和領土無關,我們只是廢除帝俄與清帝國簽訂的秘密條約,比如放棄在滿洲的利益和在中國其他地方的租界和特權,而那些關於兩國邊境線的領土條約是雙方平等協商的結果,中國人怎麼想那是他們的事。”烏裡揚諾夫果斷地揮了一下手,“讓他們去和日本人先互相爭鬥去吧!”。

託洛斯基專門前往東線其實就是為了評估東線的力量對比。

而實際得出的結論比他估計的還要糟糕。

50萬的中國干涉軍和三個師團的日本干涉軍對於東線的影響實在巨大,而且在後面還有源源不斷的中國正規軍被成建制地以志願軍的名義派往西伯利亞和遠東,按圖哈切夫斯基的估計,要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徹底打敗中國人和日本人最少要集中150萬的紅軍或者更多,而現在整個蘇維埃紅軍加起來也達不到這個數字。

在評估了東線的局勢後,託洛斯基和瓦採季斯聯名向中央委員會提出暫停東方戰線的作戰,將部隊後撤至烏拉爾一線的建議。

託洛斯基此舉在中央委員會受到廣泛的批評,但烏裡揚諾夫支援他的建議,烏裡揚諾夫一舉兩得,如此將能夠在中央委員會中唯一能威脅到他地位的託洛斯基置於少數派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實現了自己從東方戰線抽調兵力的意圖。

炮聲漸稀,蘇俄紅軍退出了西伯利亞,他們在撤退時炸燬了丘索瓦亞河上的西伯利亞鐵路大橋,從此蘇維埃俄國被隔離在了歐洲,與西伯利亞的聯絡中斷。

日本人把他們的勢力延伸到了赤塔,以謝苗諾夫為首的遠東共和國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赤塔成立,蘇俄臨時外交人民委員加拉罕再次發表聲明,宣佈蘇維埃俄國放棄帝俄時期一切以不平等條約中在中國取得的土地和特權。

蘇俄的宣告在國內引起一片讚揚之聲,報紙上連篇累牘地發表國內各種勢力的宣告,都是歡迎烏裡揚諾夫的講話,要求政府迅速從西伯利亞撤軍,與蘇俄展開談判。

林鑠被國內各種勢力的通電搞得心煩意亂,這幫笨蛋們,被人家一份含混不清的政治宣告就弄得暈頭轉向,難怪被人家西方的陰謀家們一次次的當猴耍。

就象後世五十年代,還被東南亞那些無恥的小國政治家們耍了一回,宣告不承認雙重國藉,好象還很自豪的樣子。結果數十年下來,三千六百萬南洋華人被當做天朝的棄民,任人宰割,國家有苦難言,難道當初就沒注意到國際法中有允許向主權國家出動武裝力量保護本國僑民生命財產的權力這樣的條文麼?

國防委員會議上,曹錕和林建藩也提出了撤軍的問題,李秀山也提出與日本交涉收回外東北地區。

林鑠終於忍不住了:“各位都是共和國最高的決策者,怎麼也能被這麼一份含混不清的個人宣告弄得找不著北?首先這是一份政治宣告,毫無法律效力。其次,如果俄國人是真心想退還被佔中國領土,請用正式的政府宣告明確承認《尼布楚條約》或是《布連斯奇條約》雙方所劃定的邊界,然後雙方政府簽訂正式條約我才回下令從西伯利亞撤軍。俄國人什麼時候講過信譽?他們剛剛撕毀了《布列斯特條約》。同志們吶,請多動動腦筋,別讓人家這麼一份狗屁都不算的宣告就鼓動我們和日本人打了起來,那才成了天大的笑話!”

“那我們就這樣便宜日本人啦?”林建藩道。

“當然不會便宜日本人,外東北,只是暫時讓他們幫我們看幾天門罷了,我們要收回的地方多啦,到時候還要收利息呢。中日之間難免一戰,老子早想打回臺灣去了。但是在我們沒有建成強大的海軍之前,誰也別想與日本人全面開戰。有人要是著急就抓緊時間去開辦鐵廠,我全力支持,在國內鋼鐵產量沒有達到一千萬噸之前,大家就都儘量忍著吧!”林鑠笑了笑:“不過,我們倒可以拿著這個宣告去敲榨一下西伯利亞政府和英國人在中亞扶持的幾個汗國,現在能多撈回來點是一點。告訴第一集團軍的蔣承越,讓他全軍轉進中亞,現在開始跑馬圈地!外交部現在就與西伯利亞政府和中亞的吉爾吉斯人進行邊界談判,以漢長城為邊界線,至於漢長城在哪?就由歷史學家們去操心吧。”

蘇維埃政權在1923年把鄧尼金集團趕回到高加索山脈以南,其後,又與波蘭干涉軍在烏克蘭開始大戰,在擊潰波蘭干涉軍後,進入蘇軍進入波蘭,1923年9月,蘇軍西方面軍發動華沙戰役,企圖一舉攻佔這座原來屬於帝俄時代的城市。

由於紅軍配合失誤,圖哈切夫斯基統率的紅軍西方面軍兵敗華沙,畢蘇斯基領導的波蘭臨時政F軍將蘇軍逐出蘇波邊境,並趁勢吞併了一小部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領土。1923年春,蘇俄紅軍集中80萬兵力準備再次向波蘭發起攻擊。

英國外交大臣寇松向蘇維埃政權發出最後通牒,警告蘇維埃政權如果再次發動攻擊,英國人將會參戰。

這就是著名的《寇松照會》。

經過長達九年的戰爭,俄國人已經筋疲力盡,國內生產荒廢,民不聊生,工業生產只有1913年的百分之五,農業生產也只有1913年的四分之一,糧食供應不足,國內處於饑荒之中,國內罷工和農民暴動此起彼伏,蘇維埃政權不得不接受英國人的調停。

1924年3月,英、法、美、中、日五國及俄國蘇維埃政權代表、西伯利亞政府、遠東共和國政府、外高加索聯邦、中亞各汗國和吉爾吉斯代表在巴黎簽署和平條約,根據《巴黎和約》,西伯利亞、外高加索聯邦、遠東共和國、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和突厥斯坦取得獨立,蘇維埃政權被限制在了烏拉山和烏拉爾河以西,高加索山脈以北,蘇維埃俄國失去了帝俄時代三分之二的領土,但還算控制了自然資源豐富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英國人得到了土庫曼、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的實際控制權,中國人在中亞強行奪取了帕米爾地區和環巴爾喀什湖地區,把邊境一直延伸到鹹海至哈薩克丘陵一帶,並在環貝加爾湖區扶持起一個以布裡亞特人為主的自治共和國,日本人則控制了赤塔以東的外東北地區。

《巴黎和約》被稱之為一個“臨時停戰協議”,簽約的各方除了英國人外誰都不太滿意,俄國人不甘失去西伯利亞和遠東、中亞,日本人沒有得到他們最想要的滿洲和“中東鐵路”控制權,至於中國人,讓日本人佔領外東北和庫頁島,你說能高興麼?

由於烏裡揚諾夫去逝,蘇維埃陷入內部權力爭鬥之中,也暫時停止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暫停時間到,在戰爭舞臺上拼命搏鬥的拳手們實在有些累了,大家商量好先休息一會兒。

來自中國的勞工幾乎把烏拉爾山都掏空了,整個烏拉爾一線成為一條連續不斷塹壕密佈的巨型防禦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