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洋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二三、戰列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二三、戰列艦

1923年,在歐美列強的干預下,日本政F最終不得不屈服,其後與共和政F簽訂《中日解決山東半島問題條約》,按照條約規定,日本在歐戰期間所佔領的山東德國租借地、德國山東境內所有公產、工廠和礦山及青島海關、港口、青煙、青滬海底電線自簽約之日起三個月內移交給中國方面,另外膠濟鐵路、青島鹽廠則由中方出資贖回,日本方面於1923年3月底以前撤出在山東半島的駐軍。.org

雖然有些地方需要用錢贖回,但畢竟共和政F還是收回了山東的全部權益,日本撤軍,使得共和政F能夠完全行使主權。

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的膠州灣,又稱之為膠州澳,中國人一般將呈封閉和半封閉狀態的海湖稱之為澳,比如三都澳、東山澳、圍頭澳等,都屬於口小內寬,擁有廣闊水域面積和避風條件的天然良港。

膠州灣水域面積約有450平方公里,約為三都澳的一半,比羅源灣稍大,航道平均水深10-25米,是中國北方少有的大型天然良港。

自1898年德國將膠州灣強行闢為租界地後,中國人在25年後才再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行使主權。

新任的青島海警區司令王崇文少將不等日軍完全撤離,就迫不及待地帶著“宣化”號、“靜海”號兩艘護衛艦和永翔號炮艦駛入青島,對港口設施和船廠進行接收,這也是共和海軍撥付給正在籌建中的北洋艦隊全部的家當。

共和國的五星旗飄蕩在青島上空。

日本人留給王崇文的卻是滿目瘡痍,青島的港口設施和青島造船廠的裝置能拆走的全讓日本人拉回了國內,青島造船廠最主要的設施16000噸浮船塢早讓日本人拖到了橫須賀,這位還未讓任的北洋艦隊司令只能兩眼發呆地看著眼前幾乎被搬空的廠房和空曠的碼頭,欲哭無淚。

現在他除了跺著腳大罵日本人外,還得趕緊向海軍部打報告,要錢、要裝置、要人。

“戰列艦?”林鑠看到面前的海軍發展綱要就皺起了眉頭。

北京西山有一大片區域屬於“軍事禁區”,實際上這裡除了駐紮有首都衛戍師的一個步兵旅外,最多的建築是國防委員會所屬的“療養院”、賓館和國家為政F和軍事委員會那些軍隊高官們免費提供的“私邸”,能夠駐進“西山別墅”,這標緻著成為共和國特權階層中的一員。

雖然飽受非議,但卻絕不妨礙人們對於能夠搬進這裡來的熱情和嚮往。

每年夏天,林鑠總會有兩個月會搬到這裡“辦公”,林鑠並不是那種事事親躬的“勤快人”,除非重大的決策問題,一般檔案是不會送到他的案頭。

張作霖要迴歸中央,引起日本人的騷動。

1925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上臺,提出旨在吞併中國東北和蒙古地區的“田中密摺”,這份“田中密摺”的內容不知怎麼被中國記者得到,被刊登在上海的報紙上,一時民眾譁然,在國內再次掀起反日浪潮。

“田中密摺”基本上屬於偽造,但中其反應出日本妄圖吞併中國的野心卻是現實。為了應對日本越來越大的戰爭威脅,共和海軍提出旨在加快海軍建設的最新擴充法案。新的海軍擴充法案軍提出在未來五年內共和海軍將建造包括6艘戰列艦和12艘巡洋艦在內的共52艘大型水面艦艇,以儘快達到與日本海軍相抗衡的水平。

戰列艦是海軍的夢想,自歐戰後,中國海軍就曾試圖從德國人手上得到尚未完工的幾艘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其後又試圖按“伯利恆合同”從美國人手上購買戰列艦。

對於中國提出的戰列艦建造計劃,美國造船廠倒是很想攬下其中的幾艘戰列艦的建造工程,但美國政F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中國海軍部的要求,因為中國人的作法很可能使美國人好不容易才搞成的《華盛頓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化為烏有。

美國人並不想真正讓共和海軍得到發展。

共和海軍只能自力更生。

好在現在來中國“打工”的德國海軍技術人才不少,共和海軍早就搞到了德國海軍在一戰時建造的馬肯森級和約克級戰列巡洋艦的全套設計圖紙。

林鑠閉上雙眼,將頭靠在藤椅上,在手裡燃了根菸。

中國需要戰列艦嗎?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在未來的十五年內,戰列艦還是海上的霸主,是一個國家國力的象徵,就象後世的航空母艦一樣,這是一個鉅艦大炮的時代。

問題是連美國人都不希望中國擁有自己的戰列艦,作為惡鄰的日本人會怎麼想?中國開始開工建造戰列艦會不會讓日本人狗急跳牆,從而選擇戰爭?

他並不希望現在就和日本人決戰,而是在將來。兩國擁有的人口和資源差距就決定了和平發展的時間越久,兩國的國力差距將會越拉越大。他現在並不想過份刺激日本人,讓本來就整天叫囂著發動戰爭的日本少壯派軍人得到開戰的理由。

另一個問題是戰列艦造價昂貴,每艘造價高達數千萬元,每年的維護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會不會對國家經濟和工業化程序造成影響?

但建造戰列艦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增強國人的信心,維繫民族的凝聚力和顯示國家的實力,對於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有極大幫助。另外戰列艦的建造是一項極為複雜的系統工程,國內的科學技術、工業技術、冶金技術、大型裝備製造、電器製造等行業科技水平和工業能力在建造過程中都會得到很大提升,這個時代戰列艦實際上體現的就是世界最高的工業水平,能夠建造出大型戰列艦,就意味著國家的工業水平和技術能力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戰列艦的建造還有可能破壞現在的海軍平衡,引起新的海軍軍備競賽,這樣有可能拖垮脆弱的日本經濟。對於東亞制海權極為敏感的日本人不會眼睜睜看著中國人建造新的戰列艦而無動於衷,勢必緊跟著中國後面開工新的戰列艦,這對於由於受條約限制正在大力發展的海軍航空母艦建造計劃造成致命的影響,日本人有限的資源使其不可能同時即發展戰列艦又開工建造新的航空母艦,只能側重其一。

林鑠有理由相信日本人會選擇為戰列艦而放棄航空母艦。

未來的海洋上,天空才是真正的主宰者。

西長安街84號,一棟新建的七層深藍色歐式風格大樓就是共和海軍司令部所在地,隸屬於總裝備部的海軍艦船局卻也在這座大樓內辦公,在德國留學長達10年之久的遊錫城成為入駐這所大樓後的第一位海軍艦船局局長。

海軍艦船局下設軍艦設計處、裝備採購處、裝備研製處、艦船督造處等二十多個部門,同時還負責海軍司令部所屬的十二個研究所的經費分配和管理,同時負責海軍重大項目的實施與管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麼一個實權部門幾乎能與海軍總司令平起平坐。

位於四樓的海軍艦船部大型會議室。

“……特別撥款建造計劃已經得到了議會的批准,根據總統訓令和總裝備部、海軍總司令部的命令,海軍2501號大型戰列艦研製工程正式啟動,專案由海軍艦船部負責實施。”海軍艦船局局長遊錫城念著手中的講話稿,心情卻十分激動,聲音也有些發顫,會議室內的海軍技術和工程部門的負責人都豎起耳朵,摒住呼吸,實際上大家已經聽到了風聲,總統已經批准了海軍部建造新一級大型戰列艦的申請,如今親耳聽到由總裝備部和海軍司令部聯合下達的命令,依然是按耐不住激動的情緒。“總裝備部和海軍司令部已經原則同意了我們先前提出的2501計劃方案,有些細節需要變動一下。”

海軍艦船部2501建造工程實際上就是在德國艦船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以一戰時期德國海軍尚未建成的馬肯森級和約克級戰列巡洋艦為藍本,根據最新工業技術重新設計的共和海軍新型戰列艦建造方案。在得到海軍司令部和總裝備下達的任務後,海軍艦船設計局很快提交了後來被共和海軍稱之為”蔥嶺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這也是共和海軍建造的第一級戰列艦。

作為一個軍迷,林鑠在批准了戰列艦建造計劃後,自然對於建造新型戰列艦給以了很大程度的關注。在這個年代,受限於飛機的效能,海上的霸主依然還是這些皮糙肉厚,裝備著大口徑艦炮,加上副炮和其它火炮,渾身象刺蝟似的各國戰列艦們。

總統對於海軍使用三聯裝火炮的偏好在海軍設計部門內部已經是盡人皆知,而作為藍本的德國海軍約克級戰列巡洋艦本身是按雙聯裝四炮塔結構設計的,如果換成三聯裝炮塔,勢必會造成船體重心上移,對於軍艦的穩定性造成致命的影響。

借鑑了美國人對於”福建級”巡洋艦的設計思路,最終”蔥嶺級”戰列艦選擇了與”福建級”巡洋艦相同的火炮佈置方式,前後各裝備一座三聯裝主炮塔和一座雙聯裝主炮塔,三聯裝主炮置於下部甲板之上,而其後部揹負的主炮塔則採用雙聯裝,這樣對於整體的重心影響就不會很大,再選用比較緊湊的上層建築,完全可以抵消增加一門火炮對於艦體重心所帶來的影響。

最終的設計方案除了艦艏改為如今流行的飛剪艏形和桅杆使用了流行的三角桅外,其它設計幾乎就是照抄德國人一戰期間約克級戰列巡洋艦的圖紙。

由於工業水平的進步,重油高壓過熱蒸汽鍋爐的使用已經成為海軍大型艦船的標準配置,大大減少了鍋爐數量,但整體的體積並未減少許多,只不過從重量上要節約不少,由於對鍋爐艙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得能佈置兩組大型柴油機組作為輔助動力,另外還能裝置四臺輪機減速裝置。

由於廣泛開始使用焊接技術加上採用新式鍋爐大大減輕了動力所佔的重量,被節省下來的重量又用於增強水平裝甲的防護性方面,本來約克級就因增加了裝甲厚度而被稱為戰列艦,這樣”蔥嶺級”由於又增加了裝甲防禦,使得其完全能稱得上為一艘標準的戰列艦。

定型的”蔥嶺級”戰列艦長236米,寬32.2米,吃水9.2米,設計標準排水量為33700噸,4軸4槳推進,雙舵並列裝置。由於增加裝甲,其寬度再次增加,但由於最新的動力裝置,其動力系統最大功率由85000馬力上升至116000馬力,航速反而提高到了30節,6200的燃油儲量使得其續航力達到了7300海里。

武備最初海軍裝備部準備選用最新研製的380毫米/48倍口徑主炮,這樣勢必又要延長艦體,否則在進行大仰角射擊時,前部炮塔會影響到後部炮塔的發射。

好在總統並不是很在意主炮的口徑,最終”蔥嶺級”戰列艦裝備的是與日本“金剛級”相同的10門350毫米/48倍口徑主炮,8座雙聯裝152毫米/50倍口徑副炮和6座雙聯座裝75毫米/50倍口徑高平兩用炮。

與各國目前的戰列艦稍有不同的是”蔥嶺級”取消了魚雷發射管,但加裝了兩臺飛行彈射器和4架最新研製的“海鷗”型雙翼水上飛機。

“蔥嶺級”戰列艦首艦“蔥嶺”號於1927年9月在福建羅源造船廠最新的5號船塢內首先開始鋪設第一根龍骨。由於是共和海軍第一次建造如此排量的大型軍艦,不得小心翼翼,其建造工期比預計的要長得多。

為了降低造價,“蔥嶺級”戰列艦同時開工四艘,分別由羅源造船廠、江南造船廠、滬東造船廠和崇明造船廠建造,用美國人的評價就是“中國人用一次性建造整支艦隊的方式,以達到快速追趕世界的目標”。

由於“蔥嶺”號一直在試驗各種裝置和材料的可靠性,反而是其3號艦興安嶺號首先於1929年3月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蔥嶺”號最終於1932年2月完成海試,正式交付共和海軍,整個建造工期長達四年零四個月,若是從1924年就開始籌備設計算起,其建造時間長達近七年。

“蔥嶺級”各艦是共和海軍建造的第一級戰列艦,自服役後伴隨著共和海軍南征北戰,參加過共和海軍所有的海上重要戰役,立下赫赫戰功,自1931年加入海軍至1969年戰列艦全部退出現役,成為共和海軍服役年限最長的一級戰列艦。